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流,讲学又细……”
“我要再去一趟静心殿。”
晚膳后,云若辰不顾曾嬷嬷的阻拦,让小宫女点着灯笼给自己引路再次再往静心殿。
“嗯?辰儿你又来做什么。”
元启帝用完晚膳后一直坐在静心殿内室中养神,听张元说华容郡主又来求见,不禁有些奇怪。
一般说来,晚膳之后,宫中除了值班的侍卫、宫女与内侍之外,其余人等便都不会离开自己所在的宫殿。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行,但若没有正当理由,是不可以在宫中“夜游”的。
所以曾嬷嬷才会想阻拦云若辰过来,但云若辰却自有主张。她尊重曾嬷嬷,可她并不打算让别人控制自己的生活。
“你想学经史?”
听云若辰提出这个要求,元启帝的眼睛眯了眯,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女官们教你读书写字时,自然也会讲到四书五经的。”
他说的没错,云若辰也听曾嬷嬷说女官们会教四书五经,只不过是用来教会她写字而已。她们的教学,还是以女学妇德礼仪为主。
云若辰在他脚踏边坐下,以一种闲话家常的语气闲闲说来:“可是皇爷爷,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若辰驽钝,要是一下子学太多东西,怕是一样都学不会,每样都是半瓶醋,那岂不是浪费了皇爷爷您的一片苦心?”
元启帝不置可否:“那就先专学《女诫》之类的好了。女孩子家家的,偏要学经史做什么?”
“皇爷爷,话可不是这么说。”云若辰当然早想到元启帝会这么说,忙道:“常言道,皇子有天下国家之责,是以要通读经史,以明是非得失。辰儿身为皇女,虽天资愚钝,却也想多学些经史典籍,增长见识,免得以后长成个不知是非、见识浅薄的女子。”
“尽管辰儿并不欲高看自己,但天下人就是会对皇家子弟频频瞩目,辰儿生怕日后不识大体,一不小心做错什么大事,自个丢人事小,影响了皇爷爷与父王的声誉才是大事啊。”
她意思说得很明白。既然您老人家说我是未来的公主,那我日后一言一行肯定受人注目,所以更应该了解些国家大事。至于女孩子的礼仪规矩嘛,就算没学好,也是“自个丢人”,小事而已!
元启帝人老成精,极有主见,哪是这么容易被说服的。
“你只要学好了礼仪规矩,就不会行差踏错。看看你那几个姑姑,不都是挺懂事的?”
“可是……”
云若辰就知道讲道理是讲不通的,索性把刚才装出来的端庄老练样儿丢开,一把拉着元启帝的袖子摇来摇去撒起娇来:“可是皇爷爷,辰儿就是想跟夫子学经史啊!我以前听顾阁老家的阿澈说,他每天有位学问极好的夫子来教他读经史,就羡慕得不得了呢……皇爷爷,您就依了辰儿吧,让辰儿专心学这个好不好?其他的往后慢慢再说嘛……”
“顾阁老?什么阿澈?”
元启帝愣了愣,又故意板起脸甩着袖子:“你看看你,半点规矩都没有!有话好好说!”
话说得冷硬,语气却毫无责备的味道,完全像一个寻常的老祖父在教训小孙儿。
云若辰笑嘻嘻地收回手,才不怕老皇帝黑脸呢,他就是爱装严肃啦。
她简单说了几句顾澈的事,当然不会将他们半夜跑出去看花灯的冒险小故事和盘托出。“好嘛,皇爷爷,辰儿真的想学啊。”
“他是男孩子,当然要学经史,将来还要考科举。”元启帝无奈道:“你怎能和男孩子比这个。”
“我就是喜欢呀……过去在府里,父王也有教我读《诗》,那些句子很美呢。”她又扯上靖王当挡箭牌。她不想把时间花在背那些《女诫》上啊,还有什么学琴学画,没兴趣。下棋她本来就会嘛,书法的话,反正她又不打算当书法家,费那么多精神做什么?
而学习经史典籍,却是关系到……她的未来。
她并不是单纯为了兴趣而学习。若是那样,她随便跟着女官们读读书,自己再将宫中藏书拿来研究研究,也就能满足了。
她想要的,是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
父王性子柔弱,如今被皇帝压制,日后登基了只怕也要被那些臣子们拿捏的。她虽不想出头,但该懂的东西,她必须要懂。
可是……这样的理由,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对元启帝说的!
重感冒了几天,存稿用光了。这是赶着码的,抱歉更新晚了……
第七十七章:宫中小住(三)
夜色渐深。
云若辰刚刚离去,静心殿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尽管这殿内外有数十名太监侍卫在伺候,却几乎连呼吸声都听不见,只闻室外夜风拂动着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元启帝咳嗽两声,随手端起案边热茶呷了一口。
“张元。”
“奴才在。”白胖的中年太监轻声应道,恰如其分地俯身趋前。
元启帝一手捧着茶盅,一手拿着杯盖,轻轻敲击两下,并不急着说话。片刻后,他才缓缓说道:“辰儿坚持要读经史。”
张元没接话,他知道这还不是自己插嘴的时候。
“不仅如此……”元启帝想起方才云若辰说“想和阿澈一样跟夫子读书”时的样子。“她还挑剔先生呢,这孩子,嘿……”
虽然云若辰没说出口,意思却是不想跟女官读经史,竟是想与男学生一样请饱学宿儒来教学。
“张元,你看这孩子,是个什么性子?”
