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旧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旧影-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轻萍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她话里说的是谁,在场的三人都知道。这话,她们是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接了,则承认陆轻萍话里所指,不接,反驳回去,又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你——”依萍气鼓鼓的看着陆轻萍,一时语结。

“佩姨,依萍,我这边还有事,先走了。你们也忙去,等回头有时间我们再坐下闲聊。”欣赏完傅文佩和依萍有口难言的模样,陆轻萍满意的笑了笑,不想和傅文佩母女纠缠,丢下一句场面话,抬腿离开。

“妈,你看看,你看看她这是什么态度?从头到尾嚣张的不得了,好像我们都欠着她什么似的!真是不可理喻!”依萍见陆轻萍把她们气个半死,不等她这边和她辨出个四五六,说出个是非来的时候,她又潇洒的丢下她们母女,甩手走了。依萍气得只觉得心肝肺都不舒服起来。头一次,她觉得原来这世上还有比雪姨更可恶,更讨厌的人,平时都是她在前面挡着,将傅文佩护在身后,这会子依萍倒是恢复期小女孩的性子来,拉着傅文佩的胳膊,摇晃着,忍不住向傅文佩告气状来。

傅文佩神色复杂的望着陆轻萍的背影,伸手安抚的拍了拍依萍攥住她胳膊的手,轻叹一口气,说道:“依萍,你也别怪她,她的心情我能理解。我们确实是欠她的,当年司令只带着我们和雪琴一家来上海,将他们全都丢在了东北。如今东北在日本的控制之下,日子应该不好过。她不定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上海,而且梅姐又过世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日子,一个姑娘,独自一人在上海讨生活,并不容易。而且虽然她没说梅姐是怎么过世的,但是她应该是把梅姐的过世怪罪到我们这些早就逃到上海的人的头上,所以她怨恨我们是正常的。”傅文佩在劝慰依萍的同时,也为陆轻萍的尖锐态度找理由。

虽然依萍对东北的民众生活境况不是十分了解,但是从报纸上的只言片语的报道,以及从东北沦陷后逃亡过来的人的叙述,她还是稍微知道一点的,和上海现在安宁的日子比起来,那边就是地狱。听了傅文佩的话,依萍的怒气稍微减了一点,对她的敌意也没那么大了,但是她并不完全赞同傅文佩的话,反驳道:“妈,就算要怪,也不该怪到我们头上。当初爸爸可是只想着带着雪姨和尓豪他们一家来上海的,要不是我眼疾手快,把你塞到车里,我们俩也会被爸爸给丢在东北,她要恨,要怨,应该怪爸爸和雪姨他们才是,凭什么把气撒到我们头上?”

傅文佩听着依萍天真的话语,心中苦笑不解释,和依萍一起转身回屋。平日里依萍看似成熟懂事,但是现在看来,想法还是稚嫩。在依萍看来,她们母女两个和福煦路那一家,不是一伙,但是在留在东北的人看来,两边没区别。不管当初她和依萍是怎么上的车,反正最后她们是跟着陆振华来到上海了,他们看的是结果。至于后面,她和依萍从福煦路被赶出来,就算东北的那帮人知道了,也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因为她和依萍依旧生活在上海,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陆家大宅里,女子争宠失败后最平常的戏码。

陆轻萍从傅家门口离开后,傅文佩和依萍对她印象好坏,她并不放在心上。今天,她由傅家母女两个,想到了住在福煦路里的陆振华和王雪琴。这两个人,一个是被她占据了身份的原主死前心心念念要报复的对象,一个是她要感谢的人。这是她成为陆轻萍所要付出的代价,当时她也应允了。因为一直为生活忙碌奔波,这件事一直被搁置,但是这种债是不能欠的。陆轻萍也不想把它一直背负在身的,想着早了早好,只是到底该怎么做呢,陆轻萍不想在报复和感谢的时候和陆家有太多牵扯,所以她为难起来。

☆、第23章

为难不为难的,陆振华和王雪琴她还没见过,除了知道他们住在福煦路,具体地址也不清楚,所以这事就算着急也急不来,因此陆轻萍一时之间想不出办法来,也就不想了。

回到冷家,韩妈正在天井洗衣服,冷太太和宋世卿正在屋里闲聊。陆轻萍进屋和冷太太、宋世卿打了招呼。宋世卿探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笑道:“外甥女这个时候才回来,可是从新房子那边过来的?”

“嗯。”陆轻萍轻声应了一声,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说起来虽然知道外甥女买的房子在哪,知道是个小二进的院子,但是具体是什么样子我还没看过呢。”宋世卿又道:“听我大姐说房子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不知道打算什么时候搬过去呀?”

