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忧树-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他们还是要回到美国,并在那边成立一个画廊式的工作室,拓展绘画事业。本来什么手续都办好了,只是因为那个画家忽然查出来癌症的前期征兆,因而又拖了一些日子,但他的妻子执意要去,并说到了国外可能更有利丈夫的治理,因为,对方为他们提供的条件,是明摆着能够借此出国定居的,所以什么有病或者别的不利的情况都不得对外声张,这位师母还让苏西坡作为学生,帮她说服有点不太情愿的老师,一定要坚守前诺出行。如若苏西坡愿意带上爱人同行,那就更好。这位师母说:听说你的爱人是复旦的,起码英语不成问题,出了国哪怕别的什么都做不了,搞搞翻译总可以的,当然当然,我们这个工作室只要立住脚跟了,你的太太就是什么都不用做也不愁洋房小汽车的,这要比让别人给你做担保、等着美国领事馆大赦似的批签证,要好办多了!
苏西坡在兴兴头头说了这一切后,两眼炯炯地等待着宁可的答复。那神情,就像一个孩子在看中了商店里的心爱玩具就等着父母掏钱买的那一刻。
宁可想了又想,最后回答道:“我是不会去的,至少现在……至于你,你自己决定吧!但我也把我的看法说在头里,苏西坡,将来你会发现这个选择对你并不合适,起码现在是很不合适的。因为那不是你的专业更不是你的专长……你想想,你为什么要按照别人的设计选择生活道路呢?你的人生难道就为了出国定居?就为了到美国当画家?”
苏西坡一下子气红了脸,说:“你是看不起我!宁可,我晓得你早就看不起我了!我就这么无用?好,我自己决定就我自己决定!”他一摔门,走了!
宁可终于说服自己到上海虹桥机场为他送行时,挺着已经显了形的肚子。这一别,也就是他们分手的前奏。
当然,他们分手还有缘由。比如说:苏西坡曾说他的表姐夫,见过当时在芝加哥奋发学习的宁可的哥哥冉杰。冉杰与他的表姐夫在一次圣诞节留学生相聚时有过什么误会和什么什么的……事后证明,哥哥冉杰根本就不认识他的什么表姐夫,更谈不上有什么磨擦误会……当然,后来分说这些事,已经毫无意义。
分手的原因,当然还有其它的七七八八。
在苏西坡,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宁可没有按他的建议,跟他一起出国而后也一直没以探亲的名义前往然后等到孩子降生,而且,偏偏生的又是女孩。因为苏西坡虽有妹妹,但母亲眼里只有他这个独子。你不去美国,就不会有生第二个的机会。本来就不赞成儿子这桩婚姻的婆母,见了因怀孕而容颜失色脸上起了许多蝴蝶斑的宁可,虽然是婆媳初见面,却没有多少热情,婆母明明白白地表示不喜欢她的这个常常熬夜经常东奔西走的新闻记者的行业。
就在机场送行并得知小两口可能有点裂痕后,婆母还在一口一声地重复那些她说了不止一次的话:倪子啊,呆头啊!当初格辰光,介多小姑娘欢喜侬,倪子侬偏偏就跟呆头似的,连部长家的千金都放过了,侬倒说说看,侬勿是呆头是啥?宁可肚子里格……辰光介快就有了,侬保证倪格小囡笃笃定定是侬的种?伊要是生个倪子还好马马虎虎也就算了,要是……唉,倪子啊,你这个呆徒啊……
不知为什么,姆妈虽然会得讲普通话,但这些话她是全用“上海闲话”讲的。
问题是苏西坡。这个“呆徒”苏西坡是怎样回答他母亲的呢?“姆妈侬晓勿晓得,这世界啥都有,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
