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十七章 忘不了

(三郎要给力了,大声疾呼求票票,!)

《孝经》在宋朝,相当于中学入门读本。顾名思义,乃是儒家讲‘孝道’的经典。开宗明义章第一,便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这本书是儒家典籍中最短的一本,也是最基础的,需先读懂了《孝经》,才开始讲《四书》。陈恪自幼学医,看医书之前,要先以国学启蒙,这本孝经自然是必读,虽然后世已经基本确定,这本书是汉儒伪作了。但他要是敢跟陈希亮说,这玩意儿是董仲舒那帮人编出来,给天下人洗脑用的,估计会被打扁了。
作为一个十岁的孩子,最明智之举,还是老老实实的捧读,逐句逐段的背诵吧。
因为有上辈子的基础,加之这辈子本身就背诵过,又临时抱了一天佛脚,他自我感觉,能记住七七八八了,便从头背诵起来: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陈希亮起先微闭双目,手指无声的叩着桌面,跟随着抑扬顿挫缓缓颔首。当陈恪背诵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时,他满意的睁开眼睛,能背到这里,就说明三郎今天用功了。
他满以为,陈恪很快会磕磕绊绊,然后停下来。然而那小子就像在照本宣读一样,依旧富有节奏的背诵着。
当陈恪背诵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时,陈忱已经惊得张大了嘴巴,他今天主要精力都放在两个小弟弟身上,却没想到大弟弟彻底变异,不仅会讲价、会炒菜,连背书都灵光了呢。当陈恪背诵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时,陈希亮的嘴巴也张大了。
一直背到‘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陈恪才停下来,有些不好意思道:“后面的,想不起来了……”
“已经是最后一句了……”父兄绝倒。
“啊……”陈恪自己都吓了一跳,他原先虽然脑子不笨,但要背的东西一长,还是蛮吃力。这篇《孝经》虽然只有一千九百零三字,但一段一段,支离破碎,要背诵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
但他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儿,脑子里就是清清楚楚的,一想到哪一段,哪一段的内容就浮现在心里,想背错都不可能。
当事者和旁观者都错愕了好半天,陈希亮才咳嗽两声,收起脸上精彩的表情道:“背的么,还算马马虎虎。但记忆只是一面,还需要用心体会……”说到这,他神态严肃起来道:“三郎,知道为什么要你背《孝经》么?”
“知道。”陈恪点点头,轻声道:“因为孩儿,前些日把婶娘打了。”
“是。”陈希亮面色稍霁,端起碗呷一口水道:“知道你错在哪了么?”
“知道。”陈恪道:“以下犯上,殴打伯母,乃恶逆之罪。”
“对也不对。”陈希亮搁下碗道:“从本心论,我是不赞成愚忠愚孝的。遭到虐待不能反抗,与猪羊有何区别?圣人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顿一下道:“但生活在世上,就必须遵守这世上的规则。什么是规则?《孝经》就是规则。大宋以孝治天下,历代君王都推崇孝道,天下人也莫不以孝为百善之首,对不孝者百般唾弃。世风如此,别人不会了解内情,只会凭只言片语便轻信轻言,给你泼上洗不掉的污点,教你有口莫辩。”
“不要觉着委屈。孝道面前,就连当今天下第一人,堂堂大宋官家也得忍。”陈希亮苦口婆心道:“现在跟你说这些,似乎有些早,但我相信,以你的聪明应该能明白。”
“难道,就任弟弟被欺负么?”陈恪没说话,一边的陈忱却开腔了。
“当然不能,但应该用更聪明的手段。”陈希亮道:“以三郎如今的本事,为什么就想不到,带着弟弟们到县城去找你呢?找到你,你又可以带着他们找我,不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么。”
陈恪这个羞愧啊,那时候,他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俩便宜父兄的影子。
“过于事情不要再提,那主要是为父的责任。”陈希亮怕他自责,一摆手道:“你们都记住。圣人云,‘三思而后行’。人做事前,一定要先考虑清楚后果,如果这个后果是你承担不起的,那就不能做……”
待孩子们思考了一会儿,他才站起身道:“天不早了,都早点睡吧。”
“父亲去作甚?”
“雨停了,外面空气好,我出去转转。”陈希亮说着,推门出去。
走到院子里,天空中已经挂起了灿烂的星斗,陈希亮突然笑起来,竟然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他指着北边,一脸得意道:“哈哈哈哈,苏老泉,如今我也有过目不忘的儿子了,看你以后再怎么跟我吹!”
屋子里,小六郎吓得直哆嗦:“哥哥,莫不是有鬼?”