“那边还有点小问题在收尾,应该快了,不过关于搬家需要作什么,有什么旧例没有这类的习俗我不太懂,所以我都交给舅妈操心了。”陆轻萍一面回答,一面心中纳罕。

新房子那边的事,她几乎事无巨细的向冷太太报备,而且在那边监工的韩观久又是冷太太的人,冷太太偶尔也过去看看,所以冷太太对那边的情况知道的一清二楚。宋世卿想要知道的话问冷太太就可以了,何必来问她?自她来到冷家,宋世卿对她的态度一直不冷不热,等后来知道她从冷太太这里借钱买房子之后,更是淡淡的,像今天这么和蔼,笑容满面的情况可是绝无仅有,俗话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宋世卿突然变换态度为了哪般?陆轻萍忍不住心中生疑。

宋世卿听了说道:“现在哪里还有那么多讲究,只要那边收拾好了,随便拣个日子就能搬家。要我说,早搬早好,这边窄狭得很,不要说来客,就是自家人都无处可坐,而且邻里之间也不是好相处的。搬过去,独门独院,不仅宽敞,而且就算是邻居不好,也不比这边,避不开,完全可以不理会。只是眼看大姐你们是要享福去了,我这边还要和人继续拼租,挤挤巴叉的,唉!”最后,宋世卿非常郁闷的叹道。

听了宋世卿后面的话,陆轻萍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想起了自己自从房子装修后心里就一直记挂,但是却总也想不起来有什么事要做。这会子她知道自己把什么给忘了,赶忙弥补,笑道:“我们住的宽敞了,万没有眼睁睁的看着舅舅‘受苦’的道理。家里虽然不算大,但是还有两间空房子,舅舅要是不嫌弃,就搬去和我们一起住。”

陆轻萍为以前自己一直没提这事作描补。“我原是早就有这个想法,想着等搬了家,舅舅要是能和我们住在一起就好了,两下里相互照应,而且也省的舅舅为了照看我们,来回奔波受累。只是我不知道舅舅是什么意思,所以一直没有开口。这会子房子都要收拾好了,搬家在即,再不说就不好问了,所以我正想最近两天找个机会问一下舅舅。正好今天舅舅在,所以我就把这话说了,不知舅舅意下如何?”

陆轻萍的提议正和宋世卿之意,但是他并没有马上答应下来,而是摆着手推辞了几句。陆轻萍听出了宋世卿的言不由衷,因此“锲而不舍”的再三邀请他和她们一起住。

宋世卿在上海租住的地方条件并不比冷太太家强多少,他早有心换个好一点的住处,只可惜收入有限,所以一直未能如愿。如今能换个条件好的地方住,而且不用掏房租,省下一笔,很合他占小便宜的脾气,他自然巴不得。何况因为这房子是陆轻萍借冷太太的钱买的,在宋世卿看来,这房子虽然是在陆轻萍的名下,但是实际上是冷太太的房子。冷太太是自家大姐,根本不需要客气,而且他住进去,顺便还能照看她们,一举两得,两下便宜。所以推辞了几句后,在陆轻萍的劝说下就顺势答应了下来。

不过为了不被陆轻萍认为他是占她们的便宜,因此宋世卿故作大气的说道:“住进去是没问题,但是房租和生活费还是要掏的。虽然是亲戚,但是大家都不容易,我可不能占你们的便宜。”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舅舅这么说,可是要臊死我吗?”陆轻萍赶忙说道:“何况舅舅之所以住进来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我们,若是因此要收舅舅的钱,我们成什么了?亲戚之间的情分哪里是能用钱来衡量的?舅舅快别提这话,不然我都不好让舅舅住进来了。”

冷太太总觉得家里没个男人支撑不好,而且她也知道宋世卿在个冷衙门,收入不高,上海物价腾贵,他还要往老家里寄钱,又爱喝个小酒,在外面又要交际应酬,所以每个月的薪水都捉襟见肘。冷太太有心帮他,但是她和冷清秋不用宋世卿贴补已经好了,不可能拿她们母女以后的傍身钱来支援宋世卿。因此在看到陆轻萍买的房子后,也曾起过让宋世卿搬过来,一面帮她支应门户,并且两下里互相照看,一面宋世卿又能省下一笔钱,两厢其美,岂不便宜。

但是冷太太脸皮薄,觉得这房子是陆轻萍的,陆轻萍让她和冷清秋免费住进来已经很不错了,再拉上一个她的亲戚,不像话,所以冷太太一直迟疑着,不好意思开口。如今宋世卿自己把意思说了出来,冷太太自然是心里赞同的。所以一直在一旁作壁上观的她见宋世卿住进来是已经确定的事了,因此说道:“轻萍这话说的是,只是二弟你的话也有道理,谁都不容易。这样吧,我做主了,大家各退一步。房租就不必提了,亲戚之间,家里又不是没有空房子,借给人住哪里还有收钱的道理。我没工作,秋儿还在上学,我俩靠着以前的积蓄生活,而轻萍一个女孩子在外面赚钱不容易,所以生活费还是要交的。你们看这样可好?”