尴尬也在于,姆妈大概以为宁可这个北方佬不大听得懂这“上海闲话”,偏偏宁可听得懂而且如果需要她还会得讲两句,这大概全在于姆妈根本无视或忽视了她的亲家母是杭州人有关。
尴尬还在于,这样的话,是宁可直接听见的。当然,这样的话,不管说话者无心还是有意,不管直接听见还是间接听见,都成了他们分手的催化剂。
在机场,那天惟一教宁可惊讶的是:那个瘦瘦小小的尹小石,也在这天出国,不过,他是得了一项“游学奖金”直接去美国留学读博,继续有关装璜艺术的攻读和研究。
那天,还教宁可惊讶的是,为尹小石送行、与他拥抱并哭得死去活来的,还有一个从穿着到发式打扮都极前卫的女孩景芳芳。宁可对景芳芳印象至深,当然不只是她的发型和那绺染得有红有绿的额发,不只是那条剪了很多洞并在洞口镶着许多碎水晶的牛仔裤,更是那个露在那条又宽又硬的牛仔皮带上的圆圆的肚脐,以及穿嵌在肚脐上方的那颗亮得要死的钻石。
可是,十个月后,在宁可生下夕夕并与苏西坡离婚时,已经到了美国的景芳芳,与之同居后又结婚的人,不是尹小石而是苏西坡。
此后,宁可就很少与苏西坡有什么来往。大概,夕夕在过三岁或者四岁生日时,外公外婆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小家伙的追问而让她父亲与她通过一次电话吧?这都是宁可事后得知的。如果她当时在场,她肯定不让女儿这么做的。
宁可是不愿回忆的人,特别是她与苏西坡的这一段虽实而短,短得令人只有屈辱感的婚姻。与其说她不愿苏西坡再入侵她的生活,不如说是她更不愿苏西坡再入侵她的夕夕还有父亲母亲的生活。
可今晚,你看,苏西坡又一次入侵了她的平静。接了他的电话后,宁可就像喝了太多的烈酒似的,脑袋一直在轰鸣。
半个小时后,她再次撑着坐起。此时,她总算已经清醒多了。
她心里明白,眼下,她决不能去管苏西坡的事,无论他是怎样的呼天抢地。
她记起了桌上的那个笔记本。这是潘一凡今天上午郑重其事交给她的——当然,他无例外地希望宁可的某些回忆,对破解“919”有关——因为,在几经周折找出来的这个笔记本中,提到她宁可的字样太多太多了……
宁可重又烧开了水冲了茶。
她无法像以前那样正襟危坐,只好依然斜靠床头,轻轻地捶了捶这条依然发酸发麻的腿,将它尽量以合适的姿势“搁”好,然后翻开了笔记本——
虽然脑袋犹如鼓擂咚咚,虽然疲倦已极,她的眼睛却瞪得大大的,以往的事,以往无关的许多细节都已忘在了九霄云外,满脑子缠绕的,都是笔记本中的内容。
她一口气看下去,翻来覆去地看,一条条地“研读”,一直看到天亮。
那杯茶未动一口。
次日清晨五点半,就像跑完马尼拉松似的,倦极的宁可猝然歪倒在床,手里还握着这本没有顾得阖上的笔记。
她的脑袋又一次轰轰的,轰轰声中,首先盘旋的是这样一句话:
“只尽‘人中人’的天职,不要‘人上人’的荣耀!……”

第24章 英雄自古出渔樵
更新时间200932 11:17:59  字数:12936

 啊,飘飘悠悠,飘飘悠悠,他已经飘荡了那么久,为什么还下不来?
是别人不让他下来还是他自己不肯下来?他要下来,一定要下来……
听,还是有人在呼唤他,他终于听到了,他听出来了……
是他的娘,是他的娘在叫他了——
永生,今生,回家,快回家!该吃饭了!一声声,一声声……
是他的娘在啼唤他么?
不对,不对,他的娘从来不会这样啼唤他,从他记事起,他的娘就从来没有这样呼喊过他,从来不曾,从来不会。
那么,喊他的是谁?是谁呢?
