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完结)-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续七天的经筵,越往后凤凰山顶聚集的人越多,不少因为路途耽搁而来晚了的书生,十分懊悔地抱怨着崎岖不平地山路,纷纷向第一日便赶到的士子们借阅听课讲义。就连荆州牧刘表和他手下的许多重要谋士,也在经筵结束前两日,放下手中纷乱的公务,亲自过来聆听大师的教诲。

到了第七日晌午时分,大师的授课全部结束,又轮到各地学子相互辩论。因为人数众多的缘故,所以大家都是按照地域和相识程度,自然凑成一个个几十上百人的小圈子,围绕一个大家共同商定的话题进行辩论。

在众多圈子之中,一位来自冀州的士子说道:“吾曾有幸前往晋国卧虎太行书院一游,旁听了大学士蔡邕和名士管幼安的讲解,以为与郑大师所讲所论多有出入,如今罗列出来,以供大家辨析。”

众生听说他去过太行书院,还听过蔡邕和管宁讲课,顿时来了兴致,于是纷纷示意他快说说北方的学风与这南方有何不同之处。

那位士子得意地说道:“《论语?泰伯》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太行书院祭酒的解释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郑大师的解释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解释显然大相径庭,孰是孰非,更是显露出南北两地对于普通百姓的态度,还请大家辨析……”

按照这位士子的说法,太行书院认为:如果人民掌握了法度礼数,那就是好事,应该让他们发挥;如果人民还没有掌握,那我们就应该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法度和礼数。而按照郑玄的解释,则又是一种说法: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简单来说,太行书院的解释暗含着公开透明的味道,如果一直坚持下去,社会的走向应该是法制健全,执法公平透明;而郑玄的解释则是典型的为君王统治国家服务,带着明显的“愚民思想”。

本来只是这个小圈子讨论的话题,不知何时竟然惊动了前来听讲的刘表和诸葛亮等人,于是变成了大范围的讨论辩解。拥护和支持郑玄的人自然居多,但也有不少寒门子弟觉得太行书院的说法更有道理,没有生生地将统治阶级和普通百姓从中进行割裂。

于是原本定于当日结束的“凤凰经筵”竟然又向后顺延几天,到了后来,因为支持太行书院的士子人少,被人攻击的急眼了之后,便开口闭口皆称“太行书院”,彷佛可以借着太行书院的名头,让自己的坚持更加有理一些。而郑玄大师的拥趸们,听着这些多数是从北方和苦寒之家出来的学子们言毕称太行,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纷纷围住刘表请愿,要求立即成立“凤凰书院”,今后旗帜鲜明地跟晋国太行书院打擂。

刘表最后几天赶来听经,不过是给郑玄一个面子,同时还想顺道挑选几个可用的人才,哪里想到最后竟然演变成了南北书生的“大对决”。书生们前来请愿也就罢了,大师郑玄和襄阳名士竟然也纷纷前来请愿,由荆州牧府出钱出力,在凤凰山讲经坪上修建书院。

对于这种送上门来招揽人心的大好机会,刘表自然不会放过,端着架子说了一大堆困难之后,终于大手一挥,向数千学子宣布:“凤凰书院自郑玄大师讲经之日起成立,所有前来听经的士子,可以自由选择进入书院求学,荆州府今后为大家提供食宿和求学书籍!”

这一下,襄阳小儿口中的歌谣“南凤凰,尊师重教服四方”终于变成了现实。

第十卷 东成西就 第五一二章 司马懿密晤孔明

对于刘表出资修建凤凰书院的举动,诸葛亮是乐见其成的。

凡是能够抵消晋国影响和声望的事情,对于大汉中央朝廷而言,都是值得赞赏和支持的。敌人的敌人,自然最容易成为盟友。凤凰书院与太行书院之间,虽然不能简单地以敌对关系评价,但毫无疑问,对于引导天下士人的走向有着十分重的作用。

洛阳太学作为大汉的最高学府,今后虽然受到来自北方太行书院和来自南方凤凰书院的双重挑战,但相比于离经叛道的太行书院,新成立的凤凰书院从一开始就打着传统和正道的标签,那么怎么也不会对太学地位造成致命的威胁。

实际上,在经筵延期举行的几日中,诸葛亮并没有出现在凤凰山顶,他正在襄阳城的驿馆中与一位十分重的神秘来客进行着秘密的会谈。

诸葛亮所见之人,乃益州牧司马防之次子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比诸葛亮早两年出生,现为益州汉中郡太守,直接统领着益州最精锐的数万兵马,与凉国武都郡相互防备,成为司马家横亘在大汉南北之间的一道铁壁,死死地扼守着长安以及陇西方向通往蜀中的道路,使得益州实际上成为了朝廷难以掌控的地域,任凭司马家在西南之地日益强大。

