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博弈原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极博弈原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有些人比较喜欢这类书的说辞,如所面对的因素不多的同学,譬如有一位演讲家,不需要对自己的演讲活动考虑怎么宣传包装,不需要考虑媒体公关,不需要考虑客户群推动(因为有后台团队处理),他仅仅需要把整一本简单易懂的书念下来就好了,期间使用一些煽情的话带动听众的情绪。

经历下来,笔者希望能给各位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如何去考虑问题,又如何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因此首要的是,在短时间内,把自己身边的小事做好!而大事,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小事慢慢演变而成。(大事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相对应时间也会长。)

有位读者批评笔者,她说:“你的书写得太浅薄了,你的阅历也很浅,没有接触很多高层次的人,没有做过很多高层次的事情,因此这样的书是不值得看的。”
但是笔者并没有感到卑微,相反,能将“太极”“博弈”两个博大精深的理论具体化运用在我们的贴身生活中,即便焦点显得琐碎小气低俗,笔者却深以为豪!
——大义本在生活小事中。

○通识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通识是什么呢?按字面意思就是通用的知识,就是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职业,这些知识都能用上。这个词语最先起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细化、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希望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20世纪开始,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而在中国的港台地区特别受重视。其强调考题没有标准的答案,着重关注你怎么去思考,怎么去融汇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并且鼓励人们去勇于提出质疑,敢于创造。
因此本书中的所有例子,或许并不贴近你的生活,或许不是你喜欢的例子,比如说你喜欢安稳的生活,那么笔者谈创业的例子,你有可能不感兴趣,甚至心里面有抵触。但是笔者告诉你,在所有的例子中即使没有一个贴近你的生活的,没有一个是你喜欢的,但是假如你都能解释得好,分析得好,那么这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能力去分析和面对你生活上所有问题。——这就是通识的意义所在。
比如说我们学数学,你觉得很枯燥,比如说高等数学中多元多次方程的问题,我们会发现,我们一辈子也许不会运用这些方程,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当你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你看问题的深入性,严谨性能间接得到提高。这种深入性,严谨性在你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能用上!
正如我们砍树,刀就是你的专业知识,通识就是你的臂力。你的臂力越大意味着你更能掌控你手上的刀具。
所以读者在看本书的时候,切莫只关注书中与你关系度高的例子,而忽视其他,你应想想以下内容:
1。笔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一步?
2。每一步的反面是什么?你反问一下,自己能不能得出答案?
3。每个例子里面所提供的观点,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会不适用?
4。每个观点方法操作性如何?能不能使人很容易做到。以什么来衡定能不能做到?
比如说,结论是告诉大家要做好人。那么读者就要思考这些问题了:“什么是好和坏?”,“好坏是在什么情形下不成立的?”,“怎么样才能做到呢?”,“这样算吗?”……

○融会贯通是关键
你们现在缺的不是知识量,而是思维的深度——融会贯通。
我们经常会听到,根据某某学科的说法,结论是怎么怎么样。在很多人的思想里面,他们把生活中的现象割裂为单独的一门科目知识。
实际上这是填鸭式教育的结果。人们为了更好地描述现象,于是使用了“学科”去分门别类地解释。我们每做一样事情,都不是单一学科能完全解释到的,是综合的。
本书中甚少会专门谈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的事。笔者认为,如果你把道理看得透,根本不会局限某个方面,更不会试图引用他人的观点去证明某些问题。而是你可以随意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到各个领域方面的事情。也即是,真正的高手是不会使用很专业的术语,同样剑术之至高者,无剑亦能杀人于无形。
比如,笔者在书上提到的三大原理,对于任何事情,你可以使用第一原理解释透,同样也可以使用第二原理解释透,也可以通过第三原理解释透。
各宗各派,各个经典,当达到至高境界的时候,都是同一的,即是殊途同归。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万变不离其宗”,如同“千万江河归于大海”一样的道理。
所以为了你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请看完本书后,尝试使用本书的任意一个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所有例子。当,结果都是一样的时候,那你的思想就升华了!

