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另一些地区,你如果这样做,却很可能遭受一顿毒打,因为他们那里,把此动作视为一种侮辱。
并且,同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男性与女性为了表达同一态度,所采取的态势语言也有所不同。以我国为例,同样是表达“拒绝”这个意思,男女所采取的态势语就有很大差别。
有人认为,东方女性在表示拒绝时,一般都很暧昧。不像欧美的女性,对陌生人几乎是不微笑的;而东方女性见到陌生人时几乎都要笑,甚至连拒绝时也会微笑。
东方妇女从不对客人说:“你这么打扰我,使我厌烦透了,快走吧。”
她们常用的办法是把谈话一下子停止在兴头上,保持沉默或反复看手表。还有的情况是,当一个女人在客人面前交叉着双腿,一只脚不停地轻轻踢荡,碰到这种情况,知趣者便应该主动告退。
女人表示讨厌对方的心情时,常用的举止还有:
(1)用右手撑在左手的胳膊肘附近,用力使一下劲,如果做这个动作并且紧紧地闭住嘴,则是让对方彻底死心的体态;(2)脸转向一边,嘴紧闭,并且紧紧地搂抱住胳膊;(3)脸向下,两手整齐地紧贴在膝盖上。握手时大拇指向里不张开。这是一种委婉的拒绝;(4)一起走路时,稍领先几步或落后几步;坐在长椅上或乘车时,用手提包或其他随身物品放在两人中间。这种动作幅度越大,越能表现出反感或拒绝的态度。
男人的拒绝,最容易表现在手上。如果你在不停地讲话,而他却把胳膊抱在胸前,则表明他已不愿再听下去;或者,在你讲话时,他用手贴住嘴巴和鼻子,表明他已开始感到疲倦或无聊,实在打不起精神再听你罗嗦。
如果当你向一个男人提出邀请时,他用手抓抓头或使劲抹抹头发和前额,说“考虑考虑”。也许他真的很为难,但更大可能是不同意,想回绝你。
在一个会场上,如果有一个人在发表长篇大论,而周围的听众靠在沙发上,双腿交叠,双臂交叉,或者发现有人这时突然向前欠身、双腿平行放置,手也不再交叉,这很可能表示他的看法与讲话人不一致。
在这种场合,听者也可能用拿烟、上厕所或出去一下等方式,表明自己的拒绝接受。
总之,人的态势语言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我们要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有声语言紧密配合,以便更有效地达到拒绝别人的目的。
我国古代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就是利用态度拒绝别人的很好例子:赵国大夫蔺相如受赵王的重托,怀揣和氏壁,去和凶恶如虎狼的秦王谈判。秦王嘴上说用15 座城市来换取和氏璧,但和氏璧一到他手中,便传与大臣及宫女们观看,而只字不提以城换璧之事。蔺相如早知秦王以城换璧是假,巧取豪夺是真,于是谎称其璧中有瑕。秦王果然中计,把璧文给蔺相如指给他看。璧到了蔺相如手里后,蔺相如怒发冲冠,痛斥秦王无信,并做出要用头把璧撞碎在柱子上的样子,逼得秦王只得以礼相待。然后,蔺相如用智谋,拖延时间,终于找机会让人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送回赵国。
蔺相加正是用他犀利的言辞,和威武不屈的态度,震慑了秦王,彻底粉碎了秦王空手夺璧的野心。
我国历史上,利用态度拒绝别人的例子还很多。在我国被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诸葛亮原是三国时期的一名隐士,与其弟弟诸葛钧躬耕于南阳,很有才华。徐庶说他是“绝代奇才”,“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司马徽说他“可比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他自己也常自比于管仲、乐毅等春秋战国名人。
但是,他却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勾达于诸侯”,平日“只乐于耕锄,懒于应世”。因此当刘备请他出山时,两次他都拒绝了。这两次,他采取的是“逃跑”的策略,因此让刘备两次扑空,连他的影子都没见到。第三次,诸葛亮见不好再“逃”,便在床上假睡,让刘备坐在那里等。这要在一般人,早就该愤然离去了。但刘备求贤若渴,耐下心来等诸葛亮醒来,同来的关羽、张飞,早已气得按捺不住,屡劝刘备返回,但他始终坚持。最后终于感动了诸葛亮,勉强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这里,诸葛亮拒绝刘备的方法,就是一种态度法,他在床上假睡,不理睬刘备,就表明了一种拒绝。但刘备痴心可鉴,诸葛多也无可捺何,最后还是屈服。有人认为,其实第三次时,刘备的决心已有些动摇,只要诸葛亮再坚持一次,刘备很可能就退却了。这虽然是戏言,但也有些道理。这说明,要想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即使像诸葛亮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也很难最后取胜。因此,我们在利用态度法拒绝别人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否则不仅不能拒绝别人,还会给人表里不一的感觉。
(1)要拒绝别人时,不要与对方对上眼睛。这是因为,提出要求的一方、在与你交谈时,一定是热情地看着你的眼睛,以求借此透过眼睛把自己的要求送入你的心中。这时你将因注视对方的服睛,而把自己暴露在可能接受对方谈话内容的危险之中。
