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 作者:卫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事 作者:卫风-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林也很为她高兴,可是大太太只说又林怀着身子,为了稳妥,还是不要到处走动。尤其罗家现在人多,万一冲撞着不是玩的。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说法,范妈妈私下里和又林说,这也是为了避讳,有身子的人例来是不能到婚丧嫁娶以及生子这些场合去的。尤其是罗家三少奶奶生的是个姑娘,大太太生怕又林也会跟着生个女孩儿。这种事虽然没什么依据,可是大家都深信不疑。

第213章

又林特意差胡妈妈去了一趟,送了份儿礼过去。衣料,补品这是给石琼玉的,长命锁金器什么的当然是给孩子预备的。胡妈妈回话说礼已经送到了,还给罗三少奶奶请了安。看着人虚弱了些,但是并没有大碍,只需要好好调养。孩子很是白胖可爱,看得出眉眼都很清秀,长大了准象她娘,又是个美人。又说。罗三少奶奶带话问奶奶好,现在她还在月子里不方便出门,等能活动了,一准儿来看奶奶。
又林想象了一下当了妈妈的石琼玉是什么样子,毫无违和感。石琼玉原本就很温柔。
胡妈妈犹豫了下,轻声说:“我那天和奶奶提的事儿,奶奶考虑了没?”
又林点了下头:“嗯。”
胡妈妈那天说的是,马上打发了半夏,然后除了小英和翠玉之外,在白芷她们四个里挑一个老实的做通房。
京里的风气就是这样,不独朱家一家。韩氏到现在没有动静,二太太脸色已经不好看了。但是总还想着要嫡子生在前头,才没给朱长安屋里放人。但是大太太没有二太太的耐性,再加上还有人别有用心的在里头挑唆,听范妈妈那个意思,大太太还是想给这屋放个人。不独独是为了伺候儿子,还是因为大太太不愿意儿子全被儿媳妇拢去,现在朱慕贤已经授了庶吉士,大太太这种心情比过去更迫切。儿媳妇怀着孩子会不会受这件事的影响她都不愿意去顾忌了。
对她来说,能抓在手里的也只有儿子了。
又林懂,但是不代表她不会反击。
胡妈妈说的办法是这个年代的女人常用的办法。把自己丫鬟用上,这样卖身契在自己手里,多少是好掌握一些的。长辈指下人来,打不好打骂不好骂。把丈夫分一半去,将来再生下庶子庶女,得恶心一辈子。
又林摇了摇头:“即使我从她们几个里抬一个。或是抬两个出来,太太要塞人,一样会塞。”
胡妈妈又何尝不知道。可是婆婆塞不塞人,做媳妇的都得做出个贤惠的态度来。瞧,不是我不贤惠,我也给丈夫预备下了,这样至少名声好一点。婆婆那里也好说一点。
锦云的事,又林能猜着七八分。就算猜不着锦云最后和大老爷是怎么碰上的,但是她能判断出锦云的目标是朱慕贤,不是大老爷。世上的事情很多都是这样,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没了锦云,大太太那儿还有的是丫鬟。
又林轻轻揉了揉额角。
其实以前她曾经想过,如果嫁了人,要面对一群合法的小三小四小五们……她该怎么面对?丈夫这种东西不是蛋糕,可以大方的切出去几块给人分享。可是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那也只能做到维护自己的利益,尽量想得开——在这种年代要求一生一世一双人,实在难度太大。
甚至在她刚嫁过来的时候,她也想过。她和他之间,早晚会出现旁人,那时候她也很平静。
可是现在她却不象一开始那么淡定的。
能看得开,那是因为身在局外。
人非草木,他对她怎么样,她当然知道。日日同床共枕。耳鬓厮磨,她怎么会象一开始一样无动于衷?
