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上第一暴君-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的多了,手上的动作难免就慢了几分,这也让周围的黄巾贼兵有了更多逃跑的机会。

刘轩见了也不着急,反而看准前面一处贼兵密集的地方,手中赤霄往地上一点,轻念了一声:“冰柱刺!”

随即就见他刚才注意的那个地方骤然冒出一根巨大冰柱,冰柱上更是带有无数尖锐棱角,当真是擦着就伤,碰到就死,有一名贼兵恰好撞了个正着,被冰柱刺上锋锐的尖角刨开了肚腹,那肚腹里的物事哗啦啦流了一地,让周围的贼兵越发惊惧,恨不得多生两条腿好跑得更快一些。

不过让刘轩意外的是,其中一个似乎是黄巾贼将的家伙,在见到这般情况后不但没有仓惶而逃,反而是咬着牙转身冲了过来。

这人手中握着一柄环首刀,刀刃上已经有了许多缺口,这么来看这人应是久经战阵的人物,刘轩对这些倒不是很在意,让他在意的是这贼将居然敢转头面向自己冲来,而为的不过是吸引自己注意力,好让更多人逃掉。

刘轩暗赞了一声:“是条汉子!”对这人倒是有了几分好感,因此当其冲到面前的时候,刘轩并没有以赤霄拒敌,而是不紧不慢的抬手抓住了环首刀的刀刃。

呛啷啷声异常的刺耳,尤其是在对面这个人的耳中,自己的环首刀虽然已经很久没有修理,但也不是一根铁棒,怎么可能握住刀刃却不伤分毫?

好在这些年他也算是见到了许多稀奇古怪难以理解的事情,对这种情况倒也没显得太过吃惊,立刻就松了刀,然后一脚就奔着刘轩踹了过来。

可惜他的脚还没来得及抬起来,就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都失去了控制的摔在了地上,他甚至都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见面前这金甲将领抬脚往自己脸上一踩,随即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刘轩没下死手,只是将其一脚踩晕了过去,正要让兵士过来将其绑了带回去,却见前面又冲出来一个人。

这人也一样穿的破破烂烂,头上绑着黄巾,手上握着一柄长剑和一杆锄头,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但是这种情况在黄巾军中并不奇怪。

不过一般的贼将都会有个武器,估计是这人的武器毁掉了无奈下才拿了根锄头。可即便如此,这个贼将勉勉强强还能够在无数的禁军追杀下存活下来,可见还是有点能耐的。

而当他见到躺在刘轩脚前的那人后,竟然大吼了一声冲了上来——看来这俩人感情不错,刘轩对这种有情有义的汉子都是比较欣赏的,所以一般无二的……一脚踹晕了事。

“绑了,带回去,莫要为难这两个人!”

天子放话,谁敢不照办?

虽然刘轩早前就说黄巾贼军通通杀了,不要俘虏——反正刘轩不需要为人口的问题担心,多杀一些人也无所谓。

只是事情总归会有变化,这一战杀了南华,而且还是由吕布出手,黄巾贼军的信仰在一瞬间就崩塌掉,而没了信仰之后,这些黄巾贼也不见得都得杀了才行。

当然,抓起来然后放回去种地也不行!

这个时候的黄巾贼与早些年的还不一样。早些年的黄巾贼很多都是被裹挟的普通百姓,而这一次造反作乱的,却都是祸害各地的山贼匪寇,总之就是没有一个良善之辈。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刘轩在出征前才说出了“不要一个俘虏”的话,但那时候可没想过南华能拉拢到典韦以及许褚这样的人才,总不好把所有贼人都杀了,只留下这两个吧?那样的话两人就会有非常鲜明的背景,对于以后他们融入朝廷禁军大为不利,所以适当的招降一些黄巾贼兵也不是不行。

豫州、徐州、兖州以及司州,一下多了这么多地盘,刘轩也需要更多的军队来防守各处要害,这些黄巾贼兵放回去种田不行,但是整编为军队的话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

杀的也够了,看着各部兵马已经散开追击那些四散奔逃的黄巾贼,刘轩没有继续去凑那个热闹,今天一战,估计也没有什么机会再让自己去收拾这些黄巾贼了。

不说自己手下的那些强横将领,就算是给李典、于禁这些人一些兵马,他们都可以很快地将这些已经没了斗志的黄巾贼剿灭干净。

只是要彻底将黄巾贼肃清,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刘轩在来之前就已经与荀攸、荀彧、郭嘉等人商议过这些事情。

