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女儿上北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培养女儿上北大-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前争吵,不在孩子面前有不当的行为动作,不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不在孩子面前诉苦,不粗暴地对待孩子但也不娇惯孩子,该亲切的时候要和孩子亲切,该严厉时还得严厉对待,而且在教育孩子时,父母的意见应该一致,父亲或者母亲一方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能护着孩子或者当着孩子的面有反对的意见等等。以后又几次一本正经地商量这些事情,后来证明有些我们做得好,有些也做得不好,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在努力去做,努力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好爸爸好妈妈的形象,努力做到让孩子崇拜父母,让孩子信赖父母,也让孩子学习父母。因为只有孩子崇拜父母信赖父母,父母说的话孩子才会听,父母做的事孩子才会跟着学。

其实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小事,和其他事情比起来,教育孩子应该重要得多,所以有老话说庄稼没种好是一年的事,子女没教育好是一辈子的事。子女好了,父母会高兴一辈子,一辈子都有成就感,而且这种成就感要胜过升官发财,而且升官发财往往也有许多麻烦,而教育好子女,却不会有麻烦,充满内心的,只有满足和自豪。因此,教育子女,是值得花心思和力气去做的一件大事,做父母的多付出一些,即使吃苦受累,也是应该的,而且吃苦受累了,也不会感觉到累,反而会感觉到充实和高兴。也就是说,真正在孩子身上花费精力,是不会感觉活得很累的,能感觉到的,只有自豪和快乐。

也有人会说好孩子是天生的,例子就是有的孩子父母都是不识字的农民,孩子却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如果你仔细去调查分析,你就会发现,即使孩子的父母不识字,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却有独特有效的办法,而且花费的精力,也不比识字的父母少。

那年我回老家,听说我们原来生活过的那个村里的一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而且高考成绩全县第一,也进入了全省前一百名。因孩子的父亲比我大不了几岁,我们小的时候也算熟悉,便想去看看,顺便也看看我当年生活过的村子。因为是冬天,白天大家也都在家里。我和弟弟去后,感觉他家的变化不大,房子也还是过去的房子,只是他的父母已经不在,女儿也已经出嫁,家里只有他和妻子两个。谈起儿子,他立即眉飞色舞一脸自豪,然后领我看他儿子的书屋。书屋是一间不大的小屋,里面最显眼的,是那张两头带门柜油着红漆的书桌,上面还整整齐齐地立放着一排书,我看了看,都是高中课本和一些参考书。书桌对着的那面墙上,一张挨一张贴着两排大大小小的奖状,都是他儿子上学时获得的,不少已经旧得发黑。靠书桌有一张大木床,床上罩了塑料布,但感觉也是整整齐齐。之前我知道他儿子的学校还没放寒假,儿子也没回来。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比他和妻子住的屋子还干净许多,我以为他儿子马上要回来,是刚收拾干净的。但他却说不是,然后他用并不是玩笑的语气说:“你们读书人都是圣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在我眼里,你们就是神,我也当神来供着,没事的时候,我和他妈都喜欢来这个屋子里看看,然后擦擦桌子打扫一下卫生,心里就感觉特别踏实。”




我一下明白他的孩子为什么学习好了。我也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我知道,在这位父亲的眼里,读书有文化就是神圣的事情,而读书有文化的儿子,在他心目中就是神,他用对神一样的虔诚看待读书、看待儿子、教育儿子,如果儿子不好好读书,学习成绩也不好,那就是不可能的了。因为父母虽然不能自己读书来影响孩子,但父母把读书当成神圣的事情,孩子当然也会觉得读书神圣,用神圣的心态去读书,当然会有好的成绩。

我的女儿看的书多,文科方面一直很好,所以许多人便说女儿跟了我,文科当然不会错。这种判断当然有一定的道理。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就问我书是谁写的,我告诉她是作家、学者,还有科学家,就是有知识的人写的。后来女儿又问过我,说是不是要写书,就得好好学习。我肯定地告诉女儿是这样的。女儿虽然不再说什么,但我知道此时的女儿在想什么。女儿六七岁的时候,我已经发表了不少的小说,也有不少的退稿,有次又有退稿回来,女儿问我为什么,我告诉她写作不容易的一些事,女儿突然对我说:“爸爸,写作这么辛苦,你干脆不要写了。我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考上大学,我替你写。”

