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加强太平洋舰队,在中东增加兵力布署。邓小平在 1978 年 5 月就曾对布热津斯基提出意见,认为美国未对苏联的举动 
作出足够的回应;他在 1980 年 1 月又向布朗表示,他赞成美国现在更积极地应对苏联的威胁。但是邓小平说:「如果 
这事做得更早一点,那就更好了。??我个人的判断是,长期以来西方没有对苏联的行动作出有效的反应。」他说,他不 
反对与苏联签订条约,但是这对限制苏联没有多大价值:「对付苏联只有一种方式」,这需要的就是展示武力。邓小平 
在会见中还提到另一些问题。他很高兴美国现在开始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这是他早就主张过的。他认为各国应当向阿 
 
 
富汗提供帮助,使其成为苏联的泥潭,就像他在边境牵制住越南人一样。他婉转地提醒布朗中国在购买战斗机方面的兴 
趣,说:「我不会再提购买 F15 或 F16 战机的事」,但他补充说,「技术转移的范围太窄了」。'1855' 
副总理兼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飙被选定回访华盛顿。耿飙在江西苏区、长征、抗战和内战期间一直在军队工作。1950 
年至 1965 年他担任过大使(在斯堪的纳维亚、巴基斯坦和缅甸),任职时间长于其他任何中国外交官。1980 年 5 月 
耿飙在华盛顿与卡特总统以及万斯国务卿的继任者埃德蒙?马斯基(Edmun Muskie)会面,但他的主要东道主是国防 
部长布朗。他和布朗国防部长探讨了假如苏联从中东向印度洋和东南亚方向扩张,美中两国对苏联威胁作出有效反应的 
具体方式。耿飙的言论反映着邓小平的观点,他说,中国在边境一带成功牵制了 60 万越南军队,这既削弱了越南控制 
柬埔寨的能力,也阻止了越南控制马六甲海峡。 
耿飙访美之行完成时,两国间的技术交流开始起步,在战略问题上也有了更广泛的合作基础。这些会谈也使中国 
后来有了向美国派出中国军事院校代表团和军事后勤专家的安排。美国陆海军高层官员也回访了中国。'1856'中美两国的 
军队交流在 1980 年代迅速增多,包括中美国防部长的互访,美国向中国的技术转移和武器出售,以及学术专家和考察 
代表团的互访。虽然这些互动无法跟美国与日本和南韩军事交流的层次相比,但双方确实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这些 
交流因 1989 年的天安门悲剧戛然而止,直到 20 年后也未能完全恢复。 
推迟军事现代化 
在邓小平认为同苏联交战的可能性减少后,他开始不再把国家资源投向军事现代化,而是转向其他三个现代化, 
尤其是陈云倡导的优先领域——农业和轻工业。军事现代化可以等一等。1979 年 3 月 19 日,中国从越南撤军三天后, 
邓小平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的会议上说:「看来,世界大战十年打不起来,不必那么急。现在军队的数量也 
太大,首先要把规模缩小??不要项项都搞,要集中搞几项。」'1857'邓小平眼光长远,但他或许还是低估了中国现代化所 
需的时间,尽管中国发展迅速。他谈到要在 2000 年实现现代化。 
然而军队高层并没有那么多耐心。很多人自 1950 年代以来就等着获得现代军事装备,而他们屡屡失望,先是因 
为大跃进和文革,现在则是因为邓小平要先搞民用经济。邓小平必须对失望的军官一遍遍作出解释,为什么首先发展民 
用经济、再搞军事现代化是符合国家利益的。邓小平有资深的军人背景,因而他大概是当时唯一一个具有权威、决心和 
政治技巧并能以此避免这些军官对政策发起严重抗议的领导人。 
在 1979 年和 1980 年初这个关键时期,邓小平仍然担任总参谋长,身边是一群既对过早退休的前景不快、又对 
新武器研发将被拖后的消息不满的将军们。此后,接任总参谋长一职的杨得志,也接过了继续解释为何要推迟军事现代 
化先搞好民用经济的责任。杨得志承认:「广大官兵??希望迅速改变我们的经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的状况??这种感 
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国防现代化迅速取得很大进步是不可能的。」'1858'  曾短暂担任过国防部长的耿飙和 1982 
年被邓小平任命为国防部长的张爱萍(1975 年后一直主管军事科技工作)也得向不满的军队干部解释邓小平的战略。 
张爱萍在 1983 年 3 月说得直截了当:「军队要考虑其他部门的需要??把预算严格控制在有限的资金所能允许的范围以 
内。」'1859' 
因此,整个 1980 年代中国政府一直在减少军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尽管中国的数据不完整——因为它不包括军 
事工业的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但根据官方数字,军费开支从 1979  年开始改革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4。6%不断下降到 
1991  年的 1。4%。'1860'  1980  年代,中国购买外国武器的花费只及越南的六分之一、台湾的一半,但中国的人口却分 
别是越南的 20 倍和台湾的 50 倍。'1861'  此外,考虑到 1980 至 1989 年的通货膨胀为 100%,美国分析家估计这十年 
的国防预算名义上增加了 30%,但军队可以使用的资金其实是下降了的。'1862' 
邓小平的军队领导班子 
所有中共领导人都不断说「党指挥枪」,但毛泽东和邓小平很清楚,在关键的权力斗争中军队主要领导人的忠诚 
至关重要。因此邓小平既要通过正式制度控制军队,也要抓个人控制。他对自己未被任命为总理没有提出强烈的反对, 
但他认为在制度上获得对军队的控制权十分重要。1980 年 12 月华国锋靠边站后,邓小平成了中央军委主席;这一职 
 
