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上第一暴君-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三家将要彻底投靠到大汉那边去,暴怒的北魏皇帝直接派尉迟部和呼延部征讨鲜卑三国,既要发泄出自己的愤怒,同是也想趁大汉忙着对付匈奴的这功夫,把这三个二五仔给收拾掉。

虽然北魏没有直接对大汉宣战,但实际上也差不了多少,本来朝堂上诸公还在寻思要不要和皇帝商量商量,直接调兵支援三国——实际上匈奴的地盘离那三家几乎就是挨着,大汉真动手也不需要再费什么气力,直接把那几十万大军中的一部调过去就行。

没想到的是,大汉的军队还没动,那鲜卑三国自家的军队就给北魏大军一个非常深刻并且难忘的教训。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秦朗和自己的弟弟秦明望着远处的营寨一阵嘲笑,对面的两座大营,就是北魏派来的尉迟部和呼延部兵马——据说这是北魏内部除了拓跋部之外,最能打的几家中的两家,他们代表了北魏最顶尖的战力。

可就是这样一群北魏精锐,在自己兄弟所率领的兵马面前,根本连一个回合都支撑不住。

不是北魏的兵马太烂,而是对面没有一个人能够阻挡自己兄弟两人,使得两人可以从容的带着手下兵马在北魏军中来去自如。

要说这对兄弟,正是虎卫军校尉秦宜禄的儿子。

长子秦朗,次子秦明,兄弟俩虽然不是双胞胎,但却长的极像,加上长年修炼岁月几乎无法在两人身上留下什么痕迹,这唯一能够看出差异的地方也消失不见,所以不熟悉他们的人很难分清哪个是哪个。

为此,秦明主动留了一嘴大胡子,显得比自己的兄长要彪悍许多,甚至连兵器都选了狼牙棒这种看上去就很凶狠的家伙。

当时他这造型一出来,刘轩嘴里直接就喊出一句‘霹雳火’,使得秦明虽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就混出了一个外号出来,倒也算是少见。

这些人都不晓得刘轩是因为什么喊出这么一个称号的,除了黄月英。

可就连刘轩都没想到,自己随口喊出的一个外号,实际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秦明本身。

如果说以前大家喊秦明为霹雳火,是因为天子的那句随口之语的话,今次这一场战打下来,别人不说,这些从属于大汉的鲜卑人就觉得这外号非常贴切。

秦明在战场上凶狠迅猛,就连施展的招数是这般,一棒子下去,就算没把对方砸的脑浆迸裂,也会在其身上爆起一团火光直接将其烧成灰烬。

也正是秦明在战场上这般凶悍,鲜卑三国联军才会胜的这么轻松。

而他们兄弟俩会在这里率领鲜卑军队与北魏打仗,这事情其实还是与刘轩有关。

当年鲜卑三国依附大汉,刘轩和群臣商讨出了同化的计策来收服三国,其中就有大量的向三国输送人才这一条。

别的不谈,这军事人才是三国最为迫切需求的,可这蛮夷国家哪个有能耐的愿意来?倒是秦宜禄久在刘轩身旁,晓得一些关键,就建议把自己两个儿子送过去,帮助鲜卑三国训练军马,同时也让两个儿子分别得封了校尉——否则以目前大汉人才济济的情况,这两个小子想要正常升迁到校尉级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那阵子大汉也没什么战事,兄弟俩就算有能耐也没地方展示,还不如送到鲜卑三国那里去好歹能划拉点功勋。更重要的是,北魏与鲜卑三国当时关系挺紧张的,要是打起仗来,兄弟俩就不怕没有立功的机会了。

没想到的是当时没打起来,结果这时候却打了起来,可好处也不是没有。兄弟俩在这里多年,在鲜卑军中也颇有声望,虽然两人不是鲜卑人,可统率兵马却没一点困难,就是因为在这地方待的够久。

正是这种情况,使得北魏出兵的时候刘轩连援兵都懒得派,直接传讯给兄弟俩,并且只说了一句:“机会有了,自己好好把握!”至于旁的什么是半句也没提,刘轩相信这兄弟俩明白应该怎么做。

最终兄弟俩也没有让他失望,尤其是秦明,还真的表现的霹雳火一般,真真是意外的惊喜。

只是这事情之后刘轩就开始念叨:“霹雳火有了,啥时候再蹦出来个豹子头?我那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位置还空着呢!”

