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春节后的初五初六两天,太爷精神依然很好,我就怀疑太爷对风水对四柱的研究,太爷说:“我已经给你爸交代了我选好的安葬我的风水宝地,不要为我担心,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然后给我讲行医的注意事项:
“第一点:学医不可半途而废,要迎难而上!”
“医生救人,十个治好八九个就很不错了,治不好的情况有很多原因,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更不要因治好几例而骄傲自满。医生永远有解不开的难题,如果没有,那首先医生自己就可以永远不死。医生总会不断面临新的疾病,新的困扰,这是自然规律,同时也说明人身奥秘之无穷无尽,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参透,不要放弃困难,要不断总结已取得的经验,为新的问题做准备,当问题错综复杂时,不要钻牛角尖,退一步从大处着眼,从阴阳入手,又会有一条新路……”
“第二点:治病一定要顺其性,养其真!”
“顺其性就是顺应各脏腑的特性,当升则升,当降则降,当藏则藏,余则泻之,虚则补之,将脏腑调理到最佳功能状态。比如:肝病用柴胡、薄荷,都是顺应肝气升发条达的特性。纵然肝阳亢盛,镇肝泻肝的同时也要反佐少量疏肝之药;肺病用麻黄和苦杏仁,也是顺应肺脏的宣发和肃降功能…。”
“养其真’就是培养脏腑不足的精气,让脏腑能量充足,使其物质基础得到补给,脏腑功能自然也得到了修复。如肝病用当归,补肝之藏血;肾病用菟丝子,补肾之藏精;心病用枣仁,养心安神……”
“脏腑之真得养,脏腑之性得顺,其病不治自愈!”
“第三点: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疾病,慢性病没有绝对的寒、热、虚、实,治病要寒热平调、攻补兼施,各不为过!”
“人体所生疾病,有外感有内伤,俗医诊病,皆称‘上火’,且具体到肺火、肝火、胃火等,却不知人体之火乃精微物质所化,如果人体五脏均无火,则冰寒地冻,生命早已衰竭。治火之法,当观人之整体,有上热下寒,也有下热上寒,有外热里寒,也有里热外寒,有一脏寒而它脏热。并非一味泻火,若能用自身之热散自身之寒,用药寒热搭配,四两拨千斤,引导人体气机进行寒热对流,至稳至妥,邪去而正安。如若一味苦寒,中病仍进,邪气虽退,正气已伤。使原本有寒的脏腑雪上添霜,最终酿成顽疾。许多经典的名方如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无不体现寒热共调之精髓。”
“医者用药存乎一心,即辩寒热虚实之轻重比例!如胃病,有三分热七分寒,也有六分热四分寒,衡量各自比例,用药方能立竿见影;又如肾虚,有八分虚两分实,一味进补,可以导致经络郁塞,补而不通,反而上火,补中有通、有泻,则补而不滞,填而不松……”
“人道如医道!做人做事不可偏激!阳中喻阴,阴中含阳!此万物之本源,无纯阳亦无纯阴!明白这些道理后,行事就不会太过而又不及!用药不会过偏而又不足!”
“这些道理深中有浅,浅而又深!各人理解均不相同,希望你能静心参悟人身之阴阳虚实、病机之阴阳虚实、医道之阴阳虚实、人道之阴阳虚实……”
“第四点:自行揣度细思量,不因他人忘阴阳!”
“医者论病治病,不要受病人和钱财困扰。病人如果能治病就不会请医生,既然请了医生,那医生就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病有新有旧,有轻有重,治疗重病慢性病如同抽丝剥茧,治疗外感如同驱贼荡寇;不同阶段,如何实施要仔细揣度,不可因病家心情急切而忘阴阳虚实之根本;外邪未尽,立用俊补,关门留寇,永留后患;淤血未尽而强行止血,留淤而化为徵积;肠毒未清而强用涩药,痢虽暂愈而后患无穷;不要因病家富贵而妄用补药;更病家贫穷而吝啬贵药;唯有自身心静泰然,方可明白做医生的意义和责任……”
“不可好大喜功,不可急功近利!”
太爷一边说我一边记,从字里行间,我深切感受到太爷对我的希望是何等之大,我只能一步一步前进,决不能退缩!
