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黑帮花名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球黑帮花名册-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如今,再一次听到这些或真或假的神话、往事,他们仿佛在瞬间便梦回百年之前,一腔热血彻底地沸腾了起来!
短短数月,孙中山的四处奔走效果显著!在这次北美洪门的大整顿中,他不光解决了多年来组织不力的顽疾,而且还真正成为了一呼百应的领袖级大佬。他一边广泛地向洪门人士解说帮会成立的渊源和奋斗史(天知道真假),一边竭力向他们宣传国内革命的形势和前途。这使得美洲致公堂的领袖和大多数成员渐渐地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大洋那边的祖国还有着一种血脉传承的责任与义务!
在完成了洪门教义的“正本清源”之后,孙中山又联合北美致公堂的大佬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堂务改组”,为洪门致公堂制定了一个崭新的行动纲领——《美洲致公总堂八十条公章》。在章程中明确规定:“一、首美洲洪门组织统一名称为致公堂;二、明确规定‘本堂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奋斗宗旨’。”
这个公章的提出,在中国革命史以及洪门发展史上都堪称巨大的转折和历史性的一笔。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同盟会,其奋斗宗旨与此时的“洪门八十条”如出一辙。
至于此,我们的国父与洪门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4。江湖革命
有了洪门大哥的身份,孙中山在江湖人的眼中就不再是简单的革命党了,而是成为了自家弟兄,称呼之外,自然平添了几分江湖式的义气与认同。
1905年,已经离开北美的孙中山再度来到日本,并主持创建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此时除他之外,同盟会的另一位重要领导人黄兴也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哥老会龙头。这是一个不亚于“洪棍”身份的江湖职务。自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反帝革命其实就是由具备江湖身份的知识分子所领导的爱国革命。
有了江湖身份,聚众起义、革命也显得容易了许多。从创建同盟会到辛亥革命,孙中山等人在短短数年间就发动了大型革命起义数次,而洪门会党则成为了绝对的中坚力量。在国内,各路会众抛头颅洒热血,在海外,洪门子弟捐钱出力。一时间,原本就风雨飘摇的清帝国顿时陷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江湖大风暴。
我们仅以1907—1908年为例。
1907年,浙皖起义。
是年二月,同盟会浙江主盟人、“鉴湖女侠”秋瑾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期间,此二人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秋瑾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七月六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但最终事泄,七月十三日,秋瑾于大通学堂被捕。七月十五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秋瑾——洪门三合会的“白纸扇”(军师)。她是大名鼎鼎革命党人,同时也是江湖中声名显赫的女丈夫!
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
起义的基层人员均为洪门会众。直接领导者如许雪秋、余丑、陈涌波等人则均为会党首领。此次起义于四月十一日发动,义军先是占领了黄冈,继而在井州与清军发生激战。后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起义军自行解散。
1907年的惠州七女湖起义。
本次起义的基层人员为惠、潮一带的帮会徒众。首领为洪门的陈纯、林旺、孙稳。在这次起义中,孙中山将同盟会会员邓子瑜派回国内,负责领导指挥。
四月二十二日,义军在七女湖揭竿而起,首战即获胜,并连克泰尾、杨村、三达等圩,进抵柏塘、八子低、公庄等处。后因无弹药接济,义军最后自行解散。
1907年的钦廉防城起义。
本次起义的基本队伍仍然是洪门会党中人,首领为王和顺、粱植堂、粱建葵、柴少庭、刘显明等。在日本调控全局的孙中山则派出了黄兴、胡毅生回国参与领导。七月下旬,义军从三那出发,取防城。后因攻钦州失利,被迫退入十万大山。
1907年的镇南关起义。
起义的基本队伍依旧是当地的洪门会众,首领为黄明堂、王和顺、粱兰泉、关仁甫等。起义由黄兴策划及领导。
10月25日,义军取道越南进入中国,先后攻占镇南关北、中、南三座炮台,与清军麝战七天。其后因寡不敌众,遂由镇南关撤入越南境内。
1907年的钦廉上思起义。
起义军组成为钦廉一带的洪门会党,由黄兴领导。2月25日,义军从越南进攻钦州,转战钦廉、上恩一带,经过数十乡镇,历时四十余天。义军先后与两万清军交战,后来,因弹尽粮绝自行解散。
1908年的云南河口起义。
义军组成主要为镇南关起义的残部,全都是洪门会党。起义发动后,孙中山派黄兴回国担任领导。3月29日夜,义军从越南进入国境之。后因清军大举围剿,无奈,退回越南境内。
以上这些起义虽然最终都未获得成功,但却验证了孙中山的“江湖”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民智,让革命的概念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5。祭告明陵
1911,农历辛亥年。
此时的中国已是风雨飘摇,病入膏肓的清政府如发疯一般全力绞杀革命党人。各路义军虽然前赴后继,但却始终没能获得决定性的成功。
五月初,历经数次起义失败而不悔的中山先生再度赴美。而这一次他的来意更加明确——彻底地将洪门与革命党捆在一列战车之上。
到了旧金山之后,孙中山与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协商,并迅速做出决定,将同盟会并入洪门——“凡同盟会成员以前未有加入洪门的,一律加入洪门致公堂。”对于这一盛事,当时同盟会与致公堂分别在《少年中国报》、《大同日报》刊登公告。
可以说,这是孙中山继1904年加入洪门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至此,同盟会亦成为洪门一组织。“江湖亦革命,革命亦江湖。”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朱元璋问鼎天下前的种种举措……
假如没有白莲教义军,假如朱元璋麾下没有明教的弟子,假如他不是干掉了韩山童之后以明王自尊,那么中华之江山是否还会添上“朱”字的徽章呢?
