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常在晚上饿得号啕大哭。只有敢于对自己残酷的人,才可能成为强悍的竞底者。正因为郭台铭敢于对自己狠心,因此也才能对下属果断地竞底,这样,富士康才会在业界有效地进行低价竞争。在郭台铭眼里,所有工作要有三个压力:时间、品质与成本。有压力才能称得上是工作,不然就是玩耍。既然工作难逃压力,就要有一套方法来管理流程,也就是纪律。他还说自己:一不工作,就要生病。富士康还有句名言: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这一点和任正非的压强原则何其相似!但他比任正非又稍稍先进了一步,因为毕竟郭台铭还想到要创造一套方法,来管理压力,没有使富士康发生频死事件。郭台铭还有一个竞底者所共有的特点,他坦然说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耐心,看不得年轻人不上进,看不得事情没效率。他把自己比喻成寒冬里的孤雁,要觅食,要在逆风中找好一个安全的落脚点,就只有努力地飞,飞得越高越好,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郭台铭准备将他的竞底一直做下去,他不打算推出自己的品牌,因为富士康一直没有产品设计和市场行销的能力;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强化服务客户能力,确保在自己的领域里没有竞争对手。到目前为止,富士康还发展良好,但人们总在好奇地关注:如果没有郭台铭,富士康将会怎样?对于任何一个竞底成功的企业,人们都有类似的疑虑:当第一代竞底者告退时,企业将会如何?这实际上是在担心九斤老太法则可能会发生作用,使曾经成功的企业坠入深渊。
第202节:二、竞底者
案例:竞底怪才史玉柱史玉柱的人生道路,可算是充满了竞底色彩。1990年,他为了开发m6402文字处理软件,一头扎进深圳大学两间学生公寓里,除了每个星期下楼买一次方便面,他整整在计算机前连续待了150天。等他搞出产品回家,发现不仅数月未见的妻子已不知所踪,连家里的家具都荡然无存。能够忍受如此强烈的对内竞底,史玉柱确实非平常人可比。因此,在他后来的人生生涯中,不论是搞巨人大厦、脑黄金、脑白金,以至网络游戏,只有竞底竞过头的,而从未有竞底不足的时候。巨人大厦、脑黄金、脑白金的竞底故事,很多人都已熟知,而史玉柱玩网络游戏的事业,同样充满竞底性。2004年,史玉柱听说盛大的一个研发团队,准备集体离开,他立刻找到这个团队商谈后,决定投资成立上海征途。2005年,征途在纽约上市,号称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68万,比盛大传奇游戏创造的67万纪录还高。盛大立即开始对征途竞底,宣布将包括传奇在内的三款游戏全部免费。在一般人的眼里,免费玩游戏,当然已经是底线了,但史玉柱却不这么看,他觉得盛大以免费招徕玩家,征途却还可以倒找钱给玩家,他要在找不到底线的地方,再把底线深深地向下,更推进一步。2006年9月1日,征途网络游戏第一次给玩家倒找钱:凡游戏中达到60级的玩家,每月可以在游戏中领取相当于5元人民币的5两金子;150级以上的玩家,每月可领100两金子。史玉柱时时不忘巨人这个称号,他似乎很想做中华民族的巨人,但他不明白:一个竞底者是不可能成为巨人的,最多也只能在竞底社会名噪一时。如果他一定要以这种方式成为巨人,后人也许会隐约记得,中国在这段历史时期,出过一个姓史的忽悠巨人。但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忽悠巨人还少吗?4。竞底者的修养、能力和思维特点
第203节:二、竞底者
竞底者在竞底组织中的身份,是多种多样的:1。他是头面人物,需要出席各种仪式,签署法律文件;2。他是领导者,负有激励和指导下属的责任;3。他是监控者,作为竞底组织内部的神经中枢,他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内外信息,尤其是有关底线变动以及被竞底者状态的信息,时刻注意企业不能击穿底线;4。他是经营者,负责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中,寻找可以突破的底线,他制定竞底战略并组织推动实施这种战略。为此,他作出预算,安排下属的工作,在关键时候甚至需要代表竞底组织,进行重要谈判和交涉。因此,中国的老板们可以说是世界上少见的坚韧型企业家,他们大多生活在心力交瘁的底线状态。他们为什么要对员工竞底呢?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他们本性的心狠手黑,而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将自己承受的压力,分摊到下属身上。领导魅力或人格魅力,是竞底者的重要资源,或软实力,这种魅力从何而来?1。他有一个明确而美妙的规划或愿景,这个愿景不仅给组织,尤其能给被竞底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但这种益处可能本质上看得见,却难以摸得着的。