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 作者:卫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事 作者:卫风-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长宁丧妻这些年,也一直朱家人的一块心病。现在终于续娶,新妇看起来还很端庄大方,朱家也实在没什么可挑剔的。
于江的信之所以迟迟没来,是有原因的。
因为李光沛上京来了。
有些事情,在信上是说不清楚的,而且也不安全。还是见一面,把话说开了才妥当。
又林有些埋怨:“父亲为什么连我也要瞒着呢?”
“事关重大。李光沛不紧不慢地说:”再说,你那时候不也不方便吗?“
又林给父亲端了杯茶,轻声问:”父亲一开始就知道妹妹的身世吗?“
李光沛摇了摇头:”不,当时我并不知道,是后来慢慢一点点猜出来的。我也曾经想过让旁人抚养她,找个乡下庄子……后来还是把她带了回家。为了这事儿,你娘十几年心里都结了个疙瘩。后来这事儿揭破,她也怨我一直瞒着她。“
又林顿时释然了。四奶奶都被瞒了十几年,何况自己呢。
怪不得上次四奶奶来探望她的时候,又林总觉得她有哪儿和从前不一样。从前四奶奶一直以为丈夫曾经有过外室,还是个很美貌的女人,完全把他迷住了。但是真相是,李光沛从来没有过别人,四奶奶固然埋怨丈夫隐瞒她,可是更多的,是欣慰与欢喜吧?

第二百六十五章

对一个妻子来说,事情的轻重缓急永远取决于丈夫。丈夫忠贞如一,那天塌下来也能当被盖。可丈夫变了心,那天一下子就塌下来了。
又林既替父母亲觉得高兴,又对母亲觉得有些心疼。
乳母把原哥儿抱了进来,屋里凝重的气氛立刻被冲散了。李光沛眉花眼笑抱过胖墩墩的外孙子,又是哄,又是逗。原哥儿虽然很少见到外公,可是一点儿都不觉得陌生――又林可给父母、弟弟都画了肖像呢,时时拿出来给原哥儿看。
就算不认识,可是起码混了个脸熟。
原哥儿毫不客气,上手就去揪李光沛的胡子。李光沛呵呵笑着想把胡子从外孙手里抢回来,原哥儿的表情显然有些疑惑。或许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正琢磨一件事,为什么平时看到的一动不动的人今天突然会动了呢?
“父亲这次来,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吗?”
“还有点儿生意上的事儿。”李光沛变魔术一样不知从哪儿摸出个绿莹莹的玉蟾来,玉蟾口中还衔着一粒明珠,系着红绦穗,十分玲珑可爱。原哥儿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过去了,松开了外公的胡子,伸手去抓那只玉蟾。
李光沛成功的用小玩意儿换回了自己颇为自得的一把美髯――不过原哥儿松手的时候,还有有两根细细的胡须从他手里飘落下来。
李光沛颇为感慨:“日子过得真快,我还记得你们姐弟小时候的样子,尤其你弟弟,抱在怀里一点儿都不老实,不是揪头发就是掐耳朵,就跟昨天的事儿一样。”
送走了父亲,双林心情并不轻松。
祖母这个冬天宿疾发作的特别厉害,虽然李光沛又请了杭州府的那位名医来替李老太太来诊治调理,可是现在天已经暖和了。李老太太仍然断断续续的发作,一直卧床不起。
虽然李光沛并没这么直说,可是胡妈妈替她又打听了一番,得到的消息很确实。
朱慕贤一回来,就看见又林坐在书案前出神。砚里的墨都快半干了,纸上一个字也没有。
他没有先进屋,迈进去的腿又缩了回来,叫了翠玉来问:“少奶奶是怎么了?”
翠玉轻声说:“替我们老太太担心呢――老太太的情形不大好。从去年入冬的时候就一直卧床不起了。”
朱慕贤心下了然。
妻子一向孝顺,以前他在于江的时候都是亲眼见过的。旁人家这么大年纪的姑娘,哪有愿意陪祖母往庙里去住的。又闷,又没什么消遣。还得忍受顿顿吃素的寡淡无味。可是她就一直乐呵呵的陪着,侍奉祖母,替她抄写经书、说话解闷。
别说妻子,就是朱慕贤心里也怪不得劲儿的。朱老太太待晚辈们十分慈爱,他那几年可没少吃到李家的各种小菜点心。李老太太对他一直格外和煦,十分关照。
他掀帘子进了屋,又林转过头来,连忙放下笔迎上来:“回来了?”
朱慕贤安慰了妻子一番,又说:“我看看能不能告几日假……陪你回一趟于江。”
“可别。”又林摇头:“且不说你因为这事告假上峰准不准――传出去了旁人也不会赞同。”
如果是亲祖母朱老太太在老家病重。朱慕贤因此告假,那倒是会得一个谦孝的名,上峰多半也会准假。可是妻子的祖母……这就不大说得过去了。
再说,现在翰林院里一帮子新进庶吉士都摩拳擦掌虎视眈眈的,朱慕贤已经够让人眼红了,虽然他平时不大说,可又林也能猜出来。他平时也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时候告假离开,只怕回来的时候就被排挤得只去坐冷板凳了,这事儿朱家的长辈们也不会答应。
可如果又林自己回去――那也很难。
一来原哥儿还小,不管带着上路还是留在京城又林都不放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现在是别人家的儿媳妇,婆婆不点头,她怎么能出得了门?