第62章 外籍兵团

实际上刘轩没必要非得等到那个时期,然后非得等那位原主的出现,他大可以找个人直接培养成嘛……前提是这个人姓林,至于名字?那个是可以改的。

比如秦明,这个就不是原版的那个霹雳火秦明,但并不妨碍刘轩把他培养成自己记忆中的那种形象——虽然他实际上并没有下什么功夫,仅仅是随口念叨了那么一句。

秦明最后发展成现在这个状态,实际上刘轩也满意外的。当然,对于这种变化他是非常喜闻乐见的就是了,就连黄月英也觉得有趣,甚至还给秦明打造了一柄上好的狼牙棒——秦明用的那就是黄月英特意给他锻造的。

说白了,这俩人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自己给自己找乐子的那种人,这么有趣的事情,他们当然会支持。

而对于那位豹子头,自然也是期待满满,只是离着那个时代实在是有点远,又始终寻不到合适的人,渐渐的就把这事情忘了,若不是秦明这次立下大功,保不准再过几十年,两个人都想不其这事情了呢。

“这么来看,这山寨的不见得就比原版的来的差!”

原本刘轩喜欢收集名人,因为这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物,本身资质就不一般,他们自身基本都有过人之处,这种人培养起来自然要简单的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战力,保证刘轩计划的顺利施行。

事实上也是这么发展的,刘轩收的这些人,最后能够留下来的无一不是人中俊杰,在修炼上也是进境飞快,眼下他手下这帮文武,大多都已经跨过了从人成仙的那个门槛,虽然没有什么天仙修为的高手,但大量的地仙足以保证大汉此时的强盛了。

实际上,就算大汉现在研究不出星际战舰也拥有相当的战力了,起码修真帝国要是不派正规军前来,是别想在大汉面前讨到便宜的。

不过此时的大汉的状况和后来的宋朝差不多,自保能力是有,但是不具备扩大战果的能力。

也就是说,就算大汉可以一次次打退来犯的敌人,但因为无法给敌人以足够的重创,所以敌人不会伤筋动骨,那么光靠磨也能把大汉给磨死了——隔三岔五就打一场,谁也受不了,而且还要提心吊胆的担心对方随时进攻自己。

所以大汉虽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刘轩还在催促,希望大汉变的更强大。

其中人才方面,刘轩虽然知道许多历史名人,但这些人也不是说你想找到就找的到的。尤其是随着大汉的重新崛起,整个历史都走向了一个新的未知的前方,这些著名人物还会不会出现都是一个未知的事情。

如今秦明的事情倒是让刘轩可以松一口气,因为这意味着大汉的人才培养制度渐渐的完善了,可以自己培养需要的人才,刘轩就算再也得不到任何历史名人的投效,大汉依旧不用担心没有人才可以用了。

秦明与秦朗坐镇鲜卑三国,虽然鲜卑三国的士兵不可能像大汉的禁军这么强悍,可毕竟是大汉的属国,基本已经被同化的差不多了,这几家的皇室的生活习惯也完全参考大汉王公的诸多规矩——因为是属国,就算是皇帝也得降一个档次。

同时这些皇室子弟接受的也都是最正统的汉学教育,你让这些人现在说什么鲜卑的一些习俗估计一个也说不出来,可要说大汉的诸多礼仪,他们的水平甚至不比礼部那些官员来的差多少。

可以说,这些人除了还顶着一个鲜卑人的名号外,和汉人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加上大汉这些年对三国的扶持,使得三国百姓对大汉有着极高的认同感,同时大汉还发动了舆论攻势,让很多人混杂在行商当中,暗地里宣扬大汉的富硕,如此一来,许多鲜卑人也期盼着能够去大汉定居——某些胆子大或者不喜欢用脑子的直接就说:大汉什么时候把咱们都收过去吧。

这类言论,要是换在几十年前,估计直接砍死没商量的了,可现在不仅仅百姓再说,一些高官皇室子弟也在这么说,这又能怎么办?

就算慕容氏、宇文氏、段氏的皇帝多么的雄才大略,也抗不住手下人和自己完全不是一条心。

看看鲜卑三国中目前最有号召力的大将竟然是汉朝派来的教官,就可以知道目前鲜卑三国的君主面临着的是多么尴尬的情况了。

所以说,鲜卑三国并入大汉根本就是没法逆转的事情,这几位皇帝并不是真的愿意,可他们不愿意也不行,若真摇头说个不字,那么不用两天,他这个皇帝估计就会莫名其妙的身亡,甚至就算死了也不得安生,指不定会被写成什么样子呢。

比如‘天子如厕,陷而卒!’这也实在是太丢人了些,用这种方式流芳百世可不是任何一个皇帝想要的。

所以,顺应大势才是这些皇帝该做并且只能做出的选择,而在秦明和秦朗出兵之前,这些皇帝还真有点不安——若自己的这些兵卒打不过北魏的兵马,又该怎么办?

