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农家乐-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不秀瑶也不席那么多,因为老秦头说他也想秧地瓜,又没确切说多少亩,所以秀瑶就多席点。
老柳头、李氏、大小陈氏帮她挑选地瓜母子,然后老柳头把炕两边垒起来土坯,又把早就预备好的河沙堆在里面,然后就可以往里埋地瓜。
秀瑶对地瓜母子的选择非常严格,绝对不能有一个坏疤,以免到时候不但不发芽,还在沙土里烂掉影响其他的地瓜,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选种、垒土坯、堆沙子、埋地瓜、泼水……一套工作做完,也需要一整天,从前几天一直选种到这日晚上彻底完工。
秦扬和柳飞从学堂回来,柳飞替他背着书箱,一到家,秦扬就喊:“姥娘,姥爷,先生让我正式拜师,不许我再跟着打酱油了。”
李氏诧异地问他,“任先生整天让你打酱油?他吃那么多酱油干嘛?”
秦扬就咯咯地乐。打酱油是秀瑶教他的,跟他玩闹的时候,秀瑶就说他是个打酱油的,解释为别人吃好饭的时候,你就在一边看着,给别人打打酱油捣捣蒜泥,反正好事轮不到你。秦扬就记住了,时不时拿出来用一用,把别人弄得一愣一愣的,尤其是李氏,哪里听过这种说法。
秀瑶轻轻地拧他的小脸蛋,训道:“不许跟姥娘不正经。”
秦扬嘿嘿地笑,“姥娘,姥爷,任先生说我大了,需要正经拜师读书。”
老柳头闻言,略一思索,“这倒是,咱们扬扬以后可是要考秀才的,当然得正正经经地读书。”他们已经听秦业说二显也要在桃源读书的事情,而且束脩和入读费都不低,所以老柳头想他就供着秦扬,免得他回家去读书增加女儿家里的负担。
陈氏听见了商量他,“爹,那要不要跟扬扬爹娘商量一下?”毕竟如果正式读书,且秦扬还小又不是随便识字才去读书的,那就要正儿八经的,不能随便离开学堂。很可能就算农忙,都不能休息的。若是如此,那他爹娘也该想了。
老柳头对秦业道:“我看就让扬扬在这里读吧,你们回去跟你爹娘说一声就是,也没什么好商量的,他这个孩子也干不动什么活。”
秦业知道这样一来要花姥爷家的钱,很是不该,可家里已经负担了二弟,若是再加小弟,只怕真就不行。反正姥爷家也不是外人,而且他们要一起养猪,以后说不得自己要常年住在这里,也能照顾小弟,帮姥爷家干活。他就答应了,又叮嘱秦扬:“扬扬,你可要好好读书,以后考了举人要孝顺姥爷姥娘。”
秦扬朝他嘻嘻一笑,歪着脑袋,看着秀瑶,一脸地不舍,“姐姐,那我要是在这里读书,你们可得总来看我,要不我该不亲你们只亲姥娘他们了。”
这个小破孩!秀瑶捏了捏额头,威胁道:“臭小羊儿,以后说话规矩点。”这小子越大越淘气,不过她也忍不住笑。
大家说笑着,老柳头就把这个事儿定下来。
秦显虽然有点嫉妒姥爷一家对秦扬那么好,可他也已经达到了读书的目的,所以心里也不再那么难受,他和柳飞一起看书聊天,也很投机。自从发生了那些事以后,他也不再觉得柳飞读书只为了识字不想考科举,没有大志是很丢人的事情了。
