叶昊天将马留在湖边,自己轻轻上了船,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来到岛上。他递给老人一块碎银子,让他先去忙,等会儿再来接他。老人推托了一阵将银子收下,高高兴兴的去了。
叶昊天站在岛上放眼望去,周围绿草如茵宛如三月景像,围着岛走了一圈,发现小岛近乎八角形,每个方位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石块排列成先天八卦的模样,小庙刚好处于八卦阵的中央。不知道是因为处于湖心还是由于阵法的影响,岛上的温度明显比外面要高一些,所以绿草已经高过脚踝。
他计算方位一路来到小庙前,庙里空无一人,只留下一尊佛像笑看春花秋月,佛像前一只巨鳖驮着个很大的石碑,此情此景令他感觉十分怪异。他走近前去观看,石碑上刻了一首诗: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诗的末尾署名朱玄匡。
叶昊天想来想去不知道朱玄匡是什么人。他对石碑下的巨鳖倒是很感兴趣,上前将石碑取下横放在地上,露出那只巨鳖来。大概因为背负石头几十年,巨鳖的背上明显有两块背甲突出来,刚好可以顶住石碑,就像人的肩膀经常挑担大椎突出一样。叶昊天用宝剑平平的削去,砍下两块儿鳖甲来,下面仍然没有见肉。巨鳖似乎很受用的样子,对他频频点头,他低斥一声“去!”那鳖一步一回头的爬走了,速度竟然甚是快捷。
他回过头来,欲待将石碑重新竖起,忽然发现石碑的底部露出一条三分厚两寸长的铁片。他伸出两指捏碎周围的石头,才夹住铁片,运起两分神力缓缓抽出,原来竟然是一把铁尺,长约两尺,宽两寸,厚三分,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龙头,还有“朱玄匡”三个字。
他将铁尺收起,看看周围再无异样,转身出了小庙,招呼老人划船送他回去。
离开芙蓉湖,他很快视察了五个小城,感觉还比较满意。
回到雁荡的时候,兰儿正翘首期盼他回来。叶昊天将铁尺取出给她观看。只看了一眼她就惊叫起来:“监天尺!”
叶昊天不解的问道:“什么意思?”
兰儿摩挲着铁尺无比激动的道:“监天尺一出,四海无不服!”
看着叶昊天还不明白的样子,兰儿从头说起道:“本朝初建之时,有位皇子名叫朱英,字玄匡。”提起朱英,叶昊天倒是想起来了,这人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他没有插口,耳听兰儿继续说道:“当年朱英南征北战,望者披靡,本朝的大半江山可以说是他打下来的。后来太祖要立他为太子,他却坚辞不受,说是杀人太多,必遭天谴,已经看破红尘,宁愿出家为僧。当时满朝文武苦苦挽留,太祖赐他“监天尺”,希望他出家以后也能兼理国政,他推托再三答应下来。以后八十年间他为朝廷挽救了数次大劫,每次事后,朝廷都提升“监天尺”的权限,后来干脆写入皇家律历:‘监天神尺,太祖亲赐,举国上下,莫敢不从’。再以后五十年,“监天尺”又出现了三次,每次都是见尺不见人,然而处理的都非常得当,挽救朝廷于危难之中。只是最近三十余年才不见踪迹。但是至今皇家律历中还写着那句话。凡是皇亲国戚,王公重臣无人不晓。”
此时叶昊天道:“难怪我不知道阿。”
兰儿笑了笑道:“公子入仕时间尚短,自然难以知晓。”
叶昊天呵呵笑道:“原来是我官儿太小!”
随后兰儿问他是怎么得到的。
叶昊天将经过详细讲述了一遍,道:“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或许已经成仙飞升了吧,监天尺不愿带走,仍然留在人间。”
兰儿高兴的道:“这下好了,公子可以调动兵马围剿妖人,不用怕他们人多了。”
叶昊天摇摇头道:“监天尺不能轻用,原因是对方功力极深,非普通士卒所能抵挡,如果冲突起来,只怕死伤惨重。虽然能将妖道逼出宫去,却无法将他们一举除掉。要想除掉他们,归根到底还要从道法上着手。”
兰儿想了想道:“虽然如此,监天尺还是有价值的,起码可以令朝廷兵马不会助纣为虐。”
叶昊天点头表示同意。
当晚他收拾丹炉开始炼丹,将收集的万年龟板、千年鳖甲和数十味灵药放在一起,用三味真火慢慢萃炼。补药的火候控制十分关键,太强会破坏药性,太弱则无法萃取。必须用文火慢慢锻炼。经过三六一十八天的不眠不休,最后丹终于炼成了。约有百粒,颜色晶莹剔透,芳香扑鼻,
确实是绝品“阴神丹”,叶昊天非常满意。
此时已经是二月中旬,湖边的番薯还在疯长。已经快四个月了,他决定挖挖看,先从老根挖起。兰儿抢先动手,挖开泥土。两人惊奇的发现第一个番薯竟然非常巨大,足有三四十斤!而且顺藤摸瓜,又挖出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番薯来,合起来一棵就结了一百五十斤不止。
叶昊天找了几个稍微小点的番薯在火上烧烤,不久一股甜香透出,软软的汁液也流下来了,尝了一下赞不绝口。兰儿用纤纤玉手拿了一只,慢慢剥掉外面的软皮,送到唇边咬了一小口,满口香甜,她也禁不住点头不已。
叶昊天一口气吃掉三只,才缓口气道:“我要让乐清百姓大量种植。番薯产量很高,一亩地恐怕能产几千斤,如此以来百姓再不会挨饿,人口才会大量增加;味道也不错,与五谷相比,另有一种不同风味。”停了片刻他又呵呵笑道:“引进番薯,大力推广,福泽百姓,也可以算我一项政绩啊!哈哈。”
二月十八是县里童试的时间。这天,他捡了几十个很小的番薯带着,下了雁荡来到县衙,先将户房的王吉找来,问道:“从南洋带回来的那筐番薯还在吗?”