2。他对下属的需求有深刻的了解,并能以冠冕堂皇的话语,对他人的情感需要作出漂亮的回应。中国的魅力型领导通常会讲浅显易懂、引人入胜的故事,这种故事能提高被竞底者的自信心,从而激励他们产生较高的绩效期望,并为之作出更接近于底线的努力。3。魅力型的竞底者通常敢于冒险,给人的感觉是有魄力、能拍板,而且冒险成功的概率,由于有较精准的眼光而高于常人,在冒险失败后,他们也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台阶,让自己和下属很快忘记不那么光彩的记录。4。有时竞底者必须给下属扮演导师的角色,此时他们的身份是最有人性化的。他们会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远见和眼光,这时他们的传道授业往往令人感动。
第204节:二、竞底者
但同样,他们扮演导师的角色,也是为了更好地对下属进行竞底,因为他们作为导师更加广泛而坚定地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容易为自己培养出一支坚强的嫡系部队。案例:任正非vs王永庆台湾王永庆于2008年10月辞世,这是中国竞底色彩较淡的一位企业家,因此被人誉为经营之神。王的老友曾整理出14点王永庆成功的一生的基本哲理,广为世人认可,现以此为基础,将他与任正非比较如下:第一,他是一位有头脑又富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任正非也是如此。)第二,愿意接纳雅言。(任正非较少给人这种印象。)第三,用功不倦。我是怎么知道王永庆很用功的呢?有一次他跟我说,会把我写的文章剪下来放在床头,到了晚上就寝时,拿出来阅读。(任正非是学毛选的积极分子,据称经常抽时间学英语,但他似乎很少向身边人学习,更不会如王永庆那样诚恳,他似乎更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第四,严以律己,家教甚严。我到王永庆家中做客吃饭,他的几位小孩都会自动帮我和我太太添饭倒茶。我跟王永庆谈到台湾或经济大事时,他也会叫小孩过来听我分析讲解。(从未听说任正非的孩子有类似行为,无法评论。)第五,他总是默默行善。王永庆在大陆兴学至少一万所,据我所知,他办校的钱都不是台塑公司的钱,都是拿自己的私房钱办校。(媒体对任正非的慈善事业报道不多,但华为员工抱怨以公司名义捐的钱,其实全部是员工私人掏钱凑的。)第六,为人厚道,热爱台湾。王永庆发现原住民的生活很苦,特地在他创办的长庚护专招收原住民生,而且全部免费。(几乎没有人认为任正非和厚道二字沾边,其实,似乎内地知名的企业家也从未有以厚道著称的,厚道人是无法竞底的。任正非也相当爱国,经常号召员工为此努力。)第七,不沾政治,不搞意识形态。(任正非常提醒员工远离政治,但显然他极富政治敏感性,并极善于在华为操作政治,如大辞职、大竞聘、大训话等。)
第205节:二、竞底者
第八,正派经营,不搞官商勾结。(对手称华为的市场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此不予评论。)第九,不对抗政府权威,恪遵法律。(2007年华为万人大辞职事件显示,任正非倾向于有选择地遵守法律,并有技巧地规避法律。不过大辞职这件事,不小心触碰了底线,引发社会关注和议论。)第十,了解劳资和谐,重视员工福利。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处处为员工权益着想。(华为频繁的横死事件,以及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地狱的言论,显示任正非在此方面有较大的的差距。)第十一,不会剥削卫星工厂。从来不会仗着自己的权势、地位,欺负卫星工厂,所以他们都乐于为王永庆拼命。(没有外协厂抱怨华为的报道,但也没有他们乐于为华为拼命的评论。)第十二,不搞独占,不以大吃小。(华为对港湾的残酷竞底,说明任正非的行事完全与此相悖。)第十三,精通规模经济。(同样,任正非精于此道。)第十四,重视企业文化。(任正非尤其长于此道,尽管对什么是企业文化,可能与王永庆有非常不同的理解。)竞底者的眼光一般要做成功的竞底者,除了有强大的竞底精神外,必须拥有两个最大的长处:一是眼光要长远、要精准;二是下手要快速、要狠劲。其中眼光要准是下手要狠的前提,没有准确精到的判断,一个稍有头脑的人,做事都会有正常的畏首畏尾,这时就不可能下手要狠。在此我们讨论眼光要准,而下手要狠,则在后面的竞底战略中分析。一个优秀的竞底者必然拥有独到的眼光,这种眼光最大的作用,是能帮助他发现适合于自己的竞底空间。平庸的小说家在构思小说时,常常为人物先行还是故事先行的文学理论而困扰不已;而平庸的竞底者在制定战略时,也必然会烦恼一个问题:是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选择机会呢?还是利用机会,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206节:二、竞底者