即使不是爱,那也是感情。
他对她如何,她都明白。他知道她的口味,还知道她最不喜欢苦瓜。他知道她喜欢读什么样的书,甚至知道她各种自己都没察觉的小习惯。
他很用心,即使也并不是爱。
如果这样,他们一直这样下去,几十年,一辈子,该多好。可是生活并不是只有两个人在过。
又林自从胎相稳固之后,又恢复了去老太太、大太太处请安。不过孕妇当然是有优待的。过去请安,做儿媳妇、孙媳妇的总是站着的,现在待遇优厚,礼都不用行完,还马上就有椅子坐。老太太那里尤其是这样,直接拉着她的手说:“你不用天天过来。眼看着天又要热起来了,走来走去的也不轻松。你是个孝顺孩子,我都知道,这孝不孝的,也不在这天天请安的表面上头。”
天气是热了,又林现在稍微动动就要出汗。
“我身边的妈妈还让我多走走呢,我就全当自己是过来散步,蹭您小厨房的点心吃。”
老太太呵呵笑:“你想吃什么尽管说,南北的点心她们都做得来。”
这个又林相信。
“老太太您懂吃,会吃,那身边儿的人当然也是技艺不凡哪。”
人总得有点儿爱好,老太太的出身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太过风雅的爱好,对穿戴她也不爱,又不喜欢养花逗鸟的,当然也就琢磨琢磨吃了。好在老太太的吃也不是那种要逮着精细的金贵的吃,冬天的时候烤芋头她都说好吃。
两人说笑几句,又林来得算早的,这会儿其他人也来了。朱明娟和韩氏一起进的门,一个穿桃红一个穿嫩黄,看起来如娇花软玉似的一对姑嫂,十分悦目。
但是两个人脸上的神气并不是特别好,朱明娟扁着嘴,韩氏则微微垂着头,笑容比往常还显得刻意。
韩氏和又林说不上和睦,两房本来就不合,旁人又总爱拿两人做比较。四少奶奶多么富贵,三少奶奶却太穷酸了之类的。
其实又林真冤枉,她从来没有要让别人觉得她有钱。财不露白,让别人都惦记你的钱不是什么好事。可是大太太却不这样想,小儿媳妇是娶亏了,门第是不能提,也就是陪嫁多点儿。和二太太几次明里暗里的斗嘴,都免不了会提到各自的儿媳妇上头。
又林有孕之后,大太太更是觉得压了二房一头。
二房的不是会算计吗?可是大儿子当了鳏夫这几年了,还没娶上媳妇呢。小儿子娶个穷得叮当响的,到现在肚子也没有动静。别看闹得欢,膝下一个孙儿孙女都没,当心将来绝户。
这话真是戳了二太太的肺管子。大儿子丧妻是她的心头痛,上次借着拜寿的机会相看了一下白家姑娘。白姑娘长得不算太出众,可是至少非常端庄,看谈吐行事,也适合做长媳。二太太回来就托娘家人去帮着探问,结果不巧,白姑娘随母亲回老家去了,这事儿又不得不再耽搁下来。
二太太怕夜长梦多,要是白姑娘在老家定了亲事那可就白忙活一场了,这会儿大太太还用这事儿刺她,二太太心气能顺才怪。
再来说韩氏和明娟这对姑嫂。明娟性子娇纵,是个得理不让人,没理更不让人的脾气。朱长安也挺宠爱妹妹,二太太当然更心疼自己的女儿。也就是说,韩氏和朱明娟在一起的时候,必须得让小姑娘开心才行,不然婆婆和丈夫都不会站在她这边的。
看起来两个人是闹气了?真稀罕,韩氏对明娟从来都是顺毛摸,哪怕明娟说的话很不在理,韩氏都不会说她错了。
不过那是人家的事,又林没太上心。
等她们都走了,老太太才问徐妈妈:“刚才老三媳妇和四丫头那是怎么了?”
徐妈妈的情报网四通八达,且具时效性。
“四姑娘好象说她三嫂没怀上什么的,还扯到什么穷酸啊,又是妒嫉之类的话。”
老太太摇摇头:“这些话不是她一个做姑娘的该说的。”
徐妈妈就不能说姑娘如何,这话只能老太太说。
“四丫头小时候在我这儿,只是觉得她比别人霸道一点,现在怎么说话成了这样?老二媳妇太娇惯孩子了。”
是,朱明娟是曾经在老太太这儿待了不短时间,后来大老爷大太太一家子回京,老太太又病了一场,朱明娟才被二太太接回去。
徐妈妈想说,也许正因为为了讨老太太欢心,把女儿送到老太太身边养着,所以二太太觉得对女儿有所亏欠,后来才加倍的纵容朱明娟。她自己在老太太、在大房面前低声下气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格外愿意让孩子活得扬眉吐气一些。
“对了,又林她看起来象是没睡好啊,气色不如前两天。”
徐妈妈笑着说:“老太太的眼力还跟三十年前一样好,我都没注意。”
老太太笑笑。
她知道原因是什么。大儿媳妇从来都不是个能沉得住气的人,她没事儿把儿子从书房叫过去,又让两个脸生的俏丫鬟出来端茶,这心思能瞒得了谁?结果贤儿找个了由头转身走了,让大太太给人的话没能说出来。
但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要是大太太直接把又林叫去,让她把丫鬟领回去,又林能怎么办?她可不能转身就走。
老太太喜欢却又林,小姑娘生得清丽又乖巧,特别的懂事,很沉稳。她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大太太要是自己知道分寸,那这个儿媳妇算是娶着了,比正铭媳妇还靠得住。
可是大太太非得给自己,也给别人找不痛快。
老太太抬起头,看着门外头院墙上方蓝蓝的天。

第214章

大太太到老太太屋里来的时候,并没把这事儿看得多紧要。老太太现在重孙子都有了,家里的事情也不大过问,钟氏掌着家,大小事情都不会违逆大太太的心意,再加上小儿子争气,二太太等闲不到她跟前去找晦气,大太太最近很是春风得意。
进老太太的院门的时候,大太太都没有半分警惕戒慎,一样脚步轻快,扶着小丫头的手就进了门儿。
老太太歇过中觉,在西屋里头待着。院子里静悄悄的——大太太在门前站住脚,看着空落落的院子。
以前老太太这院儿可热闹着呢,老爷子那会儿正是手里掌着权,走不上他门路的人都会转而来走内宅的夫人门路。亲戚、世交、同乡、同族,一天到晚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人人上赶着巴结老太太——
可是现在呢?