讨论后的结果是,能杀就杀,能抓就抓,剩下的残兵败将尽量往南方驱赶,让他们去祸害那些地方。

反正不要让他们继续留在豫州、徐州等地就行。

相信孙策还是很愿意接纳这批黄巾贼的,因为南方最缺的就是人口资源,偏偏人口资源的多寡决定了他帐下兵丁的多少,而这些贼兵正是绝佳的兵源,孙策肯定不会放过。

虽然这么做不一定会彻底肃清两州的贼兵,但能够剩下的也不会是什么大股的贼兵,至多就是小股的贼寇。

这些人暂时不用去理会,只要朝廷能够将豫州和徐州渐渐的治理的好,这些躲藏起来的贼寇慢慢就会冒出来——或者是眼馋那些粮食出来劫掠,或者是也想去过那平静的生活,从而成为一名寻常的百姓。

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让当地的主官解决掉这些隐患——继续为祸地方的就派兵剿灭,毕竟你出来劫掠就会暴露自己的所在,官兵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而成为百姓,那就更好了,反正豫州徐州遭此大祸,田地多的是,就怕没人种,朝廷提供田地提供农具,这种好待遇没谁会拒绝吧?

总之,豫州和徐州的事情已经决定了解决方法,刘轩也没什么好操心的,他要做的仅仅是回到大营中,然后计算曹操会用多久收复徐州,以及自己什么时候班师回京这些事情罢了。

正寻思着,只见曹苞走进营帐禀报了一声:“陛下,那两个贼将醒了!”

“哦!”刘轩点了点头,然后问了声:“那两人叫什么名字,问出来没?”

“一个叫刘辟,一个叫龚都!”这些事情都是刘轩早先吩咐要做的,曹苞自然办的妥当。

刘轩听了这两人名字,心中暗道了一声:“没想到还真抓到两个有名有姓的,虽然不算什么大才,但也算是有点能力。”

思及此,就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吩咐曹苞下去问那两人:“愿意归顺,那么以后就在禁军中当兵吃粮,若不愿意那就直接拉出去砍了!”

刘轩没有亲自去招降,因为根本用不上,区区两个黄巾贼将自己还巴巴的跑过去,平白降了自家身份,别说这两人,就算是许褚和典韦,刘轩要是懒得动的话也就是一句话给打发了。

他现在的想法就是:顺者昌、逆者亡!你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拉倒,毕竟就算不提如今的帝王身份,他原本也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顶尖仙人,犯不上总是摆出一副低姿态。

没多久,曹苞就回来禀报:“陛下,那两个贼将降了!”

刘轩点了点头算是知道,至于怎么安排?他一个皇帝还要为这点事情操心?自然有手下去做!

恰好于禁立功心切主动请缨,这收编贼兵等事情就交到了他手上,李典和乐进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同时为了让他们的整编工作能够顺利,刘轩还派了夏侯惇这个熟悉朝廷军队编制和情况的将领去监督帮忙。

就在一切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的时候,曹操那边传来了消息:许褚和典韦在得知南华被杀的消息后,投降了!

第73章 些许变化

建安五年,夏六月;公元一九四年。

朝廷大军征讨黄巾贼军,大破之,征西将军吕布斩杀贼首南华,杀敌数万,俘虏不计其数,尽数充军……

本来沸沸扬扬、四方关注的剿匪战就这么宣告了结束,让所有关注的人都很是无语。

朝廷胜了,这不稀奇,可是朝廷胜的似乎也太轻松了?

无论是袁术还是孙策,想起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将黄巾贼军堵住豫州里面出不来,他们就觉得异常的不平衡。

袁术在见识了朝廷的实力后,突然觉得自己的野心似乎得收敛一些,尤其是朝廷大军就驻扎在侧,若是自己一不小心被天子抓到了理由,立刻就能够转头杀过来。

“不想那年轻人竟然能将这纷乱的朝堂给整肃一清,还让这汉室有了中兴的气象……莫非又是一位武帝?”

这种想法,不只袁术一个人有。

随着朝廷大军剿灭黄巾贼军越来越顺利,豫州、徐州两地的黄巾贼军都先后被清剿一空,基本该杀的杀,该抓的抓,剩下也大多被赶到了江东去。

只有一小部分隐藏在山岭之间做那很有‘前途’的山贼。

而对于两州的安抚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甚至还从雍州运来了大批的粮食以及过冬衣物来帮助两地百姓度过这个冬天。

这批物资,主要是用在豫州,毕竟徐州虽然被黄巾贼军占领,但还没来得及被祸害,只不过因为兵灾肆虐,这一年的农事被耽误了,所以今年徐州估计会大量减产。

虽然前徐州牧陶谦治理徐州的时候做的很不错,库房里也储存了足够的粮食,但是黄巾军进入徐州的时候即便没时间去祸害地方,但是劫走库房里储存的粮食还是做得到的,否则那数万大军吃什么去?