听了冷太太的话,宋世卿和陆轻萍都赶忙点头表示赞同。宋世卿和她们住在一起成了定局,但是住在哪里,陆轻萍却为难起来。因为收拾房子的时候,陆轻萍根本没考虑宋世卿住进来的问题,所以家里的房子都被她派上了用场,如今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要挤出宋世卿住处并不容易。

琢磨了半晌,陆轻萍帮宋世卿选定了西厢房,但是她没有说出来。因为不管怎么说,宋世卿都是长辈,哪有不让长辈住正房却让他住厢房的道理。陆轻萍决定找个时间带宋世卿去看房,由他自己选定,免得由她来安排的话,宋世卿不满意,有说辞。

宋世卿不知道陆轻萍打的是什么主意,因此在陆轻萍提议他要是有时间的话,在搬进去之前可以去看看新房子,以便按照他的心意布置住处的时候,他忙不迭的答应了。毒品禁卖所清闲的很,宋世卿随时都有时间,所以宋世卿和陆轻萍约定明天就去看房,冷太太作陪。

次日,宋世卿、陆轻萍和冷太太一行三人,来到麦根路落霞巷新房子处。陆轻萍买的这所房子虽说是小二进的院子,但是比北平正常的一进院子大不了多少,面积仅三分出头。不过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院里正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全都有。

因为这宅子原本是清末跟随主家来上海,在主家面前有点体面的仆人自建的,因此设置在宅院东南角的宅门用的是小门楼,就是俗称的随墙门。用砖砌筑,门框上作一小坡顶,并安了一个蝎子尾脊,简约朴素,非常不惹眼。

因为庭院占地面积小,所以东西厢房只有两间,而且正房和厢房之间没有抄手游廊相连。东西厢房和倒座房之间砌以隔墙,用以分出内院和外院。因为庭院窄小,所以东西厢房的南山墙成了隔墙的一部分。隔墙合拢处设二门,没有采用带有屋檐的垂花门,用的是月亮门,既美观,又经济。

虽然宅院盖了倒座房,但是倒座房的宽度不足八十厘米,连一张正常宽度的单人床都摆不下,明显当初主人盖出来就不是为了住人的。因为外院窄小,所以从大门进来后,没有设置影壁,直通外院。

虽然不知道其中有什么讲究,但是四合院的正房房屋间数均为单数,一般为三间到五间,七间的较少。因此哪怕陆轻萍买的这所宅院长度不够,仅有四间房的宽度时,但是主家还是在这四间房的宽度上盖了坐北朝南的五间正房。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小后院的缘故,而且地方也不够,所以没有盖耳房。为了美观,左右两边用青砖砌了一个一人通过的门洞通向后院。

因为正房房屋结构为抬梁式木构架,这种木构架是用木柱承托整个屋顶的重量,墙仅做围护结构,不承重,俗话说“墙倒屋不塌”。房间内虽然每间屋子有独立空间,但是一般不是用砖砌隔断,而是用碧纱橱、几腿罩、落地罩、博古架、板壁来分割空间。所以陆轻萍在把屋子收拾出来后,并没有采用原来的五间房结构,就是正中一间是明间,其左右是次间、梢间的分隔方式,而是重新分隔,用砖墙把屋子隔成了四间。

这样一来,每个房间的面积都得以增大。因为作为明间的客厅有后门与后院相通的缘故,陆轻萍考虑种种,并没有设置中堂,所以明间并不是按照旧习俗摆设的,而是在西面墙上挂了一大幅山水画和对联,画下是翘头案,中间摆着一面小玻璃镜屏,两边是一对绘着花开富贵的红色天球瓶,取其“平静”之意。翘头案前面是一张八仙桌,上面摆着一套茶具,左右两面各一张扶手椅。下面两溜四张高背椅,椅子中间是与之配套的高腰茶几。

因为东面只隔了一间房,所以明间的东面面积要比西面的大,这边的背景墙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下面摆着一套榆木的十件套中式沙发茶几。一张三人位的长发椅,四张单人沙发椅,两张与单人沙发配套的单人茶几,两个腰几,还有一个大茶几。在大茶几前面隔着一段距离摆放着一张大理石面的核桃木圆桌,及其配套的八张圆凳。

地面上还摆着一个有半人高的,造型古朴,由竹子、葫芦、石磨和水车做成的受水型更漏,用来看时间。这是陆轻萍暂时没钱买西洋钟,在押店里买回来暂时代替钟表的计时器。比起少说也要几百块钱的钟表,这个不过几十块钱,真是太划算了,而且就算到时买回来钟表,这个也可以作为摆件来用,怎么算都不亏。

东边隔出的这一间房,陆轻萍是准备给冷太太住的。西面,则是两间房,挨着明间的次间和梢间有门相通,但是陆轻萍将其设置为机括的方式,可以开合,所谓的门做成竹刻竹雕模样,因此就算不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