历史何其相近啊,难道真的是轮回吗?
凡事种种,一言难尽!
同盟会全体加入洪门之后,黄三德立刻在美洲举办洪门筹饷局,为反清起义筹集军饷。并在洪门筹饷局的缘起中明确指出:“我洪门创设于美洲已数十年矣,本为合大群、集大力,以待时机而图光复也。所谓反清复明者,此也。”这一公告彻底向世人做出了宣言:反清革命就是反清复明的延续……
同年10月10日,孙中山返回日本,再度遥控起义。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自此由洪门同盟会所主导的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满清政府再无任何生机。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返回国内,并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满清王朝至此灭亡。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后代最终还是折戟沉沙,丢掉了花花江山。
1912年2月15日,作为洪门一分子的孙中山在众人的热切目光下,亲自祭告明孝陵,为洪门数百年来“反清复明”的历史使命做出了一个圆满的交代……
江湖在这一刻,光芒万丈!而洪门天地会也在这一刻走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6。江湖之变
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代表着反清革命的胜利。然而胜利却并不表示一切纷争都会烟消云散。旧势力的反扑、新兴军阀的暧昧都给这个新生的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更让孙中山等人始料不及的其实还有内部的混乱。
这混乱竟由洪门而起!
事实上,在革命之初,代表先进思潮的知识分子空有爱国之心,却无报国之力。他们不能靠嘴皮子瓦解旧军队,就只能依靠门徒万千的洪门天地会。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孙中山加入致公堂还是黄兴加入哥老会,说白了,都有投机的成分。他们想要的不过是洪门庞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他们想要的是一群可以为简单理想而奋勇拼杀的人。
然而随着革命一步步走向深入,知识分子对洪门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这种加深,既让他们感慨于帮会力量的强大,但同时也有着几分无奈与尴尬。在很多次起义中,底层的百姓只知道洪门,却不知道同盟会,只知道反清复明,但是对民国却并无概念。
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会党占领黄冈建立军政府时,标明“大明军政府孙”;同年的惠州七女湖起义中,义军亦曾发告示,其中有内容称:“正面天子,立转明朝。”这都说明,在革命之初,孙中山等人的新思想并未起到太大作用。洪门会众虽遵从孙中山的指示,但归根结底更多的是一种江湖式的信任。而这种信任自然不是一个具有法理威慑力的国家所应该存在的。
鞑虏既已驱除,接下来自然是汉人治理天下。然而江湖有江湖的规则,民国有民国的律法,当两种规则碰撞在一起之后,矛盾也就产生了。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洪门会党在各地的势力一度获得了大幅度的扩张。
在湖南,会党首领焦达峰做了大都督,衡阳、岳州一带的会党成员扬言:“焦大哥作都督,今日吾洪家天下矣。”
在四川,哥老会舵把子尹昌衡当了都督之后,立刻在督府门前挂出了一个“大汉公”的招牌。于是,在尹老大的带领下,陆军部长周骏挂出“大陆公”的招牌,参谋部也挂出“大参公”的招牌,整个四川民国政府各公林立,变成了哥老会的大堂口。
除以上两地之外,陕西、两广等地的会党组织也都迅速扩充,洪门势力在瞬间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种扩充让原本就内心忐忑的革命党人慌了手脚。他们开始与立宪派的人联合在一起,并渐渐走到了洪门会党的对立面。
7。悲兮,洪门
民国的建立让中国有了希望,但派别林立的国内政局又让身居总统之位的孙中山倍感忧虑。各路军阀拥兵自重,立宪派上蹿下跳,就连革命党内部也很难说是铁板一块。
偌大的中国,满清虽亡,但乱象却并未结束。而就在此时,更让孙中山感到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同盟会的“上级组织”致公堂要回国参政。
在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加拿大维多利亚致公堂第一时间致电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望大哥念花亭之秘密,高溪歃血之盟。况且大总统是洪门首领,正宜成政党以慰陈近南、郑成功之亡灵,以慰同仁仰望之心。”而紧接着,美洲致公堂大佬黄三德更是亲自回国,要求立案活动。
从表面上看,致公堂回国参政并无法理上的不妥,因为话说白了,发动和领导革命的同盟会在道理上不过是洪门致公堂的一个分舵。但问题是,假如致公堂回归,那么革命党人又该何去何从?