秦业来的主要目的是跟姥爷商量买猪的事情,这些天他和秦显一直在磨坊里帮忙,姥爷家又忙着买船、做中间生意,这两天又忙着席地瓜,所以他还没静下来好好谈这个。
现在难得大家都坐在一起,他就把来意说了。
老柳头听了点点头,“这个我和瑶瑶商量过的,我们自己有一头母猪,去年冬天配了种,过几天就要下小猪崽。另外你七姥爷家过几天上个月抱了两窝小猪,他自己留几只,另外的我都让他留着呢。”
秦业便说爹娘让抓几只回去养着,自己家也能打猪草。
老柳就头问他:“家里圈大小?养几只”
“四五只吧,圈有点小,先养四只,省得到时候打架。”秦业说了一下自己家圈的大小。
老柳头道:“中,你七姥爷家能有个十二只,回头让你哥送你们回去,把小猪带上。”这样到时候南边就能养差不多二十头猪,地方足够宽裕的,就是得赶紧准备圈棚呢。
水磨坊那边的圈棚已经搭了个雏形,但是还没有做收尾工作,老柳头原本就是想秀瑶来了再弄的,之前她说想弄和家里不一样的的猪圈。
秦业就去把自己带来的褡裢拎过来,把钱提出来放在炕上,“姥爷,俺娘给钱了。”
老柳头吧嗒着烟袋锅子,吸了两口,用烟袋锅子把钱扒拉了一下,“你拿回去,养猪的钱你娘给过了。”
秀瑶知道他说的是那七两多银子,不过她已经和姥爷辩论过了,福豆是姥爷秧的地瓜,以后养猪也要用地瓜干,所以那个钱投入到磨坊里他们就不再要了。这也是娘的意思。但是小猪崽的钱他们自己可以出的,见姥爷不同意,她立刻道:“姥爷,咱们说好了的,以后算清楚,年底分卖猪钱呢。”
老柳头呵呵笑道:“清楚着呢。这四头小猪的钱还是从你娘放在这里的钱里出,然后就清了,你看中不?”
秀瑶无奈地答应,姥爷总是有办法的,真是太精了。
第二天老柳头先收拾了正经拜师的束脩,带着秦扬去找任先生。这一次自然不同柳飞读书的目的,所以束脩也要重,除了肉鱼米面,另外还有两匹布,外加一吊钱。
任先生只留了东西,没有要钱,他笑道:“我也是觉得秦扬这孩子是读书的好料子,这么小反正也干不了什么农活,在家里晃荡白瞎了。不如来学堂念书,好好教导个几年,现在起步若是学得用功,时运来得好,十二三岁上就能中个秀才。”
老柳头听他如此说,激动得道:“任先生,真的吗?”
任先生微微颔首,“当然,得孩子用功,不能有稍微懈怠。他是个聪明的,若是真的得了势,我这个做老师的,也能露露脸。”他年纪轻轻中了秀才,此后却屡试不中,近些年有些心灰意冷了,虽然在乡下教学,却也没有发现一个格外出色的弟子。所以观察了秦扬这一年,他觉得这孩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如果加以好好训导,将来定然能有出息,也不枉自己读书一辈子,这满腹经纶了。
老柳头使劲地点头,激动得脸都红了,他嗨嗨憨笑:“先生,孩子就交给你,要打要罚,你只管的。”
任先生说笑道:“大叔,不用跟孩子爹娘商量?”毕竟读书说起来也是苦差事呢,若是犯了他的规矩,跟其他弟子可又不同的。
老柳头摆摆手,“不用不用,他爹娘早就发话的,先生只管严加训导,还是若是有出息,比什么都强不是。”
任先生点点头,看了一眼旁边的秦扬,那小子双眼明澈澄净,骨碌碌地转着,似乎在计较什么。
他收敛了笑容,正肃喝他:“秦扬,你可听见了?”