从他会叫娘起,他有爹也有娘,但他叫娘时,娘知道,娘会摸他的头,笑笑,但永远不会答应。
不光不会答应他,他的弟弟他的姐姐叫娘,娘同样也是笑笑,摸摸他们的头或手,也不会答应。
娘是哑巴。
哑巴娘有好听的名字,叫秋云。
娘为什么是哑巴,他爹从来没给他说过,也没给他的弟弟姐姐说过。爹没有说,他也从来不问,没有想到要问。
是后来,很久后的后来,在他和弟弟要上学的时候,他的爹忽然要给他们正式定姓定大名,他这才知道了他和他的爹、和他的娘、和他的弟弟姐姐,原本各姓着四个姓。
这个非常意外而又真正的事实,是他后来才一点一点得知的。
在所谓的“自然灾害”发生前一年。
在浙江东南沿海一个很小很偏僻的一个叫袅袅山的小岛,丧夫的哑巴秋云,让一个邻居婆婆帮她将自家那座久不住人的小石屋卖了一百元钱,又在婆婆撮合下,带着她的一双儿女改了嫁,嫁到了岸上——浙南乡下的一个木匠家。
木匠手艺不错,做的却是串乡走村的零活行当,木匠那年已近六十,几乎可以当秋云的爹。老木匠年纪虽大心眼还好,哑巴秋云愿意嫁给他,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她带着一双拖油瓶儿女,能够嫁到日子牢稳的“岸上”,当然是不小的运气和福气。若不是婆婆这个好媒人,刚死了讨海打鱼老公的哑巴秋云,真不知道怎么过日子了。
几乎与婆婆差不多年岁的老木匠,无儿无女也是个鳏夫。所以,将心比心好生看待秋云。他听婆婆说秋云虽然哑,却是菩萨转世——要不,自己刚死了老公,女儿才两岁,怀里的儿子是个遗腹子,家里穷得叮当响,却二话不说将一双奶分出来喂大了邻居婆婆的孙子永生。
永生就是他。永生是婆婆给他起的名字。自从他管婆婆叫婆婆、后来管木匠叫爹时,婆婆和爹就永生永生的叫他。
只是,他对婆婆的记忆很淡很淡,若不是爹后来间或问问他:永生,你还记得你婆婆么?
他就答:记得。
木匠爹只要问,他总是答:记得。
开始也许是真记得,后来就忘掉了。但他习惯了这记得,于是便总答:记得。
不但他这样答,他的同龄弟弟和姐姐也这样答。虽然他们也早早忘掉了。
好在木匠并不追究他们是不是真记得。
木匠当时对婆婆和永生的艰难情形知道得一清二楚。秋云去的时候还同样喂着永生的奶。按木匠的意思,要婆婆答应干脆让秋云将永生也一块带过去,“反正拖了油瓶,三只两只是一样的”。
可是,婆婆虽然也是孤老太太一个,却死活不肯,坚持让永生跟着她,说永生毕竟是她一手接落地的孙辈。她无论如何要带着。到她一点做不动了,没饭吃的时候再说。
婆婆是个很有主意的人。虽然没让木匠立即带走永生,但她和老木匠说好了:就当我爷孙俩也是你嫡嫡亲的人。过年过节,你和秋云都要来看看我和没爹没娘的永生。东西拿勿拿没有关系,拿多拿少更是全在你的心意。你一下添一双以后是三个现成儿女真是飞来的福气,有苗不愁长,等永生长大了和弟弟今生一块跟你学木匠,爷儿三个有手艺就不愁没饭吃……
婆婆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她自己马上就面临没饭吃的威胁了。没等永生长大,第二年的饥荒已经遍及四乡六岙,几乎家家锅灭灶冷。小的岛上更是连草芽都早早被人挖光了。