虽然说秦家兄弟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带兵打仗决定胜负的要素实在是太多了点,不是说你的主将够强悍就肯定能赢得。

这些皇帝对于大汉将领的强悍也只是有所听闻,心中并没有一个详细的概念,若是真的了解到大汉将领们的强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强的话,恐怕就不会有这种担心——同时也会更加坚定归顺并入大汉的决心。

不过现在也不晚,秦朗和秦明大胜北魏军的消息一传回三国,这几位皇帝都长出了一口气,同时在听过了详细的战报之后,也明白自己这皇位算是做到头了,不过他们几家本就是夹缝中求存的苦逼,能够逍遥几十年也算是不错了。

如今乖乖地交出一切,也许还能捞到一世富贵,并且子子孙孙也能从大汉那里得到诸多好处——旁的不说,秦家兄弟在他们这里时日也不短了,可始终是壮年模样就让他们很是羡慕,若不是知道自己等人身份,怕是早就想方设法的讨要那无上妙法了。

不过现在也不算晚,按照自家族人的一些说法,就算自己这辈子没希望,但子孙们还是很有希望的,能够给后人留下一个好的前程,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若是刘轩得知,就会对这几位说上一句:“你们选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对于这三家已经被汉化的鲜卑人,刘轩实际上没有什么偏见,甚至他认为对付北魏的时候,这三家的人会出不少力。

尤其是在大汉游学过相当时间的那几个宇文家的年轻人。刘轩看过这几个年轻人,都是资质不俗的优秀苗子,若能培养起来,那也是能单独统领一军的大将。

当然,原本刘轩还指望着靠这几家人瓦解掉北魏内部一些人的抵抗意识——都是鲜卑人,大汉不都接受了嘛。那么能够接受那几家,自己等人又怎么就不会被接受了?只要存着这样的想法,北魏人就不会和大汉死磕。

不过现在来看……

通过与匈奴的战争,刘轩已经确定,大汉的实力足以横扫这个地球上任何一股势力,就算对方拼死抵抗也不会给自己的军队造成什么损失。

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再顾虑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

对于刘轩来说,北魏的存亡就在他的一念之间,而对于拓跋氏比较幸运的就是,目前刘轩还不准备打北魏。

而对于拓跋氏比较不幸的是,并非是刘轩永远都不想打北魏,而是他想在北魏身上进行更多的试验。

“对付匈奴的时候怎么不用?”

“那么点人,没必要大张旗鼓的!”

摆了摆手,刘轩指出了几个缘由:“而且匈奴完全是游牧民族,那飞船上的一些武器用来对付一群骑兵,实在是有点浪费了!”

大汉目前仅有的几艘实验飞船上装有武器,而且威力不弱,用来对付一群骑兵牧民?刘轩觉得还是用来轰炸城池比较合适一些。

考虑到这些情况的话,对付北魏自然要合适许多——北魏发展了这么多年,虽然和身处富饶之地的大汉不能比,但也修建起了许多城池,刘轩想看的就是飞船在对付这些建筑物的时候能够发挥出多大威力。

如果威力足够,以后大汉的军队就可以真正的成为一支‘机动化’军团,再也不需要靠双腿来进行移动,无论是天上还是地面都有合适的代步工具存在了。

加上通讯设备的渐渐完善,武器的多样化,只要等到这飞船开始正式生产,刘轩就可以发动一统天下的战争了。

而在那之前,刘轩还要测试亡灵军团的实际战力——起码就目前传回来的消息来看,孙策干的还不错,他将北魏西北的羯族几乎给屠戮一空(孙策虽然招集了一大批,但实际上这个区域生活着很多羯族人,只取了其中五万炼成兵马,剩下的都被杀戮一空),同时孙策开始慢慢调整行进方向,望着东欧方向前进了。

如果没有意外,也许很快就会遭遇日耳曼人!

“要不要留下些日耳曼人组个外籍军团?这些人打仗是真不错!”

第63章 如狼似虎

外籍兵团这个想法,刘轩也只是这么一想,何况就算真的他想组建这种军团那么实际情况也会有许多差异。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刘轩知道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会在最近一段时间出生的,最早的也要一千多年接近两千年之后。

因为离得越远的时代,受到的影响将会越大,谁也不知道一千多年以后地球会是什么样子,也许保不准刘轩一个不留神就把某个后世大能的老祖宗给干掉了,那么这个人还会出生吗?

另外,环境的不同还会培养出相同的人来吗?这些问题都足以让刘轩将那个想法当成一个纯粹的乐子放到一旁——至于为什么他没有担心国内的历史人物?这是因为就目前来说,国内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他该打的仗都打完了,该杀的也都杀完了——相比起原本的历史,目前的汉人数量可不知道多出多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应出现的人物似乎也应该会出现——起码就概率来说,他们的老祖宗还活着的可能要大的多。

总之,刘轩寻思的这个外籍兵团的问题,他就没往深了去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