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棣素来严肃的脸上终于带上一丝笑意:“朕特意为两位爱卿备了一份贺礼。”贾氏京城一系唯有此二人有出息,而两人今后不会有子嗣,给他们再高的权力与地位,都是无需畏惧的。若贾蓉敢违背誓言生下子嗣,单凭两人曾经成亲,就堵不住悠悠众口。德行有失的臣子怎可能继续为官?
贾蔷也想通了里面的关节,虽然明知道两人今后就这样一辈子了,但听到贾蓉早就向圣上表了心迹,还是忍不住心中激荡。
得到圣上的信任之后,贾蓉这才说道:“臣带回了欧巴罗**的盔甲、武器与战船。虽然不能跟大周相提并论,但是若大周止步不前,他们终有一日会超越大周。而且,他们一直在拓展海上航线,若是由他们抢了先机,掠夺其他国家的黄金珠宝,只怕会迅速崛起。”
徒棣从小受着天朝上国、四海臣服的教育,但他毕竟不是那般迂腐:“呈上来吧。”
贾蓉从沉船上带回来的盔甲是将军所用的,显然并不是什么劣质货,徒棣看完也啧啧称奇,似乎是无法想象在大洋另一头也有如此的国家。
“他们也有火铳,也有火炮,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木骨都束一带得利后,野心就迅速膨胀起来。他们想要打开一条通往东方的海路,用武力、宗教去征服东方诸国!大周若是如先皇那般一直海禁,不去看看所谓蛮夷外邦的发展,终有一天会被他们甩在身后。陛下乃盛世明君,臣愿穷尽毕生之力,与诸位大人一同辅佐圣君开创太平盛世,让大周千秋万代傲视宇内!”
徒棣本就是极有野心的人,贾蓉的话说到他的心坎上,按着龙椅的手隐隐有些颤抖,稳了稳心神才道:“既然你志在青史留名,朕就成全你。但若你二人违背誓言,届时休怪朕无情!”
“臣谨记圣上教诲。”
“内阁你们资历还不够,过几日皇长孙满三岁,就让他拜你二人为师。”
贾蓉坦然应下,心中明了皇帝对于两个皇子都不太满意,想要培养皇孙。而没有哪个皇帝会不用既有才能又无子嗣亲族的臣子。记忆中明朝永乐帝启用东厂,大约也是因为太监没有子嗣无法坐大威胁下一任皇帝吧。
苏禄国王一行人在大周京都待了两个月,国王不幸病倒,药石无惘死在京都。按照国王的遗愿,徒棣准许他安葬在金陵,以亲王身份下葬。
皇长子徒炽深知自己身带残疾无望王位而且自己的嫡子得了徒棣栽培,显然是下一任储君,心中也没什么不满。而皇次子徒煦却心有不满,与倭寇的交流日趋频繁,徒棣收到密报对这个儿子越发失望。若不是他子嗣稀少,早就下了杀手。
天气渐渐冷了起来,北方传来消息,鞑子时不时在边境打秋风。徒棣下令徒煦远征,心中做了打算,若他能好好活着回来,今后不再勾结倭寇就给他一条生路,若死在战场上,就只当没这个儿子。
谁料,徒煦托病压根不愿意远征,彻底惹怒了徒棣。
天子一怒,伏尸千里。徒棣先放着北方的鞑子,命辛坦挂帅,远征倭国。而倭国境内正是内战,内外交困之下,起码有几十年无法恢复元气。辛坦就如去观光了一趟,顺利班师回朝。
战事结束后,大周宣布断绝与倭国的任何往来,不允许倭国人入境,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同时,若有哪个国家与倭国交好的,即是与大周为敌。
徒煦得知辛坦远征倭国时就知道大事不妙,而之前与他有来往的倭国大将军也带着残兵败将投靠于他,怂恿他共谋大业。
徒棣对于儿子的不臣之心,而且愚蠢到被一个落败小国利用,感到极度失望。
没过几日,皇次子暴毙而亡,倭国大将军处凌迟极刑。
徒炽暗自庆幸自己没有不该有的心思,自请去金陵驻守,徒棣准了他的请求但留下了皇长孙在京。如此,下一任皇帝的归属已经明朗。
对于北方的鞑子,徒棣并没有向解决倭国那般随意,在贾蓉的建议下暂缓出兵。贾蓉以为,若要战,就一战让他们这辈子都不敢再宵想大周。
兴修水利、改革吏治、研发武器、训练士兵,全国上下都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着准备。
来年四月,林瑜钦点为今科状元,**含笑而亡。林瑜在姑苏结庐守孝,同时潜心修学。
当年十月,粮食丰收,将士骁勇,一切就绪。辛坦挂帅,陈勇为副将,圣上亲自相送至午门。如此,大周挥师百万远征北方草原部落。
岁末,辛坦的军队胜利归朝,与朝贡的小国一同入京。
由于皇长孙还小,贾蓉、贾蔷除了给他上课,还兼管了工部、礼部的事情。如无意外,皇长孙被封为太子时,两人也会被封为太子少傅。
贾蓉、贾蔷两人被传出在海外行船时误食番邦药物,无法生育,因而一直未曾娶妻。流言传出以后,圣上就大肆封赏两人,间接坐实了此言论。一些原本想要将嫡女嫁过去的**都歇了心思,而庶女显然贾氏兄弟也是瞧不上眼的。于是渐渐就没有媒婆踏进贾府的门槛了。
这一日是休沐日,贾蓉、贾蔷两人在郊外踏青,远远瞧见一座古朴的寺庙,就走了进去。
寺庙有些老旧,不过很是干净整洁。庙里只有一个老和尚和几个小沙弥,来往的香客并不多。
贾蓉一直对神佛之事不以为然,低声说道:“捐些香火钱就走吧。”
“如今我是遇神拜神,遇佛拜佛,虽然他们都很忙,但总有一天总有一个能听到我的心愿。”说完,贾蔷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
贾蓉见状,也跟着恭恭敬敬拜了三拜。
拜过佛祖后,两人在寺庙里转了一圈,这才携手走了出去。
他所求的,不过是忘川河边,三生石上能刻下两人的名字。
而他所求的,不过是一世情缘两厢情愿三生不变。
======================================================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了?正文完结了。今天码了一天,把昨天的和完结章都码出来了。我没想到我竟然写了25W字!
