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恭喜你在没有正式读博之前,就已经通过‘试穿工作’这种最先进的调查手段了解到你不适合。想想假如你毕业后才来到中科院,才发现生物研究并不像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那么充满生活情趣,想想你节省了五到六年的时间……恭喜你,马上放弃这个机会,还给你的同学!”
“那可是中科院的博士……”她悻悻地说,“很多人挤破脑袋挣抢的名额,我被保送了却要放弃!”
我说:“听说过让·保罗·萨特吗?他以‘我拒绝接受任何来自官方的奖励’为由拒绝了诺贝尔奖,我崇拜这么有个性的人。说实在的,这不是他的损失,而是诺贝尔奖的损失。作为上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比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更了不起。他已经不需要这份荣誉带给自己的光环,他已经超越了诺贝尔奖!
“你的想法也可以如此,你已经超越了中科院的博士——他们录取你了,只要你按部就班地读下来,不出什么大岔子,得到博士学位是自然的结果。但是你现在放弃它,毫无疑问是因为你可以有更好的路。决不是说放弃了,你就要在五六年后在一个低于中科院博士的水平上发展。”
“我能做什么呢?”
“我们不要谈空洞的问题。告诉我你都做过什么,此前对毕业后有过什么打算?”
“我只学过生物,学得也不是很好。当然可以做中学的生物老师,可是我不想做这个。”
“那你为什么还要报这所大学的生物专业呢?”
“因为我中学时生物课成绩最差,我就想要用大学四年来把它补上……从小到大,我都是好学生,都是老师和家长很满意的那种乖孩子,就是生物课,老让我抬不起头……”
“有一本书叫做《现在,发现你的优势》,其中提到一个基本观点:一个人要成功,靠的不是弥补弱点,而是发挥优势;对弱点永远不要去弥补,只需要进行适当地管理。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他的优势和特长,而注定一个人必将失败的才可能是他的弱点。弱点也需要去管理,但要以不妨碍你发挥优势为限,弱点本身并不能给你带来成功。根本所在还是要去识别和发展自身的优势,使之成为自己的特长和核心竞争力。你若总是在乎自己的弱项,拿自己的短处与人比拼,那么在人生奋斗的路上其实已经落后了一大步。
第8节:中科院见习孔乙己(2)
“你这种思路的由来,有着深刻的教育观念背景。我们这个社会流行的教育理念是‘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造成的实际效果往往是‘使人才平均发展’。想想假如你是数学特长生,因为高考只取总分,你肯定不会花更多精力在数学上,而去专攻你最薄弱的科目,最后大家的各科目水平都被拉齐,结果往往是湮没了每个学生的长处。
“既然生物学这门专业已经戕害了你四年,而你对它仍然提不起兴趣,为什么还要继续再追加五年的苦役和徒刑?为什么还说中科院的博士对你是一份舍不掉的荣誉?对别人,它也许是通天神塔,但对你却可能是地狱之门!”
“可是,我的父母、老师都在为我骄傲。从小到大,我从没自己做过这样的决定。放弃中科院直博的机会,他们会认为我疯了,认为我有病……”
“根本性的问题是你还没有形成坚实的独立人格。老实说,这是高等教育在你身上所体现的最大问题!为了破除你的这种心理障碍,破除你这种落伍的价值观,我不得不更加凶狠地打击你,击溃你心底里顽固的虚荣与幻想。你确实有一种病症,这种病症怎么描述呢?鲁迅他老人家早已经给你画过像了,你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当代中科院版孔乙己呀!”
此言一出,她才真的开始受到触动。我解释下去:“为什么说你是当代孔乙己?孔乙己已经被封建礼教迫害得不成样子,他思想中毒如此之深,甚至已达到陶醉于礼教之毒害的变态程度,还满口的‘之乎者也’,‘窃不算偷’那种论调。你跟他的病症只是因时代不同病体有所变异,病理都完全一样。
“你选择了生物学已经错了,你还在为取得中科院生物学博士生的资格引以为荣。中科院博士的荣耀,完全是父母、老师通过一种类似于礼教的方式输灌给你的价值观,而你还在乐此不疲!
