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 作者:卫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事 作者:卫风-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家,他们反而求之不得。
又林点了下头。这是没办法的事,她身边的两个,的确都有不妥的地方,小英不够机灵,翠玉又太过浮躁。还有一点更重要是,小英还罢了,翠玉比又林大,她今年已经十七,眼看要十八了,已经到了能出嫁的年纪了,这个年纪,显然不适合做陪嫁的丫鬟跟着又林出嫁。
所以买人是一定的。
李家的腌的梅子是很有名的,这一次再腌成的时候,又林照例把梅子装满了两只小坛子,带去周家。
以前每次腌成了,都少不了周家这一份儿。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对周榭来说,这是她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夏天了。
虽然她嫁的是又林的表哥,可是舅舅家毕竟不在于江镇,两人想象现在一样亲亲密密的在一起,是再也不可能了。
又林进周家跟进自己家一样,周家的人都快把她当成自家第二位姑娘了。事实上周大奶奶不止一次说过,要认又林当个于女儿。她只有一个女儿,又十分喜欢乖巧的又林。
“李家妹妹?”
又林站住脚,看到周富辉正出院门。
“周大哥。”
“来找阿榭?”周富辉一眼就看见又林手上捧的小坛子:“今年的梅子又腌好了?”
“是啊。”又林有一阵子没见周富辉了。他已经定下了亲事,也开始跟着父亲料理铺子里田庄上的事务。
可是周富辉明显是志不在此。他跟石家老爷子学了几年功夫,从前是一直嚷着要去从军报国,现在虽然不整天吵嚷这个了,但是年轻人哪个甘愿庸碌平淡一生?总想着要做点什么不平凡的事情出来。
周富辉这几年长高了不少,嘴唇上方有细细茸茸的胡须悄悄长了出来,说话声音也变得低沉了。

第六十一章 闲谈
 
又林把坛子打开,请周富辉先尝。周富辉在别人面前要端着架子,要稳重,但是在又林跟前一点儿都不顾忌,直接捏起来尝了一颗。
“嗯嗯,不错……酸甜适中……”他又捏了一颗。
又林把坛子盖上:“周大哥这是要出去?”
“要去铺子里看看。”周富辉说:“李妹妹,你这一手儿可是了得,完全可以自己开个蜜饯铺子挣些零钱花。瞧,你腌的梅子,蜜枣,杏脯,晒的柿饼,瓜条什么的,那是远近有名啊。”
又林笑了:“前两年请着先生,现在我娘管我又严,只怕是开不成。”
说起来有些丢人,她鼓捣这些东西不过是因为自己嘴馋贪吃,家里又宽裕,折腾得起,还真让她给折腾出名堂来。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来讨方子,只是有的做的不象她家做的这样可口,有的是没有那个精力金钱做这些不当紧的东西。
周富辉深以为然:“你是姑娘家,管得严些也是应该的。”
不知不觉间,他们都长大了。自家妹妹要出嫁了,李家妹妹多半也快了。一个个嫁为人妇,将来还不知道都有什么际遇。
半大少年的心里顿时十分感慨,梅子也不吃了。又林看他的情绪迅速从兴致勃勃变成意兴阑珊,有些摸不着头脑。
谁说女孩儿的心事你别猜?男孩的心事也让人猜不透啊
周榭正绣鞋面,袖子用臂钏挽起,露出一段圆润的手腕。竹帘半垂,纱窗静寂,象是一张不知在哪儿见过的仕女图。又林索性抱着坛子站在那儿欣赏了一会儿,才出声唤她:“周姐姐。”
周榭抬起头来,向她一笑。
又林忽然有点体会到刚才周富辉的心情了。
周榭几乎可以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好吧,虽然她现在比周榭要小,但是心理年龄可是另外一回事了。看周榭从一个小姑娘,变成如今的娉婷少女,即将出阁,再倒回去想一想当初的种种,的确令人感慨万千。
“咦?梅子腌好了?”
“可不是,上次和你说过,就这几天了。”
周榭洗过手,唤丫鬟过来把梅子倒进小碟里,拈了一个放进嘴里:“瞧我,这些忙得什么都顾不上了,连日子都记得不大清楚。”
又林一笑:“周姐姐你现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了绣嫁妆啊。”
周榭不好意思起来,捏了粉拳对着又林好一通捶。
“对了,后头那户人家,怎么样?”
“朱老爷子和老太太人都很好,很是好客,家里头很规矩也很气派。”
周榭有些不满意:“就这些?”
