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1601162。 
'1980'郑仲兵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1987 年 1 月 2 日,下册,页 1182;盛平编:《胡 
耀邦思想年谱(19751989)》,1987 年 1 月 2 日,下册,页 1302。 
'1981'盛平编:《胡耀邦思想年谱(19751989)》,1987 年 1 月 6 日,下册,页 1302。 
'1982'见  Stavis;  China's  Political  Reforms;  pp。  9096。   又见  Goldman;  Sowing  the 
Seeds of Democracy in China; pp。 194203;  盛平编:《胡耀邦思想年谱(19751989)》,下册, 
页 1279、1301。 
 
 
'198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册,页 1165,1987 年 1 月 13 日。 
'1984'郑仲兵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下册,页 1182。 
'1985'郑仲兵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1987 年 1 月 9 日,下册,页 1182。 
'1986'盛平编:《胡耀邦思想年谱(19751989)》,1987 年 1 月 10 日,页 13031304。 
'1987'郑仲兵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下册,页 11951196。 
'1988'邓力群批评胡耀邦的全文见邓力群:《十二个春秋》,页 417445。 
'1989'杨继绳:《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页 568622,此书的摘译见 Qiren Mei; ed。; 〃Three 
Interviews with Zhao Ziyang;〃 Chinese Law and Government 38; no。3 (MayJune 2005);  宗 
凤鸣:《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香港:开放出版社,2007);Zhao; Prisoner of the State; pp。 176182。 
'1990'郑仲兵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1987 年 1 月 15 日,下册,页 1185。 
'1991'邓力群:《十二个春秋》,页 447448。 
'1992'郑仲兵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1987 年 1 月 16 日,下册,页 1186。 
'1993'盛平编:《胡耀邦思想年谱》(19751989),1986 年 1 月 16 日,下册,页 13071309。 
'1994'Wu; 〃Hard Politics with Soft Institution;〃 ch。 2; n101。 
'1995'郑仲兵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1987 年 1 月 16 日,下册,页 11871188;中共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1978。122002。5)》(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修订版),1987 年 1 月 16 日,页 224。 
'1996'3 号文件见盛平编:《胡耀邦思想年谱(19751989)》,下册,页 13131314。 
'1997'3 号文件见盛平编:《胡耀邦思想年谱(19751989)》,1986 年 1 月 19 日,下册, 
页 13131314。 
'1998'郑仲兵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下册,页 11891190;3 号文件见盛平编:《胡耀 
邦思想年谱(19751989)》,1986 年 1 月 19 日,下册,,页 13131314、13191320。 
'1999'对朱厚泽(2006 年 8 月、9 月)、吴明瑜(2006 年 8 月、2007 年 7 月)、于光远(2003 
年 2 月、10 月、2005 年 6 月)和李锐(2006 年 2 月、8 月和 2007 年 7 月)的采访。 
'19100'满妹:《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页  473;郑 
仲兵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下册,页 11901195。 
'19101'杜导正:《杜导正日记:赵紫阳还说过什么》(香港:天地图书公司,2010),页 151。 
'19102'James Tong; ed。; 〃Party Documents on AntiBourgeois Liberalization and Hu 
Yaobang's Resignation;〃 Chinese Law and Government 21; no。 1 (Spring 1988): 2938。 
'19103'《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1987 年 1 月 13 日,页 224。 
'19104'Stavis; China's Political Reforms; pp。 111128; Goldman; Sowing the Seeds of 
Democracy in China; pp。 214225; Baum; Burying Mao; p。 209。 
'19105'盛平编:《胡耀邦思想年谱(19751989)》,1987 年 3 月 29 日,下册,页 1319。 
'19106'Goldman; Sowing the Seeds of Democracy in China; pp。 204214。 
'19107'Baum; Burying Mao; pp。 211215; ibid。; pp。 225232。 
'19108'邓力群:《十二个春秋》,页 467468;作者在 2006 年 2 月、8 月和 2007 年 7 月对 
李锐的访谈。 
'19109'杜导正:《杜导正日记》,页 160。 
'19110'杜导正:《杜导正日记》,页 173174。 
'19111'盛平编:《胡耀邦思想年谱(19751989)》,1986 年 11 月 11 日,下册,页 1290。 
'19112'盛平编:《胡耀邦思想年谱(19751989)》,1987 年 1 月 16 日,下册,页 1306。 
'19113'SWDXP3; p。 395; n。 117。 
'19114'邓力群在 5 月 13 日讲话的观点见邓力群:《十二个春秋》,页 459460。 
 
