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黑帮花名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球黑帮花名册-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其中比较震撼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1909年。在日本京都举办的“万国大学生比武大会”上,杜心武凭借自然门的绝学力挫群雄,荣膺冠军。在其中最关键的一场角逐中,他不光把对手、日本空手道冠军山本刚打败,而且还致其重伤。
打败了山本刚之后,杜心武在日本声名鹊起,但同时也引来了岛国更多的武术名家。向来睚眦必报、心胸狭隘的日本人三番五次地挑战杜心武,而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当属“日比谷花园之战”!
1909年秋,日本最著名的相扑手斋藤一郎向杜心武发出了挑战。此消息一传出,舆论哗然,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抱着极大的信心,期待着这场比武。
事实上,如果单以身材而论,身形消瘦的杜心武的确尽落下风,斋藤的一身肥肉看上去就如同一座小山,不可撼摇。战书传来之后,一些留学生纷纷劝说杜心武不要迎战。然而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是,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杜心武便欣然应允了这场约战。在他眼里,无论是空手道还是相扑,说到底都是不堪一击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见证这一场所谓的“世纪大战”。日方最终把比武地点选在了人流熙涌的东京日比谷公园。
这一天,吃过早饭后,杜心武一身轻松的打扮,径直来到了比武场。此时虽然时间尚早,但日比谷公园里却已经是人山人海。日本的武术名家纷纷赶来为斋藤一郎摇旗呐喊。在他们看来,面对体型硕大的相扑手,杜心武肯定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奇迹最终还是发生了。让日本人民失望的是,大胖子斋藤虽然气势汹汹,但结果却和倒霉蛋儿山本刚差不了多少。杜心武几乎是照样画葫芦一般三下五除二将斋藤一郎击倒在地。
斋藤失败之后,日本的舆论再次哗然,中国留学生则士气大振。两次与日本武林高手的对决,两次堪称辉煌的胜利!这让杜心武在东瀛名声大噪,而这一系列事件也引起了另一个人的真正注意,他就是宋教仁。
在当时,宋教仁是日本同盟会的核心领导之一。看到杜心武强悍的身手之后,他二话不说便把保护孙中山这个艰巨的任务交到了杜的手上。自此之后,凡有公开场合,杜心武都不离孙中山左右,并一手挫败了数次暗杀,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华第一保镖”。
3。革命往事
时光荏苒而过,在同盟会众人的引导之下,身在东瀛的杜心武渐渐从一个热血沸腾的传统中国式侠者渐渐转变成了一个拥有先进政治理想的革命者。
1910年,杜心武返回中国,并开始在江湖上串联,为接下来的革命起义做准备。在这一阶段,除了与中原及江南一带的江湖人士共谋大事之外,他还远赴东北,接连收服了几伙纵横强悍的马贼,并被东北绿林尊称为“关东大侠”,以至于到最后,张作霖也闻名而来,愿执弟子礼。
可以说,在大革命汹涌如潮之际,杜心武的江湖地位也在扶摇直上——
哥老会的龙头、洪门的大佬,一入清帮辈分便高到了顶点!
这位武林中的传奇王者,用自己堪称完美的人格抒写了一段江湖神话。可以说,在当时的江湖,杜心武的风头绝对是一时无两。
而除了这些之外,很多知识分子也乐于结交这位传奇大侠。梁漱溟、蔡元培……很多知识界的才子都把杜心武引为知己。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杜大侠与一般的武夫截然不同!他武功卓绝,但侠肝义胆,而更为可贵的是,在当时的江湖之中,如杜心武一般有文化、有见识者可谓凤毛麟角。
1911年,杜心武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这一年,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并利用其帮会身份广结善缘,促使大批江湖好汉投身其中。在他和其他洪门大佬的倡导、率领下,中国的江湖再度波澜四起。他们的理想也从空洞无望的“反清复明”、“变法维新”调整成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这是一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革命!它象征着漫长的封建时代大幕渐掩,而中国式的江湖也在这一刻发展到了最为光辉的顶点。自此之后,江湖虽有才人出,但却日趋堕落,最终被尘封为久远的回忆……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杜心武见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也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光芒,他本想追随中山先生,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中国。但让其始料未及的是,曾经的仇人袁世凯在此时却一跃冲天,并最终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这一年对于杜心武来说不啻于悲喜两重天。怀着对革命前景的深深忧虑,他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都失望不解的选择——担任农业讲习所气象学教授,仅在北京政府挂了个虚职。
4。此生寂寥
1913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民主革命在这一年的春天遭遇重创!而久赋闲职的杜心武也又一次看到了窃国者的无耻,他的革命理想再次遭遇重大打击!