当然不止这些了。以上是可以放在台面上冠冕堂皇的说法,接下来才要说小道八卦。当然,声音要适当放低。
“听说,之所以只有朱家老两口回来,是因为两个儿子在京城闹得厉害,老两口索性躲出来了,眼不见为净。大儿子的官已经罢了,没有什么非得羁留在京城的理由,按理说,不该伺候在父母身边儿吗?二房没有官职,京城能有多少庶务生意要打理?就算夫妻俩走不开,二房的其他人难道没一个能抽空送爹娘回乡?从京城到这儿,千里迢迢呢,万一路上有点什么闪失意外,那可如何是好?哪怕送到了地方立马打道回府折回去也成啊。
这可是亲爹娘啊,又不是没儿孙——要是没有,老两口孤清返乡也就算了。明明儿孙满堂的……
周榭也跟着唏嘘:“怎么会这样?百事孝为先,不管怎么着,也不能不孝敬生身父母啊……”
这怎么说呢?有句话说得好,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子谁见了?娶了媳妇,生了孩子,自然顾着自己的小家,至于父母、兄弟手足……那就隔了一层,是外人了。如果兄弟再和自己争产,又觉得父母偏心不公……那何止外人?那直接成了仇人。
他们镇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家,只不过,门第没有朱家这么高而已。官宦人家更讲究忠孝礼义,偏偏官宦人家里头这种面和心不和争心斗角的事情更多。
两人边谈边说,把一小碟梅子都吃完了。周榭意犹未尽,却也知道这东西不能多吃。两人洗了手,重新坐下。又林拿出几个荷包:“做了大半月,就这么几个,你自己留着也成,送人的话只怕拿不出手。”
周榭拿起来看看:“嗯,我还是自己留着吧,这手艺确实拿不出手。”
又林瞪眼:“去你的,那我不送你了。”
周榭连忙按住她的手:“别别别,挺好挺好,我都要好好留着,一个都不给别人。”
又林一笑:“这还差不多。”
为了做这几个荷包,她可没少花功夫。虽然针线是她的弱项,但这几个绝对是下了心思的,很拿得出手。
“多谢你啦。”周榭挨个儿看,葫芦的,如意的,双鱼的,个个都做得十分精致。用色、配线,扎花,用的颜色花样也都不落俗套。周榭越看越爱:“说真的,你要用心做,做的一点都不差,平时还是不用心的缘故。”
“因为这是给你,所以才费了老大功夫,你瞧瞧,我眼都熬红了。换是别人,我才不干呢。”
周榭说:“是是是,妹妹辛苦了,我很承你的情。”
只是以后想要再这么自在的见面,说话……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周榭身边有两个丫鬟,月桂和月纹,月纹家里要把她接出去,月桂已经定下来了亲事,就嫁给周家管事的儿子,然后两口子一起跟着周榭走,月桂就在周榭身边儿当个管事娘子,她男人可以管着外头田地铺子。这两人是周大*奶物色了不少时候的,都是稳妥可靠的人,专给周榭预备着的。
四奶奶也在给又林预备人手了,这样的人可不好找,既要忠心可靠,又得有才干。两样缺一样都不行。好在又林不是现在就说亲出嫁,还有得是时间让四奶奶慢慢物色。
“对了,听说你姑姑家……分家了?”
“分了,冯家老爷子拖了一年多,还是撒手去了。分完家,冯家老太太跟着大儿子过活,老宅子、还有她的私房什么的,肯定都归了大房了,我姑姑他们怕是吃了不少亏。”
周榭给又林倒了杯茶:“都是一样的儿子,怎么就厚此薄彼呢?”
又林摇头:“这不是厚此薄彼。恰恰相反,朱家老太太想的是一碗水端平,两个儿子要均贫富才好。她一直觉得姑姑的嫁妆丰厚,又有田地,又有庄子,二儿子可比大儿子要殷实……”
“可是,那是儿媳妇的嫁妆啊。”
“大概冯老太太觉得,人进了他们家的门,嫁妆理所当然也就算是冯家的财产了。”
“这真是……”真是什么,周榭一向厚道,没有再接着说。但是看她的表情,也知道她心里怎么想。尤其是,周榭现在也即将出阁,对这种不公感受更加强烈。
“那你姑姑就认了不成?”
又林苦笑:“不认又能怎么样?”
是啊,不认又能怎么样?上头还有婆婆压着,有宗族礼法。上头有兄嫂,旁边还有一大堆虎视眈眈的族人。一个女人能做的事,实在太少了。

第六十二章 心思

 同是女人,又林姑姑的现在,也是许多未出阁姑娘的未来。其实说起来,又林姑姑算不错了,娘家得力,嫁妆丰厚。就算公婆偏心,自己守着一份儿家产,分了家当家作主不用再日日伺候婆婆看人脸色,却算是一件好事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个熬字,说明了做人媳妇有多难。
周榭想起昨晚周大*奶和她说的话:“傻丫头——你太厚道了,太实心眼儿。将来嫁出去,虽然你婆婆不是那等刁钻刻薄的人,但你也要记住一点,千万不能把婆婆当成亲娘看待。”
周榭抿着嘴不作声。
周大*奶缓缓道来:“道理呢,想必你也明白。人家是一家人,你终究是外人。哪怕生了孩子,那么孩子同他们是一家人,你还是外人。咱们不往远了说,就说隔壁吧。李家老太太多么刚强的一个人,养儿育女,守寡多年,把儿子拉扯大又送女儿出阁,可是当年她婆婆防贼一样防她,所有钱全都死死扣在自己手里,孙女儿也抱到自己身边儿养着,孙子也把得严严的,一直到又林的爹成亲才松手。”
周榭可真不知道这旧事:“为什么?”