○不要迷恋名人权威,要有自己的思想
笔者看了很多名人关于周易的见解,甚至有一些报价几万的周易管理课程。笔者看了之后感觉非常失望。而你们看了之后,能得到什么呢?演讲的老师会告诉你关于周易的起源,名人与周易相关的故事,以及按照周易卦象去解说管理的分类,去理解人生……
你花了几千块钱去学这门课,倒不如花几十块钱去书店买本小说看看。因为我们随便一个人,都可以“照本宣科”。
所以一本书的道理,你都能轻易明白,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你花了金钱,花了时间,甚至是不少心血,最后只是停留甚至沉迷在你原有的思维高度上。
当你看完后,心里美滋滋地睡觉去了。几个星期,几个月后,你的生活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有读者说,“你的书太深了,很多看不明白。”,笔者说:“一本能称得上经典的书,必定是前人没有写过的内容,不具备的观点,也就是说读者们必定没有阅读基础,所以他们会感觉很难。但是却因为这种超越性,你们的思维将会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李开复有一段话非常好:
“大学将是你人生最重要的时光,在大学里你会发现学习的真谛。你以前经常会问到 “这个课程有什么用”,这是个好问题,但是我希望你理解:“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最重要的不是你学到的具体的知识,而是你学习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大学学习的真正意义——这将是你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阶段,之后你会变成一个很好的自学者。所以,即便你所学的不是生活里所急需的,也要认真看待大学里的每一门功课,就算学习的技能你会忘记,学习的能力是你将受用终身的。”
这个学习能力就是你的思想体系,犹豫一家公司要运作必须具备部门体系,才能协同运作。

要建立自己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十年前,笔者把很多名人的语录抄了下来,有空就读读,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当笔者遇上常人同样有的烦恼的时候,猛然发现这些语录,这些所对应的故事,没有一点可以让现实问题得以解决。在接下来的十年期间,笔者试着去质疑别人从没有质疑的权威,试着从一些简单不过的小环节中去推演生活的一切一切,于是乎,笔者发现,“原来我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看法了,已经不再依托某某公式,某某调查结果——所面对的问题可以有切实可行的思路去解决。”

所谓的“主流”观点并非因为它正确才成为主流,只是因为它恰好迎合了主流人群的感觉。
而对很多人来说,对一件事物的看法,想法究竟是不是他的,大多数人根本上是不知道的。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思考过。每天照搬,复制,模仿……而在少数愿意思考的人当中,又有大多数是不懂得如何思考的。所以,绝大多数人只不过是环境的产物而已。

今天,你们捧着这本书,笔者并不期望你们要建立跟本书完全一样的思想体系,仅希望你们能籍此书,更好地整理你们自己的思路,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能独立地分析,推理,联想,抉择一件事物,而不需要旁征博引,引经据典。

○分清“假”“大”“空”
假,就是造假;大就是夸大;空,就是空泛。
理解这三个字,简单吗?很简单。但是其博大的内涵却未必能容易体会到,各位知不知道,这三个字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媒体,书刊,专家说辞,官方解说……
在这种氛围下,这个地方的人会具有一种惯性的思想:为了金钱为了利益,可以出卖良心,毫无底线,对利益无穷的追逐,甚至以此为荣地去,拍马屁,说谎,忽悠,奴役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富有建立在别人的痛苦,贫穷之上……
这种文化能存在并且发展的根源在于,某一些人设置了某种游戏规则。谈起游戏规则,比如说,如果美国设定了劫富济贫的游戏规则,那么就会有相应的文化特点。
笔者一直比较喜欢香港的文化,因为它们能容纳不同的意见,进而获得理性,真实和自由。
有一位领导跟他的夫人出差,于是有很多人,媒体,专家,相术师,命理师都赞这位夫人相当大气有气质。
有很多“有识之士”天天在谈论名人、名家、历史,很简单,有那么一些人很希望能傍上一点点关系。
究竟你有没有“假”“大”“空”的潜质呢?非常简单,
——你只要问你自己,站在大街上,市井闹市里,茫茫人海中,你能否看得出哪个是大气有气质的人,哪个不是,而他们的背景,生活又是怎么样?!
——假如你做不到,你谈什么大气,什么气质都属于“假”“大”“空”一类。
——除非你把“假”“大”“空”作为一种手段去运筹你手上的棋子。
所以阅读本书的时候,你们最好偶尔回顾引导语里面所说的一些话,战略和战术切记要分清,什么是你的手段,什么是你的目标,你就能慢慢清晰你的想法究竟与本书的观念有多大的距离。