要说“不”时,一定要避免与对方眼睛直接相对。一般认为,在交谈中,最难对付的人,就是说话时不看对方眼睛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你从头到尾都觉得好像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因此,这样的交谈也就不可能长久。所以在拒绝对方时,采用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2)想拒绝别人时,不要碰对方递过来的东西。在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吵架,涕泪俱下。这时,男方经常是拿出一块手帕,递给女方。此刻,如果女方接受了手帕,我们就会想到,他们之间不过小吵小闹,不会有什么大事,很快就又会重归于好的。相反,如果女方连手帕都不接,我们心里就会说:哎呀,八成他们俩要掰。可见,一块小小的手帕竟有这么大作用。所以我们在想拒绝别人时,一定不能去摸对方递过来的任何东西,如香烟、茶水、手帕等等,不要给别人错误的暗示。
(3)要说“不”时,最好处在对方无法触及的位置。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保持的空间距离,实际上就是人们心理上的距离。一般来说,朋友和家人之间在交谈中,彼此距离都比较近,而陌生人或敌对者双方之间的距离要稍大一些。因此,在想要拒绝别人时,一定不能离对方太近,以免给对方说服自己的机会。同时,离对方稍远一些,也避免被对方触摸到。实验表明,当我们的身体被对方所触摸时,就会不知不觉地立即和对方产生共同的感受。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人本想拒绝对方,但被对方轻轻地拍了几下肩,然后又一阵劝说,就轻而易举地把他的拒绝化解了。所以,要想拒绝别人,最好不让对方触摸到你。
因为态势语言是一种非有声语言,因此运用起来难度也就更大一些。但是,态势语言又是表达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态势语言也会越来越丰富。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有关态势语的理论知识,更要在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使态势语言在我们的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拒绝他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借用道具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说过:“君子性非异也,善便于物也。”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人中的君子,即贤能的人,更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工具,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服务。在社会交往中,借助一些小的道具,常常为你拒绝对方,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所谓道具,一般指用于戏剧中人物化妆、舞台布置等的器物,这里泛指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采用的辅助我们交谈的一些东西,诸如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的挎包、香烟、手帕、茶水,以及钱包、书籍、扇子等等。采用道具进行交流,实际上是态势语言的一种延伸,如你的穿着打扮,就是你的形体语言的一部分,你手中所拿的东西,也是你的手臂的一种延伸。“借用道具”
也就是说,我们在拒绝别人时,可以采用这些道具,以达到更好地说“不”
的目的。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借助道具进行交流的习惯。比如,我国古代在友人分别时,经常折柳枝相送,就取其“留”字之意,表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经·采薇》上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的诗句。扇子,在我国古代用处也颇多,女人拿一把小扇既可以纳凉,又可以遮盖羞涩,不是有句诗说:“团扇团扇,美人羞来遮面”吗,而且对于说书人来说,扇子更是必不可少。说书人的扇子既可以作刀,又可作斧,等等。
一把扇子,一张嘴,就可以把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说得维妙维肖,活龙活现。可见,这些小道具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利用道具拒绝别人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我国古代就常用伞代表“散”意,如果你同某人交往甚密,而突然接到他(她)托人捎来的一把伞,那则说明你们之间的感情也就到此为止了;而且我国古代也有“割袍断义”之说,两个亲如手足的结拜弟兄,要是到了这份儿上,也就无法再挽回了。另外,我国清朝官场上盛行一种“端茶送客”的说法,主人要是把茶杯一端,客人会意,便马上知趣地起身告辞。
《史记·项羽本纪》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刘邦被项羽邀去鸿门赴宴,在宴会上,“范曾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曾不断向项王使眼色,还用身上所带的玉玦向项王暗示,“玉玦”与“欲绝”
