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旁观的宝钗都心中叹道:早这样不就又省事儿又讨巧?不过她心里也隐隐有些不快,她和元春的母亲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同为王家的表小姐,却不曾在外祖家里得人“另眼相看”。

宝钗身侧的宝琴常与姐姐相伴,约莫能猜着她这个生就玲珑心的姐姐正琢磨什么,便也开口凑趣道:“哎呀,要是看中旁人的坠子可怎么办?”

王熙凤一摆手,“我可不知道。”说着,自己嘴角一弯,“偷偷换一换。”

她娇俏活泼的样子倒是惹得众人一笑。

贾瑗这边当然也不能再计较,否则显得堂堂荣国公的嫡出姑娘居然只盯着旁人家里犯错的下人似的。

湘云这小姑娘没心没肺,说完她一会儿就能撂在脑后,黛玉细心又懂事,却又不是小肚鸡肠之辈。不过成见……可就自此产生,没准儿还会逐渐根深蒂固呢。

可惜王熙凤和甄元春年纪还小,不知道如何尽早让这几位出身不凡的姑娘当场消气:让这几位“小姐妹”由衷地生出亲近之意可极不容易,但是留个坏印象却很是简单,起因还是这么一件小事。

到了该摆宴的时候,自有王家太太身边得用的大丫头带人来请姑娘们一同移步正厅。

顺着长廊前行,即使满目皆是青葱草叶与烂漫春花,黛玉还是略微带着一点不快之色,她正是喜悦与愤懑都一样难消退的那种人——只是不相熟的话,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这个“不相熟”里面可绝不包含宝玉。姐姐妹妹之中,宝玉一向最是关心姑姑家的妹妹,其次便是小湘云了——谁让她年纪最小,也最容易逗弄。

宝玉已经察觉不对劲儿,也没多想便过去追问……他大姐贾瑗。然后这事儿在众人回到荣府之后,便人尽皆知了。

水凝和王咨同时觉得,单看王家的下人们就能摸着这家的底蕴了,虽和宁荣两府乃是同乡又是历来和睦,知根知底,但王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两位管家少奶奶的儿女亲家中被划掉了……

史令仪听说也没说什么,黛玉如今有爹娘疼爱,还有个粉嫩的小弟弟,吃点小亏长些见识可未必是坏事:毕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像自家这般尽力一视同仁,况且遭遇小刁难,甭管有意还是无意,也能练一练应对的本事。

史令仪也是这么跟丈夫和女儿说的,“养出娇花一样的女孩儿,将来碰上瓢泼大雨,你可让她怎么办?”

贾敏抿了抿嘴,“娘,我怎么不记得自己挨浇啊。”

史令仪蹭地坐直身子,朝着正忍俊不禁的贾代善道:“老爷!你听听,还不赶紧让她如愿,浇她一盆?”

贾敏笑得就差在母亲怀里打滚儿了。

黛玉这回正坐在她外祖父的大腿上,见状也小声道:“娘又撒娇。哼,”她小手拉着外祖父的手腕,“我也会。”

短短两句话,就惹得贾代善搂着外孙女儿一通又揉又捏……

笑闹一场过后,史令仪还是轻声嘱咐女儿,有空教教黛玉,再多看顾下湘云——这阵子嫂子王彦身子不太爽利,也没多少心思安抚孙女。

话说荣府从贾赦到贾琏两代人,他们的先生可都是史骞请来的名士,且史骞做过学政,如今又是礼部侍郎,大家有多少都受过他的照拂,尤其史令仪还特地提出来的事儿,那可是必须圆满完成,最好还得超出些母亲预料才好。

于是湘云在荣府过得很是自然舒坦: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读书玩耍,甚至还能靠在表哥们的怀里,骑着骏马四处绕圈子……而宝玉在与黛玉亲厚之余,也特地留心起这个最小的表妹。

殊不知,宝玉在他小叔叔贾攸眼里,也是需要特地留心的,最小也最不省事的孩子:因为他会望着妹妹们,尤其是黛玉走神,而黛玉似乎又一无所觉……

而三年一度的春闱也准时到来。这一年,贾政与林海都要参考,二人结伴,顺着如织的人潮一起进了贡院,直到两扇大门他们身后轰然关闭,贾敏与王咨在恋恋不舍地放下马车车厢上的布帘。

