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事业目标:短期联系实习单位〓中期进入管理阶层〓长期功成名就
然后按照实际情况,根据短期目标制定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当短期目标实现后,再向下一个目标突进。
这种“目标逐步突出法”可以让你轻松地找到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有了方向,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向目标迈进了,也就可以坦然地享受休闲时光,不会总是像上紧了发条的永动机一样不停运转了。
红豆刨冰
我喜欢坐车。仿佛一坐进车里,我就与这个世界隔离了。不再肩负什么责任,不再有什么诺言要兑现,大脑可以暂时放放假,听任那几个轮子把自己载到什么地方。
从来都以为自己是轻轻松松的。两个人过日子,没有牵挂,没有烦恼,直到这一刻,才意识到自己心里潜伏着一份无形的沉重。究竟这沉重是什么呢?细细想来,是一份现代人的焦虑、烦躁和对他人的设防。它们像幽灵一样蛰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平日里我们用歌声、笑声、酒精和尼古丁来驱赶它们,仿佛自己彻头彻尾地悠闲了,身体轻得像羽毛一样风一吹就会飘到半空中。而事实是它们几乎没有一刻离开过我们。
在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坐车的确是美好的。车里的气氛宁静而温馨。清晨,阳光透过车窗,照在乘客的身上,暖洋洋的;夜晚,霓虹灯闪烁不停,清洌的空气调皮地随乘客挤进来,更觉出了车内的温暖。
出远门乘火车,可以有机会享受一次偶遇。在市内坐公交,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职责。如果多花点钱,打个的,还可以享受到流行歌曲和微带着香气的暖意,舒适的靠背。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在没事的时候,去坐一坐很有历史的有轨电车,那轰隆轰隆的声音和长长的座椅及座椅上方的摆来摆去的环形把手,无一不引起我对绵远悠长的异国乡村的联想;同时还会联想起好莱坞黑白片中英俊漂亮的男女主人公和那些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当你感到忙乱的时候,就搭上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吧,你的心情会逐渐松弛下来。
个案九:
咨询者姓名:6
年龄:31岁
职业:某外贸公司业务员
咨询师笔录:
无法停下“匆忙”的脚步
乘车
第12节:个案十:数字时代的患者
47
个案十:数字时代的“小儿麻痹患者”
47
我大学毕业后,和女友一同到深圳闯荡。在异地,我有一种和女友相依为命的感觉。谁知,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友去了国外,剩下我孤身一人,寂寞凄凉。
一年后,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开始经常性地跳槽。我好像特别喜欢让自己的生活像海上冲浪一样地有冲劲,有一种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一般来说,我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几年,各方面情况都熟悉了之后,就觉得工作不再有激情,不再有新鲜感,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干。而我早晨上班,看见别人急匆匆的身影,大大小小的公文包里夹着不知道是什么重要的文件,也许要赶着谈一笔多么重要的生意,我就好羡慕人家。
于是,我就不停地更换工作,在工作中也是竭尽全力使自己像一颗卯足劲的子弹,一投入工作,就头也不回地射了出去。我想我在追求一种想像中的冲刺的感觉。
这让我的生活总是很忙乱。我白天上班,晚上忙着去上课。我参加了很多学习班,每参加完一个学习班,我就会得一场大病。不是学习累的,而是我无法忍受闲下来的这种空虚的感觉。于是,我就买来一大堆报纸,看那上面登的招生广告,如果实在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学习班,我就去干兼职。
最多的时候,我除正式工作之外,还兼了两份工。这让我常常加班到深夜,有时还要干通宵。有一次我加班加到午夜时分,突然想起不知道一个客户的电话。我拿起电话筒给外地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询问,话筒那边传来睡意浓浓的声音:“谁呀?”我这才意识到时间已经很晚了,看手表已是深夜十二点多了。我连忙向对方道歉,那边有些不高兴地挂了电话。在我的时间表里,夜里十二点就像是白天十二点一样,都是工作时间,直到这时,我才觉出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不一样。
可是,这并不影响我拼命三郎一样的工作风格。就是去浴池洗澡,我也是快进快出,根本没享受过泡澡的乐趣。我觉得自己每时每刻都要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不然我就有种犯罪感。每个月当我点赚来的那些钞票的时候,我并不因为那厚厚的一沓而感到兴奋,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收获的感觉,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因此而有意义。
我靠数字活着,我每个月都总结一下自己这个月都干了些什么,打了多少电话,约见了多少客户,熬了多少个通宵,然后赚了多少钞票。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我才会心情舒畅。渐渐地,我不再注意自己的业绩,只在意自己都做了什么,假设约见了一百次的客户,客户都推脱有事不见,那我也无所谓,因为见不见是人家的事,反正我约了。我只在意自己的工作的数量,只要活干得多,不管质量如何,就会有一种满足感。
每天晚上我回到家里,就有一种类似虚脱的感觉,我也想轻松一下,打打保龄球,唱唱歌,去小酒吧坐坐,可是,不行,我一不工作就闹心。我必须得把自己绑在工作上,这样才不会心慌。
我什么时候能停下来歇一歇啊?