“有个大头鬼,老实睡觉。”三郎一手把他的脑袋按进被窝,一手拿着陈希亮的一本《时文选辑》,随便挑了一篇策论从头到尾的细看,也是两千多字的文章,一直到熄灯,他反复看了三边。
等陈希亮进来吹灭了灯,他便躺好闭上眼,开始回忆那篇文章,果然还是字字在目,一句不落。
第二天睡醒了,陈恪再回想那篇文章,依然能记得九成以上。这是什么样的记忆力啊?可绝对比自己从前厉害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儿,穿越后遗症引起的学者症候群?还是人家三郎原本就是天才儿童?
‘管它怎样了,反正不是件坏事儿。’乐天派就有这个好处,很快就能习惯自己的变化。
~~~~~~~~~~~~~~~~~~~~~~~~~~~~~~~~~~~~
吃过早饭,陈希亮又出去一整天,到晚上才回来。这次再也掩饰不住沮丧之情,坐在那里直叹气。
“爹爹为何唉声叹气?”陈忱给他端碗水,终于忍不住问道。
“唉,告诉你们也无妨。”陈希亮又叹一声道:“爹爹没用,几家债主跑遍了,竟只讨回了几百文,连个零头都没到。”
“为什么讨不到?”既然陈希亮也不把他当小孩,陈恪自然不再装嫩:“不是说,实在讨不着,还可以报官么?”
“都不容易啊,”陈希亮摇头道:“不是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就是生意折本,我总不能把人家往绝路上逼吧?”
“那我们怎么办……”陈忱心情十分复杂,其实从昨天听了陈恪那番话之后,他便对父亲讨债不抱希望了。经过这两天的思想斗争,他决定做出牺牲。
“天无绝人之路。”感到气氛压抑,陈希亮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家的天,他甩掉低落的情绪,朗声笑道:“为父七尺男儿,有手有脚有知识,还养活不了你们这些小崽子?”
“爹爹……”陈忱鼓了半天勇气,终于憋出一句道:“我想好了,不回学堂了,和你一起养家,供养三个弟弟念书。”
“……”陈希亮先是一愣,继而断然道:“绝对不行!不念书还有什么希望?休要再提!”
“爹爹……”陈忱还要说。
陈希亮的脸已经拉黑了,严厉道:“给我闭嘴!此事不容商量!”
“……”陈忱毕竟是怕老爹的,只好低头抹泪。
“那爹爹呢,你不念书了么?”陈恪一句话,就让陈希亮也差点哭出来。
“所以说,都继续念书吧,念书才有希望。”陈恪语重心长道。
“……”陈希亮端详他半天,突然莞尔。三郎再早慧,再说大人话,终究也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别笑啊,我说的是真的……”陈恪着急道。
“好好,是真的。”陈希亮笑着道:“不过现在请你温书去,不然小心晚上吃板子。”说着信手拿起桌上那几张借据,往厨房走去。
“爹爹干啥去?”陈恪急忙问道。
“做饭。”
“那这些纸干什么?”
“横竖用不着了,生火。”
“不要啊……”
“怎么了?”
“那个那个,”陈恪颇有几分急智道:“那多浪费啊,背面还能写字呢……”
陈希亮一想也是,为了防止轻易损坏,借据用纸都是很厚实的那种,且背面干干净净,生火确实可惜。
便随手递回去道:“好好练字,那一手字,怎么那么丑了。”
“一定一定……”陈恪抱着那几张借据,松了口气。
--------------------------分割---------------------------
不是我yy过头,实在是这个年代的那些牛人太妖孽,智商140以下,实在是混不开……

第十八章 谋生艰难

(推荐榜岌岌可危,求推荐!求推荐啊!!!)

“卯时已至,晨光微曦,晴明。早起勤作,家业兴旺……”
陈恪已经知道,每天走街串巷,叫早兼预报天气的,是附近庙里的头陀。这些头陀以他们平日练就的佛音,向邻里街坊报时兼预报天气。当然不是免费的,居民们要每月施些斋饭、斋衬钱予他们作为报酬。
这天早晨,陈希亮又出去了,他来到三郎看到的那家牙行。
古代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成交的人,男的叫牙人,也叫‘经济’,女的叫牙婆。到了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便出现了专门的牙行,从货物买卖到房屋租赁、典佣人力……事无巨细。只要需要有人撮合的事情,来找他们保准没错。
陈希亮来的有点早,牙行的排门还没卸下来,他便在檐下看告示牌上张贴的信息。一眼就看到了房屋租赁的那栏,发现满城二三十处房屋可租,但索价没有低于四百钱的,想想自己用一百钱,就租下个小四合院,怎能让他不庆幸?