连考三场,一共九天,终于回来的林海让黛玉险些没认出这是她亲爹,之后干脆落了泪:她从没见过如此憔悴,又邋遢的父亲,不过……爹爹的胡子好软,就是……有点臭……

回到荣府的贾政,“卖相”还不如他妹夫呢。

贾瑗看了她爹良久,还是王咨替女儿说了句大实话,“老爷,训儿子不急,您先去洗洗再歇了吧。”光是“鲤鱼跳龙门”你就已经絮叨三回了。

当然,如果真是水平不行,贾代善压根不会放儿子去丢人,女婿林海更是人中龙凤,更不必他这个岳父操心。有他这位枢密院副使在,无需什么照应,只要一切公事公办就足够了。

果不其然,会试通过之后便迎来殿试,这回起码时间上不怎么煎熬,当天去当天回,林海倒是始终泰然自若,贾政却多少有些担心:千万别落到三甲……

当晚,他有心事也睡不着,便跟身畔的妻子王咨说话,好排解下烦忧。

王咨听了真是哭笑不得,丈夫简直就是胡思乱想,凭着公公荣国公的面子,圣上都不会让自己丈夫难看,偏偏他还担心得要命。

贾政的不安直到放榜那日,才一扫而光:他中了,二甲居中的名次。凭良心说,这是个挺公道的成绩。

至于林海,不出众人所料,成了圣上钦点的探花郎。这样大喜的日子,他竟依旧淡定从容,还抱着一双儿女,笑对贾敏道:“进翰林院怕是准了,既然在京里过得舒坦,那就多住上几年吧。”

这话可是真说到贾敏心坎上了:她是想着至少等黛玉长到十一二岁,儿子也再结实一点,夫妇再去外任比较合适。若能在京里帮女儿把婚事定下,然后再带她外任,看看天下风景,市井民情,就更好了。

贾敏把自己的打算跟丈夫一提,林海自是十分赞同。作为一个开明的男人,他很是赞赏荣府教育孩子的法子,尤其是女孩儿。

却说次子和女婿同科全都高中,荣府自然要宴请亲朋好友。男人们在前面觥筹交错,女人们则说着轻松却一点都不简单的话题,比如明年又是新一轮甄选女官的时候了。

不过贾史王薛四家,再加上个甄家的女孩子们至少得等到下下回,才有人够了年龄。

不过荣府和史家都自恃身份,这么多年都没动过送女入宫的念头,可这两家偏偏有爵位有实力还有体面,进宫面见太后、皇后求个恩典,可并不是难事。

于是几家太太便着力奉承起来,只想史令仪进宫后能探听些消息告诉她们就好——当然,必有回报了。

史令仪重生过一回,知道如今让不少人家趋之若鹜的皇子们在今后竟有泰半都不得善终,作为他们的妻妾,只能享受短暂的荣华岁月,之后……要么陪着圈禁,要么便是在痛苦与惊恐中早早离世。

即使这一世,荣府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但皇子夺嫡这场大戏仿佛是注定的一般,迟早都会上演。

不过她前世的二儿媳王夫人此番相求,还是让史令仪感慨了一阵:甄元春打算进宫为自家搏出份“荣宠显贵”来,既然目标已定,自要早作打算。

王夫人客气至极,“我们老爷想着,元春能在皇后娘娘身边长些见识就最好了。”抛开同乡,甄应嘉还是北静王的门生,这个关系也的确能让她试探着提些要求,成不成当然另说。

史令仪直截了当道:“这要看你们元春的造化了。”

王夫人也有眼色,见状忙道:“只想请您帮着看看皇后娘娘身边都是何等女官。”

皇后身边的确不要出身高贵的女官,因为女史除了到了年纪放出宫,便是让圣上以及皇子们收用,鲜少有人做得成正室,除非立有大功劳。

只是,就算摸不到圣上的边儿,也可以伺候太子啊,这就是甄家夫妇俩的打算……

作者有话要说:甄元春和宝钗都会进宫,所以她俩免不了也得比一比,不过保证她俩不会是一个丈夫。

………………………………………………………

截止至四十一回的人物名单:

荣府:

贾赦与水凝夫妇共有一子一女,长子贾琏,长女贾瑛(迎春)。

贾政与王咨夫妇共有二子一女,长子贾珠,长女贾瑗(元春),次子宝玉。

贾代善庶弟的女儿,嫁给了薛家二公子(也就是宝钗的二叔),育有一子一女,即薛蝌和薛宝琴。因为薛二公子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做了官,所以宝钗因此做了女史,而非以宫女身份进宫。

宁府:

贾敷柳氏夫妇,一子,贾珞。

贾敬张氏夫妇,一子,贾珍。

甄家:

甄应嘉与王夫人夫妇,一子一女,长女甄元春,长子甄宝玉,另有庶出儿女,甄探春与甄环。

其余人物都与原著相同或近似,就不一一列出了。

☆、第42章

想攀高枝儿;也是人之常情。

张家若非因为恭王;也就是先帝的十皇子;无论如何不会有今时今日的风光,虽然因为“太出头”,而让圣上削过几回,可比起送女进宫之前的情形;还是发达太多了:当年张家可是连刺史都没出过一个;而恭王生母进宫得宠并生育,如今恭王的娘舅可是正经的堂官了。

再说就算一时艰难些又如何;只要恭王不倒,张家便无人敢轻侮,也总有爬得再高些的那天。

有这样的人家做实例,不怪京里那些四五品官员连同他们的妻女动了心思——到了三品就是堂上官;而从四品到三品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道天堑,终其一生都迈不过去。

不过他们还可以照搬张家的青云路……

大约从甄应嘉三年之前,中了进士,却没考中庶吉士,只得外任知县时始就开始仔细谋划了:正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如内阁,甄应嘉深知只靠自己拼搏八成前程有限,必须借股东风才能“豁然开朗”不是?