朱慕贤无言地搂紧了妻子。
于江离京城毕竟是太远了。如果离得近。象几位嫂子那样,一日间就能来回,远一些也是三五日就能到,那去探望也不会这样困难。从京城到于江,走水路的话,来回大半个月都是顺利的。
又林听着那边儿屋里有点儿动静。提高声音问了一句:“怎么了?”
小英有些慌张的掀帘子进来:“原哥儿刚才拿着玩的那个玉蟾不见了……”
又林一瞬间没反应过来。玉蟾虽然也值钱,可丢了也犯不着这么紧张。然后她突然明白过来小英的意思了――
原哥儿现在正是爱啃东西的时候!玉蟾那个大小――他要是给吞下去了怎么办?
连朱慕贤都跟着紧张起来,乳娘急得都不知如何是好了,她一直看着原哥儿的,原来那个玉蟾就被原哥儿攥在手里的,可是她就回了下头的功夫,那玉蟾就不见影儿了。
乳娘第一反应就是他不会把那东西吞下去了吧?
屋里她都翻遍了,炕上,地下,桌角甚至床后边都看了,都没有。屋里又没进来人,不可能丢到外头去。
又林只问了一句,就把原哥儿从乳娘手里接过来往炕上一放,飞快的解他的衣服。
乳娘也跟着反应过来,从头开始摸索。
众人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儿了――最后又林如释重负的抬起头来,手里捏着那个玉蟾,是从原哥儿的裤脚那儿缝的虎头装饰处掏出来的。
乳娘长长的松了口气,差点儿瘫在地上。
看护小少爷是个难得体面的活计,当时一起被挑选的有三个人,她被挑中了。另两个落选的别提多羡慕她了。
这不光是她一个人得了益,她被挑上了,丈夫和弟弟都换了轻省体面活计,伺候好小主子,将来肯定能一直继续在身边儿伺候着。象他们这样的人家,乳娘都很有体面,地位也不一样。就象二少爷现在院子里的事儿,都是齐妈妈一手管着――齐妈妈当年可就是二少爷的乳娘。
可是反过来说,要是少爷在她的照管下有什么三长两短,那别说她一个,她一家子都得倒大霉。
“下次可要当心些……”又林看看手里的玉蟾:“这种小东西还是先收起来吧。”
乳娘忙不迭的点头。绝对要收起来,这样的事情再来一次,可能她就没这么好运气了!但凡比小少爷的嘴还要小的能吃到嘴里的物件,她一件不漏肯定全都收起来。
因为原哥儿壮实、聪明,特别的好带,四少爷和少奶奶也待人宽厚,她这些日子不免也有些松懈。今天这事儿虽然只是虚惊一场,可也给她敲了警钟。
主子平时宽纵她,那是她有福气。可是一旦她出了什么错,主子也绝不会姑息。
又林夜里睡得很不踏实,做了好些恶梦,醒来虽然不记得梦中的情景,可是精神却不怎么好。早起请安的时候,大太太已经听说了昨天桃缘居里头虚惊一场的事情,结结实实把又林训斥了一顿,说她对孩子不经心,年轻不晓事云云,又林只能垂头听着。大太太看她那副不疼不痒的模样,心里愈发有气。也不让她坐,就这么晾着她。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见她在那儿站着。下人就装作看不见,钟氏却觉得心中大快,时不时朝弟媳妇投去一瞥――平时她在大太太这儿也待不了多长时间,今天却没话找话的待着不走。
翠玉心中又是焦急,又对大太太和大少奶奶十分气愤。
大太太明显是在撒气,没事儿找事儿。多半还是为了那个不要脸的于姑娘才如此。毕竟张家姑娘已经出嫁了,张夫人要把于姑娘带回阳陵老家,大太太心里为这事儿不痛快。而大少奶奶在旁边一句圆场的话都没帮着讲,还兴灾乐祸。少爷不在家里,想找个解围的人,那只能去找老太太了。可是奶奶前几天才嘱咐过,这些小事儿没必要去让老太太烦心,老太太已经有年纪了,不能总操心动气的。再说大太太教训儿媳妇也是天经地义的,搬出老太太来解围这样的事情可一不可再,只是治标并不治本,日子久了,必然反受其害。
一直到大太太用过午饭,撂下了碗筷,才抬头看了又林一眼,不耐烦地说:“你还杵在这儿做什么?还不回去看看原哥儿?你这当母亲的也对孩子太不上心了!再这么着,还不如把原哥儿抱我屋里养着,总比跟着你这个娘要强些。”
她这大半天的排揎都没有这句话的分量来得重。又林咬紧了牙,从大太太屋里出来,翠玉连忙扶住她。
“没事儿……”
站这么半天对她来说并不算什么,起码大太太没让她在院子里跪上几个时辰。
可是大太太要真起了这个心,那她绝不能答应。
大太太对孙子真的上心吗?真让她抱过来了,还不是由奶妈子丫鬟照料着,她只不过想起来了哄哄逗逗当个宠物似的养?她能把孩子养成什么样?再说她身边这些人,又林可一个都信不过。

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过除了大奶奶钟氏,其他人都对大太太不赞同。连大老爷都特意过来了一趟。先是问了朱明泽的亲事,完了才说:“你要教训晚辈,什么时候教训不行,非得李亲家来了你才教训?人家回回都送你那么些厚礼,都白送了?”