大太太暗里打了个寒噤。
她绝对不会让自己将来变成老太太这样,没受过那样的富贵还好,可是既然经过,知道个中滋味,又怎么能过得了现在这样的日子?
老太太正歪在榻上,小丫鬟正掂着两个美人拳一上一下的捶腿。大太太象模象样的问个安,要搁平时,老太太就该说让她坐下了,可是今天老太太不知道怎么着,眯着眼好象根本没看见她进来,大太太站了一会儿没见让坐,突然回过味儿来。
这不是没看见她,这是故意晾她。
大太太打进门儿起就没怎么受过婆婆的气,老太太不是那种爱给儿媳妇找不自在,顺便让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大太太站了没一会儿脚就麻了。换成几年前,老爷子生病,老太太也管不住的时候,大太太肯定敢抬脚就走。可是现在不行,老爷子还是这个家里说一不二的人。老太太的权威自然又重新回来了。别说让她罚站了,就算让她罚跪,大太太也不能转身扭头就走。
其实要说这屋里谁最尴尬。绝对不是老太太,也不是大太太,而是在捶腿的小丫鬟和陪大太太一起进了门的丫鬟小雁。后院儿里头能混上贴身伺候差事的丫鬟都不是傻子。眼前这情景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可是她们又不能出声劝解,只能干看着大太太难受,不知道过后大太太会不会觉得失了面子而对她们迁怒。
大太太左脚换右脚,右脚换左脚,实在有点儿撑不住了。老太太适时的睁开了眼。
“哦,你来了。”
真新鲜,两个大活人站了半天哪。
大太太脸色僵硬,她到底没有二太太那么圆滑。若是二太太遭此等冷遇。一定唱作俱佳泣泪齐下,话一套一套的堵得老太太开不了口。
大太太可干不出来,她好面子。
老太太坐直了身。让小丫头下去。小雁非常有眼色也跟着一起出去了。
老太太终于抬抬手:“坐下吧。”
大太太虽然终于能坐下了,可是心却没放下来。老太太没头没脑的突然这样。她摸不着头脑。
“你这几天忙着呢?”
大太太寻思,难道是觉得她没来请安,觉得受怠慢了?连忙说:“我这几天是少过来,这不是贤哥儿正经的要入翰林了,给他预备打点,准备行头……”
老太太咳了一声:“行了。衣裳行头就算了,预备下两丫头,也是要让他带着去办差去的?”
大太太耳边嗡一声,明白了。
老太太是为这个找她算账呢。
可不是么,一家里统共一个孙子有出息,老太太难道就不想把孙子抓手里了?她想笼住儿子,老太太更想笼住孙子。
“这个……媳妇也是看贤哥儿媳妇有了身子,伺候他不周到,所以想着……”
老太太哼了一声:“长成那模样儿,到底伺候床下头还是床上头可说不准呢,你觉得入了翰林就万事大吉了?以后就可以尽心肆意的沉迷温柔乡不思进取了?你这到底是为了孩子好还是要消磨他的志气?”
大太太还是坚持——事关重大,纵然是婆婆相逼,她也不愿意轻易撒手认输:“可是别家也都是这样,十四五的房里都放了人了……孩子自己知道上进,耽误不了正事儿。”
“别家怎么样我管不了,咱们家不开这个先例。”老太太的话掷地有声:“他爹和他二叔是一对没出息的,当年贤哥儿他三叔怎么样,你没见过吗?正铭他们这一辈就贤哥儿一个有出息的,你是不是打量着想叫他变成他爹他二叔那样,你就高兴了?”
大太太一阵心惊,丈夫那色鬼相和二老爷那窝囊废的样子顿时浮现在眼前,还嘴硬着说:“哪至于……”
“当年你嫁给老大的时候,他何尝不是年少得意啊?文章写得跟朵花儿似的,生得也不赖,当时夸他的人,好象比现在追着夸赞贤哥儿的人还多呢。”老太太跟说话一样说着自己儿子当年的事:“现在你再看他如何呢?你愿意不愿意贤哥儿二十年后和他爹一样?”
老太太举出的这个例子太有杀伤性了,大太太被打击得头晕眼懵,心惊肉颤。
“贤哥儿是个懂事的孩子,我想他也不至于象他爹那样……至于你,要对孩子好,办法有得是,干嘛非挑这一种?京里的风气是一贯如此,可是你看林阁老家、靖国公家,人家家训明明白白的,无子才能纳妾,家里少了多少是非?子孙又多么争气?”
老太太举的例子,京城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乃是朝堂上一文一武两大中流砥柱,风光显赫,更重要的是子孙出息,这样的人家当然人人羡慕。
“这事儿不要再提,把你俩丫鬟赶紧打发了。叫什么来着?什么虹?”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