秦扬咬了咬唇,点点头,一本正经地回话:“先生,我听着呢。”
任先生又道:“以后你若是不听我的话,犯了我的规矩,我可是要打手板的。”
秦扬抽了抽嘴角,嘟囔道:“姐姐说读书不能靠体罚。”
任先生嗯了一声,眼睛一瞪,秦扬立刻大声道:“先生,我姐姐说了,严师出高徒,你随便打。”
任先生和老柳头笑起来,“这个孩子。”
老柳头把秦扬送下,就跟任先生告辞。
任先生让秦扬去教室读书,他则送老柳头出来,路上问道:“那位小姑娘还好吧。”他还记着秀瑶呢。
老柳头也欢喜任先生还记着秀瑶,“多谢先生惦记,小孙女好着呢,在外面等着呢,要跟我去南边商量盖猪圈呢。”
任先生微微一笑,“真是个奇特的丫头。”说着送老柳头到门外,就看一个穿戴整齐的小姑娘在墙外看那丛迎春花。
见他们出来,秀瑶忙过来问好。
任先生笑问:“听说你还跟着哥哥弟弟识字呢?”
秀瑶恭敬回答:“识几个字,觉得心里透亮些,看了先生送的那几本书,也觉得眼前豁亮得很。”任先生送了她两本书,主要是研究制造各种农具以及种地的书,他留着没用,见她喜欢,索性就送给她了。
任先生捋髯笑道:“好孩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不比你弟弟资质差,可惜是个女孩子,不能读书考科举。”
秀瑶脸颊微红,“多谢先生夸奖,虽然不能考科举,可是读书也能帮助我们过更好的日子呢。我看了书,把里面的一些农具和种地的法子说给我姥爷听,我姥爷觉得好得很,对我们很有帮助。”
任先生哈哈笑着,“好,好,你也多多努力,将来你弟弟出人头地了,你自然也不会平庸一辈子。”
秀瑶道了谢请他照顾弟弟严加管家,然后就和姥爷一起告辞去南边磨坊。
看着一老一小的背影,任先生笑了笑,真没想到普通的庄户人家,还能有这样通透的人。这姐弟俩,都是读书的好苗子,可惜姐姐是个女孩子,否则不比弟弟差呢。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可爱莫亲的地雷。
 



、155羊挨打

155小羊挨打
秀瑶和姥爷去了磨坊;大哥二哥正帮着大舅他们忙活,自从增加了买卖的生意;这些天磨坊里更忙活。柳飞都请了假来帮忙,他和秦显帮忙算账记账。柳飞因为本来读书的目的就为了识字记账的,所以任先生根本不强迫他,家里忙就让他去帮忙,家里空了就让他来读书,非常自由。
磨坊有人打理,老柳头就能空出手来。他和秀瑶去看那片猪圈;秀瑶拿着她的炭笔,还拿了一块木板专门垫着写字画图用。
那片大棚虽然没有盖好,但是猪圈坑已经挖好了,也有了墙基,只等着后加工。
秀瑶看了看,将草图画下来,“姥爷,这猪圈咱们改改,免得以后打扫圈栏不方便。”如果像家里那样是个四方的大坑,等圈肥满了就要用铁锨往外撅粪。墙上有个方孔,平时用土坯垒着,往外扔粪的时候就拿开,然后一锨一锨地往外扔粪。
家里一年就养一茬猪无所谓,空闲的时候打扫圈栏,可这里要专门养猪,不可能把猪都赶出去花半天的时间来仍粪。而且那样打扫圈栏格外吃力,又臭又脏的。
老柳头问她如何改。
秀瑶想了想,“咱们一共是三间圈栏,都可以建得宽敞点,到时候一间可以养十头猪。这么多猪一天能造好多粪肥呢。我们把圈坑底下弄成一边高一边低的,上面搭上石板,到时候猪尿和猪粪就能流下去。”
老柳头一下子就领悟了,他笑道:“咱们把圈坑挖到墙外,在那里也挖个坑,然后直接堆肥沤肥,这样可省事了。”
秀瑶笑眯眯地夸他:“姥爷,你太厉害了,都猜到了。”