常常揭不开锅的婆婆到了这地步,还是咬着牙熬着,尽量不带信到木匠家。因为,她知道这信带也是白带,因为靠着走四方挣饭吃的木匠,常常游乡出去不见人影,而见到人影的秋云和她的一双儿女,更是瘦得皮包骨头人和影子一样薄。
婆婆还是领着永生咬着牙熬着,有日去山上挖野菜时错挖了有毒的“曲菜娘子”,幸亏没给永生吃才保住了他这条小命。但是,婆婆第二天就头肿脸肿,泻肚子泻软了光想喝水,却连水都没劲道烧、人一下子就迈不开步了,慢慢地对着只晓得瞪着眼望她抽抽嗒嗒地喊婆婆的永生,想讲什么话也讲勿灵清了。
第三天头上,凑巧秋云拖着一双儿女回来看她了。哑巴秋云也只晓得哭,到第四天才晓得把婆婆藏在壁橱里角不知有多少年头的一身衣服拿出来给她换上。那衣服还八成新,大斜襟、大宽边镶袖,大襟头和边角角上还有两朵小花,民国初时的古董,是婆婆早先帮过佣的主人家送她的。
秋云刚刚帮婆婆换上这身衣服,婆婆的脸就缓过了神色,眼神也亮了起来。于是,秋云给她倒的水她也咽了几口,还能用手指着让秋云和三个孩子都到她跟前来。
秋云和三个孩子就都到了她的跟前。
婆婆又指着要秋云再去翻她的壁橱,秋云就再去翻,翻来翻去的终于翻出了一双鞋,鞋也是与那身衣裳一样,面子有点像过去财主人家穿的溜光水滑的绸缎,当然,秋云根本是不认得那叫个什么绸还是什么缎的。
婆婆继续指挥哑巴秋云,拿来剪刀,一下子将这双鞋挑开了,鞋垫里咕咕嚕嚕竟滚出六块银洋!
秋云哪里见过银洋?但这回,她就是不用婆婆开口讲话,光看她的手势也明白了:这六块银洋是她一辈子的积蓄,她是要留给三个孩子,但是,绝对要按她的意思分配……
这时候,话都讲勿灵清了的婆婆,再次对着秋云连连比划,声音微弱地断断续续地讲,幸亏,这时木匠也找上门来了。这一下,婆婆的意思就被领会得非常清楚了:这六块银洋若是按三个孩子分,那就一人两块,但是婆婆是一心要让永生和只大两岁的姐姐长大成夫妻的,所以还是给永生四块,给今生两块;毕竟,这六块银洋都是永生的外婆——她帮佣的那个人样美、命相薄、心肠好的千金小姐、那个被日本鬼子弄得家破人亡的太太早年给她的例外的赏钱……
婆婆说着这些时,人好像也更精神起来,木匠就知道她这是回光返照,马上就要不行了。然而,婆婆却并没有马上不行,说着说着又要秋云将她那件大襟衫的下摆再挑开,秋云那里肯动剪刀?婆婆却一下灰了脸,哆哆嗦嗦地竟然想自己动手去抓剪刀,木匠皱眉嘟囔一声秋云你太笨了,她要拆开就拆开,拆开等会不是还可以给缝起来嘛!说话功夫,那大襟已经被挑开了,婆婆又哆哆嗦嗦地摸来摸去,等她终于在秋云和木匠的一起帮助下摸出了她要找的东西时,却是一张叠成四折的皱巴得不成样的巴掌大小的纸片!
会引木线记尺寸的木匠,是稍微认得几个字的,可是摊开了纸头,那纸上的几个字灰灰暗暗的虽然很大,却不是正经的墨色,他怎么看也认不清楚,看看纸,又望望婆婆,只见她嘴唇一直在喃喃,指着永生在喃喃。
木匠明白了,抱着永生到她枕头边,只听她最后断断续续而又清清楚楚说了句:
是—你—外—公—写—的—血—书—日—后—来—寻—这—字—的—就—是—你—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