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走,谁也不知道他们的确切位置;比如不定时地派出很多小股部队在边境两侧游荡,时不时地冲进西夏那边,杀几个人立即蹿回来;再有就是盖了很多的小堡垒,一串串地向西北延伸,悄悄地漫过了边界……
的确都是小动作,可西北四路一起来做,动静就太大了。单说越境杀人这一条,到绍圣四年的四月时,西夏人总共被砍11650个,和一场超级战役的死伤数字差不多了。
这些让西夏人很闹心,却不知道章楶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他是北宋集60年间名将招数于一身的人,精研西北战事,几次最惨痛的失败在他心里不断浮沉,他有个空前大胆的设想。
把宋军史上损失最大的那个坑反挖给西夏人!
连载(1489)
这个计划是经过他个人深思熟虑,由宋朝上层批准的,为了配合他,开封把他从原来的环庆路调到了泾原路。
泾原路的地势更险要,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西夏人想入侵,最佳途径只有一条——没烟峡。在这个附近章楶要修一座超级军城,用来“东带兴灵西趣天都,濒临葫芦河。”从地理位置上看,这是绍圣时期宋、夏双方最重要的地理位置。
这个论调、这个行为看着是不是眼熟?瞬间就让人回想起了永乐城……宋军空前大败,死伤军民20多万,神宗皇帝彻底不眠,导致英年早逝。这是多么惨痛的回忆,章楶怎么还敢重蹈覆辙呢?
这是一个人水平的体现,敢为人所不敢为的首要条件是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章楶有一个能独立思考的脑子,他看到了永乐城之败里隐藏着巨大的潜在胜机,它不仅仅是宋军的噩梦,它本应是敌我双方共存的死穴,只看谁能在那时做到什么。
谁做得好,就能让对手在城里城外流干鲜血!
这个想法很冒险,得有足够的胆量才能想到它,得有更大的胆量才敢实施他。在这一点上章楶是幸运的,他的亲戚章惇是北宋史上胆子最大性格最狠的一位首相,可以说这个想法简直是为章惇量身定做的,就是要在当初倒下的地方爬起来,用西夏人最骄傲的战法玩死西夏人!
牙眼相还,像对旧党那样清算旧帐。
这座城的具体地点在现在陕西固原市原州区西北约38公里的黄铎堡村境内,为了能顺利地建起来,章楶做了两手准备。第一,他要求西北各路除泾原以外的鄜延路、环庆路、秦凤路、熙河路集体开工,大修堡垒。把西夏人的注意力转移走;
第二,他秘密筹集大量建筑材料加民工,先掺杂进前面四路的建筑工地里去,再悄悄地向筑城点移动。另一方面他抽调了各路的精兵,有熙河军3万、秦凤军1万、环庆军1万,加上泾原军本路兵马,共计8万,归他统一指挥,确保这座超级军城的顺利建成。
连载(1490)
8万人马,对外宣称30万,接近元丰年间5路伐西夏时的一路主力军团了,章楶没有用力堆在建筑工地旁边单纯地防守,那简直太低能了。
军事行动最重要的一点是掌握主动,8马大军要做出攻击态势,把西夏人压制在边境以外,让他们提防、发抖、始终戒备着,等回过味儿来时,城早就盖完了。
这才是高手做的事。
在出发前的军事会议上,章楶反复强调了行动的最高、也是唯一的准则——突前不许超过100里。也就是说必须控制攻击的范围。这一点全军统帅王文振没意见,领导怎么说怎么做。可是一位猛人觉得很不爽,他和他的军队是特殊的,100里实在太小了,让他们散步都不尽兴。
熙河军团苗授。
熙河军团是西北军里最擅长穿插奔袭的部队,从第一代主帅王韶开始就以比异族人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转移范围著称,打仗一定要有空间,要有速度,这是他们的准则。
苗授笑嘻嘻地说,从元丰年间打西夏人开始,我军从来没有兵力集中到这程度,光是恐吓掩护不大合适吧,章大人,不如我们先攻击后修城?
章楶很严肃,先修城,没商量。
……嗯,服从。苗授重复了下命令,为了效果更好,是百里内外是吧?没问题。
章楶更严肃,他玩的就是脑子,瞬间听出了苗授的真实意思。他说:“按你说的,灵州城是不是也算百里之外,天都山、兴庆府也是吧?”
少打马虎眼。
苗授没话了,这个大人真倔头。京城里的章大是扒皮•;章,这里的章二就是死心眼•;章!没办法,只好听命令了。
8马大军出边塞,行军途中每一位将军都在强大的军阵中热血沸腾,靠近边境,走出边境,前哨探到了敌军来袭!西夏紧急抽调了六州精锐共十余万兵马,由名将阿埋、妹勒率领迎上来了。
苗授向主帅王文振靠近,低声问,大帅,我们怎么办?