因此徐州现在不但没有存量,今年收成也会很差,即便是当地几大家族私人的库房也同样被劫掠一空——也多亏他们见机的快,主动献出了粮食才避免了全族遭到屠戮的悲惨结局。

不过徐州牧陶谦一家尽数被杀,一人不留,同时以曹豹为代表的徐州曹家也被屠戮个干干净净,只因为曹豹是陶谦手下的统兵大将,给黄巾贼占领徐州制造了不少麻烦,黄巾贼军将其杀了泄愤。

这些消息传到刘轩手上的时候,徐州已经重新回到了朝廷掌控之中,曹操在下邳忙着稳定徐州局势,上表请刘轩派人接管徐州民事等等。

“呦?曹豹和陶谦都被灭了满门?”

叹了口气,他对于曹豹没什么看法,倒是陶谦好歹也算是造福了一方的豪杰人物,下场这般凄惨当真是可惜了。

但对于刘轩来说,也就仅此而已,毕竟他与陶谦没什么交情,而且陶谦也在事实上割据了一方,死在黄巾贼手里自己还能送他一个大汉忠臣的名誉流传下去;若是死在自己手上,那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肯定是逃不掉的。

除了这两家之外,徐州的大家族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比如陈家、糜家都保留住了元气,只要一两年就能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曹操在信中也重点陈述了这一点:若陛下希望徐州最快稳定下来,那么以陈家家主陈珪来治理徐州最好,因为陈珪在徐州颇有名望,徐州人都很敬重他,那么对于一些政事的推行不会有任何的抵触,同时百姓们也能更快的安下心来。

但如此有一点,那就是陈珪肯定是在保证了自家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才会尽心的治理徐州,而这也是当今天子最反感的。

其实就连曹操本人也对这一情况极为反感,哪怕他本身也是大族出身。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后,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观感。

尤其在知晓了陛下的心思后,曹操更不敢擅自做主,直接让陈珪参与到徐州的政事中去了,所以才有这封书信。

刘轩捏着书信沉吟了一阵,按理说陶谦刚死,徐州大族都受到一定创伤,这是绝佳的机会,刘轩要是错过了,那么以后再要处理这些问题可就更麻烦了。

“自己放任这些诸侯和贼军,不就是为了这一点吗?”

心中有了计议,立刻就有了决定——那徐州的政事绝对不能交到这些大族手中,甚至还要尽量削弱这些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

至于受到抵制?

“哼,若有哪个不开眼的,我不介意让他们明白明白什么叫做铁腕统治!”

只是徐州离着京城太远,刘轩不可能亲自坐镇,那么就需要一个能够信得过,而且手段也够强硬的人前往。

寻思来去,甚至还将王允、刘晔等着自己一同前来的重臣叫了来一起商讨。

实际上王允本人是倾向直接让陈珪出仕的,不过对于天子的一些心思他现在也渐渐明了,而且随着接连数次大战,天子的威望已经渐渐形成,就算是王允这时候也不敢和刘轩对着干,所以干脆坐在那里不吭声。

“臣以为,天水太守满宠合适!”

刘晔想了想,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这话也不是胡乱说的,满宠在天水做的的确不错,而且满宠本身也不是什么软弱之人,手段颇为强硬,而且知兵,坐镇徐州的话倒也足够让刘轩感到放心。

“既然这样,等回了长安便下诏调满宠迁下邳太守!”

几个人点了点头,觉得这种安排最合适不过了。

至于天水抬手迁下邳太守,看起来似乎是平迁,可实际上天水是一个比较偏僻之地,战略地位虽然很重要,可战略地位重要也限制了民事主官地发挥,因为很多事情都需要为军事服务让位。

同时在行政级别上,天水郡只是一个普通的郡,和下邳是没法比的,因为下邳可是徐州的治所,换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省会。

在刘轩掌权,确定不会在自己掌控下的地区设立州牧的情况下,原治所的太守就是地位最高的官员,略微高其他太守半筹。

说到满宠,刘轩又顺口问了问西北那几个郡的情况,其实主要是询问那几个人如今干的如何了?

这些事情刘轩平时可能不会在意,但是王允却瞧的一清二楚,他对于这些后起之秀也很重视,天子垂询立刻就说出了他们的情况。

总之,干的都不错!

“既然不错,如今朝廷又是用人之际,该提拔就得提拔,回去把这几人政绩都列出来,然后酌情任用吧!”

这句话就算是定下了那几人未来的前程了,王允虽然不晓得为什么陛下怎么就那么看重那几个后起之秀,不过那几人的确有真材实料,朝廷能够有更多的英杰补充进来他自然也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朝廷的威望渐渐在恢复,那么相对的他这个司徒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刘轩心里斟酌了下,这一场仗朝廷不但没有折损什么兵将,反而又收回了数州之地,同时招纳了一大批人才。

其中包括李典、乐进、于禁、许褚、典韦这些武将,也有陈珪父子、糜家兄弟、孙乾等这些可以用于政务上的人。

大量人才的加入也让刘轩手上可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