这一年三月,曾被杜心武引为知己的宋教仁遇刺身亡!
宋教仁之死在当时可谓一件惊天血案,同时也让杜心武认识到了革命的黑暗角落。他再次一怒拔剑,全力缉凶。几经周折之后,杜心武最终将杀手锁定在了袁世凯爪牙应桂馨家,并在这里将凶手武士英擒获。
查明了宋教仁遇刺真相后,杜心武决定再次暗杀袁世凯。然而可惜的是,此刻一心想做皇帝的袁大总统已然怕死到了极点,府邸之中重兵把守、戒备森严。“月黑不是杀人夜,风高未必放火天”,杜心武接连尝试了五次,结果都铩羽而归。
1916年,袁世凯彻底撕破伪装,登基称帝。怒不可遏的杜心武不顾劝阻,停留于京畿一带谋划行动,打算继续伺机刺杀。但没想到的是,事情再一次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仅仅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居然两腿一蹬,突然死掉了。
满腔怒火顿时化作一阵悲凉,未能手刃仇人,这让杜心武心灰意懒。袁世凯死后不久,杜心武便辞去一切公职,回到了湖南老家,郁郁寡欢,闭门谢客。
轰轰烈烈的革命让大侠激情万丈,同时也让其寸断肝肠。
在随后的日子里,杜心武几度沉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应国民政府之邀再次出山,呐喊于江湖之上。这期间日伪特工几次想暗杀他,但最终都化险为夷。抗战进入焦灼阶段后,杜心武又不顾年岁渐高,以“中国人民动员委员会”主任的身份率领杜月笙等新一代江湖大哥,上下奔走,网罗江湖志士,守土抗敌。
然而,时势虽然造英雄,但英雄却总是泪满襟。“人民动员委员会”虽然立志于动员江湖豪杰,但最终却成了国民党当局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的一个工具。而杜月笙等人更是心甘情愿做了蒋政府的马前卒,这种局面让杜心武痛心不已。但此时,抗战艰苦卓绝,他只好按下心中怒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利用自己的江湖人脉,组织“六国武术研究会”,用日本空手道、朝鲜跆拳道、泰拳、安南拳、西洋拳与中国拳术互相结合,专取有利近攻、夜战、白刃战的搏击术,施教于中国士兵。
1945年初,眼看着抗战胜利在望,75岁高龄的杜心武终于下定决心,再一次退隐江湖。国民政府几次挽留,但杜大侠却去意已决。而这一归隐便又是四年,当四年之后,共产党人再次把他请出隐居之所时,一代大侠已是耄耋老者……
碧湖翠柏,江山依旧……八十岁的杜心武虽然终于看到了民族的崛起,但内心之中却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
从少年时名动江湖,到赴东瀛纵横无敌;从江湖大佬到革命英豪……英雄之落寞,犹如夕阳,虽然依旧霞光万道,但却饱含着无奈与悲凉。
杜心武的出现是时代造就英雄,但英雄的落寞又留给世人什么?
这恐怕永远都说不清楚了……
杜心武,1953年卒,埋骨长沙凤凰山,坟前有荒草,至今寂寥……
二、洪棍·中山
1904年1月,美国檀香山。
致公堂,国安会馆。
一间充满中式古朴之风的大厅里。一个三十多岁,身材矮小的男人郑重地捻起三支长香,面色恭谨,走向大屋正中的香案。
鞠躬、叩首、饮血酒、兄弟为盟……
一切程序都是有条不紊的,所有参与者肃立两旁,主持仪式的人是美国洪门前辈钟兆养。这位看尽江湖风云的老人饶有兴致地盯着眼前这个小个子。他很纳闷,在这样一具矮小的躯体里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而这个年轻人又将把洪门这古老的组织带向何方?
此时此刻,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场入门仪式将会给洪门天地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聚集在国安会馆的其他洪门耆老个个面无表情,怀着一种谨慎而又期待的复杂心情,注视着眼前这一幕一幕……
“天运甲寅癸卯年念五念四日,在会馆大放洪门招贤纳士,香邑孙逸仙领票钟国柱保。”洪门的历史档案就是如此记载的。当修史者落下最后一笔,历史便就此定格——
孙中山,1904年入洪门致公堂,职位洪棍,属大哥级头领,非闲职,可调动指挥帮会兄弟。这就是现代中国之父,这就是“大革命”江湖的一面……
1。彷徨之路
沧海横流,英雄不必问出处!
