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你一生只需一分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改变你一生只需一分钟-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有一次,他准备买下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竭力压低房价,为此与对方争执不休。他儿子在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发话道:“爸爸,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座别墅,希望那时也有人给个好价钱。”苏掖听儿子这么一说,又吃惊,又羞愧,从此开始有所醒悟了。

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总是会为自己的集体每分必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有时候后退一步给对手一个机会对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广东某集团和杭州某集团是国内饮料市场一对有名的竞争对手,在杭州集团遭遇困境的时候广东这个厂家并没有像大家通常的做法那样给予狠狠一击,而是给予对手喘息之机,最后两家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把共同的市场做大,都得到了好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竞争对手之所以成为你的竞争对手,肯定有你无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一股力量,何乐而不为?利弊的权衡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考虑得失不仅仅只是眼前,要考虑到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给自己。


197、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jǔ)国(都城在今树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

人与人相处,都难免有冲撞、过节、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老板与下属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实,你不是在给你下属难堪,而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你打击了你的下属,最终受伤害的还不是公司?

一个企业领导,能做到像齐桓公这般不计个人恩怨,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踩你两脚,但是,踩过之后呢?对你有什么好处?


198、上古时代,黄帝带领了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他们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

黄帝上前问道:“小孩,贝茨山要往哪个方向走,你知道吗?”

牧童说:“知道呀!”于是便指点他们路向。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傀住哪里吗?”

他说:“知道啊!”

黄帝吃了一惊,便随口问道:“看你年纪小小,好像什么事你都知道不少啊!”接着又问道:“你知道如何治国平天下吗?”

那牧童说:“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样,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样吗?”

黄帝听后,非常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原以为他什么都不懂,却没想到这小孩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道理,就能理解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在公司,有许多领导或者“老前辈”,总喜欢倚老卖老,开口闭口:“以我十几年的经验……”,来否定新人的创见,以为后辈太嫩,社会阅历不多,绝对要对他们服从。其实,领导或“老前辈”的经验值得后辈学习,但年轻一代的新见解、新创见,不也是值得领导或“老前辈”研究及重视的吗?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两代人的思想交流,一定可以惠及大家。

一个人的工作也许有完成的一天,但一个人的教育却没有终止。


199、元朝大画家何澄根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故事绘制了一副《陶母剪发图》。画的意思是说:晋国有一个叫陶侃的贫困青年,有一天,他的朋友陆逵来拜访他,因为没有钱买酒招待他,陶侃的母亲在仓促之间,便把她的头发剪下来去卖钱换酒。

这幅画被年仅八岁的岳柱看到了,便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画中矫情悖理之处:陶侃的母亲手上戴着金手镯,却要剪下头发去换取酒食,这是不合情理的。因为金首饰很值钱,完全可以用它去换酒,何必匆匆忙忙把头发剪了去换酒招待客人呢?

作为一个孩子,他根本不去考虑《陶母剪发图》所宣扬的魏晋名士风度,而是根据自己对生活、对人事有限的直观认识,去理解画面的意思,所以他的诘问一针见血,切中问题的要害。

成年人总是以为自己看过经历过的事情太多了,总是在强调一种成熟,中国自古就有“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样的训诫。其实有时候社会新鲜人独特的视角正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们所不及的地方。因为单纯所以直接,于是他们所提的方案可能就最有效。一个成熟的管理者是不会正面否定年青下属的新创意新想法的,这一次也许不能用,但是下一次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了呢?