 让孩子学习,父母先要学习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但在孩子幼年时,父母就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老师,而是孩子完完全全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孩子会跟着学,而且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及行为习惯的形成,父母做好了,孩子就不会差到哪里。我们不要低估了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如果父母努力学习并且把学习当成头等大事,孩子通过日常的观察体会,自然也会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对这个问题,我还是用实例来讲的好。

结婚前,我和妻子就都在大学工作,但学历都不高,学习的压力非常地大,而且我又挤时间写小说。生了女儿后,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一间屋子,一间屋子最宽敞的地方就是床,唯一的一张桌子也靠床摆着,上面还要放许多东西,我们学习时当然也只能在床上或者桌子上,在孩子的眼里,也许每天我们大人要干的事就是看书或者趴在桌子上写东西,而且在她看来这些东西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大概是女儿一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回来,发现女儿把三百字一张的稿纸的每一格都用钢笔画得满满当当,而且是那么地认真,那么地专注,一个空格不漏,每个空格至少都有弯弯曲曲的十几画,每一笔画又都是那么的细小,那么的仔细,也许在她看来,我整天趴在那里写东西,就是要把稿纸的空格画满画黑,因为在那张稿纸的最上面,我已经写了一行多。这件事让我和妻子大笑了一场。那时女儿由我父亲带着,以后父亲多次抱怨说孩子看到稿纸就要画,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画不满不离开。当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是我们影响的结果,而且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个结果会让她喜欢上学习写作。后来我们慢慢又发现,女儿特别喜爱书,也特别爱看书,一个人玩的时候,就拿出她自己的那些图画书安安静静地看,有时也拿起我们放在桌子上的书一张一张地翻,虽然一个字不认识,但样子就像读书,而且拿书的样子也很像我们。也许是女儿每天都和书做伴,或者是对书有了依恋和感情,反正是带女儿到商店时,商店里那么多东西她都兴趣不大,如果看到书(那时的国营商店也卖书),就很兴奋,就要拉着大人到书柜前转,可见她以为书是很重要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整天看书对她的影响,而且她喜欢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是如饥似渴,因老师不允许把那些课外的书带到课堂,从小学到初中,女儿为了看她喜欢的那些课外书,总是在学校就努力把家庭作业做完,放学后就一路小跑回到家,然后从书架上找出几本书一次放到床上,然后便趴在床上看。其实中午或者晚上那点时间她也看不了多少书,但她总是一次要拿几本放在那里,那份贪婪那份如饥似渴可见一斑。现在我敢说,我女儿爱学习喜欢学习,就是我们爱学习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试想,我们进门就看书学习,她还能干什么?当然她也要看书学习,久而久之,不但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也培养了读书的兴趣,也建立了和书的感情,这样书就成了她的伙伴,书也会让她受益终身。

 不同的情况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女儿出生后的第四个春节我们又回老家过年,那时我的母亲、二哥和弟弟住在一个大院里,那时我的二嫂和弟媳又下岗在家,没事时他们经常打麻将。我二哥的孩子只比我的女儿大二十多天,他们都是三岁八九个月,我的孩子还是第一次摸麻将,我二哥的孩子不但完全能够认得每一张牌叫什么,而且已经基本会玩。我们虽然只住了短短的几天,但我的女儿也喜欢上了麻将,而且也知道是三张牌组合成一副,回到我家后,她便把她的识字积木当麻将,刚好识字积木的另六个面是字的偏旁,可用偏旁组新的字,她就用偏旁组牌,而且还教另一个小朋友和她玩。用组字玩麻将,女儿的这一发明着实让我们感到不简单,也可以看出,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特别感兴趣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用在学习上,当然学习就不会差。因我家没有人玩麻将,组字玩麻将也没人和她玩,后来女儿也就渐渐地把玩麻将忘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的女儿过于痴迷于书不好,过多地读书会使孩子变成书呆子,其实书呆子的定义应该是只知死读书、读死书,这和我说的让孩子广泛地阅读、接受广泛的知识是两回事。孩子读书多了,不仅不会呆,而且会见多识广,兴趣广泛,对什么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思维和行为也会老成,会超过同龄的孩子。记得有年妻子的一个侄女在选择学校时拿不定主意,吃饭时我们又商量究竟是去酒店管理学校还是去机械学校,这时我的女儿突然插话说酒店管理是吃青春饭的,到老了怎么办,还是去学机械制造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机械制造肯定吃香。要知道,我女儿那时只有八岁,写这篇文章时,为了更加准确,我又根据侄女上那所学校的时间来推断我女儿当时的年龄,我女儿当时确实是八岁。一个八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能有这样的判断,当时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当时我们着实把女儿表扬了一番。现在想来,这都是她看书看电视的结果。