“为什么?儿媳妇是外人呗。怕她带了钱改嫁,孩子又小,万一只认娘也跟着走了怎么办?”
“可是……”可是李老太太名声很好啊,辛苦操持,守寡多年,远近的人提起来谁不赞她的为人?都说寡妇门前事非多,可李老太太硬是撑了下来,这么些年半句闲话都没让人说过。
就她这样百里挑一的难得的好女人,还被婆婆提防压制了几十年?
“没什么可是的。”周大*奶摸摸女儿的头发。女儿从一点点儿的黄毛小丫头,变成如今婷婷玉立的大姑娘了。
“我跟你这说件事,也没有旁的意思。只是想让你知道,天底下当婆婆的心,都是一样的。儿子孙子是自家的,儿媳妇是别人家养大的,靠不住。好婆婆也罢,恶婆婆也罢,都会这样想,谁也不会例外。我不怕和你说,等你大哥的媳妇进了门,我一样要防着她的。年轻人总是不稳当的,虽然听说你那嫂子在家是个安静的,谁知道和你哥哥合不合得来呢?合不来自然不行,太合得来也不好。你哥哥是个心野的,媳妇要是拴不住他的心,反而鼓动着他闯祸,那可不能成。”
周榭一下子也转不过来念头,周大*奶拍拍女儿的手:“你将来待婆婆,自然要孝顺恭敬。可是婆婆和娘不一样,你在娘这儿,犯什么错都行,娘都包容,你是娘身上的掉下来的肉啊。到婆婆跟前,可就得万事谨慎了。有什么话,不要都掏给丈夫和婆婆。他们才是亲母子,要是有什么不顺,你让你丈夫是向着他娘,还是向着你?他向着谁都不对。”
周榭以前听段夫子讲过这些,可是讲得没有亲妈这么详尽这么直白。
姑娘对出阁总是羞答答的,既期待,又惶恐。可是周大*奶这么一说,周榭的羞怯消褪了大半。
过日子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柴米油盐。
娘说得也对,刘家一家人过了多少年日子,冷不丁插了她一个外人进去,并不能指望刘家人立刻对她掏心掏肺亲如一家。
可是名份上,她成了刘家妇,的的确确又是一家人了。
嫁人……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谁又能不嫁人呢?
周榭出了一会儿神,才听见又林说:“……去年做的裙子,腰放一放还能穿,衫子就穿不上了,要不然捉襟见肘的……”
“那是因为你长高了。”周榭拉着她起来比了一比。可不是么,又林这一年又高了不少。她爹娘都不矮,尤其是四奶奶个子不矮,又林将来也指定不会矮,可能比周榭长得要高呢。
梅子和荷包送到了,又林要回去,周榭不舍得:“再坐会儿,你回去有什么要紧事?”
“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是看着弟弟妹妹写字。”德林用来练字的贴是孝经,玉林则是女则,烈女传,果然是思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李老太太虽然自己识字不多,可是教起孩子来却是有一手。
“啊,还有件事,我娘叫了石婆子来。”
一提石婆子,镇上没人对她不熟的,她也对各家各户都熟,要不然怎么替人牵线搭桥雇人买人?周榭忙说:“这是要紧事,那你快回去吧。”
石婆子前几天已经来了一回,今天再来,应该是带人来了。按照四奶奶的要求,得是卖倒的死契。要是活契,人心思也活,遇事不会出死力,不会跟主人共进退。可是肯卖死契的,那得是很穷苦的人家,实在没办法了才肯卖死契。
死契拿的钱多,远非活契可比。但是这一卖,就是一辈子了。
又林回去的时间掐得正准,石婆子也把人带来了。一辆骡车赶到门前,鱼贯下来了六个姑娘。小英在门口看得正清楚,忙进来和又林说。
“六个?”又林想,石婆子业务水平真高啊,这么短的时间就凑够六个了?当然,六个不可能全要,总得挑一挑的。四奶奶的预算是最低两个最高四个。
这几年风调雨顺的,远没到饿殍遍野卖儿鬻女的境地。
小英全然没意识到这件事与她自身的关系,忙着替又林换衣裳。翠玉这几天却时常出神。她知道,四奶奶这是看不中她和小英,才给大姑娘买人挑人。可是,要真进了新人,会怎么安置她和小英呢?
最差的,就是嫁到庄子上头随便配个庄户吧?这不是没可能的事。
翠玉握紧了拳头。
不成,那绝对不成。
她从乡下来的,她知道乡下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在李家虽然是做丫鬟,可是在姑娘院子里又有什么粗重活计呢?反而吃得好穿得好,三日就能洗一次头洗一次澡。可要是到了乡下……半月见不着肉味儿,半月洗上不澡,跟着一个粗汉过苦日子,再生一堆孩子一起捱穷——
不,绝不,她不能过那样的日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