老柳头嗨嗨笑着夸回去:“还是咱们瑶瑶聪明,想出这样的好法子。这样一来猪圈里干干净净的,还好打扫,后面的猪粪也好掏,不用那么麻烦。”
想着俩人自己夸自己,秀瑶就哈哈直乐,“猪还不容易生病呢。”
老柳头看了看,这里好几亩地,隔着磨坊也有些距离的,“应该不至于熏到磨坊那里吧。”沤肥的时候不臭,往地里运送的时候可臭呢,不过干粪又好一些。
“姥爷,离着好远呢,中间有一片地瓜地,磨坊那里还有条小河,到时候咱们还得把磨坊外面也挖条小河,把水引到这边来。这样喂猪、沤肥就更方便了。”
老柳头点点头,“是个好办法。这一次秧地瓜,咱们就能直接引水过来,用水车把水车到地里来,浇堆的时候就不用挑水了。”
这样可省了不少力气呢,秀瑶也很是欢喜。
她又设计猪圈的其他部分,按照秀瑶的设计,一座猪圈三分之一覆顶,像屋顶那样,然后三分之二是露天的。在一边盖上带顶棚的圈栏,中间用矮墙隔开,就是两座猪圈。这样,这一片地可以盖四座猪圈,以后如果猪多了就再去对面盖另外四座。
而除了圈坑和家里养猪的方式不同,圈墙也是有区别的。
家里的猪圈为了挡住人的视线——有人家也是在里面上厕所的,圈墙都高高的,或者直接和牲口棚连在一起,可以节省空间,牲口棚的厩肥也能直接扔到圈里去。
而现在的猪圈墙,秀瑶只让垒了一猪高的矮墙,然后每隔半丈垒一根石柱子,此处露天不用覆顶,只在柱子和柱子间搭木梁。
秀瑶是出于多方面配合的考虑,这片架子到时候可以种菜,像葫芦、丝瓜、瓠子、吊方瓜等,需要爬高吊果实的蔬菜,恰好能利用起来。
而除了能和蔬菜搭配合理利用资源,蔬菜也能在夏天给猪猪们遮挡强烈的阳光,吃不掉的菜也可以拿来喂猪。
等到了秋天,蔬菜摘光,藤蔓铺在梁架上,就成了天然的支撑。上面铺上厚厚的稻草苫子,可以给猪猪们保暖,促进猪猪们生长发育,减少疾病。
需要通风的时候就把草苫子打开一片,下雨下雪,十分寒冷的时候就都盖起来,绝对方便。
老柳头听得也是两眼放光,恨不得立刻就把猪棚搭好,然后把猪猪们送到这里来享受享受。
三月初二那天,七姥爷就送来四只小猪,剩下的八只说好等姥爷家的猪圈修好了再送过去。
秦业让柳飞赶着驴车去送他们,老柳头道:“我看就再住两天吧,你姥娘过六十岁大寿,到时候你大姨小姨他们都来,你爹娘也得过来,一起回去也行。”
秦业却觉得家里不能有人,再说还得看树苗呢,自己已经来了将近十天了,不能再待下去。他笑道:“让二显和瑶瑶住下,姥娘,我给你磕头,等你做寿我就不能来了,得家去看树苗,不能没有人。”
李氏知道秦业懂事,她道:“大业是个好孩子,家里是得看着点,姥娘就不留你,叫小飞去送你。”
秦业对秦显道:“二显,你住下,等爹娘来了再一起回去。”
要是以前,秦显巴不得能住下,不过这次他却很懂事,“大哥,到时候爹娘都来,家里没有人也不行,我和你一起家去,让小妹儿多住两天好了。”
秀瑶听见忍不住看了他一眼,二哥真的变了好多,来了这些天一门心思去磨坊帮忙,现在竟然要主动家去,可见二哥是变好了,知道为大家着想的,她心里也很是感动。
李氏看他们兄弟感情好,也高兴得很,就不强留,让柳飞赶着驴车去送他们。等傍晚柳飞回转的时候,同来的还有秀芹和秀容,柳氏说两闺女也挺累的,让她们来姥娘家住两天散散心。
李氏却知道秀气大了,已经十六岁,是说亲的年纪。女儿这是让秀芹来熟悉一下,想就近给她说门亲,而秀芹向来害羞,不大出门,就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