再次鞠躬感谢所有一路陪我走来的你们,没有你们的支持这文也不会写到现在,爱你们~~~
PS:前面读者提到过的一些问题,我都记着的,明儿开始修了。
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的火速提哈,没有提交完结就还可以修改。
PPS:对我来说,这文是心血,我打算开定制留念,自己肯定买一本。据说10本可以开,不知道有没有人感兴趣?
PPPS:过年太忙,年后开新坑^^觉得我坑品不错的就包养我吧^^
68番外·林家
林瑜篇
我叫林瑜;前盐运使林海唯一的嫡子;看起来我应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事实呢?
父亲说:“林家一脉单传;父亲年纪大了,林家今后就指望你了。”
母亲说:“作为哥儿要顶天立地,将来妻儿和你的两个姐姐都要倚仗你。”
大姐直白地说:“大姐只怕嫁不出去了;弟弟将来可不能嫌弃我。”
二姐含蓄地说:“虽然辛家并不是苛待媳妇的,但有一个强盛的娘家总是好的。”
叹气;难道你们不知道在面瘫先生的鞭策下;我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吗?
作为林家的期望,我从小就刻苦念书,再加上也许天分这个东西真的会遗传;我成为了十五岁的状元郎。虽说少年入官场不是好事;但幸好我有一个无比强大的娘亲,她作为曾经的一宫尚宫,除了能教给姐姐们内宅私斗,还能教给我识人、辨人,与人结交的手段。
这些都是无奈之举,最根本的原因是,父亲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
对于这个父亲,我爱他敬他也畏他。父亲一辈子都没有行差就错,无论是娶了荣国公家的嫡女,果断与贾家断交,还是娶了娘亲做填房,选了辛坦做二女婿。最为可畏的是,父亲坐在盐运使这个位置上,竟能连任并在任上告老,这为官的手段,啧啧……
可惜我还没将父亲的手段都学了来,在我成为状元郎不久,父亲去了。我与母亲回了姑苏守孝。
父亲嘱咐过,盛世太平,清贵之路最为稳妥。守孝期间没什么事情好做,那就听父亲的用心钻研学问吧!
三年后,圣上召我回京,作为盛世大典的总编修。此书涵盖我所有能想到和未曾想到的行业。都说盛世修书,果不其然。
***
林黛玉篇
我是幸运的。
父亲、母亲给了我一个世家嫡女的身份,为我备下十里红妆。
继母也许无法待我如己出,但她尽到了一个做母亲的责任,教给我为□、为人母应有的手段。在我生下哥儿,姐姐把她的哥儿寄在我这里之后,更能懂她的好。
夫君是喜欢我的,不管是因为我的出身、我的娘家、我为辛家生下嫡长子,还是什么。也许也是容貌、才情,不过继母隐晦地说过宫中之事,我明白这两种东西其实是最不可靠的。我不在乎他喜欢我什么,只要他一直喜欢便好。
若是问我是否也喜欢夫君?我想若是他房里一直不纳人,我会一直喜欢下去的。
有一日午间小憩,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父亲早亡,我无依无靠住在外祖母家。外祖母家并无男女大防,家中哥儿唯有一个爱穿大红衣饰的公子甚为出挑。不出意外,我慢慢恋上了他。而他朝三暮四优柔寡断,最后娶了另一个女子。我为他流尽了一生的泪。
梦醒后,我回味着梦中的公子,想他与我的夫君差了真不止一星半点,我面对如此的夫君都不会把心全交出去,为何面对那样的纨绔公子却会为他泪尽而亡呢?
也许,人有了比较才知道好坏,而那位公子在一堆烂泥里是不那么臭的吧!
用帕子擦干了脸上的泪,我牵着姐儿,领着两个哥儿往后院花园走去。
繁花正好,来日方长。
作者有话要说:文修的差不多了,在等朋友制作的封面^^
马上过年了,本命年终于快要过去了,嘤嘤~~
我在为新文梳理脉络、存稿,明年会开新坑,还请大家继续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