“一个人思想的真正成熟,在于独特价值观的确立,在于个体判断力的形成。从小到大,你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独立性人格。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失败,它表面上表现为大学毕业生的群体性就业无能,当然大学不仅仅是职业培训学校!大学教育最高的意义应该是使学生人格得以健全成长,使学生知晓人之为人的根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前途困惑与就业迷茫,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了解自己,从未充分地发现过自己,从未在价值观和独特人格的层面确立自己,从未长大成人!”
她因为我的激烈言辞而若有所思,我想在她脑子里此刻一定有一些东西在飞速转动。
“我其实是很喜欢教师这类与人打交道的行当,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别人带来实际帮助,但是又不能忍受在实验室里的封闭和艰苦。”她开始转动脑筋。
“具体地说,你身边有没有自己特别羡慕的人,他们都是干什么工作的?”
“比如,我就很羡慕我母亲的工作,她是一个退休的大学老师,做了很多年的人力资源培训。我不想去教小孩子学生物,我想从事像人力资源培训那样的工作。”
“说到底,培训师也是教师的一种,既然你母亲在这个行当里,她当然可以提供给你各种信息和机会……”
“她曾经说起,可以引荐我去一家人力资源培训公司实习。”
“既然你有这样的机会,先干起来再说。三五年后假如你想谋求更大发展,也可以去美国读一个名校的MBA,第二年选择偏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也许二十八九岁就学成归国了。当你的同学刚从博士毕业,尚在为前途而痛苦、惶惑的时候,你说不定已经是高薪的金领级培训师了!
“哪怕从虚荣的角度,美国名校的MBA是不是比中国的博士更有光环呢?”
“是呀,听起来挺好,但是怎么能保证我三五年后申请到著名商学院呢?”
“我怎么保证?我不能保证!能保证的是你的激情和热爱!不论MBA与否,你要去干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别人指定给你,你必须逆来顺受的事情。看上去,我给你的建议很不实惠,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真正实惠的,是你掌握了自己的人生,成为了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你会很不错的,因为你都可以把中科院的直博机会给抢过来,在职场上说不定会成为吴士宏、李亦非那样的狠角色。对于有些人来说,中科院读博士的机会肯定是不可放弃的,即便不想要也得要,那是人生的唯一机会。但你不是,你是一个活跃的人,你有一些机会和资源,应该把这个读博的机会让给更适合的人,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你个人,这都是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第9节:全奖博士生退学记
全奖博士生退学记
读博本来就是一条苦路,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奋斗需要格外的代价。这时候,假如你所研究的专业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甚至是本科四年以来就一直讨厌的,你还能剩下什么?
Robin,你好:
我在今年8月拿到全奖赴X国读环境工程博士。23岁非典型美女在国外读博士,照理很多人羡慕,但只有我清楚自己的每时每刻都受着煎熬。
超负荷的工作(每天至少到晚上11点,每周工作6天),枯燥繁琐的实验,有毒有害(污水、污泥、重金属、化学品)的实验环境,整得我天天蓬头垢面,没时间也没精力打扮自己。我厌倦实验,厌倦实验室,每天都在等过了11点,像穿上水晶鞋子的灰姑娘一样,跟一帮外国朋友出去喝酒,才能感觉到瞬间快乐。我努力试图改变自己,想适应这里,但是无济于事。我不愿意把最美好的青春葬送在这些污水污泥和细菌身上,我不适合搞学术。可是,我辍学回去找工作么?找哪个方面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生定位?以后的路又该怎么走?就这样放弃这个博士学位?太多的问题了,一想就头疼……我醒悟得太晚了。我有优势,却白白浪费;我有理想,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
Robin,我急切需要你们的帮助,辍学以后的人生该怎么走?估计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辍学了(打算明后天就跟教授谈判)。如果我去北京,一定会去找您的。急切盼回复!