心理分析
咨询者对工作的过度依赖主要是因为感情的缺乏,这里所说的感情包括亲密关系和普通的人际关系。咨询者也希望停下来歇一歇,但是停下来之后心灵的空虚带来了更加难以承受的孤独,所以只有通过不停地做事来填补空下来的时间。像工作啊,学习啊,看报纸啊等等都是让人看起来很充实的事情,其实只不过是填补心里的空虚而已。
建议咨询者要去发展自己的朋友和感情,包括亲密感情,才可以真正停下来歇一歇的。
可行性方案
1.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确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并有计划地向目标努力,才会从根本上消除时光匆匆、无所作为的虚无感。
2.做一些运动。通过运动可以使脑神经得到有效的休整。
3.进行森田疗法。不去理会什么数字,也不强迫自己忘记数字。只是每天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过一段时间,便会从这种数字魔掌中逃脱出来,恢复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小课堂
什么是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的精神病理学家森田正马创立的。他本人早年体弱多病,患有严重的神经质症。最严重的时候想到过死。后来,他放弃一切治疗,再不理会症状的困扰,睡不着觉,不睡,彻夜学习。奇怪的是,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困扰他多年的症状竟不治自愈。又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总结出一套疗法,后人称之为森田疗法。
麻辣涮涮锅
随着数字电视的问世,数字手机的广为流行,我们越来越真切地触摸到了“数字时代”。虽然我们不太懂得数字电器的工作原理,但我们知道它会带给我们更为清晰的画面,更为快捷的服务,总之,会让我们的生活迈上一个新台阶。
其实我早就感觉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离不开数字。早在我念初三的时候,我的家里就装了电话。我兴奋极了,急忙把号码告诉给周围的同学。多年以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个平日少言寡语的女同学对我说:“有一天晚上,我心情差极了,特想找一个人聊聊。我想起了你。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你的电话号码,真是太遗憾了。”几个神秘的阿拉伯数字,就能让一个人在瞬间接通另一个人的世界,到现在我还觉得这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她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每年过年回家乡时都要来我家看我。但每次她都会忘记我是几楼几层几号。我每次都要到楼下去接她,当然每次都少不了要责备她记性太差。她说:“都是一样的楼房,没有一点特征,我实在是记不住。”想想也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住楼房,几乎所有的楼房都是一模一样,让一个人记住不同的人分别住几楼几层几号,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就是这几个数字,就能锁定一个空间,让你在茫茫楼宇间找到那扇你应该叩击的房门。
当你去银行存款时,一切手续办好后,办事员会问你留不留密码。一开始,我觉得这很神秘。后来经人告诉,才知道这密码要留自己十分熟悉的几个数字。一般来说,自己的生日或者出生的年份每个人是不会忘记的。不然的话,随便设置一个密码,取钱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设圈套吗?事实上,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和一系列的数字紧密相联了,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生辰八字。这几个数字会跟随每个人的一生,被填在各种各样的表格上,被印在各种各样的证件上。这几个数字和每个人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到银行取款时,需要填写一长串的身份证号码,给某人找电话,某人不在,需要记住他的传呼机号码,目击一场交通事故,向公安机关报案,需要记住肇事者的车牌号码,甚至买两张电影票看场电影,也得按票上的座次找好座位,以免看到中场遭人驱逐。如今是买件衣服得记住摊位号码,不然欲退无门,出门旅游,得记住房间号码,不然回不了“家”,边点歌都得找准歌曲代码,不然只好清唱,这对嗓音条件又要求太高。就是有一天我们死了,我们的骨灰盒也会被编上号码,放置在庞大的骨灰架里。
数字是什么,数字就是编号,数字就是排序,数字就是秩序。但当一个个数字逐渐取代生命本身的时候,我们的生命还有价值吗?或许我们应该偶尔冲出数字的围剿,拔掉电话插头,关掉手机。这时如果有朋友肯登门造访,就沏上一壶茶,烧几个好菜,共同品味那份久违的感动,岂不是更好?
