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命运的抉择(一)-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恩,这一点我会注意的。其实之前德里古斯神甫他们也提醒过我。”杨绍清神凝重地点头道。关于欧洲教廷迫害科学家的事,他多多少少也有过一些耳闻。但他也知道在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等城市则是百无禁忌的。而那些地方才是他所神往的地方。
“绍清你能注意这一点就好。现在欧洲虽说混乱,但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主要得看你如何看待欧洲城市的种种现象。据我所知在那些沿海城市中还隐居着不少科学家。我虽在后世接受了一系列的教育,却是博而不精。而那些欧洲科学家在数学、天文、物理等方面却有着极其深刻的研究。你这次到欧洲后若能有幸与他们交流的话,将会为中原的自然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欧洲诸国混乱的情况,那些科学家在本国不一定能得到赏识。你大可尝试着邀请那些学者来中国。毕竟我们这里可以为他们提供极其丰厚的研究条件。”孙露一边嘱咐着杨绍清,一边则在心中盘算起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这次欧洲之行。
毕竟这个时代去一次欧洲一来一回至少说也要个三四年,加上中间考察的几年,没个十来年杨绍清是不可能回中国的。孙露可不希望杨绍清在以后的十来年中象只无头苍蝇般在世界各地走马观花。怎么着也该为国家做点贡献。象是挖欧洲人墙角、打探欧洲各国虚实、绘制主要的航道图等等。这些事情孙露早就想派人去做了,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派遣合适的人前往罢了。如今自己的丈夫自告奋勇的要求前往,虽说有些舍不得,但既然决定去了就绝对不能浪费。
“你是说想要邀请欧洲那边的学者来中原讲学吗?”杨绍清一听孙露想致力于学术交流,立刻就来了精神。
“恩,不但希望他们能来中原讲学。我更欢迎他们来中原定居。其实我一直在考虑出资办理一个基金用来奖励那些在学术取得成就的学者。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也不分男女。完全以其才学与品德为衡量的标准。”孙露傲然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大计。凭她现在的权势与财富完全可以搞出一个国际性的奖励基金来。当然由于通讯手段的落后,这个奖励基金或许比不上诺贝尔奖影响广泛。但足以激励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科学研究中去了。况且这么做还有利于对外吸收更多的人才来中国。
“真的吗。那简直太棒!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也不分男女。说得太好了,科学本就是无国界的。露儿你真是慷慨。”杨绍清激动的赞叹道。在他看来孙露肯让自己将后世的那些科学理论同欧洲的科学家分享,完全是一种大公无私的表现。要知道中国的学派历来讲究门户之分,这些科学理论完全可以被视做不可外传的秘籍。
当然孙露允许杨绍清同欧洲科学家进行交流,也并不是完全出自于促进科学传播的伟大想法。因为科学理论是一会事,具体应用于实际的技术与数据又是另一会事。光是同欧洲科学家交流理论上的知识,不但无伤大雅,更能在借此机会补足自己理论上的缺陷。而孙露也自负任何一个科学家只要见识过那些科学理论,就一定会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会想来中国一探究竟。这样一来自己便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了。想到这儿,孙露得意的一笑道:“绍清,慷慨大度的不是我孙露,而是中华大地。只有一个强盛的国家才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想当年唐朝正是如此才能吸引各地的人才纷纷来中原求学,为中原的朝廷效力。正如我提到的那些后世强国也是如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为我所用,这一条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都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备条件。”
杨绍清一边听着孙露的讲述,一边一个劲的点起头来。可是此时的孙露却突然将话锋一转向他正色道:“不过绍清,科学虽说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希望你这次去欧洲时能时刻记住这句话。”
“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楞了一下的杨绍清不由喃喃自语着重复了一遍。象是回味出其中意义的他跟着一拱手保证道:“这句话我一定会谨记在心的。露儿,虽说你的身世奇特。但论起审时度势来,我还真是自叹不如啊。”
