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第三帝国- 第5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玩。

“我的元首!”加斯科尔被阿卡多要求坐下,于是他毕恭毕敬的坐在阿卡多的对面,阿卡多似乎正在召开一个小型的会议,办公室里有接替奥古斯的多米尼斯总理,有帝国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40分钟之前,北非的跨越行动正式开始了。”

阿卡多听了加斯科尔的汇报,点了点头,算是给加斯科尔一个反应。然后他看向里宾特洛普,开口说道:“你是主管外交的,在这个问题上怎么看?”

跨越行动是元首和多米尼斯等很多政要以及军方将领策划出来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以一场战役来坚定意大利的战争决心。阿卡多和多米尼斯还是希望能够在轴心国内部解决分歧,而不是彻底翻脸之后再被动的收拾残局。

“我的元首。我并不知道动员加里波第元帅的行动进行到哪一步了,所以也只能就目前的形势来进行分析。”里宾特洛普是一个外交天才,他对国际关系和形势的透彻分析曾经是另一个时空中希特勒的重要助力,而这个时空中,他也是阿卡多外交部内当仁不让的最强外交官。

他想了想然后对阿卡多继续说道:“我听说美国人一直在围绕意大利国王还有墨索里尼政权频繁活动,他们希望强大的轴心国在内部分裂,这更符合美国在中东浑水摸鱼的利益。意大利很明显正在偏向美国,他们认为偏安一隅更符合意大利的长远利益。而且在一些占领区,元首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文化改革了,这确实给轴心国内的盟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意大利外交特使曾经见过我,他希望能从您这里得到第三帝国的领土要求底线。”

近百年来,欧洲的战争一场接着一场,不过大家都有着一个比较合理的底线,那就是打的是“骑士”的战争。一场战争打完之后,赔款服输割让一些边境领土,在殖民地和外交政策上妥协一番,然后就能迎来和平。

可是这场战争最终变了样子,德国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永久占领,资源整合的灭国之战,这就让所有的国家都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之前大家还有翻本的可能,可这一次德国不打算再让战败的国家有任何机会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已经明确划归第三帝国统治,法国和英国的占领区也已经完全成为德国领土,甚至波兰挪威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地区,也都将在未来以联邦的形势加入到第三帝国的怀抱。

所以德国的占领给意大利带来了压力,现在欧洲的独立国家除了中立的国家之外,剩下的几个国家里,罗马尼亚和维希法国以及北部英国对德国俯首帖耳,唯独意大利是作为独立自主的存在——而且这个存在现在并不老实,经常幻想着和敌人眉来眼去脱离战争。

“只有和第三帝国不共同进退的人,才会担心第三帝国的威胁!”多米尼斯听到里宾特洛普的说法之后,冷哼了一声,开口讽刺道:“墨索里尼那个家伙,根本就打的是做墙头草的算盘,当然怕我们找他算账。”

话是这么说不错,可是毕竟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深厚的,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消息,就和意大利翻脸,也是得不偿失的。里宾特洛普没有在意多米尼斯的打断,而是继续对阿卡多说道:“不过这一次,我们和加里波第先下手为强,拉开了进攻中东的序幕,想必墨索里尼又要再犹豫一阵子了。毕竟……中东油田的好处,他也是很想要一部分的。”

阿卡多发动这场北非之战的主要目的,就是有计划的推迟墨索里尼动摇的时间。只要意大利在德国前线吃紧的时候没有出什么乱子,那么等到东线德国翻身之后,收拾他就可谓是易如反掌了。

整个苏伊士运河之战,其实就是为了这么一个战略目的展开的。为了以防万一,隆美尔甚至把非洲军团里立场比较模糊的意大利部队,都丢到了前线,准备残忍的消耗掉这些士兵,以避免在意大利反水的时候,这些部队出什么乱子。

阿卡多挥了挥手,示意里宾特洛普停止发言,然后他笑着指了指加斯科尔,然后说道:“之所以非洲的战役被允许开始,就是因为上个月的时候,加里波第元帅已经明确表态,会站在我们这一边。所以苏伊士运河争夺战才会被批准,跨越行动才会正式开始。”

与其说这场战役是为了驱赶在中东的英美联军,还不如说这一场战役是为了坚定墨索里尼的立场才发动的。所幸的是,德国在北非的油耗已经差不多可以自给自足了,这无疑给了隆美尔很多选择的空间,让德国两线作战成为了可能。

“既然如此,那么我的元首。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里宾特洛普点了点头,明白了阿卡多的计划。接下来他的外交战略就是要麻痹墨索里尼,尽量拖延意大利退出战争的时间。