张元服侍元启帝十几年了,却还时时感觉自己摸不清皇上的心思。比如现在,他就揣摩不出元启帝对云若辰今晚的举动是赞赏还是反感。
但不回答显然是不行的。张元小心翼翼地说:“华容郡主十分好学。”
“嗯,是的……比她父亲和叔叔可是好学多了……”
人都是善于筛选回忆的,元启帝就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父亲漠视两个儿子成长的失责,一味责怪二人的不成器。也不想想皇子本该八岁入上书房读书,他却因为迷信什么二龙不相见,假装宫里就没这俩孩子似的。搞得本来就天资平庸的靖王和诚王根本没受到什么系统的帝王教育。
“本想趁她在宫里住,好好让人琢磨琢磨她。”元启帝忽然叹息道:“爱读书本来是好事。唉,辰儿要是个孙儿,朕也能安心将江山交给老四了……也不知她那弟弟,将来是否像她?”
“也罢,朕倒要看看,这孩子能学出个什么样儿来?”
元启帝起身,张元忙替他披上外袍,说着皇上仔细风凉。元启帝没理会他,径直走到殿前,感受秋风拂面的凉意,仰头看向头顶苍穹。
“琼姐,居然有个丫头也有和你一样的想法呢……”
他浑浊的眼珠在这一刻似乎变得清明了许多,仿佛想起了许多许多年前的往事。
在元启帝对着夜空发怔回忆往昔时,云若辰已离开了静心殿拐到了大甬道上,却不曾想迎面遇上了一位久违的贵人。
张淑妃。
“辰儿见过淑妃娘娘!”
云若辰不慌不忙后退半步躬身行礼。
在宫人们提着的灯笼映照下,张淑妃的气色看起来竟还不错,与她前些日子的“重病”传闻不太相符。而且,她看向云若辰时的表情还是那样慈祥和蔼,嘴角含着温柔的笑意,完全不似与靖王府有着不可开交的死结。
连云若辰都不得不佩服张淑妃的涵养。靖王正位太子,诚王却灰溜溜地拖家带口离开京城就藩去了,张淑妃在宫里的地位肯定一落千丈。难为她面上一点落寞失落的痕迹都找不到。
所谓输人不输阵,诚王在这点上就远不如他这位在宫斗的大熔炉中锻炼出来的母妃啊。
“华容,刚从皇上宫里出来?”张淑妃笑问道:“是陪皇上用了晚膳吗?”
“回娘娘的话,辰儿只是在晚膳后来找皇爷爷闲聊罢了……娘娘您身子好多了吧?”
要杜绝别人的追问,最好的方法就是抛出新的问题。张淑妃果然没有继续问下去,点头说:“你有心了。宫里新来了位朱太医,本宫吃了新太医的几副药,精神都好了许多。是了,本宫听说你素来有些气喘,不如明儿让他去替你瞧瞧?”
“多谢娘娘关心,那可太好了。”云若辰从善如流地应下来,两人又闲话了几句才分别。
云若辰在原地恭送张淑妃远去,看着她领着宫人进了静心殿宫门,才转身继续往清华宫方向走去。
看来张淑妃也有事要找皇上呢。却不知是否与刚离京的诚王有关?
即使张淑妃已失势,她仍是宫中四妃之一,是有资格不经传召而求见的。但元启帝脾气不好,宫妃们动辄会遭责骂,所以一般也没有什么人会特意去求见皇帝。张淑妃这一趟行动的目的……耐人寻味啊……
撇开彼此对立的立场不说,云若辰对张淑妃的评价很高。有修养,懂做人,而且该决断时绝不含糊。
除夕宫中出事那次,诚王因为靖王主动站出来要主持大局急得跳脚,甚至大叫着这是靖王安排好的阴谋。
要是他再胡说下去,靖王就能以他闹事为理由将他捆起来了,那样诚王的结果保证比现在还惨得多。
但张淑妃当即判断出形势,果断地赶在所有人有反应之前,先给了诚王两巴掌阻止了他继续犯错。这份魄力可不简单!
“果然,这些娘娘们……都是人尖子啊……”
云若辰自诩聪明,可在宫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深深感觉自己的心计快不够用了。不说讨好老皇帝,就是这些娘娘们她都要应付不过来。
所以她才格外想知道,张淑妃特意前去求见皇帝是为了什么?
毕竟如今靖王才当上太子,诚王那边……还是要多多留意才好。可不能得意忘形让诚王一系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这些事,在她心里掂量了下,也就放到一边了。她更关心的是,元启帝是否会同意让人来教她经史典籍呢?