据此,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出两种说法:1。战略应该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人们称之为战略核心竞争力学派。2。战略应集中于发动企业外部的资源,以获得竞争杠杆的机会,而较少集中于企业的内部能力,人们称之为战略杠杆学派。实际上,真正走出理论窠臼的小说家知道:人物和故事是在构思中,相互交织着成长的。没有故事,人物站在哪里?而没有人物,那又是写谁的故事?同样,在制定战略时,自身资源和外部机会,也是在不断的战略构思和选择过程中,逐渐明晰和显现出来的。没有定向寻找机会的意图,资源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客观存在。而没有基础的种子资源,机会不过是痴人说梦。从本质上说,战略核心竞争力学派和战略杠杆学派这两种说法,都是有关如何使用企业资源的,不过一个重点在内部资源,而另一个重点在外部资源,这种分别是没有必要的。用不同于对手的独特方法,有效地运用外部资源,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为了培养独特和远大的眼光,竞底者不仅要以望远镜,扫视全球范围内的机会和资源,也要以显微镜,审视自己内部的资源和机会。然后在进行分析时,不断对自己发问:这个行业、这个产品的底线,由哪些条件组成的?我有足够的资源往哪个方向,突破哪一条底线?如果暂时没有,到哪里去寻找资源?如何去积累资源?另外在中国,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眼光准确的一个前提是:能获得独到的信息。因此竞底者通常会编织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既提前得到第一手的关键决策信息,又赢得必要的软实力。案例:独特眼光,发现竞底产品小灵通1996年,徐福新在担任浙江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时,发现日本有一种phs技术,可以使普通市话变成移动通信,但这种技术由于有较多弊端,在日本正走下坡路。
第207节:二、竞底者
是否应该将这种落后技术引入中国呢?中国的通信界的争议很多。但当时电信行业的情况是:固定电话有1亿左右的装机容量,实装率不高,缺乏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通信生意虽然火暴,公民却对高昂的双向收费,牢骚满腹。徐福新经过考虑,将这项技术方案交给ut斯达康公司,使他们看到了这项技术在应用中的价值,从而决定进一步研发并投入市场。很快,以中国移动收费高昂的手机作为竞底目标的小灵通推向市场。尽管它刚开始不能漫游,通话质量较差,但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竞底爱好:便宜不仅手机便宜,而且通话费和市话一样,接听电话不要钱。就靠这一特点,小灵通像野火一样燎原开来。此时,如果中国移动将手机和通话费相应下调,一定能扼杀小灵通的竞底空间,但当时的gsm手机还是由一些海外大公司生产,价格无法下降;而中国移动因为在海外上市,为了保证外国投资者的利益,通话费也无法下调,因此只有眼睁睁地忍受小灵通的竞底。徐福新独到的眼光使其力排众议,催生了小灵通这一产品。而ut斯达康也因为小灵通的成功,于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成功的前20名小企业之一。但由于后来没有找对新的竞底目标,ut斯达康从2005年起严重亏损,这也正说明了单纯依靠竞底,一个企业必然遇到难以逾越的瓶颈。竞底者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的强大工具,竞底者虽然算不上是真正的创新者,倒也同样需要高超的想象力。竞底是一种游走在悬崖边缘的高风险工作,它不允许人们常常使用试错法,来探测哪里是底线,哪里是安全地带。因此,竞底者必须在自己的头脑实验室中,想象各种可能发生的竞底场景,将这些想象的场景和现实结合起来,去分析、揣摩、判断一切相关因素的底线:供应商能承受的价格底线在哪里?
第208节:二、竞底者
供应商的账期底线在哪里?员工能承受的工资底线、加班底线在哪里?客户对低品质的承受底线在哪里?对延期交货的容忍底线在哪里?避税的底线在哪里?……优秀的竞底谈判者,也都善于先在想象中找出对手的底线,然后在谈判过程中求证,并一鼓将其打到底线。但有时,竞底者的想象力会超常发挥,越过底线,这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如2008年9月中国爆发的毒奶粉事件中,蒙牛、伊利、光明等奶业巨头,都想象自己添加的三聚氰胺,能控制在安全的底线内,确实,他们几乎成功了。但更加疯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