 
位使他对军队事务掌握着无可挑战的控制权。1987 年邓小平放弃了党的副主席和副总理的职务,但他一直保留着中央 
军委主席一职,直到 1989 年秋天才把它转交给江泽民。 
邓小平选拔党政官员时任人唯贤,不管他们的来历、亲疏或是由什么人推荐。对军队高级职务他也是选贤任能, 
但个人忠诚也同样重要。军队中最可靠的人际关系是内战时在同一野战军服役的战友关系。就像林彪用了很多四野的人 
担任军队最高职务一样,当邓小平在 1980 年能为各军兵种任命自己的班子时,11 个大军区中有 5 个司令员是他在二 
野的同志,包括至关重要的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1863'邓小平在担任最高军事首长期间一直依靠自己过去的部下。 
1980 年代后期的中央军委六名非文职成员中有一半是二野的人,包括国防部长秦基伟和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另外三 
个位置中三野和四野各有一人。'1864'  邓小平在 1988 年授衔的 17 名将军中有 10 人来自二野。 
担任军队关键职位的,即便不来自二野,也是对邓小平抱有个人忠诚的人。华国锋正式卸去中央军委主席一职 
(1980  年 12  月)后,邓小平任命杨尚昆担任了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也是四川人,比邓小平小三岁,1956  年到 
1966 年邓小平担任总书记时他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与邓有过密切的工作关系。长久以来达成的信任使他与邓交往自如。 
杨尚昆在 1982 年 9 月被提拔为负责日常工作的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他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实际上成了邓小平在中 
央军委的代言人,他代表邓小平的观点,向邓小平汇报军委其他成员的看法。邓小平相信杨尚昆能管好军队,这使他得 
以脱身去处理其他问题。 
1980 年 2 月,邓小平完成权力过渡、任命了自己的人以后,遂辞去总参谋长职位,将军队的日常工作交给了杨 
得志。杨得志在攻打越南时曾指挥昆明军区的军队,对邓小平忠心耿耿。1982 年邓小平任命张爱萍担任国防部长;由 
于林彪坠机后国防部长一职的权力被削弱,又任命张担任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75 年张爱萍在邓小平手下工作时曾 
经卓有成效地搞过军事科技计划。他对高技术武器研发的战略意识和卓越的管理能力,使他成为为中国军队遴选重要项 
目、为高技术研发打基础的最佳人选。 
扩大国防战略 
邓小平从毛泽东那里继承的国防战略,严重依赖于两种极端方式的结合:「人民战争」和核武器。「人民战争」 
是指动员地方民众骚扰和消耗装备更精良的入侵之敌,这在抗战时期曾被有效地用于对付日本的长期占领。它也使苏联 
在 1969 年进攻中国时不敢长期占领,而且确实仍是让苏联不敢再发动进攻的一种有效方式,从而使苏联进攻的可能性 
变得更低。由于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毛泽东不能指望在所有领域实现军事现代化,所以他把资源集中用于他认为最关 
键的领域:导弹和核武器(中国于 1964 年试爆第一颗原子弹,1967 年试爆第一颗氢弹)。'1865'毛给自己的继承人留 
下了一个不大的核武器库,它在数量和技术质量上都无法与美国或苏联相比;还有一些中程导弹和卫星技术(中国在 
1970  年发射了第一颗卫星)。'1866'  导弹、卫星和潜艇的研究在文革期间普遍受到保护。'1867'尽管如此,中国的军事技 
术在文革时期只取得了有限的进步,大大落后于互不示弱而有巨大军事投入的美国和苏联。 
邓小平上台时,苏联在远端战机和导弹上取得的进步,使毛泽东从边境迁往内地的「三线」工业顿显其防御能力 
不堪一击。但和过去的毛泽东一样,邓小平相信即使敌人拥有占优势的军事技术,「人民战争」和核武器的威胁可以降 
低中国受到攻击的可能性。但是中国也要针对苏联的技术进步作出调整。'1868'邓指示中国军队要作好准备,打一场「现 
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这一概念由淮海战役的功臣、后来领导研发先进武器的粟裕于 1977 年提出。在 1980 年秋 
天的一次会议上,中国的军事领导人开始就中国的战略指导路线形成了共识,即不再被动地诱敌深入,而是准备进行更 
为积极的防御。'1869'  军事科学院院长宋时轮在 1981 年 6 月比较具体地阐述了「现代条件」的含义。在受到全面军事入 
侵的情况下,就像毛泽东时代一样,要用人民战争去消耗敌人。但是宋时轮说,还要有另外一些对策,因为中国不能放 
弃城市,也因为现代技术需要更长的供应线、对工业基地的保护、陆军和空军等多兵种的协作、更强的专业化。因此, 
(  1)解放军要用阵地战阻击敌人,使其无法深入中国腹地;(2)不但要以步兵,而且要用包括空军在内的多兵种对抗 
敌人;(3)要准备保护战场之外漫长的后勤补给线;(4)军队应当放弃毛泽东时代由政委承担的政治工作,把这些工 
作移交地方,军队只集中精力完成军事任务。这些分析并不是由邓小平提出的,但是他支持解放军为了适应这些「现代 
条件」,而对现有指导思想、体制、训练和徵兵方案进行调整的努力。'1870'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并没有参加美国与苏联的专家投入大量精力开展的那些关于如何阻止核战争的复杂讨论和计 
算。但到了 1980 年代中期,赴国外攻读西方战略思想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陆续回国,开始向国内介绍这些更加深奥的 
 