他已经从陈忱那里知道,那天是陈恪杀的价。详细询问了整个过程,陈希亮自然了解了三郎的不凡……一个十岁的孩子,能把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船家,牵着鼻子走,这已经不能用早慧来形容了,简直是个妖怪。
现在的三郎,已经完全不是他印象中那个善良腼腆的孩子,他变得更独立、更狡猾、更冲动、当然也更聪明。听说变故会刺激人改变,可没听说能让人脱胎换骨啊。
管他呢,只要儿子没有变坏,做父亲的也就乐其自然发展了。
胡思乱想一阵,陈希亮把目光转向了招工信息。既然要不回账来,就得马上找到营生,不然很快就是衣食无着的。
这是个‘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的享受年代,哪怕是小县城,提供的工作也很多。从早点铺学徒、茶铺子的茶博士、盖屋子的小工、码头扛包的扛夫、到晚上倒夜香,去城外看坟……只要俯下身子,能做的工作五花八门。
这个年代,一个五口之家,一天须有百钱的收入,才能过的下去,要是还有个上学读书的,就得有二百钱收入,才能供得起了。
一般工作的酬劳,大都在一天七八十钱左右。但在宋朝,绝大部分平民家庭,夫妻双方都出来谋生,所以即使做这些工作,也可以养家。
可陈希亮不行,他得一个人挣两个的钱。当然也有酬劳高的,比如酒楼招大厨,一天便给两百钱,干瓦匠、木工的也有百五十钱收入,可这都需要技术啊,他哪能干得了?
再就是像码头抗包、砖厂搬砖那样的重体力活,计件付钱、多劳多得,陈希亮自忖实在不行,就得去个这个了……
正在踯躅间,牙行卸下了门板,陈希亮便马上进去。他面皮还是薄了,唯恐被当年的同窗撞上。
牙行的伙计正在打扫卫生,就见这位窜进来了,但开门就是纳客,所以马上有人过来招呼,请里面单间坐下。
之所以进单间,不是因为他是读书人,而是牙人贵重……像这种有执照、定期纳税的牙行,不仅在交易中作为评物价、通商贾的中介。还被赋予了,代官府照看市场、管理商业的权力,故也称官牙。
牙行凭借其特权,将经营范围扩大到代商人买卖货物、支付和存储款项、运送货物、设仓库保管货物、代官府征收商税等等,在城镇交易中处统制地位,绝大多数大宗批发交易,都必须经过牙行之手。说这些牙人是城市经济的控制者,并不为过。
单间里,那位穿着体面的牙人刚吃过早饭,正在点茶。宋代不再像唐代那样,直接将茶放入锅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用微沸的水冲点碗中的茶,便称为点茶。
牙人请陈希亮坐下,他已经在茶盏中置好了茶,便注入少许沸水,调成粘稠的膏状。然后稳稳执壶,往茶盏有节奏的点水。点水时,手上必须有数,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同时一只手用细竹所制的茶筅击拂茶汤,使之泛起汤花,两手同时进行,还得视情况而分出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来。
如果陈恪在,肯定要惊呼,这不就是后世的日本茶道么?其实应该反过来说——日本的茶道就是传自宋朝的茶艺。
在宋朝,几乎人人都有一手点茶茶艺。而男人中,除了专业的茶博士,就数这些牙人最擅此道。倒不是他们特别喜欢喝茶,而是因为宋时风俗,一人在点茶过程中,其它人必须保持安静,凝神欣赏,以示尊重。
一套行云流水的点茶过程,可以消除对方心中的烟火气,拉近距离,生意自然容易成交。
但这也是他们为士大夫所耻笑的地方,在士大夫饮茶时,话题只关诗词禅道、风花雪月,是绝对不会谈论俗事的。
~~~~~~~~~~~~~~~~~~~~~~~~~~~
为陈希亮奉上一盏茶,那牙人自己也端起一盏,用茶盖无声的轻轻撇去浮沫,微笑道:“官人像是读书人。”
“是。”陈希亮点点头道:“读书多年,也曾去京城应过春闱。”
“原来是位举人,失敬失敬。”牙人肃然道。这年代因为解试成绩的一次性,举人也只是参加一次会试的资格,考完之后便没有这层身份。但不妨碍民间用作敬称。他想一想,讶异道:“今天好像是乡试报名的日子,官人怎么还在县里?”
“唉,”陈希亮叹口气道:“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放弃举业,出来找份营生。”
“那真太可惜了。”牙人也叹口气,但很快又问道:“官人想找什么样的营生?”
陈希亮摇摇头:“一片茫然。”
“那我来推荐吧。”牙人便在桌上一堆册子里找了找,打开一本,找了找道:“城东李员外家请老师,包食宿,月俸两贯,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