“那是当然,谁叫我比你多出了四百多年的阅历呢。”孙露狡诘的一笑道:“你既然是以公职身份出国,当然就要为朝廷办点实事。待会儿我会分列出一张具体的名细任务给你。此外我还会给你安排一个助手一同前往欧洲。”
名细表?助手?该不会去次欧洲还要做任务吧。杨绍清忽然发现自己的这次欧洲之旅可能并不那么轻松。


第九章 第三十一节 宗族会议
事实证明无论孙露同意与否,杨绍清远赴欧洲的计划注定是要充满波折的。况且又是在孙露登基前夕这种极其敏感的时刻。因此当杨绍清当中宣布自己的决定时,杨家上下所受到的震动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差点儿给气背过去的杨开泰,当下便想打断这逆子的两条腿,好让他绝了到处乱跑的心思。至于杨母更是为了儿子如此恐怖的决定而伤心流泪。但杨开泰最终还是被众人给劝阻了下来。杨家很快就要成为皇族了。这样的家丑若是传出去的话,会让杨家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不过杨开泰虽然放弃了动用私刑的念头。却依旧不肯同意儿子去欧洲。像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家长一样,在遇到关乎家族荣誉的事件时,杨开泰不假思索地就选择了召开宗族会议。
由于杨家在南京本就算不上什么大族,能请到的宗族长辈自然有限。为了增加会议的分量杨开泰甚至将陈子壮、沈犹龙等岭南一系的官员也悉数请到了家里。面对杨开泰如此兴师动众的请来众多近臣,孙露也很是无奈。杨家作为准皇室,家中成员的一举一动必然关乎国家颜面。至于皇夫出使欧洲更是惊动朝堂的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杨家宗族长辈与内阁的近臣真的极力反对这次出行的话。就算孙露本人同意了,杨绍清也不可能离开南京城半步。
因此当孙露在祠堂表示自己同意让杨绍清出使欧洲时,在场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但他们很快就从惊愕中回过了神。继而暴风骤雨般的指责就都落到了杨绍清的身上。原因很简单,孙露是皇帝,皇帝是不会犯错误的。出错的只能是她身边的人。所以作为唆使皇帝做出不明智决定的杨绍清,顿时就成了众矢之的。
似乎早就意料到会发生这种的情况的杨绍清,在祠堂中表现得十分冷静。他以不卑不亢的态度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同样也以极其内疚的口吻向自己的父母道了歉。但他的道歉并不能让孙露身旁的那个伤心的母亲得到安慰。事实上从杨绍清宣布自己要去欧洲的那天起,杨母就一直伤心落泪至今。虽说杨母从未责怪过杨绍清与孙露两夫妻。但孙露仍旧能感受到杨母此刻对自己的埋怨。埋怨自己这个做妻子为什么要支持丈夫如此疯狂的举动。
对此孙露亦有自己的想法。就孙露本人来说她也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远行去如此偏远的地方。任何一个妻子总希望自己丈夫能陪在自己的身边。因为孩子还小,因为去一次欧洲要花许多年,因为杨绍清现在是皇夫。作为帝王孙露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权利阻止杨绍清实现自己的理想。她更可以趾高气扬的指责杨绍清没有按照自己的旨意行事。如果她真这么做了,想必也不会有人指责她什么。但孙露最终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支持自己的丈夫。
杨绍清的执着无疑是促使孙露选择支持他的一个很大原因。而今日在祠堂之上他更是将自己的这份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始到现在作为众矢之的的杨绍清已经在众人面前跪了快有两个时辰了。虽说那日他在蕙露轩中已向孙露表明了决心。但此刻杨绍清所表现出坚决与执着,仍旧让孙露大吃了一惊。她隐约觉得杨绍清这么做并不是完全出于对去欧洲的执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实情况的不满与失望。或许他对自己称帝的事依旧难以释怀。或许他对“庚寅事变”中所发生的一切依旧耿耿于怀。如果说自己的所作所为还可以用那特殊的出身来做解释的话。那陈子壮、汤来贺、罗同天、姚金等人在“庚寅事变”中的表现则是完全出乎了杨绍清的意料。他们曾经是他的老师、长者、同窗、好友,如今却一个个背离了当初的信念。杨绍清在这方面遭受的打击可以说远甚于孙露称帝的事。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才会如此执着于去一个新地方,找寻自己的理想。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此刻自己就算留住杨绍清,也只能留住他的人,而留不住他的心。况且日后宫廷中的政治角逐,以及自己日后可能在政治上做出的取舍,会比现在更为黑暗残酷。她不知道杨绍清将如何面这些事情,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就此同杨绍清越走越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算这次杨绍清去不了欧洲。以他的性格,他会选用其他的方式来寻求自己的理想。既然注定留不住,又何必死缠呢。想到这儿,孙露的嘴角泛起了苦涩的微笑。