 
新知识。自从发展出核武器以后,中国一直在计划获得二次打击能力。随着新知识的引入,现在他们拓宽了思路。中国 
不再只强调「人民战争」和核打击,开始考虑发展能防止战争升级为全面核冲突的有限核打击和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 

'1871' 

邓小平从毛泽东那儿继承下来一支海军,它规模很小,而且已经完全过时。1975 年邓在毛手下主政时,苏振华 
领导的海军提出过一个新的发展计划。1978 年之后,由于对外贸易尤其是石油、无烟煤、和铁矿石进口的大幅增长, 
中国的计划干部开始更加关心保障中国海上运输线的安全。中国还开始了在渤海湾和南海扩大海上能源的勘探,这使得 
保护有争议海域的勘探成为必需。'1872'但是当中国开始考虑发展应对这些新挑战的能力时,邓小平却要求有所节制。他 
在 1979 年 7 月对海军干部的讲话中,仍对发展海军的计划作了限制,他说,海军的作用是防御性的,旨在保护中国近 
海,中国没有任何称霸的野心。'1873' 
甚至在十分优先的军事领域——导弹、卫星和潜艇——重点也仍是放在技术研发而不是大规模的生产上,只期望 
在必要时能够迅速生产更多武器。1980 年中国试射了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并在不久后开始部署。中国早在 1958 年 
就开始了研制核潜艇的工作,1982  年成功试射了第一枚潜基弹道导弹。'1874'在邓小平时代,这类系统的部署一直以适 
度的规模进行。'1875' 
1984 年之后,由于苏联在阿富汗越陷越深,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也让它不堪重负,中央军委正式表达了邓小平本 
人早先得出的结论:与苏联发生全面战争的危险性很低。邓小平在 1985 年对中央军委的讲话中总结了他对全球性威胁 
的看法,他说:「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他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能力发动大战, 
但不用担心,它们都「受到了挫折,都没有完成,因此都不敢动」。'1876'这使邓小平可以继续压低军费开支,把资源用 
于发展民用经济。 
尽管与超级大国发生全面战争的危险已经减少,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担心,随着两极世界被多极世界所取代,小 
范围战争的危险却在增加。日本、印度、越南、南韩和欧洲加强了它们在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因此解放军要 
把计划和训练的工作重心放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小规模冲突上,与和超级大国的全面战争相比,中国的军力更适合应付这 
一类冲突。大军区经过裁军之后从 11 个减为 7 个,它们要针对边境地理和气候以及潜在对手的性质进行计划和战备。 
军队为此提出了要求,要用更多资金研发适合地区战争的关键技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