可以说,清末民初的帮会史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革命史!以1904年国安会馆这历史一刻为基准点,我们暂且将时空倒退。
1895年,广州。
这一年,革命组织“兴中会”在孙中山的号召下,谋划举行广州起义。参与起义的大多是帮会中人,其中尤以洪门分支“三合会”徒众甚多。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此时的革命党人与帮会之间并未建立纯粹的信任,其指挥系统也不能够做到统一计划、令行禁止。起义行动还未完全展开,领导层的最高秘密便已经被泄露了出去。兴中会会员陆皓东和洪门首领丘四、朱贵全被捕,三人最终遇难。而孙中山等人也被清政府全力通缉。
1900年,惠州。
在经历了广州起义的失败之后,孙中山避走国外。1900年寄居日本的他再度派兴中会会员郑士良到惠州策动武装起义,并打算亲自从台湾偷渡至福建,指挥全军。10月8日,郑士良带领三合会会众在三洲田发起暴动。暴动之初,起义军势如破竹,附近的绿林会众纷纷投靠。然而就在斗争前景一片曙光之际,革命党人的后勤却出现了巨大问题。日本新任首相伊藤博文突然改变对华政策,禁止日本军火出口,并不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日本及台湾活动。这一举动,直接让惠州义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巨大困境之中。万般无奈之下,孙中山只好命令郑士良解散军队,只带领部分亲信遁至香港……
一连数次的革命失败,让孙中山充分意识到了反帝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会党中人的大批加入既让他感到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但同时又让他感到有些许的矛盾,那就是在指挥上,会党徒众与革命党人之间总是缺乏那种理想意义上的共鸣与信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孙中山感到了一丝彷徨……
2。加入洪门
1903年,已被清政府通缉多年的中山先生取道日本赴檀香山。此时的他已经三十七岁了。对革命,虽然热血不减,但却多了几分沉着与老到。事实上,在抵达美洲之前,他已经对此次行程有了一个详细而清晰的规划,那就是发动海外洪门,支持和参加国内革命。
和国内洪门的境遇尴尬不同,海外洪门组织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还兼具着同乡会的角色。在当时,美洲华侨十之八九皆属洪门中人,其组织力量自然十分雄厚。
抵达檀香山之后,孙中山广泛地接触了当地的洪门人士,同时也看到了海外中国人所积聚的大量人力物力!为了把这股力量纳入革命的轨道,使海外华侨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国内革命运动,孙中山终于认识到自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进一步拉近革命党与洪门间的关系。
1903年年末,在其舅父杨文纳的建议下,通过洪门耆老钟兆养出面,孙中山正式提出了入门请求!1904年,在众多江湖人士的注目下,孙中山正式入洪门致公堂,开山堂“大陆山”,一举确定了其在洪门中的大哥地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加入洪门这件事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之前,他是革命的倡导者,但却缺乏可靠的组织与人脉。而在这之后,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庞然大物傲然站在了他的背后。这庞然大物虽然来自于江湖,但麾下却有万千子弟,热血奔腾汹涌,斗志昂扬无双。
自此,江湖中人再见中山先生,又多了一份亲近,也多了一个新的称呼:孙大哥。
3。帮会改组
加入了致公堂以后,孙中山很快便投入到了新的忙碌之中。
他并没有立刻率众回国,而是选择继续留在美洲,并在第一时间展开了对北美洪门的组织与整顿。入门后不久,他在美洲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的陪同下,穿梭于北美各地的洪门堂口,以传播革命为名,积极对内部进行整顿与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刀光剑影,我们并不知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在当时,北美的洪门并不团结。特别是在康有为等保皇派的鼓动下,有个别洪门大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忘记了头顶之上高悬的那四个大字:“反清复明”!
二十六处洪门分堂,二十六个心思各异的老大。这绝对是考验孙中山组织能力与鼓动能力的时刻。面临着参差各异的基层现状,孙中山并没有采用镇压、兼并等武力手段,反而从文化的角度入手,给北美各地的洪门弟子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国姓爷当年的振臂一呼……陈近南的翩然西渡……少林五祖的刚猛决绝……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这一切的一切从孙中山的嘴里娓娓道来,几乎每一句都能让北美洪门的年轻一代热血贲张。在这之前,这些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华人对洪门的历史所知甚少。而历代执掌门户的大哥也在渐渐消磨着东归的意志,家国对他们来说早已化成了简单的乡愁。
现如今,再一次听到这些或真或假的神话、往事,他们仿佛在瞬间便梦回百年之前,一腔热血彻底地沸腾了起来!
短短数月,孙中山的四处奔走效果显著!在这次北美洪门的大整顿中,他不光解决了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