其实那日在蕙露轩中,孙露眼见苦口婆心的劝阻没有作用,便已经下定决心放手。她尊重杨绍清的决定和信念。正如当初杨绍清支持她追求自己的信念一样。因为杨绍清是她的丈夫,而不是她孙露的臣下或是奴仆。更不是她的一个随身物品。
在许多年前,当孙露还一无所有时,杨绍清就以超乎常人的胸怀包容支持过她。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男子,杨绍清并没有象同个时代的其他男子那般,将女人当作自己的附属品。相反一直以来他对孙露都以诚相待,尊重并支持着孙露实现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同样的,现在的孙露也会尊重丈夫的选择,支持丈夫的理想。在她看来无论自己取得什么样的地位与荣誉,绍清和她都是平等。如果仅仅因为自己成了皇帝,就将伴侣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或是自认为高出伴侣一等。那与历代的那些封建帝王对待妃子的态度又有何不同?孙露虽已选择走上帝王之路,但在她的心中平等的观念依旧还是存在的。平等来自于尊重。没有尊重就谈不上平等。如果连最为贴心的伴侣都不尊重,如何谈得上尊重国民呢。
因此孙露最终选择了站在杨绍清那边。虽然此刻的她只能眼看着丈夫独自一人面对来自各方的责难。而这些责难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孙露现在的地位。在这个时代儒生外出游学,是十分平常的事情。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家中有妻室照料双亲,自己又留下了子嗣。书生外出游学几年不归,也不会招来指责。至于出门行商的商人,离家几年甚至十几年,更是家常便饭。如果杨绍清只是寻常富贵人家的公子哥,他的这次决定至多不过引来母亲担忧的泪水。但身为“皇夫”的他此刻却要跪在祠堂接受众人的一致训斥。
或许是杨绍清坚持的态度起了点作用。众人的责难声渐渐停歇了下来。偌大个祠堂当中只有杨母低声的抽泣若隐若现。而杨开泰面对着固执的不肖子,则是气得铁青着脸,一个劲地猛抽水烟。至于杨绍清依旧倔强的跪在那里默不作声。眼看众人不再发话,在旁一直观望着的孙露终于再次开口道:“诸位,审也审了,骂也骂了。今日诸位叔伯、大人前来虽说是为了杨家的家事,可说到底也脱不开国事。但不管怎样,先请听我以一个妻子身份说几句。”
孙露的声音算不上洪亮,更没有带上旨高气昂的口吻。但那平和的声线却极具威严。在场的众人顿时就安静了下来,极其恭敬地垂首聆听起孙露的发话来。却见她望了望跪在地上的杨绍清,又看了看一旁的杨父杨母,沉吟了一声开口道:“诸位,作为一个妻子,说实话我也不愿意自己的丈夫去那蛮荒之地。毕竟父母年事已高,膝下的孩儿还很年幼。但我终究还是答应了此事。因为我的相公在做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去胡作非为。所以在这里,我以一个妻子的身份,而不是首相的身份,恳请诸位也能成全我的丈夫。”
孙露的一席话语,自然是让在场的众人大为动容。几个年事已高的长辈更是受宠若惊地连连告罪。至于底下跪着的杨绍清目光中更是露出了感激的神情。见此情形在一旁一直没有做声的陈子壮终于也跟着点头附和道:“是啊。杨会长,既然杨侯爷如此坚持,我等再反对下去也是枉然。不如干脆象首相大人这般成全了侯爷倒也是件美事。毕竟杨侯爷是出使异族邦,而不是去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想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也不过如此啊。”
“就是,既然决定了要去欧洲。那还是得名正言顺的去才行。依老夫看就别搭传教士的船了。干脆由朝廷组织一支舰队护送使节出使欧洲。也好让沿途的各番邦小国好好见识见识我天朝的威严!”沈犹龙紧接着建议道。
沈犹龙、陈子壮等几个近臣之所以会支持杨绍清,一方面是因为此事已然得到孙露首肯。而杨绍清又是寸步不让。他们均觉得再在这事上纠缠也没多大的意义。二来则是出于更深一步的政治考虑。孙露作为一个女子,即没有宗族背景,也没什么直系血亲。唯一同她有血源关系的就只有两个幼子。如此孑然一身的身世在历朝的君王之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相反对一个皇族来说人丁单薄是个致命的弱点。因此当初众臣商议实行双帝制,除有安抚岭南财阀的意思外。更主要的是想让杨家也能顺理成章的成为直系皇族,拥有皇位继承权。不过对于双帝一事,军方的不少将令也是微词颇多。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江山是由孙露打下的,理应姓孙,而不该让杨家小儿占便宜。当然这个设想最终还是在杨绍清本人的极力反对下泡了汤。因此现在杨家虽是皇族,也只能算是外戚而已。可无论是直系皇族也好,外戚也罢,在沈犹龙等人看来杨家始终都是个尾大不掉的问题。特别是杨绍清,更是孙露心腹幕僚们颇感头痛的人物。
女皇的丈夫,皇储的父亲。无论杨绍清本人是否愿意,他的特殊身份,注定了他会同龙椅扯上关系。以至于女皇身边的幕僚们时刻都要警惕着这个“皇夫”是否会有不轨行为。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