狗急跳墙的项退雪
我在跟学生对话的时候,遵循着一个简单原则:如果你念某个专业极其郁闷,大一见到你时我会鼓动你赶快退学。大四见到你时会劝你忍一下,受苦就当是成人礼了,先拿到学位再说。
我没法从这封来信中知道你之后该干什么,我毕竟不是算命先生。但我能知道的是,三五年、六七年后博士念下来,如果你能保持精神正常,就会更加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了。所以先赶快回来再说!出国诚可贵,学历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套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这几句被引滥了的诗章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若为……故”这个地方想了几个词儿,是“成功”、“事业”、“理想”还是“幸福”?最后还是觉得原诗的“自由”一词来得最贴切、最痛快,自由才能给你一切可能。放弃这个食之无味的洋学历,并不一定能带给你事业、理想和幸福,但是至少能带给你成就这一切的自由。自由,这是你可以直接和马上获得的实惠。你挣脱的是锁链(包括全额奖学金),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我无法给你具体的指引,这个等到你来北京后再细说。幸运的是,在劝没有学术志向的人从攻读博士的路上退下来这方面,我是很有经验的。也许你只需要一些职业培训和求职指导,也许你需要在国内读一个应用型的研究生,也许你应该再换一个专业重新出国,这些问题并不难办。首先你要有勇气回国,有勇气给自己的人生一次再选择的机会!
我之所以要把这封信发表在这里,是为了更多的人,因为它揭示了一种触目惊心的真相。这个真相就是,出国读博本身可能并不是那么“易于忍受”的,尤其对理工科的学生。我接触到大量类似的案例,他们身居国外,有些甚至工作数年,但是生活的状态竟长期如此不堪重负。在很多向往留学的中国大学生的脑子里,他们想象的是没有工作和学术的生活,他们想象的是在一个天堂般的国家,过着带翅膀、光环和棕榈枝的悠闲生活。他们想到的止于“我在哪”,而从来没弄清楚“我将在干什么”。读博本来就是一条苦路,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奋斗需要格外的代价。这时,假如你所研究的专业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甚至是本科四年以来就一直讨厌的,你还能剩下什么?父母的期待、同学的羡慕、出国的光环、全额奖学金……所有这些都会成为青春的沉重枷锁。而青春,而自由,还有什么是比这些更加可贵的东西?
我并非在说出国的坏话,也并非在诋毁留学运动的伟大意义。不管留学还是读博,都应该是为了更有尊严的生活,为了追求人生更高的价值与意义。那些在国外过得很痛苦的人,在国内时往往就没有学会善待自我,学会享受当下的快乐,学会问一问生命的根本价值与意义——“我是谁”比“我在哪里”更重要。那些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希望你们能从关心申请细节,关心GRE、TOEFL和签证的空隙中想到这一点:留学本身并不浪漫,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后记:
回信两周后,我就在北京见到了这位退学归国的女生,她兴奋又焦虑。我和她一起探讨了应聘外企的技巧,并且给她推荐了一些可供系统阅读的图书。我们谈完之后,虽未形成具体的结果,但是足以令她迈着轻盈、自信的步子走出去。自由,让她觉得每一口空气都是甜的。
第10节:技术强人“越狱”记(1)
第二编 从不优秀到大有出路
技术强人“越狱”记
他从军校退学的经历并不值得宣扬,甚至可以说是危险动作。他没有上过IT培训课程,完全依托于互联网和图书资料自学的过程,则是一次惊人的自我救赎,这神奇地改变了他的命运,并把他推向了全球化环境下时代风云的前端。
几年以后,人们最初的风凉话终于转变为对他的艳羡和赞美。亲戚邻里常夸他:“你真是个天才!”
“你们才是天才呢!”他常常在心里回呛道,好像自己多年的努力都被这么一句评语抹杀掉了。他经历中最为震撼人心的部分绝不在于他有超拔的天才,而在于他在逆境中那种自动自发的卓绝努力。
他本来就读于一所军校的指挥专业,制式化的生活方式令他很不习惯。军队教育里对服从强调得太多了,这本不是错,但这跟他的个性不搭调。进入军校后,他作出了种种努力和调整之后还是觉得很不适应,最后他决定离开。
那时候,他并没有绝对的自信,无法面对直接离开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于是,他开始了在围墙内挖地洞式的“越狱”生涯。五年后,当已经在一家创业型IT公司做到CTO(首席技术官)的他自信满满地坐在我面前的时候,他最爱的电影还是那部有着经典寓意的《肖申克的救赎》。
他当时从学校里“越狱”的计划就是先韬光养晦,磨练出一技之长,为自己的出走道路打下稳妥的根基。从大二有了这个决定起,他就再也没有在踌躇、失意、埋怨中消耗太多的精力,而是选择了埋头苦干。
事后证明,他开始拿到的高级程序员资格证在求职过程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但在准备程序员考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的编程知识及自学能力,却使他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