刚才她磨了半天,元启帝虽然没露出什么不耐烦的样子,她却也明白不能太任性。
“自由啊……”
她微微仰起头,看着甬道上狭长的夜空,心里有些发沉。
她渴望能得到更多更多的自由。所以她不能放弃吸收那些她所缺乏的能力,学经史只是手段,更多的……是想学到经史之中所蕴含的朝堂之道。女官们怎能教会她呢?
她对皇帝撒娇说,那些宗室子弟都能入太学读书,她也想让太学里的先生来教。可皇帝……大概是不会同意的吧。
她并不知道,此刻的老皇帝正与她凝望着同一片星空,想起了他年少时久远的记忆。
然而只不过一夜之后,云若辰发现她最近的运气着实不错。
她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
先是张淑妃昨晚到皇上宫里的消息传回了清华宫。这也不奇怪,段贵妃当然要随时掌握宫里的任何风吹草动,尤其是张淑妃这种终身敌人的动态,更是要时刻在意。
原来,张淑妃是去向皇上推荐那位新来的朱太医的。
众所周知,皇帝除夕时中过一次毒。那次中毒的真正原因却只有云若辰知道,别人都以为是道士们在丸药里下毒罢了,唯有云若辰明白还有成晖郡王送来的摄魂香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但她肯定是不会说的……这种暴露自己的事情,她为什么要做呢?
从那以后宫里的方士就绝了迹,除了骆天师外再无道士,皇帝也暂停了服食丹药和修道。可老皇帝的身体还是很虚弱,时好时坏,体内的毒素始终无法去除。
所以张淑妃去向皇帝推荐新太医,大家并不觉得有多意外。这是很普通的讨好皇帝的手段而已……尽管张淑妃人老珠黄,也不可能因此邀宠得幸,可她的目的群众们都能理解。都是为了离京的儿子诚王能好过点嘛!
得知张淑妃的目的后,段贵妃虽然不是很高兴,却也没有特别在意。云若辰把这事在心里过了过,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却说不出怪在哪儿。
她马上就没时间去想张淑妃的事了,因为张元公公很快带来了三位负责教导她的新女官,分别负责教她宫廷礼仪、书法习字、妇德女红。而她向皇帝提的要求,居然也得到了满足——
“每三天一次,到上书房去学经史典籍,由两位翰林院的学士来教导我?”
云若辰惊喜地跳了起来,紧盯着张元的眼睛:“张公公,这是真的吗?”
“是的。”张元笑眯眯地说:“这两位翰林学士都是上一届的新进士,学问是极好的。而且,皇上还吩咐……”
“既然郡主您要到上书房读书,那也和皇子一般待遇,会有一名侍书、一名侍读。”
侍书?侍读?哦,类似书童吗。云若辰知道张元会解释,并不急着追问。
张元说:“过去皇子侍书是从内监中选的,郡主您的侍书,自当从宫女里选出。”
云若辰点点头。这也没什么,多个人跟在身边服侍而已……
“至于侍读,按规矩是要从宗室或朝臣子弟家中选拔……”
呃,那就是给她找同学了?
“皇上说,既然郡主提到了顾阁老家的小公子,那就召那位顾澈公子进宫来当郡主的侍读便是。”
“啊?”
云若辰情不自禁叫了出来。
张元诧异地看着她,周围的宫女太监们也很奇怪,很少看到早慧的小郡主会失态呢!
“顾澈?皇上让他当我的侍读?”
云若辰又想笑,又笑不出来。拜托,那个只喜欢在大草原上跑马、没事干就养养金鹰当宠物、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字写得奇丑无比的——
顾澈同学!
还是晚了点……啊哈哈哈没想到吧!阿澈要和若辰当同学了!
第七十八章:上学
“啊?让我去宫里……读书?”
顾澈的嘴巴张得可以吃进一个西瓜,目瞪口呆地看着祖父,马上跳了起来叫着:“不行,祖父,我不能去……”
“啪!”
顾阁老气得把手上的茶盅狠狠一顿,喝道:“你以为我想让你去!啊?还不是你自己惹出来的好事!”
“我?”
顾澈指着自己的鼻子,真是糊涂极了。他承认自己是比较顽劣,但很少出府啊,更没有和外人有什么交集,咋就能惹上事了?
顾阁老布满皱褶的老脸现在看起来和一条苦瓜真的区别不大,都是那么绿,那么皱,远远看着就能感觉到正在散发的苦味。
他心里不住哀叹着,顾家数代以来书香清华,就算二儿子好武但也是战死沙场的忠臣良将,可谓家声清远……怎么到头来,只剩了顾澈这么一个祸害?
不喜欢读书,也罢,顾阁老原来也没指望他真能考科举,识字就行。等他告老归田后带着这孩子回老家去当个田舍翁,反正饿不着嘛,就让顾澈在乡间当个地主挺好的。
天天在家里练武、捣蛋,打鸟窝,也不是大恶。这孩子本性也不坏,并没有欺压下人或是到街市上和痞子们厮混,好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