正月初八上午,太爷仍然很好,但下午太爷有些困了,想睡午觉,我便守在太爷身边看他入睡,太爷入睡得很安详。大约过了一小时,发现太爷呼吸慢慢微弱下来,切脉时脉细若绝,我立即叫来家里人,大家默默地看着太爷安详的离去,而太爷给我讲的行医准则便成了他的临终遗言。
清理太爷的遗物时,在太爷的枕头下面发现一个小木盒子,里面是一套太爷自制的放血治病用的针具,另外还有一本书,书名为《杂病临证效方》,是太爷的手抄本,书中记载了祖辈及太爷行医过程中疗效很好的处方及一些特殊治疗方法,我随手翻了翻,看到最后一页太爷用毛笔记载了桑叶治疗眼充血,通过多次验证特效,并注明此方为振字辈——振东所创(振东是我的小名),拿着这本沉甸甸的书,看着安详而去的太爷,我知道我的学医之路才刚刚开始……
第十一章:孤独的少年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太爷的去世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不愿意与家人说话,太爷从小将我带大,给我灌输了很多中医的哲学思想,我的行为习惯无不异于同期少年。
当他们在为玩电玩而逃学时,我却在静坐想着我的阴阳。
化学老师讲水分子是由带正电的氢离子和带负电的氢氧根离子构成,而我想的是氢离子属阳,氢氧根离子属阴,水也是含阴阳的产物。
讲到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时,我想的是阴阳离决水分子的死亡。
同学之间的交流我没有兴趣,父母的关心让我总想起太爷,好在农村活路重,父母没有十分注意到我的精神变化,我成了孤独的少年……
没有太爷的继续教导,又要面对各种考试的压力,许多时候都想放弃,放弃学医,放弃读书。想到镇上轻工机械厂上班(该厂是家上市公司,工厂最初由一个铁匠铺发展起来,我姑爷爷是创始人,要想上班随时可以去)可我又不甘心,不甘心让太爷失望,想想太爷临终前的话——“学医不可半途而废,要迎难而上。”于是我成了学校最酷的学生,而我自己却认为是最孤独的学生。
物理老师讲到地球磁场,讲到南极和北极的磁极,讲到电磁感应……
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太爷说过的话,万物都可以分阴阳,我想,地球的南北两极应该为对立的阴阳,而地磁场成了阴阳能量转化的途径,人生活在这个大的磁场中,人身是否被磁化?人身内是否也有小磁场?
按照太爷说的天人相应,头为阳脚为阴,头脚之间是否有如地球南北两极般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场存在?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借用太爷说的天人相应,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看到小磁针悬在线上永远指向南北方向。我想到,人卧在床上,床的位置是否应该南北朝向才好!这样人休息时才能得到地磁场的能量补给……
我的少年时期是大脑产生疑问最多的时期,我想我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解开我心中的所有疑团……
地理课上,老师讲到大海,讲海水是咸的……
我想到了肾脏,肾脏主水,按照五行划分,咸味也属水!
在野外春游看到崇山峻岭,我想到人体的骨骼!
看到书上描述的长江、黄河,我便想到了人体的血脉!
看到肥沃的大地,我想到人身体的肌肉……
太爷教的五行,让我在大自然中时时刻刻看到与人体五脏属性相同的万物……
春天躺在草地上,看着红红的太阳,想着人体跳动着的心脏!
呼吸着清香的空气,便想到肺主气!
多么奇妙的世界,多么奇妙的人类!我看到了天地的五脏……
一切正如太爷所说的——”平时多想想天、想想地、想想身边的万事万物,再想想五行、五脏,取象于天地,类比于五脏……”
太爷的话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指引着我从大的视角看世界,看人类,看自己……
有次上化学课,老师出了道比较复杂的化学题,大致内容是一种溶液中有几种阴阳离子,相互发生化学反应,告诉了其中几种离子的浓度,要计算某个阳离子的浓度。
看到大家都在写化学方程式,苦苦思考,我却认为如此简单的问题,他们为何要搞复杂,阴阳是相对的,无论怎么反应,最终肯定溶液不带电,正负之和绝对为零,通过已知的数据加加减减就是结果了。
我随口说出了结果,老师非常惊讶,她也正在列化学方程式,看我得出结果,问我如何算出来的,我没有讲阴阳五行,只是说溶液最终正负电荷相加绝对为零,用已知的数据加减就可以得到结果了,化学老师非常惊奇的看着我,也许我的一句话将她多年总结而自以为豪的解题方式给颠覆了,随即便非常激动向同学们介绍我的解题方法,而且有趣的是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许多老师认为是很难的题目都轻松解决了。
太爷说过“当问题错综复杂时,不要钻牛角尖,退一步从大处着眼,从阴阳入手,又会有一条新路!”