王文振向周围看去,将军们的神色告诉了他同一个心声,迎战!(然诸君远讨之意犹在也)
连载(1491)
翻开北宋西北军团高官们的履历,几乎每个人的帐本上都血迹斑斑,谁都不是个良善人,作为主帅的王文振尤其如此,看到手下这种状态,他根本就没有第二种选择。
打!
具体打法体现了他作为主帅的素质。请战最强烈的苗授先留住,毕竟熙河军对这片儿地形不熟,他派出的最先头部队是章楶的直属嫡系折可适。折家军骁勇善战土生土长,打头阵最适合。
折可适带着环庆军冲了出去,一路疾行直奔没烟峡。这是敌我双方必争的地方,他没想着能抢先抵达,只想天险为双方共有,打一场公平的决战。毕竟对方是西夏名将阿埋、妹勒,尤其是阿埋,他的全名是嵬名阿埋,是西夏的皇族战将。
如他所愿,宋、夏先头部队在没烟峡遭遇,没有多话,直接开打。折家军从上午打到中午,竭尽全力把西夏人击退,追出去40多里,带着100多颗人头回来复命。
王文振很满意,作为一个老西北,他很清楚折可适刚才做到了什么。先锋对决,以西夏人的胶粘难缠,折可适战之能胜,把敌人赶出主战场,赢得干脆利落,非常漂亮。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熙河军主将苗授始终在撇嘴。
忙活老半天,跑了一身臭汗,只带回来100多颗人脑袋,你很牛吗?嘿嘿,一会儿就让你臊得没脸见人……他没跟任何人商量,瞒着主帅王文振悄悄地派出了2000多名熙河军,已经冲向了前面的没烟峡,相信很快就有巨大战果传回来。
尤其是趁着西夏人刚刚战败,溃不成军的时候。
他抱着这样的打算,成心给所有人一个惊喜,所以一直压着这张超级底牌,没让任何人知道。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全军向前缓缓地移动,他想要的消息一直没有传来。
等他发觉不对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连载(1492)
熙河军的确是西北军团里的主战力量,他派出去的更是精中选优的精兵,2000人全是骑兵。单是这份家当,就不是环庆、泾原等军里全都有的。
这股骑兵快速隐蔽地接近西夏人,只要能保持住突然性,打击力度必然是毁灭性的。而且打完了就跑,敌人想追都来不及。
可是他低估了嵬名阿埋,这个党项皇族战将很有李元昊的传统,打仗时诡谲百出,设下了一个接一个的陷阱。折可适刚才为什么只追出去40多里立即就往回赶,就是怕突然间遇到伏兵。
他躲过去的,熙河军正好撞上。
狂奔中的熙河军被拦腰截成两段,首尾不能相顾,形势突然危及,西北军中的精锐部队却一点没慌,立即选择了各自为战,尤其是被割裂开的前半段骑兵,他们顺势发力向西夏人突击,遇到伏击又怎样,所有敌人都劈开,他们有这个把握!
可惜的是,他们这时有个先天的劣势——地形不明。
没烟峡一带,顾名思议,既有悬崖又多烟尘。这时战场时几千匹战马纵横飞驰卷起的烟尘遮天蔽日,眼睛里满是敌人的熙河军看不到别的,也根本不去管战斗之外的东西,一点都不知道西夏人把他们引向了一块绝地。
一片隐蔽的悬崖……1000多名骑兵的脚下突然空了,全都掉了下去。
精锐中的精锐这样窝囊地覆灭,消息传回来,全军懊恼得想杀人。后边负责的章楶尤其愤怒,他的命令被打了折扣,明明要他们控制范围,限制在100里之内的!