自以为是的主管常轻视成员的创意,从而关闭成功的大门。


200、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除非这个企业人浮于事,否则每一个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这个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

而员工则好比是木桶的桶底,这个桶底是由员工的人文素养及他所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构成的。如果桶底不是坚固无缺的,那么当木桶的容量随着木板的加长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桶底便开始泄露,严重的情况下桶底会开裂甚至会脱落而令木桶整个崩溃。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优势正在替代传统的物质资源优势,“以人为本”已逐渐成为企业的共识,人文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整体竞争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越来越需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可由于我国文理分科以及应试教育的缺陷,经我国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大多数人的桶底是薄弱的。传统学历教育没有给我们造就一个好的桶底,那么企业就很有必要在企业员工培训时补上这一课。

企业的“木桶”容量要增大,员工的培训就必不可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能让团队不间断地学习,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长远来看,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你的组织有能力比对手学习得更快。没有一种外力能抢走你这个优势。任何人想模仿你,在他们模仿中,你又超越他一大步了。




哲理故事

201、在传说中南海的君王叫做“倏”,北海的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与忽经常作客于浑沌的国土,接受浑沌丰盛的招待,倏与忽欲报答浑沌这样热情的款待,想着人都有七窍而浑沌却没有,就想要一天凿出一窍,让浑沌也能跟他们一样享受美食、音乐、愉人的景色等,没想到等七天凿完七窍后,浑沌却也因此死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体质与活动的条件,很难将其他人的条件硬套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同样地,每一个企业也有它不同的组织型态与资源,所有的管理制度、经营策略都是无法套用的,只能通过学习,由经营者谨慎地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经营方式。

生活的方式虽有多种,但智者只采取适合自己的一种。


202、古希腊有个寓言是这样讲的:一头驴听说蟑唱歌好听,便头脑发热,要向蟑学习唱歌。于是蟑就对驴说:“学唱歌可以,但你必须每天像我一样以露水充饥。”于是,驴听了蟑的话,每天以露水充饥,其结果呢,没有几天,驴就饿死了。

这个故事讲起来有点残忍,可现实生活中像驴这样的人还很多。做为一个企业家,如果也凭着一时兴趣,一时爱好去干事,试想,结果会比驴好到哪里去呢?

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感性的东西,而企业的老板单凭着感觉去开发产品是会走向盲区的。

对企业的管理,既不能顺其自然,也不能盲目创新,管理者应首先明确自己的位势,否则,任何“凭感觉”的管理对企业来说都只是不负责任的游戏而已。

企业是一个团体,老板切忌跟着感觉走。


203、麦当劳快外店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社会最有影响的十大企业家之一。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所有各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麦当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奇招”,将所有的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并立即照办。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个疯子,但后来不久大家就体会到了他的一番“苦心”。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转盈。

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肯定会更沉迷其中。比如说,如果在炎炎烈日与融融空调下,肯定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整天呆在办公室,不到外界走动,世界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都不知道,如何把企业经营好?

贪图舒适的工作环境,肯定不会有好的工作效率。与其躺在那里耗费时光,不如多出去走动走动,深入基层,了解更多的知识与信息。

作为领导者,可不要滋长员工的惰性哟。

如果人们把安全和维持现状看得比机会、首创精神和士气更为重要,那就很容易产生萎缩和腐朽。


204、主人外出,召来三个仆人,按他们不同才干分配银子:A五千、B两千、C一千。主人走后,A、B二人用所得银子做生意,分别赚了五千、两千,C仆人胆小慎微,为显示对主人的忠诚,将一千两银子埋了起来。主人回来后,对A、B二人赞赏有嘉,说:“好,我要把许多事派你们管理,让你们享受主人的欢乐。”对C仆人,斥其懒惰与胆怯,逐出门外,并将一千两银子奖赏给已拥有一万两银子的那位仆人。

现代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忠实,更渴求胆识!畏手畏脚,从不冒险的企业家顶多维持不亏本的境地,而取得卓越成功的通常皆是有胆有识,敢冒风险的人。

风险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去追求这种机会,因此利益也不会很大。如果风险大,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所以能得到的利益也就大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风险才有利益。可以说,利益就是对人们所承担的风险的相应补偿。

有风险才有诱惑,没有风险的社会,就没有成果而言。


205、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的是社会上有数不清的父母,其身不正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行羞踏错。自己是一条虫却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不是笑话吗?在一个组织里,领袖当然是众人的榜样,你的言行举止都看在众人的眼里,只要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下属,管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严酷的打骂大不止一百倍。


206、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公司,这样做的结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