○能用便是最好的论证
——在一定的时空里面,不能运用的理论,都是屁理论。
有一位学生说这本书的理论很新鲜,就是缺少了可行性,必要性等论述。笔者一直不太喜欢论述一个原理所谓的可行性,必要性,这是一种表面功夫。它能用,读者自然知道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摆在书本上谈,目的只有一个,凑数字以及蛊惑人心(如做报告)。

很多地震前都会有前兆的,比如井水异常,牲畜禽兽行为反常,可是专家说这些是不科学的,而几乎每次这些现象出来的时候,专家都要辟谣。可是假如这些异常的现象出现在你们面前,你们能真正安心地相信“辟谣”吗?——证明不了,你就得否认它吗?!

有读者反馈说,“你的理论很不错,不知道有没有严格论证过?”笔者反问,“你每天上下班有去拿着尺子度量怎么走法才是最短的路程吗?你的走法有经过科学的严格论证吗?正常人根本没有细究这些问题,——因为走了就是最好的诠释!”

读者:“这些看法有调研不?”
笔者:“我不需要直接证明。”
读者:“是调研不是证明。”
笔者:“我能不能认为调研是浅浅的证明,证明是深深的调研?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区别?”
读者:“!!!……”
……
笔者只关注三点:怎么能看得准!怎么能看得深(透)!怎么能看得远!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一本通书是读不到老的,读者不要奢望你能读一本书就能够运用在你生命中的所有阶段。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包括你生活的所有一切。
这本书是不能替代其他书的,同样,其他书也无法替代本书。
有些基础知识,我们必须去认识了解。按照百科归类图来看,这本书是一本上层的书,它起一种导向性的作用。
武功绝学都是有招无式的,告诉你一个框架,剩下的就是你亲临对敌时候,你对每一个细节感知和反应。这是没有一本书能够完整告诉你的。
故而“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抽象演绎的思维非常重要
一个人够不够聪明,抽象演绎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AB两个人, AB就是一种抽象的表达;而“两个人”,就是从AB演绎出来的具体事物。有些人如果缺乏这种思维,那么就只能分别认得AB,和“两个人”。如果你告诉他“两个人”,他们是想不到“AB”的(即,想不到“AB”和“两个人”有什么联系)。
再比如说“你没有性格本身就是一种性格”和“世上只有变化本身就是不变(的道理)”这是相同的抽象所演化出来的。如果你理解不到这个相同,那请读者补充一下数学知识,也同时反复阅读本书“太极归宗原理”以及“太极建模”两章的内容。

○《命运玄机录》的重要性
有读者可能会说,“我对作者的故事并不感兴趣,所以觉得这些内容没有必要写进去吧。”
的确如此,但是笔者这么安排,是希望借以引导大家去回忆自己的过去。

为什么要取名为《命运玄机录》呢?
——其实笔者经历的不多,有不少人认为笔者的领悟远远超越了同龄人。也有人认为笔者拜了不少名师,其实不是的,只是笔者常常回忆过去,总结过去。
知史可以鉴兴衰,同样了解自己的过去就能知道未来的起落变故。只要对人对事的思维认识没有改变,历史必定会重演,这便是命运的玄机所在!
有位读者反馈:“看了你的书后,我采用了你所说的静思闭眼,然后脑海回忆起自己往事,居然真感觉到,很多情景就像放电影似的——在很多时候,有很多的岔路口,但由于家庭的因素,父母会直接给你选择他们认为对的路,当然这是父母的苦心,再来是自己的独立选择,还有一些类似冥冥中的伏笔,就形成了命运。虽然知道某些改变很难,但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顿感清晰了很多,也逐渐清晰该往哪个方向走……”

另外,最了解你的人未必是你自己,但是最容易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
你通过某些渠道获取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唯独你自己的经历,才能把所有的问题完整地呈现出现,要从一个例子中获得收益,最好的就是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