因为时间关系,诸葛亮已经没有时间浪费在前往蜀中的道路上,所以他在扬州之时,便派出身手高绝的信使摆脱了周围可疑的盯梢之人,秘密潜往益州向司马家送去了他的亲笔信。

诸葛亮在信中简分析了当今天下形势,并且毫不讳言地点明凉国实际上亦为赵兴所控制,司马家如今也处在赵兴的威胁之下,如果不想独立支撑危局,便派出重使者前来襄阳秘密商议对策。

司马家接到诸葛亮的信之后,立即派出司马孚(司马防三子,司马懿之弟)前往汉中暂代司马懿汉中太守的职务,让司马懿前往襄阳与诸葛孔明秘晤,全权处理朝廷与益州联合抗赵之事。

在另外的一个时空中,司马懿和诸葛亮成为数十年的对手,直到其中一位含恨辞世,终其一生也无法挥师入长安,而司马懿的后人则是建立了短命腐臭的西晋政权。

在赵兴存在的这个时空中,阴差阳错,两个不死不休的对手,竟然走到一起把酒言欢,共同商量着对付赵兴的计策。这样狗血的事情,既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赵兴继续推行着他那与众不同的理念,坚持将腐朽不堪的大汉王朝改头换面的话,像曹操、刘备、孙坚、诸葛亮、周瑜、司马懿这样的雄杰,今后还有更多人会聚合在一起,共同对抗他前进的步伐。

孔明见到司马懿之后,先是询问了目前益州的情形,并且将自己从兖州开始一路南下的收获转告了司马懿,除了鲁肃提出的挤兑晋国农兵商金行的策略之外,其余的基本上并没有隐瞒。

诸葛亮跟司马懿的谈话之所以如此开诚布公,是因为他从司马懿身上感受到了不久之前才在周瑜身上体会到的睿智和犀利。跟和他一样聪明的人对话,一些所谓的心机,压根用不着。大家都是明白人,可以从对方一个举止表情之中便察觉出彼此言语之中的意思。

这就是聪明人跟聪明人话的好处或者坏处。好处是可以大大降低咽喉炎发作的概率,有时候甚至三言两语便定下惊天的阴谋;坏处是彼此之间仿佛没有秘密可言,几句话完之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时间过的太慢。

司马懿向诸葛亮问的很直接:益州响应朝廷号召,自然可以减轻益州独立对抗凉国的压力,但也就意味着从此与赵兴彻底决裂,在明面上与晋国进行对峙,这样的风险,不知朝廷可有什么补偿?

诸葛亮在心中感慨一句人心不足,然后面无表情地回答:益州北上所获之地,除司隶地区之外,朝廷一概默许今后归于益州。孔明这话的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围殴赵兴的时候,益州从西南出兵掏晋国的后心窝,能捞多大的地盘今后都归司马家,是有本事,连凉州都给B们!

司马懿也是面无表情地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司马家将会全力支持朝廷此次行动,首先将益州境内所有晋国商人全部抓获,然后逼迫晋国拿出足够的利益进行交换!只是,吾以为仅凭一策便想搞垮晋国,有些过于乐观,不知特使大人还有其他计谋否?

这司马懿果然厉害,虽然没有如鲁肃一般提出抽薪之计,但却能敏锐地察觉到一条计谋难以撼动晋国,也算是计谋超绝。诸葛亮在心中对司马懿的评价又提高了等级。

孔明没有立即将鲁肃的抽薪之计出来,而是反问道:自然布置一条计谋,还有一条釜底抽薪的计策,需吾返回洛阳之后居中调度,协调各州共同运作,稍后便会提出来与君共同参详。既然仲达兄觉得一条计策难以搞垮晋国,不知可有什么高见?

司马懿也不客气,直接道:高见倒是谈不上,一点小计谋想提出来供孔明兄参考。接着,司马懿将自己一路上琢磨出来对付赵兴的计划全盘托出,只听得诸葛亮脸色大变。

司马懿道:对付晋国赵兴,合纵之策自然是阳谋之中第一位,但并不妨采取一些狠辣的手段,达到干扰其视线,影响其决断的目的。比如煽动幽州公孙瓒和凉州马腾两股对赵兴并不忠心的势力造反;比如鼓励幽并凉三州之内对赵兴政策怀恨在心的世家大族叛乱;比如派出大量小股官兵扮成晋国士兵模样,在幽并凉三州境内烧杀抢掠,败坏护国军名声;比如派出大量暗杀小队,专挑幽并凉三州赵兴任命的太守和县令下手,使其新政难以推广;比如驱逐感染了瘟疫的流民向着晋国中心地区流动,使得晋国各地大面积感染瘟疫……

随着司马懿一条接一条的阴毒计策出来,崇尚用阳谋正大光明打败赵兴的诸葛亮越听越觉得心寒。他不由得想,若是有一日灭了赵兴,朝廷准备消除各州牧军阀割据的局面时,朝廷如何对付眼前这位司马家年近二十一岁的狠辣角色呢?