到底拿人手短,大太太一想到李光沛送的那些礼物,的确有些心虚。
无功不受禄,就算给菩萨上香上供,也是有所求的。亲家送了厚礼,无非是希望她能善待李氏,她却在这当口给李氏没脸,确实说不过去。
可是大太太嘴上从来不认输:“她年轻不晓事,万一我的孙子有了什么闪失,那多少后悔也补不回来。”
“那是下人不当心,你揪着儿媳不放干什么啊?”大老爷刚收了亲家送的两张前朝名人的字画,心里自然有了偏向。
可想而知,大太太不认错,对朱明泽的亲事也是爱理不理,夫妻俩又是不欢而散。钟氏看热闹看得正高兴,琢磨着要是大太太把原哥儿抱去养,可真是剜了李氏的心头肉了。不过陪房周嫂子却提醒了一句:“大奶奶,这事儿可不大妥,当时咱们良哥儿不也没在太太身边儿养过么?”
钟氏不以为然:“良哥儿在我身边儿好好的,可没出过这样的事情。”
周嫂子不得不进一步把话说透:“奶奶可还记得?原先孙侍郎府上,老太太过世时分私房,其他人不过得了些首饰、摆设,唯独幼孙得了那一大份田产?不就是因为他是在老太太身边养过吗?”
“那能一样嘛。孙老太太那是因为疼爱孙子才这么做,太太这不过是为了为了教训李氏,又不是因为偏爱原哥儿……”
“奶奶,这情分都是处出来的,就算现在不偏爱,处久了可就难说了。到时候孙家的事儿要是在咱们家重演……”
钟氏抿了下嘴。
周嫂子这话是说到她心上了。
情分是处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钟氏也不得不承认,比起良哥儿,原哥儿更讨人喜欢。大太太真把孩子弄到自己身边养着,保不齐天长日久,心就偏过去了。
所以不能让这事儿成了。
翠玉心疼得要死,替又林捶了半天腿。大太太也实在是太过分了,奶奶从小到大,哪受过这样的羞辱。这事儿明明是乳娘不当心。大太太却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斥责。还有大奶奶,也实在太过分了,一句帮着劝解的话都没有。
“要是范妈妈在,还能帮着说两句话……”翠玉的手顿了一下:“范妈妈这病了有小半月了。听说只是小小风寒,怎么一直没见好?”
这些日子事情多,翠玉不提,又林还真没有想到。
范妈妈一开始告假,的确说是小风寒。朱家这些日子事情一桩接着一桩,她早该回来当差。
“回来打发人去看看她,要是病得厉害,给她请个郎中看看。”
翠玉应了一声。
大太太屋里头的人,除了范妈妈还能说上几句话。其他人心里盘算什么就不好说了。锦珠去了之后顶上来的那个小雁,就是原来厨房黄嫂子的闺女,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可翠玉怎么看她都觉得她一肚子算计。有黄嫂子那样的娘,养的姑娘能真老实?再说,真老实的话,在大太太院子里能挤掉旁人顶上大丫鬟的位置?
翠玉对她十分防备。平时见了面倒是姐姐长妹妹短的,但是不管是小雁还是翠玉,两人都不会轻信对方的任何一句话。
有这么个人在大太太身边,肯定对她们不利。
翠玉想,得琢磨个什么对她的办法――
要是在李家,翠玉上上下下都熟悉,可是朱家,现在她们手里没多少人。
老太太倒是对奶奶好。可是奶奶说的也对,总不能一有事儿就去烦老太太。大太太毕竟是正经婆婆,用老太太压她一回两回行,时间长了只怕也不好使,这气堵在那里,还不得冲奶奶撒?
又林夜里没睡好。白天又受了这么一顿排揎,强打精神撑过了晚饭,总不能让大太太找着理由发作――比如说她装病拿乔,不过被训几句就委屈了。
婆婆给媳妇委屈吃是天经地义的,今天只是发作的更厉害了一些。
晚间朱慕贤回来,还没进桃缘居就听说了这事。
可是又林在他面前一字都没提起。
朱慕贤作儿子的,就算知道她委屈,也不能为这个去顶撞亲娘。
但是她越显得隐忍,他心里就会对她越是心疼和歉疚。至于大太太想把原哥儿接过去养这件事,又林当时虽然吃了一惊,但过后细想,可能性不大。一来老爷子老太太那里自然另有说法,这家里还轮不着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