王吉派人去查看了一下,回来道:“大人,在是在,但是没保存好,都冻烂了。”
叶昊天将自己带来的番薯取出来,道:“找个有经验的老农挑一块良田,将这些种下去,等藤蔓长出数尺以后,将藤剪成三寸长的小段,插入土中,如果长得好以后全县推广。”
王吉毫不迟疑的出去安排。
然后叶昊天才去主持童试。他看了看报名的资料,发现参加童试的有五十余人,年龄有大有小,其中有位老先生已经五十二岁了,名字叫张天德。发下试卷,他挨个儿看了看奋笔书写的童生们。张天德坐在最后,戴了个大大的头巾,将老脸遮住一半,似乎很不好意思。
考试只有两个时辰,结束后叶昊天现场批阅,命考生稍等片刻。考生看着他飞快的一页一页的翻过,只用了半个时辰全部批阅完毕,都有点匪夷所思的感觉。
叶昊天让他们将自己的试卷拿回,自行翻阅书籍,有错误的地方当即说出。大家摊开一看,只见试卷上清清楚楚的标出了错误的地方,略一核对果然不假。
叶昊天等了半晌未见有人提出异议,于是宣布道:“本届童试结束!由于几年没有开考,本届多取几人,前十名全部选入秀才!名字分别是。。。。。,”他一连念了九个,最后一个停住了,大家都静静的看着他,停了片刻一个名字冒出来“张天德”。
众人都十分惊讶,屋子里一片嘈杂,有的人甚至笑出声来。张天德激动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
叶昊天低斥一声“肃静”!声音注入功力,所过之处,立即鸦雀无声。他接着道:“闻道不分先后,朝闻道夕死可也。大家应该向他学习才是!”此时,他身上焕发出强大的浩然正气,刚才心存轻视的人立即震惊了,有些人羞愧的低下头。
“大家退下,无论中了没有都要加倍努力,未中明年再考,中了准备乡试!张天德留一下。”叶昊天吩咐道。
众人纷纷散去,张天德手足无措的站着。叶昊天请他坐下,说道:“你考的不错,分析、说理都极有水准,只是前面默经的部分错了两个,大概是记忆力不行了。”
张天德连连点头道:“是啊,敝人年轻时游手好闲,等到专心攻书时已经上了年纪,记忆力下降,没办法啊。”
叶昊天取出一颗补神丹递给他,道:“回去以后服下此丹,记忆力会有增强,然后努力攻书,乡试全力争取。”然后仔细安慰了他几句。
张天德感激涕零,唯唯点头而去。
回到雁荡,叶昊天每过几天服用一粒阴神丹,然后静坐练功。兰儿也练功不辍,
她的功力眼看就要进入真人期了。两人练功五天休息一天。休息的时候叶昊天首先要处理县里的事务,然后跟兰儿到处游览,先是雁荡,进而是全县的美丽风光。时间不久,除了雁荡山以外,叶昊天还总结了八处景色迷人之处记录在县志里,称为乐清八景,令文人仕子广为传颂,以增乐清之名,吸引外地人前来游览。
八景依次是:
“箫台明月”位于萧台峰,传说周灵王太子晋经过乐清时,见风景秀丽,遂在西边山顶上垒石为台,弄箫奏乐,引来群鹤飞舞。古人已去,空留明月。在月圆之夜伫立山巅望月,分外空旷明亮。周边和风轻拂,似箫声飘缈;林木随风起舞,如为古人弄箫伴舞,是为“箫台明月”。
“东塔云烟”位于东象山,山上有宋熙宁年间古塔一座,高九级,耸立山顶。诗曰:“海月四更移塔去,天风万里擘松开;烟消日出无人到,独自看云山上来。”东海日出之时,霞光映山云烟缭绕,堪称壮观。
“白鹤晨钟”是指白鹤寺僧做早课时的悠悠钟声。相传晋时隐士张文君舍宅为寺,建寺之日,有白鹤飞鸣其上,故名“白鹤寺”。
“紫芝晚磬”指的是紫芝观晚堂经课时清亮悦耳的磬声。早晚道士诵经,有磬声相伴,晚间城镇渐静,观中铜磬声能远扬数里,笼罩山下城镇,成为一景。
“双瀑飞泉”,在县城西北丹霞山南峭崖上,高数十丈,西山诸水汇流从此出口,分两派冲泻而下,形如白鹤双翅。
“西岑松雪”位于西象山。晋时山顶有一座十三级石塔。双峦插空,翠阜中峰,修竹笼烟,茂林卷雾。峰巅有一棵大苍松,孤高挺立,一遇降雪虬枝皆沾雪花,其姿态倍增苍劲,孤傲绝世。