 
'19115'Anthony J。 Kane; 〃1987: Politics Back in mand;〃 in Anthony J。 Kane; ed。; 
China Briefing; 1988 (New York: Asia Society; 1988); p。 11。 
'19116'2004  年 10  月对新加坡官员的采访;《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87  年 5  月 
29 日,页 1191。 
'19117'Chi Huang; 〃Deng's Ideas on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Beijing Review 30; no。 39 
(September 29; 1987): 1415。 
'19118'Ziyang   Zhao;   〃Advance   along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ijing Review 30; no。 45 (November 915; 1987): xvxxi。  关于事件之后不 
久写下的有关政治改革的记述,见 Tony  Saich; 〃Reforming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in Benewick 
and Wingrove; Reforming the Revolution; pp。 2747。 
'19119'Saich; 〃Reforming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pp。 2747。 
'19120'Wu;  〃Hard  Politics  with  Soft  Institutions;〃  ch。  2;  邓力群:《十二个春秋》,页 
472473。 
'19121'邓力群显然受到了伤害,他在《十二个春秋》中对这件事的背景作了很细致的描述,见该 
书页 467478。 
 
 
第 20 章 

北京之春:1989 年 4 月 15 日5 月 17 日 
从 1989 年 4 月 15 日到 6 月 4 日,在举世瞩目之下,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人走上了北京和其他城市的街头。 ' 201'4 
月 15 日胡耀邦骤然离世后的最初几天,示威者绝大多数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他们要向这位刚离世的英雄和他所支持 
的民主表达敬意。最初开始集会时,他们表现出对中共的尊重,游行过程秩序井然,并未给交通造成干扰。起先他们也 
没有政治纲领,然而,随着示威日益扩大,要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内容也越来越激进,示威者与当局的紧张关系不断升 
级。冲突在 6 月 4 日达到顶点,军队在这一天向北京街头手无寸铁的平民开枪,恢复了秩序。 
当时邓小平已 84 岁,他没有去街头会见示威学生,也没有插手中共每天作出的反应。但是他身居幕后,一直关 
注着局势的演变,是最终的决策者。他并不赞同示威者的言行,他们都是邓所推动的改革开放和为经济增长提供基础的 
政治稳定的受益者,而现在他们正在威胁这种稳定。 
邓小平试图避免东欧发生的事情在中国重演,那里因国家领导人向民众的要求让步而导致了失控。邓小平最初想 
避免流血,他知道那只会给示威者火上浇油。但是他从事发之初就相信必须立场坚定,尤其是在胡耀邦追悼会之后,他 
开始更为直接地参与掌控党对示威者的反应。他要确保干部能够落实他认为恢复秩序所必需采取的措施。 

在 6 月 4 日之前,无论何人,不管是中共领导人、知识分子还是学生领袖,事实上都无法阻止愈演愈烈的乱局。 
党内领导层的分裂,对中国当时能容许多少自由的分歧,曾为革命浴血奋战的老干部和习惯于舒适生活的学生之间的观 
点差异,城市居民担心通货膨胀与就业的不安全感,示威运动的浩大规模,以及学生领袖在控制自身运动上的无能,国 
内外民众对示威者的同情,中国军队在控制群体事件上缺少经验——凡此种种,使中共领导人在控制局面上一筹莫展。 
中共老一代领导人在 1949 年以前参加的学生运动,有着良好的组织,经过周密思考的计划和纲领,到 1949 年 
时学生领袖们已经共同奋斗了多年。1960 年代后期的学生有参加红卫兵的经历,但是在 1989 年以前的十几年里,严 
密的控制阻碍了有组织的独立学生运动的发展。1989 年聚集成群的学生没有任何组织经验。能言善辩的演说家可以脱 
颖而出成为领袖,但他们缺少组织、纲领和确保服从的程序,因而没有代表其他学生与政治领导人进行谈判的基础。 
市民没有和政府站在一起限制示威者,因为他们赞同学生的批评。即使有些受到多年政治打压的老知识分子试图 
阻止学生采取激进行动,但实际上也赞赏学生们大胆表达了他们自己不敢表达的观点。最初自发的和平悼念胡耀邦的行 
动,演变成了游行、政治辩论、露营、愤怒的示威、绝食和日益失控的冲突。 
示威学生要求改善生活条件,他们不满于自己既有能力又辛苦工作,得到的报酬却少于没有受过教育的企业主。 
不过他们也从 1986 年学生运动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即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对于他们的事业很重要。因此他们在 1989 
年不再抱怨自己可悲的生活条件,而是采用了能引起民众共鸣的吁求:民主、自由、更加人道和负责任的党、献身公益 
的干部队伍。 
全世界的电视观众被中国青年人这些发自内心的温和诉求所打动,这反过来又让示威者更加振奋。外国驻华记者 
的工作长期受到中国官员的骚扰,他们的活动被监视,敢于揭露问题的受访人被逮捕,因此外国记者热衷于倾听学生的 
要求。在 4 月 15 日之前,大多数学生还不敢跟外国记者公开交谈,然而在 1989 年春天的事件过程中,他们的胆子变 
得越来越大,记者们将他们对民主社会的憧憬传播出去,为他们赢得了全世界的同情。 
学生一方情绪高涨,不仅因为他们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支持,还因为政府最初限制示威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当大 
批学生突破警察的封锁线时,学生和外国观察者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希望,以为政府最终会向他们的理想让步。当时学 
生们很难想像政治领导人会动用武力,人民解放军会向北京街头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 
中国的领导层一方能够看到外国人的关注与支持在鼓舞着学生,但他们很难相信中国民众对自己的领导人会那么 
愤怒,因而易于认为示威有国内外的「幕后黑手」从中操纵。有关这些「幕后黑手」的传言在高层干部中间广为流传, 
并被保守派用来作为促请邓小平采取强硬措施的理由。 
 