不等孔明对自己的计策提出异议,司马懿仍然面无表情地道:吾知孔明兄心中不齿方才之策,但强敌在前,剪除赵兴必须毕其功于此役。想必君也知道,如果错过了这一两年时光,等到赵兴完全将幽州和凉国发展起来,到时候,B我纵然再有雄心壮志,也是回天乏力,最终成为阶下之囚

司马懿最后的这一段话,狠狠地刺激到了诸葛亮,虽然当时他没有什么,但是孔明相信,只他回到洛阳将司马懿的阴毒计谋告知于刘备,朝廷十有八九都会采纳。

第十卷 东成西就 第五一三章 刘景升当回红娘

送走了司马懿,心事重重的诸葛亮准备正式拜访完刘表之后,便抓紧时间返回洛阳实施他心中越来越清晰的那个庞大计划。

或许是下意识的不想让司马懿使用那些阴毒计策,诸葛亮在司马懿临走之前的晚上,告诉了司马懿自己准备采取明面上禁盐,暗中对晋国实施金融挤兑的连环计策。司马懿听完之后,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诸葛亮的敬佩之意,并且十分肯定地说这个连环计策绝对够赵兴好好喝上一壶,如果再加上自己提出的一些辅助计策,定能彻底让赵兴不得翻身。

听完司马懿的话,诸葛亮心中十分的郁闷。说来说去,司马懿还是倾向于使用一些阴狠毒辣的计谋,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连环策而放弃最初的想法。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诸葛亮知道不论朝廷如何做,益州这次肯定是要撕破了脸跟赵兴彻底决裂了。一旦司马懿那些阴毒万分的计谋被实施起来,赵兴绝对于司马家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但愿这次能够彻底消灭赵兴,否则,司马家一定会死的非常难看!

正式拜访刘表的过程乏善可陈,诸葛亮拿出天子的密诏,一向以大汉宗亲自居的刘表自然不敢公然违逆,恭恭敬敬地表示对天子和朝廷应有的敬意,并且当即承诺一切听从朝廷的召唤,到时候绝对会坚定不移地站在朝廷这个阵营之中。

原本在心中也没有怎么指望刘表出多大力气的诸葛亮见好就收,适当地表示了对刘表忠君体国行为的敬佩之情,然后就准备返回驿馆收拾东西,立即北上返回洛阳。正在这时,刘表却出言挽留说道:“孔明特使莫要急于返回驿馆,吾还有一事相询。”

诸葛亮心中纳闷,便只好说道:“还请刘州牧明言,但有所问,亮必定以实相告。”

刘表笑眯眯地问诸葛亮:“吾听人说,南阳诸葛卧龙年方十九,对否?”

诸葛亮心想我的年龄又不是什么秘密,很多当年的老师和同学不是都知道吗?但口中还是答道:“生诞前些时日已过,如今当算是二十岁。”

刘表接着又问:“可曾婚配?”

这下,诸葛亮猜到刘表接下来要干什么了,但还是不动声色地回答:“亮从九岁求学至今,尚未婚配,不知州牧大人何来如此一问?”

刘表高兴地搓着手掌,然后大声冲帐幔之内喊道:“黄老哥,还不赶快出来,方才你也听到了,孔明尚未婚配!”

说话之间,从后堂内走出一位高爽开列的老者,竟然是诸葛亮认识的沔南名士黄承彦。

两人见面之后,诸葛亮依礼向黄承彦行了学生见过老师的礼仪,然后才开口问道:“不知黄老如何竟在州牧大人府中?难不成今日特为来见学生?”

黄承彦上下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诸葛亮之后,这才喜滋滋地说道:“孔明,今日吾正是特意来见于你,却是有一桩喜事想说于你听!”

诸葛亮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还请黄老明言。”

黄承彦于是说道:“孔明可能不知,吾与刘州牧之妻,为当朝司空张温长女和小女,亦为襄阳大族蔡瑁之姊。吾有一女,名为硕,字婉贞,年方二八,熟读兵书,精于机关阵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可为汝之良配!”

诸葛亮听老黄当着外人这么吹嘘自己女儿如何了得,心中难免有些奇怪的想法。都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老黄也实在有点不着调了吧?好像自家女儿嫁不出去了似的,上赶着向自己“兜售”。

一旁的刘表一直在观察着诸葛亮的表情,见孔明直到现在脸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同意或者拒绝的神情,心中也是感叹诸葛亮果然是个人杰,喜怒不形于色,或许他真错过了一位可当大用的贤才。尽管心中感叹,但他可没有忘记连襟黄承彦的请求,于是立即出言帮着说好话:“孔明切莫生疑,黄家侄女吾亦曾见过,端庄贤淑、聪慧过人,自幼便熟读经史子集,喜好制作机巧物事,正好与汝这等智谋超绝的后生般配。”

既然连刘表都出面保媒,那就说明黄承彦口中所说并非虚言,这黄硕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