事情至此,矛盾已经完全脱出了帮会的范畴,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经上升到了政权的层面。在这种情况,海外洪门的要求被孙中山冷冷地拒绝了。国父与洪门之间的关系也在瞬间降至冰点……
1912年,各地军政府在孙中山的默许下,展开了对洪门会党的大规模镇压。湖南总督焦达峰被暗杀;四川都督尹昌衡叛出哥老会,并随即对全省会党展开绞杀;最令人惋惜的是广东,许雪秋、黄明堂、关仁甫等参加过数次革命暴动的洪门领袖纷纷被解职、镇压。而主持这一系列行动的陈炯明却得到了孙中山的全力支持……
历史在这一刻真的轮回了!
这一幕幕情景就宛如当年朱元璋定鼎天下后,故事的重演……
明教和白莲教是非法的!
洪门也一样!
朱洪武的拥趸们尝到了自己数百年前种下的恶之花!
这就是所谓的报应不爽吗?
这就是所谓的权力斗争吗?
一切再无必要纠缠下去了……帮会,再一次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在这之后,洪门虽然在人员上达到了顶峰,但缺失了理想的他们已经再也没有办法重塑过去的荣光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难以想象,在这一刻,曾经主持过1904年那场入门仪式的洪门耆老钟兆养会是如何的表情……
是慨叹,还是摇头呢?
三、致公元老·司徒美堂
在民国时期的帮会史上,叫得出名字,同时又对历史进程起过一定作用的江湖大佬可谓比比皆是。无论是先前的杜心武还是后来的王亚樵、杜月笙,这些人无一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留下了几许风流,让后人凭吊。
然而豪杰虽广,但牺牲者往往居多,杜心武寄情山林,王亚樵喋血广西,杜月笙虽然辗转到了香港,最终却也落了一个晚景凄凉。
在繁星闪烁的江湖中,假如我们真的想找几位全程参与中国革命,并且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大佬,那还的确不太容易,因为这样的人选满天下也只有一个。他的名字叫司徒美堂。
“洪门耆宿、美国安良堂总理、孙中山的挚友、中国致公党的创始人……”其实他的头衔还可以更多,但无论有多长,紧随他名字之后的那两个字必然都是——洪门。
1。金山之路
司徒美堂,1868年生于广东开平县赤坎镇。童年时家徒四壁,后习武,十余岁便小有成就。1880年3月,年仅12岁的他从开平步行至香港,搭乘大火轮“加力”号,只身远渡重洋,奔向了梦中的“金山”——美国。
许多年以后,在回忆录里,司徒美堂曾这样描述他踏上美国土地的瞬间:“我是在旧金山上岸的……脚刚踏上码头,就被美国流氓用马粪和地上的脏东西抛了一身。这就是他们给我们的第一份见面礼。”
历史就这样在一个孩子的心里留下了凝固的一幕。年幼的司徒美堂此时已经明白,“金山”并非他想象中的乐土,美国其实也并不美。在这里人们所信奉的依然是势力、依然是强权。
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历史还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场面。
1947年,司徒美堂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在南京见面。司徒雷登说他爱恋中国,习惯于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所以与其说自己是美国人,还不如说是半个中国人,并说自己非常愿意以“半个中国人”的资格来欢迎“半个美国人”的司徒美堂。
然而令美国大使尴尬的是,司徒美堂对他的好意并不领情,凌然回答说:“是的,我在美国住了六十九年,可是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