“云门福地”,指云门观。诗曰:“古帝南巡事已非,土阶茅屋尚依依。夜深月底吹箫去,度得云门一曲归”,堪为神仙所居之处。
“盖竹洞天”,位于镇西南三公里的盖竹山上。“宝光长耀山中月,仙迹深藏洞里天”。怪石林立,谷幽峰奇,竹林茂盛,有“世外桃源”之感。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初夏。叶昊天发现县城里多了一些逃荒要饭的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样子好生可怜。上前一问,说是从河南来的,今年黄河决口,家园田地全被淹没了。
了解情况以后,他宣布建立专门的地方收容难民,只要是到乐清来的,每人发粮食百斤。愿意留下者分给一块靠海边的土地;愿意回去者,每人发白银三两。另外他想到了自己拥有的几千万两银子,也该找个出路了。
河南巡抚顾若同已经快急疯了,眼看全省哀鸿遍野,百姓背井离乡,抓耳挠腮没有办法。饥荒早就报上去了,朝廷批文“国库空虚,无银可赈,望各省自己解决!”这天,他召集八个知府开会,号召大家动员各地的乡绅地主开仓放粮,官员也要积极捐献。
怀庆知府首先站起来道:“大人,我是没辄了,我们府受灾最重,死于饥饿、疫病的人口不下三分之一!大户的粮食早就分光,不愿意分的更被抢光了,哪里还有粮食啊?连树皮都吃光了!”
开封知府道:“大人,我们府稍微好点儿,可是已经动员官绅捐献七八次了,实在没办法!所有的库银都动用了,无奈杯水车薪啊。”
南阳知府提议道:“大人,今年湖广一带粮食收成还算可以,能不能请朝廷借调一点来?”
巡抚顾若同摇了遥头道:“我早就申请了,无奈朝廷置若罔闻。再三打听,才听说皇上久不临朝,户部无法做主。只给我们指了一条道,就是自己筹集银两到湖广去买。”
路德知府惊叫道:“那要多少银子啊?我们府的库银早就用光了!”
汝宁知府站起来道:“单是我们府就有一百万人,每人百斤粮食最便宜也要一两三分银子,总共要一百三十万两银子!”
彰德知府更争着道:“你们府人还算少, 彰德府人口一百九十万,最少要两百万两!”
顾若同粗略算了一下,道:“整个赈灾需银一千四百万两,这怎么办?大家有没有办法?就看着百姓饿死吗?”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愁眉苦脸,实在想不出办法。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时辰,会议还无法解散,反正想不出办法回去也是愁,还不如大家一块儿发愁。
正在愁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忽然门口进来一个老者,衣着华贵,神气逼人。众人还在奇怪,却见那人从袖中取出一摞银票,放在顾若同面前,用极有威严的声音道:“这是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只能用来赈灾,若有贪污挪用者,哼!如同此杯!”说着将顾若同的茶杯捏在手中,两指轻轻捻动,坚硬的青瓷化作粉末,又挨个儿看了八个知府一眼,眼神像刀子一样锋利。
众人看了银子先是惊呼起来,看到瓷杯粉碎又把嘴闭上了。
顾若同捧起银票双手颤抖,这可是上百万的人命阿!自己的乌纱帽也稳住了!想到这里他走上前行礼。后面的八个知府干脆跪了下去。
那人手一招,所有人都只能曲下半膝。他说道:“诸位请起,本人不敢受此大礼,只要百姓能渡过难关就好。”说完转身便走。
顾若同急忙跟了几步道:“请先生留下姓名,本府也好向朝廷禀明,百姓也知道谁是善人。”
那人转过身来没有说话,只是从袖中取出一把铁尺,在他面前正反展示了一下,然后扬长而去。
顾若同清楚的看到那把铁尺上有一只龙头,还有“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