也许有人会说让孩子这样读书学习太苦。其实我们让孩子读书学习,是要培养孩子读书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要让孩子把读书和学习当成一种爱好而不是负担,如果我们能把孩子培养成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当成一种爱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变成一种自觉的追求时,那时学习对孩子来讲,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解决一道难题时,孩子就会特别地高兴,而且有一种成就感,不读书不学习,就觉得无事可干,就觉得特别地空虚。孩子达到这种境界时,读书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即使是再苦再累,孩子也会感到快乐。也就是说,追求不同,对快乐的感觉也不同,如果追求知识,看书学习就是最大的快乐;如果追求吃喝玩乐,吃喝玩乐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说,我们不要担心父母痴迷书会把孩子也影响成书呆子,相反,如果要让孩子追求知识,要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名知识分子,父母就要先读书,先追求书本,从而让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痴迷于书,而且把读书和学习当成爱好,把看书学习当成一种快乐。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根本就不用担心孩子将来的学习。如果你看看那些大科学家发明家成长成才的故事,你就会发现,许多人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小特别喜爱他们要做的事情,而且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另一方面,父母要教育好孩子,也需要先读书。父母有知识,知识多,懂得的教育孩子的道理也多,教育孩子的办法也多,对一些事物的判断能力也强,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强。现在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人人都会,而且还很自信,于是不学习不思考,随意乱教育孩子,或者由着性子教育孩子,高兴了就哄,不高兴了就打,或者干脆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老师,这些都是极不正确的。

我有一个朋友,生了小孩后特别地高兴,因妻子的奶水还不多,便跑到奶牛场买来鲜牛奶给孩子喂。连喂两天后,孩子开始哭闹,而且肚子发胀,还吐奶。朋友很着急,到医院请教大夫,大夫也说不清楚,要他到儿童医院去看。那时我们学校还在一个偏僻的小镇没迁回省城,去大医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朋友来我家说了这件事,我说孩子肚子胀,可能是吃得不合适了。于是我给他查婴儿如何喂养的书。书上说如果给新生儿喂新鲜的牛奶,必须要兑四分之三的水。也就是说,大部分是水,牛奶只要一点。朋友听后哎呀一声猛跺一下脚,说他不但没兑一点水,而且在煮牛奶时,还怕牛奶兑了水,还往稠熬了熬。说完朋友就往家里跑。后来朋友又来借书,要我把育儿方面的书都借给他看一看。朋友后怕地对我说:“也是命不该绝,我无意中对你说了,你查书找到了原因,救了我儿子的性命。如果再那样喂几天,后果不堪设想。”然后他痛心疾首地说,“我怎么就那么傻,也不想一想,小牛那么大,我的孩子那么小,小牛能吃的东西,我的孩子怎么能吃。”

实际谁也不傻,只是许多事情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也不可能都亲身经历,这就需要通过书本来学习,通过书本学到别人的经历和经验。我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以为许多事情很简单,其实有些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往往是有些看起来正确的事情,其实也不正确,就像我的朋友给孩子喂牛奶,以为越稠越好,但却不知道孩子的胃还不成熟。再比如我在内蒙古农村生活时,那里的人把婴儿四天到六天抽风死去叫做“四六风”,认为一般的孩子都要得四六风,于是孩子一生下来,便点燃艾草在孩子的脑门上烫一个疤,说这样就不得四六风。后来医疗条件好了,才知道所谓的四六风,就是孩子生下来剪脐带时,剪刀没有消毒,然后又不消毒随便用破布条包扎脐带,导致脐带感染发烧抽风死亡。你看,这么简单的事情,就因为当地的中医和接生婆不知道有细菌感染,从而导致新生儿大量死亡。

我碰到不少的农民,他们感叹说现在不学科学种田,就没法把地种好。我在这里冒昧地再加一句:现在父母不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就很难把孩子教育得跟上时代的步伐。


  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和责任心

亲情和家庭观念,是孩子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