个案十:
咨询者姓名:5
年龄:34岁
职业:某广告公司业务员
咨询师笔录:
数字时代的“小儿麻痹患者”
数字化生存
第二部分:
第13节:个案11:挤进羊群的狼
51
个案十一:挤进羊群里的“狼”
51
我是一个孩子妈妈,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我考了硕士,孩子五岁的时候我考了博士。很多人都很奇怪,都已经是孩子妈妈了,干嘛这么拼命啊?我不愿意一一跟他们解释,因为我的单位很不景气,没准过不了多久就开不出工资来了。我是未雨绸缪,想在单位解体之前换个更好的工作。
就这样一路念下去,我的工作地点也由家乡换到了北京。可是,到北京之后我却想着改行。我原来做的是对外贸易,做了四、五年,我感到很厌烦,不想再做下去了。因为我不喜欢那些和客户之间的应酬,喝酒、吃饭、唱歌,去夜总会,一些场合对一个女人来说难免有些尴尬。工作几年了,我的酒量也没练出来,总是在关键时刻给领导丢面子,也让自己底气不足,好像我凭空就矮人家一截一样。我烦透了这种灯红酒绿的生活,想换个工作环境,单纯做业务的那种,不涉及太多商场上的勾心斗角。
经朋友介绍我来到了一家银行。行长看了我的学历和工作经历后,想了想,说:这样高学历的人才在我们这里还不容易找到一个适合的位置。这样吧,先到下面锻炼锻炼,熟悉一下银行业务,于是人事部的同志就把我领到了这家银行下面的一个分行,相当于一个办事处的地方,让我在信贷处做一名办事员。
干了几天,我发现这里的工作真是太简单了,没什么可学的。那些放贷的条款背下来就行了,利息的计算方式也就那么几种,我几天功夫就把信贷部的工作全掌握了。而其它办事员一般都是高中毕业,或者中专毕业,在这里还觉得不满意,整天喊着工作累啊忙啊,特别羡慕总行的人。我来了之后,一般制表啊之类的杂活都由我来干,甚至打水、扫地之类的活也由我来干。因为我的学历最高,他们心里难免有些嫉妒,自然就让我干的多些,我也不怪他们。
我从来不惧怕干活,只要心情愉快,让我干多少活都无所谓。可是,慢慢地,好脾气的我也觉得在这里越干越没劲了,每天接触那些贷款的客户,什么样的都有,有讲理的,也有不讲理的,有时因为算利息有出入,他们就会和你大吵大闹,最后,你得一边依照条款,一边拿着计算器,算给他们看,他们才能满意地回去。单位里的同事也没有什么可聊的,在这个单位,我觉得我的存在是一种不和谐,一种尴尬。
在信贷处,只有办事员和科长,没有什么博士!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左右为难,我的高学历倒成了一种罪过。因为我的存在对他们造成了一种压迫感,打破了往日的平衡,使他们感到很不舒服,然后就把这种不舒服像踢球一样地踢给了我,我只能默默承受,我总不能再把它踢给老公和孩子吧。
做了一段时间我向行长提出了辞职。我和他握手告别,很自信地对他说:我会找到好工作的,祝我好运吧!走出银行的大门,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现在我暂时还没有找到好的工作。每天在人才市场转悠,兜里揣着毕业证书和个人简历。有时候,我也会怀疑,我的明天会怎样?
心理分析
有句话说得经典:什么是垃圾,把人才放到不合适的地方就是垃圾。咨询者显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所以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浑身上下都是错。是她错了吗?不。是她的同事们错了吗?不。是她的行长错了吗?不。是她和工作环境在一起出现了问题。
这里说的工作环境不只是写字楼的地段、装修,还有也是最重要的,是它的人文环境。工作环境里面的人员普遍素质怎么样?价值取向怎么样?性格特征怎么样?这是工作环境里面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做为一个职场中的人,你时时刻刻都要与人打交道。而行业的大环境和办公室的小环境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职场中的心情指数和随之而来的成就感与归属感。
咨询者找工作时忽略了职场中的软环境,进而导致左右为难,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所以,一匹狼要在狼群里生活,偶尔挤进羊群,不是把羊群吃掉,而是被一群羊排挤、冷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