……

苏伊士运河的河堤上,已经差不多盖满了意大利士兵的尸体。虽然美国阵地已经被德国炮兵还有空军轰击的七零八落,不过整个苏伊士运河防线依旧还在,美**队的反击依旧还是非常的强大。

又一艘冲锋舟冲上了河岸,十几名意大利士兵在枪林弹雨中跳下了冲锋舟,拎着自己的枪支寻找尸体垒砌成的掩体,躲避对面射过来的子弹。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批登上河岸的意大利士兵了,因为在这附近,已经大约有200多名意大利士兵正在开火还击了。

从炮队镜上挪开了自己的双眼,隆美尔对自己的奇袭战术很是满意,他洋洋得意的指了指前线的方向,对身边的一些参谋人员和军官下达了继续攻击的命令:“时候差不多了,投入预备队开始进攻。”

一名参谋人员抓起了身边的野战电话,沉默了几秒钟之后开始下达作战命令:“……是弗里德里克将军么?元帅下令进攻,你可以开始行动了。”

电话那一边,第7步兵军的军长,非洲军团的步兵悍将弗里德里克将军的声音传来:“是!我是弗里德里克,我明白了,进攻立刻开始!”

通信结束之后大约过了不到三十秒种,德国的炮兵阵地上,一些隐藏的火力点也开始加入到炮战当中,密密麻麻的炮火比原来多了一倍,非洲军团的炮弹如同不要钱一样倾泻到了美军阵地上。

一时间美国人的前沿阵地上到处都是爆炸和火光,上百门大炮被隆美尔集中起来使用,对渡河地点的美国防御阵地形成了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隆美尔曾经在自己的《步兵进攻》一书中强调:“不管武器的口径多么小,也不管武器的数量多么少,始终要用火力支援步兵进攻。”现在德国的武器口径,武器数量都超过了对手,隆美尔强调火力集中的战法,让他在局部上拥有了恐怖到极致的火力密度。

就在美军士兵蜷缩在自己的战壕中,祈祷这场噩梦快点过去的时候,苏伊士运河的对岸,德国步兵们发动了第二波渡河之战。每一条冲锋舟上都有机枪火力掩护,对岸的德军甚至用骡马还有人力,将20门88毫米大炮直接推到了河岸边。

在机枪还有炮火的掩护下,德国工兵迅速用沙袋在运河沿岸垒砌出了简易的掩体。而德国空军的88毫米防空大炮就这么被人推到了前线阵地上,经过一番手忙脚乱之后,这些大炮成了渡河德军的支援火力。

可怕的防空利器在这里成了摧毁土木防御工事的超级武器,直接射击并且弹道笔直,拥有超高射速和炮膛初速度的88毫米口径防空炮,应对固定的碉堡简直易如反掌。在一分钟之内德国防空兵可以向目标倾泻超过15发炮弹,足以将目标打成筛子。

虽然平射的时候无法用上助力装填装置,但是射速依旧超过每分钟10发,这种大炮生于防空作战,却在平射目标的时候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强大威力。

很快德国工兵就开始在这些高射炮的掩护下搭设浮桥,而渡河的德国步兵也在拼命的从意大利炮灰建立的桥头堡扩张自己的前沿阵地。当超过1000名德军渡河成功的时候,所有的美国守军似乎都意识到了,他们的运河防线可能是守不住了。

“撤退!”随着一声令下,美国士兵开始向第二道防线有计划的撤退了。

第967章968土豪

德国的这场声势浩大的进攻准备了超过两个月的时间,这也意味着美国人在苏伊士运河防线上花费的时间和心思更多。美国和英国部队从亚历山大港防御战溃败之后,就在拼了命的准备这条防线,那个时候德国还没有占领尼罗河流域呢。

所以说,即便是隆美尔精心准备了这场突袭攻击,可是要说在两个小时内就撕开整条苏伊士运河防线,那简直就是在说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在第三帝国的元帅跃跃欲试要突破苏伊士运河防线的时候,美英联军也在试图给隆美尔准备一个非常巨大的惊喜。

“点燃库存的石油,用特殊的防线来阻止德国人前进!”在撤退的同时,美国战场指挥官下达了命令,开始有计划的启动早就准备就绪的应对手段。

其实说起这个特殊的手段,美国和英国在中东的部队也是非常无奈的。丢失了基础建设较好而且拥有一些轻工业的埃及,对于整个英美中东战略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很多武器弹药就地生产已经变得困难重重,大部分物质都要从远在印度的后方运来。

从开战到现在,英国自己丢了托布鲁克,美英联军丢了亚历山大港还有埃及,大部分中东建设被丢给了德意联军,这让德意非洲军团的后勤线路缩短了一半还多——因为显然亚历山大港要比遥远的突泥斯还有托布鲁克等地方要强太多了。

美国的武器大部分要依靠从遥远的美国本土运输过来,这些武器绕过了大西洋,从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地区。这条线路距离是如此之长,以至于美**队很少能够得到及时的补给。

加上美英联军在战斗力上和德国的北非军团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美国和英国指挥官们实在找不出自己可以守住苏伊士运河的可能性来。之前双方力量对比并非那么明显的时候,亚历山大港都被德国给占了,现在双方力量对比差距更大,小小的苏伊士运河怎么可能守得住?