 
胡耀邦去世 
胡耀邦从南方过冬返回北京后不久,出席了 1989 年 4 月 8 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议开始还不到一小时,他便 
因严重的心脏病发作而栽倒在地。紧急送往医院后他似乎有恢复的迹象,但在 4 月 15 日凌晨猝然去世。群众从晚间 7 
点的电视新闻中得知了他的死讯,次日的电视和报纸又发布了正式的讣告。这一消息令举世震惊,他的去世完全出人预 
料,引起了巨大的同情,甚至连一些强硬派也不例外。'202'  邓力群是胡耀邦最高调的批评者和 1987 年 1 月批胡的带头 
人,但这时他也赞扬了胡耀邦。他后来写道,胡耀邦从来不搞阴谋,胸怀坦荡,对人不抱恶意。邓力群还说,与胡相比, 
赵紫阳则参与过阴谋和整人。'203' 
群众能够长期被胡耀邦所感动,不仅因为他热情亲切,还因为他做人正派,对党忠心耿耿。他是知识分子的希望, 
曾为他们作过勇敢的斗争。他是他们心目中好干部的表率——有崇高理想,无任何腐败劣迹。他曾长期担任团中央总书 
记,能够与他所培养和提携的年轻人打成一片。然而他在 1987 年却被冷酷地免职,因为他被指责为对 1986 年的学生 
示威太软弱。 
1989 年的示威活动是对邓小平无意促进民主和没有支持胡耀邦工作的含蓄批评。胡耀邦的朋友觉得他受到了不 
公正的批评。据他们说,胡耀邦为此深受伤害。他曾忠心耿耿为邓小平工作,邓的批评尤其让他伤心。1987 年被免职 
后,胡耀邦不再看电视,人也瘦了下来。'204'很多人认为他死于彻底失望,是自由民主事业的烈士。但是,很多参加示 
威的人关心的并不是胡耀邦个人,而是把他作为推动自由民主的一个契机。事实上,很多知识分子后悔自己在 1986 年 
的学生运动中过于顺从,使运动轻而易举地得到平息。现在他们决心更坚定地站出来。 
当学生们利用悼念胡耀邦去促进自由民主事业时,1976 年 4 月 5 日的示威(为悼念周恩来)和 1989 年 4 月的 
示威(为悼念胡耀邦)之间明显的相似性,足以使学生们受到鼓舞,也令中国领导人感到担忧。1976 年的示威称为「天 
安门事件」,而 1989 年的示威也同样发生在天安门广场。像周恩来一样,胡耀邦努力保护人民,含恨而终。不论 1976 
年还是 1989 年,群众对于受他们爱戴的人没有得到更多的尊重而义愤填膺。1976 年的示威者借机抨击「四人帮」, 
现在不是也可借机批评邓小平和总理李鹏吗?1976 年春天被逮捕的人在 1978 年秋天就得到了平反并被称为爱国者; 
那么 1989 年的示威者难道不可能以后被称为爱国者吗?在那些希望有一个更仁慈的政府的人们中间,胡耀邦已经取代 
了周恩来,成了当时的大英雄。 
骚动的根源 
1989 年春天,高层领导人——特别是赵紫阳与李鹏——之间的政治分歧,加上邓小平逐渐退出对日常工作的领 
导,导致了相互冲突的信号和困惑。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使得引发社会骚动的严重问题在下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