二字同音,意思是要项王杀死刘邦。但是项王对之默不作声,置之不理。这里,既有“态度法”,如“数目项王”、“项王漠然不应”,又有“道具法”,如“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是利用非语言交际的好例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社会上所议论的热点,恐后就是腐败问题了。人们对腐败分子恨入骨髓,中央也对腐败问题三令五申,对腐败分子严加惩处,但腐败之风却仍势头不减。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我认为这首先跟那些腐败分子的认识有关,用明大祖朱元璋批评他的一个因贪污而获罪的下臣的话说就是:“彼知利之利,而不知利之害。彼知爱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孰有甚于此!”意思是说:你只知道钱财的好处,而不知道钱财的坏处;只知道爱钱财而不知道爱惜自己的声誉和生命,人们的愚昧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吗?这句话可谓说得深刻。物质财富虽然对任何人来说一刻也不能缺少,但是如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物质财富,就变成了“不义之财”,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了。几百年前一个乞丐出身的封建皇帝,尚且能够说出这样的道理来,我们当今的官员们,真应该引以为戒了。
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很可能跟有些政府官员不善拒绝别人的盛情有关。虽然他们心里也知道接受别人请吃、送礼是不对的,但苦于情面难却,违心接受;但谁知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直至酿成大祸。
我国古代虽然官员大多昏聩,但清官也不少,许多为政清廉的官吏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他们大都拒贿有方,对我们当今的官员来说,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例如,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周新的人,官至按察使(负责司法的官),权力很大,他上任后不久,就有不少人结他送礼,他都一概拒绝了。
一天,又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还带来了一只黄澄澄、肥嫩嫩的烤鹅。来人一边说:“请大人尝个鲜,不成敬意”,一边拔腿就走了。对此事,周新确实很犯愁。怎么办呢?不收吧、东西已经留下了;收吧,有今天的一次,以后就会有十次、百次,那就没法收拾了。
忽然,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叫来手下人,吩咐他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一天,两天,那只鲜嫩的烤鹅变得又干又硬,还沾满了灰尘。
以后,再有人来送礼,周新就领他去看那只挂着的烤鹅,那些人看到送礼只能落得如此的结局,也就不再送了。不久果然断绝了送礼人。
这里,周新拒绝送礼人的办法就是“借用道具”法。一只普通的烤鹅,被他挂在屋后,就成了他拒绝送礼人的道具,利用它把送礼人的念头打消了。
我们当今的政府官员们,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应该自觉地保持廉洁。当你在拒收他人的礼物时,不妨也试一下这种“道具法”。
以上,我们看了一些借用道具拒绝别人的例子,已经对“道具法”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一般社会交往中,究竟如何使用道具呢?下面就为你介绍一些利用道具拒绝他人的简单技巧:
1。要拒绝别人时,自己要坐在有利的位置在与人交谈中,坐的位置非常重要,尤其是举行盛大的宴会或会议、谈判时,座次的安排都非常讲究,什么人坐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要求。至于一般交际来说,虽然不像正式场合那样严格,但也不是毫无讲究的。
比如,你要拒绝别人时,你坐的位置就很关键。我们在电影或电视上,经常看到审讯犯人的场面。这时,都是犯人坐在屋子的中间,而且往往还有一束强烈的灯光照着地。这是因为,背后的光,能发挥如同影子的心理效果,使自己显得比较强大;而对着光源的人,在强光的照射下,往往会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另外,人们对靠近墙边或角落之类更牢固的东西,会有一种安全感,离开越远越增加不安。就像从不动的大地驶向大海的船上乘客一样,离开海岸越远不安心理也就越重。因此,在与对方交谈,尤其是想要拒绝对方时,本人就应该事先选择如背光和靠墙等优势位置;而把对方置于向光和屋子中央等不利位置。这样,首先你在心理上就已经战胜了对方,要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拒绝,相对来说就很容易了。
2。要拒绝别人,应选择适当的时间一般认为,每天傍晚的4 点至6 点这段时间,是拒绝他人的最好时间。
因为这段时间,是人体生物钟的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