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英美联军就开始不断的思考,自己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弹药因为只能依靠印度的小工厂来加工,数量上完全比不上德意非洲军团:因为从意大利运出来的弹药可以直接抵达亚历山大港,距离上双方差不多,但是工业水平上印度和意大利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军队数量上虽然经过补充之后,勉强维持了一个均势,可是双方人员在装备士气还有战斗意志上却存在天差地别的差距。英国士兵现在多数也就和意大利一个水平,美**队比起德**人来,也就只能用呵呵来形容了。

装甲力量上,巴顿被德国伞兵在达曼胡尔打了一场阻击战,将半数的坦克丢在了埃及。美国国内的补充根本无法供给中东地区的美国士兵重新组建一支实力雄厚的装甲部队,最终美国人依靠自己庞大的产能才勉强让美国坦克在中东的数量达到了德军的三分之二。

空军方面……经过无数次补充之后美国人依旧无法取得在北非的制空权——这是客气的官方说法,其实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美国空军在优势的德国空军面前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在太平洋战场上依靠火力优势和产能压倒了日军,打出了不俗战绩的美国大兵们,面对火力更强大、补给更便捷的德军,仿佛遇到了天敌一般,根本没有什么获胜的底气——让一群新兵去找非洲军团那些百战老兵的晦气,和寻死又有什么区别?

思来想去,英美联军的高层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最终还是远在印度的蒙巴顿将军提出了一个方案:用石油啊!中东这片贫瘠的沙漠要基础建设少的可怜,要天然屏障也不多,可是却唯独有这么一个优势,那就是石油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从英国海军丧失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开始,中东的石油就再也无法反哺英国本土了。随着英国本土战争的结束,从地中海运输石油也就成了一个笑话,美国和英国在中东的石油份额根本就失去了作用,中东地区十几年的开发投资都成了累赘。

英国还好,将中东的石油源源不断的运往印度,希望在那里囤积的石油可以作为今后复国的资源。可是美国就可怜了,那些石油运回国内不如在墨西哥湾就地开采来的便宜,毕竟要绕整个非洲成本提高得太恐怖。

于是中东地区就成了一个石油囤积仓库,美国人数十万吨的石油就那么闲置着,英国人也有很多产量运不出去。扣压的德国份额还有意大利份额,以及法国投降后的石油份额,这么庞大的石油产能,就都便宜了当地人。

既然有这么多石油,而且大部分的石油都没有用处,那么蒙巴顿就建议,我们直接烧了这些石油,来阻止德军进攻,不就可以了么?于是英美联军茅塞屯开,开始构筑一个用烧石油来阻止德军前进的“石油防线”。

石油被整齐的码放在战壕里,纵横交错的战壕上面都只盖了一层浮土,这些可怕的燃烧弹一样的存在如同渔网一般构筑在美国的第一道阵地后方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美国打算在第一道防线被攻破之后,用这样一道火海防线来阻止德军的前进。

美国士兵沿着预定的道路开始撤退,成百上千名德军开始渡过苏伊士运河,所有的剧本似乎都在按照隆美尔的设计在发展。他看着自己的部队登上了对岸的河堤,他看着自己的工兵已经将浮桥架过了运河的河心位置。

只要在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他的豹式坦克就可以开过苏伊士运河,这条阻挡他几个月的防线就要被他抛在自己的脑后了。第三帝国的部队将占领这片土地,那些美国佬和英国佬们最终必将被自己所打败。

就在隆美尔畅想自己的未来的时候,天空之上的一架老式斯图卡轰炸机正在寻找着它的目标,斯图卡上的飞行员好不容易在地面上找到了一个挤满了美军的战壕,于是开始俯冲降低自己的高度。

这条战壕是美军预留的撤退路线之一,谁也没想到德国人的进攻来的如此猛烈,以至于美军的撤退都随之出现了混乱,原本计划好的分批撤退变成了挤在坑道里的推搡,原本并不显眼的战壕现在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