愤怒中章楶始终保持着清醒,他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筑城,这座城必须按计划筑出来,后面的一系列安排才能逐步实施。
前方的部队回缩,保护住施工现场,前后一共22天,两座新城出现在西北前线。一座是主城,原名石门,后改平夏;一座小些,原名好水寨,后改灵平寨。
平夏城,这座城建起之日,就是西夏国运走低,梁氏本人灭亡之时。
连载(1493)
这些都是后话,在主客易位优劣互换之前,梁氏是不懂什么是后悔的。这时她和西夏只觉得好气又好笑,宋朝人为什么这样无聊呢?传说中最聪明最智慧最有文化的种族居然像个一根筋的白痴一样,总是在同一个坑里爬进爬出。
难道他们忘了永乐城是怎么变成20多万汉人的集体公墓的了吗?没办法,只好让他们重新回忆一下。
平夏城峻工后的第5天,西夏发动了攻势。由阿埋、妹勒亲自领军,共十多万人全副武装外加实用型外挂,冲向了宋军阵地。
这些外挂都是有针对性的,每个西夏大兵右手拿刀左手铁锹背后一大捆干草,随时准备杀人、填沟、拆城。接近平夏城,他们先扔出了干草,想像一下不管宋军挖出的壕沟多深又宽,十多万捆干草扔下去是什么状况,至少某一个地段的沟瞬间被填平。
两军接战,形势迅速向西夏人预料的方向发展,不管宋军有多英勇,人数比例放在那儿,哪怕章楶集结的8万大军都摆在第一线也不够瞧,对方第一次冲锋就用了十多万。没用多久,宋军第一条防线被冲破,全军被压向城门。
危机到了,如果就势躲进城去,永乐城的战况就将重现。西夏人以绝对兵力屯兵城外,宋军只有死路一条。考虑到章楶之前已经是集西北诸路联军出战了,不可能迅速组织到第二波救援队,怎么看都无法避免永乐城悲剧的重演。
关键时刻一个传奇出现,大宋百年西北军中有两大传奇姓氏,一个姓种,另一个姓姚。姚氏,在平夏城之战中第一次崭露头角。
熙河军姚雄。
连载(1494)
姚雄在熙河军很有头脸,可惜和熙河军一样长年在境外作战,本土战绩很少,以至于谁都不知道他。这不要紧,狼行千里吃肉,狠人到哪儿都搞得一身血,越到危急时越能制造神奇。
不然凭什么千万战士中,他是传奇。
十多万西夏人冲上来,姚雄带着7000人反攻过去。当他出现时,一群群的西夏人已经冲向了城墙,正用铁锹拆城,局势已经没法再恶劣,眼看城墙倒塌,全线崩溃。
姚雄没管城墙,他冲向了壕沟,那里最初时被干草填平的一块地段是西夏人源源添加兵力的缺口,他要堵住这里,斩断西夏人的后援部队。
没有比这个更关键的点了,也没有这里更凶险的地段,姚雄一下子陷进了西夏人的漩涡里,只有7000人,随时能被冲进来的敌军吞没,更何况正在攻城的西夏人随时能回身反扑。没人能明白,他为什么选中了这一点,这明显是送死,转眼就完蛋,根本没有价值。
可就是在这样的必败绝境中,姚雄奠定了姚家军的传奇地位。
区区7000人,不仅挡住了前进的西夏援军,更把身后边反扑的攻城部队隔断,使他们首尾不能相顾,能互相看见,就是汇合不到一块。
其他的宋军如梦初醒,迅速加入了战斗,可怜的西夏人,这条人工挖成的壕沟成了他们的噩梦,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天堑,让他们越来越绝望。随着时间流逝,双方都达到了极限,结果出来了,沟外边的西夏人狼狈退走,沟里边的被迫投降,投降的人数是……三万!
7000降三万,姚雄一战成名,从此在本土奠定下了他传奇战将的声威。
这次失败之后,西夏人有些被打傻了,失败过,可没这样失败过。之前李元昊时期、永乐城时期,宋军的勇将层出不穷,可都是在绝境中宁死不屈,没见过姚雄这样的在绝境中把敌人逼向绝境!这简直没有道理嘛……郁闷中西夏人想起了老上级。
辽国。
梁氏很懂得怎样揣摩大人物的心理,她以一个可怜无助的寡妇身份向上级哭诉,作为东亚地区传统上最牛的大佬,现在宋朝这样暴戾,您是不是得出面呢?很快她赢得了辽国的国际援助。
辽国给宋朝发了份正式国书,用词非常傲慢,充满了上位者的优越感。
——我亲爱的兄弟宋朝皇帝,你好。西夏是个主权国家,曾经两次娶过辽国的公主,是我的亲戚和下属。近来它写了很多的报告向我申诉,说你们宋朝无故发兵抢了土地杀了百姓毁了合同,这实在太让人遗憾了。现在我要求你辙兵,归还侵占的土地,毁掉私建的城堡,希望你能答应。如果不听话,小心我有别的举动(如尚稽违,当遣人别有所议)。
这份国书哲宗看到了,章惇看到了,按照传统,不管怎样都要有个礼貌得体的回付,谁让宋朝是礼仪衣冠之邦呢?可这次辽国被彻头彻尾地侮辱了,它写了这么长一封信,连根毛的回应都没有。以为你是谁啊,大爷没空理你。
连载(1495)
“一切敌人都是纸老虎。”伟大领袖的话放在哪个时代里都靠谱。辽国人被忽视了,可忽视了又怎么样,西夏人悲愤地发现,宋朝人转眼之间变得比牛魔王还牛,元祐时期的窝囊废彻底不见了。
连西夏人和辽国人联手都不怕了?!
还真就不怕了,让他们加倍郁闷的是,本应暴跳如雷跳上马砍人的辽国人比谁都平静,被漠视之后啥表示都没有,宋、辽之间非常平静~~
西夏人坐不住了,毕竟平夏城顶在他们的喉咙上,这根刺必须拔掉。他们认真准备了近一年,到第二年,宋朝的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的十月时,发动了第二次平夏城之战。这一战西夏人拿出了最后的家底,在几次失败后,再一次集结了30万大军,由皇太后梁氏率领,越过了两国边境。
粗略计算一下,这种规模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