依史令仪的眼光看来,甄应嘉夫妇灌注在女儿元春身上的心血一目了然。纵是京里堂官们的女儿也未必比得过甄元春的气度和谈吐,又容色娇美,身段窈窕,既然非要进宫搏一场富贵……可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不是我的亲孙女亲外孙女,真犯不着拦着。

史令仪痛快地点了头,“我尽力而为,万一不成你们也别怨我。”甄元春约莫十二三了,明年参选正合适。

王夫人连忙起身,满面笑容,“婶子这样说,可是折煞我了。”贾史王薛四家的老太爷当年曾以兄弟相称,王夫人称呼一声“婶子”倒也妥当。

得偿所愿如此顺利,王夫人神清气爽,又客套了一阵发觉史令仪微露倦意,便主动告辞,离了荣府花园里最气派也最精致的凉亭。

在长廊另一端闲坐的王夫人长姐,薛姨妈等来了妹妹满面春风地坐回她身边,左右没外人,便轻声问道:“应了?”

王夫人应道:“可不准了。”又由衷道,“那位看着对谁都不冷不热,倒是个好说话的慈善人。”说着,又附耳在亲姐姐耳边,“求了这么多人,也只有这位给了准信儿。”

其实王夫人还曾走过丈夫甄应嘉座师北静王的门路,北静王这边大门是进去了,可北静王妃就是慈眉善目,无论怎么许诺奉承,人家依旧八风不动。至于其余进宫还能说得上话的诰命,就不是王夫人能结交得到了。

薛姨妈恭喜了妹妹两句,心里却在琢磨宝钗的前程:她忖度过丈夫的心意,大约也是想让女儿进宫,就算伺候不了贵人,也能跟贵人攀攀交情,女儿若是当了女史就是正经有了官身,出宫求配也容易得多,将来也好提携她兄弟。宝钗比元春还小上两岁,本来明年也可候选女官,只是同年参选,像是自家跟妹妹打擂台似的,等上三年也使得。

再者,姐妹俩先后去求荣国公夫人,还显得贪心。

只是想到自己的长子薛蟠,薛姨妈不由一叹,再疼爱这个儿子,也知道这孩子不成器。

却说院子里甄元春、王熙凤以及贾瑗正说着话,而站在花丛边的宝钗与宝琴姐妹含笑望着她俩。

托妹妹宝琴的福,她比表姐王熙凤和甄元春更常来荣府做客,宝钗对此颇为感激,她更是早早便知道了父母意愿:希望她进宫或是嫁入豪门,除开皇子们,宁荣两府的男孩也的确是极好的选择。不过心思细腻的宝钗自然也看得出,宁荣两府的少爷们待宝琴更亲近同时也随意一些。她该用什么法子,让他们对自己另眼相看呢?她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该从贾瑗贾瑛姐妹这儿入手,与这姐妹俩稔熟,与她们的哥哥也有些往来可不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宝钗笑容渐深:黛玉与湘云也不该忽视。

而前方不远处,察觉宝钗目光的黛玉也微微一笑,拈着开着鲜花的矮枝儿遥遥回礼。之后,黛玉便顺着自己心意,往假山处走去,她刚绕过山石,想在湖边凉亭坐一坐,宝玉简直如影随形似的,这就寻了来。

表兄妹两个一个七岁,一个六岁,肩并肩坐在一处,两个人贴身的丫头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年纪小,这两位“玉儿”在二少奶奶房里吃饭时,也是这样随意坐着,所以她们任由两位小主人说话,只求别因为玩耍跑跳而闹出岔子就成。

只是这回略有些奇怪,宝玉沉默了一会儿,才问,“妹妹,我要走了。”

她这个宝玉哥哥偶尔会说些奇怪的话,黛玉早都见怪不怪了,“你要去哪啊?”

宝玉想了好一会儿,答道:“不知道。”

黛玉又好奇道:“你怎么知道要走啊?”

后面的事情对于六七岁的男孩儿女孩儿有些复杂,宝玉嘟囔了半天,却怎么也说不清楚,急得他连小眼圈儿都跟着红了。

直到贾琏与贾珠兄弟也寻到院子里来,又问又猜还带自己琢磨,才算勉强弄个明白:原来宝玉的乳母,有亲戚在甄家,宝玉听了一耳朵闲话,就以为他父亲考中了进士,就要向甄家叔叔一样,带着妻儿一起离开京城,过上好几年才能回来,而林妹妹的爹爹也是如此。

一想到见不到林妹妹,宝玉便万分难过,他这才特地跑到园子里寻林妹妹,告诉她他们即将要分别,他极舍不得妹妹。

没有长辈的溺爱,宝玉依然温柔宽和,无论是对小姐还是丫头,也像前世那样对正经的仕途经济不甚感兴趣,还甚至有些不屑,却并不任性,也鲜少不听话。

不过黛玉在听懂宝玉哥哥的意思之后,却道:“我爹爹和娘都不走啊。宝玉哥哥,你想得太多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