朴实的话却让我的世界观时时发生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也时时发生调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有远虑,得从大处着手,从阴阳五行入手,才能看到事物的整体发展趋势。
太爷给我播种一种思想,而我收获到一种行为,一种思维的行为方式,当这种方式日久之后,便养成了一种思维习惯,习惯于用阴阳五行看世界。这种习惯与同年少年有些格格不入,他们猜不透我在想什么,但他们却又看到我想问题太简单,有时简单到只分好与坏……
我不知道这种性格会导致什么样的命运,但我却坚定地相信,太爷的这种思想的播种一定能让我早日成为真正的中医,这种思想的播种也让我能轻轻松松的面对学习,结果便是我实现了对太爷的承诺,考取了全省最好的中医学校——省中医学院。
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同父亲一道来到太爷的坟前,给太爷烧了烧纸,放了挂鞭,告诉太爷他的重孙考上了大学,可以进行系统的学习中医了……
世间也应该分阴阳,我相信阴间的太爷一定能看到我交给他的第一份满意答卷!
 
第十二章:我的大学之求索篇
怀着期待,我走进了中医学院的大门。
古朴的建筑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但林间小道上三三两两走过的同学,迎新处老师年轻的笑脸,让我感到中医并不是一门年迈的科学,在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学习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老中医”正在向“现代化中医”转变……
入学后第一件事是老师带我们参观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图书馆,在那里,我看到数以万计的各类医学书籍,真是大开眼界。
我仿佛一条浅溪里的小鱼跃进了大海,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几乎迷失了方向,我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翻阅各类书籍,以至于常常错过吃饭的时间。
中医的整体观、辩证观、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各种理论,各种学派,无不让我欣喜若狂,而在广泛的阅读中,我慢慢地回忆起太爷当年所教授予我的,往往茅塞顿开。
我感慨于太爷为了领我走上医学之路所做的所有事情,我亦感慨于古人先贤们博大精深的智慧……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看到这句话,我突然想起一则病案。
年轻女性,两颊生斑,太爷记录的治法是调理心脏,补充气血。当年太爷已经去世,我看着病案,百思不得其解,这句话终于让我豁然开朗,面色是心脏功能的外在表现,只有心脏气血充足,血脉流畅,面部气色自然红润无斑。
“膝为筋之府,肝主筋。”记得太爷治疗膝关节的病变往往从肝入手,当我问及原因时,太爷总是说通过切脉就可以知道,膝关节疼痛的病人肝脉是郁涩的,但我总觉得不太清楚。
”膝为筋之府,肝主筋。”原来古人早就为我们总结出来了。
同时学习的还有西医课程,如果说中医让我有太多熟悉的感觉,而对西医我则充满了好奇,学习中医理论对我而言驾轻就熟,学习西医理论对我也并不困难,所有的东西在我的思维里,自然而然地被分为阴阳两部分。
“神经系统为阳,循环系统为阴;动脉为阴中之阳,静脉为阴中之阴;白细胞为阳,红细胞为阴;我认为补气温阳能升高白细胞,而补血养阴能增加红细胞……”
这样的思路让我对西医理论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从小接触中医理论的我面对尸体,却产生了很大的疑惑!
当我第一次走进人体解剖教室,看着解剖台上的几具尸体,我没有一丝恐惧和害怕,倒是满脑子的疑问,我要看看主疏泄的肝,主血脉的心,还有主气的肺,主吸收的小肠,主运化的脾,到底是什么样子,还有那藏精属水的肾与大海有什么关联。
真的有几分失望!
“一切的脏器和家里杀年猪时看到的内脏没有什么区别!”
“还有那些经络,中医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的十二经脉为什么看不到?中医难道真如社会上有些人说的是伪科学,难道只是风水先生在家里摆八卦摆出来的吗?”
这些眼前所见的和我心中所想的,真的有太多不同!
太多的疑问和困惑让我很压抑,我多年来追求和探索的治病救人的方法,真的只是些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吗?那么中医的科学性何在?
我有些失望,甚至有些绝望。虽然课程不受影响,还在学习,但我的心中总是存在很大的疑问:中医是否是伪科学?
在大一快结束时,我终于忍不住抓着解剖老师问:“老师,心藏神,究竟藏在什么地方?”
老师有几分尴尬:”同学,我是搞西医的,西医中没有神这种说法,对于心藏神,我本身不是太清楚,你还是问问你的中基老师吧!”
中基老师的一番话基本打消了我对中医的怀疑。
他说:“中医的起源于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古人认识世界万事万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后来发展到运用它治疗人体疾病。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