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蛔粕擞踉蛏嘀屎扃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邪传心包,闭阻心窍为主要病机。
② 以身热、神昏谵语、肢厥、舌绛、脉细数为辨证依据。
③有身热、舌绛、脉数等热象。
④有神昏谵语、舌謇等邪犯心包的定位症状。
二、辨中焦病证
中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中焦脾胃所表现的证候。主要包括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病证。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阳明主燥,太阴主湿,若邪从燥化,则导致阳明燥热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
(一)辨阳明燥热证阳明燥热证是指温热病邪侵入阳明经,阳明燥热,里热炽盛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汗大出,面目俱赤,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日哺潮热,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呼吸气粗,神昏谵语,尿少色黄,舌苔黄燥或焦黑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机制分析】胃性喜润恶燥,邪入阳明,热炽津伤,胃肠失润,燥屎内停,故见腹满,便秘;邪热蒸腾、上炎则身热面赤;侵扰心神,故见神昏谵语;灼津耗液,则见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上迫于肺,则见呼吸气粗。苔黄燥或焦黑起芒刺,脉沉实有力,为燥热内结,津液被劫之证。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温热病邪侵入阳明,胃肠热结,腹气不通为主要病机。
② 有壮热、恶热、面目俱赤、舌红苔黄、脉洪大等实热证的定性症状。
③有日晡潮热、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等肠胃热结的定位症状。
④本证有燥热在胃和在肠之别,若以壮热、口渴、汗大出、舌红苔黄、脉洪大为主要表现者为胃经热盛证;若有腹气不通,以日哺
潮热、腹胀便秘、舌苔黄燥、脉沉实为主要表现者为肠道热结证。(二)辨太阴湿热证太阴湿热证是指温热病邪侵入足太阴经,温热郁蒸太阴所表现的证候。
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
【临床表现
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
【机制分析】脾性喜燥恶湿,邪从湿化,湿热郁阻中焦,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见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湿遏热伏,郁于肌腠,故身热不扬;湿性重着,湿热郁阻,气机不利,故头身重痛。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邪入太阴,湿热郁蒸为主要病机。
②以身热不扬、脘腹痞闷、苔黄腻、脉濡数为辨证依据。
③有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内盛的定性症状。
④有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等病在中焦的定位症状。
三、辨下焦病证
下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下焦,劫伤肝肾之阴,导致虚热内扰和虚风内动的证候,主要是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经的病变。下焦病证多因温热之邪久羁中焦,或阳明燥热,烁劫下焦肝肾之阴,使真阴不足,肝肾两伤,故常见真阴不足证和阴虚风动证。
(一)辨真阴不足证
真阴不足证是指湿病后期温热病邪侵犯下焦,耗损真阴,虚热内扰所导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心烦不寐,神倦,舌红绛,脉虚或细数。
【机制分析】湿病后期,邪传下焦,易损肝肾之阴,肾阴亏耗,耳失充养,故耳聋;神失阴精充养,故神疲。阴亏不能制阳,虚热内生,则见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脉虚大。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肾阴耗损,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
以身热、颧红、手足心热、舌红绛、脉虚或细数等虚热特点为
辨证依据。
③有心烦不寐、神倦等真阴不足之象。(二)辨阴虚风动证阴虚风动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下焦,耗伤肝肾之阴,真阴亏乏,虚风内动所导致的证候。【临床表现】手足蠕动或瘛疭、肌肉瞤动,肢厥,心中憺憺大动,舌绛少苔,脉虚或细数,甚或时时欲脱。
【机制分析】肝为刚脏,属风木而主筋,赖肾水以涵养,热邪久羁,真阴被灼,水亏木旺,筋失所养,拘挛迫急,以致出现手足蠕动,甚或瘛疭。心中憺憺大动,亦系阴虚水亏,虚风内扰所致。至于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欲脱,均为阴精耗竭的虚象。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肝肾阴亏,虚风内动为主要病机。
②以手足蠕动,或瘛疭、舌绛少苔、脉虚或细数等风动症状和阴虚特点为辨证依据。
③有心中憺憺大动、时时欲脱等真阴不足的定位症状。
本节讲述了温病的三焦辨证方法。三焦辨证方法,是清代吴鞠通依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并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标志着湿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上焦病证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其中手太阴肺的证候多为温病的初起阶段。中焦病证主要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的病变。脾胃同属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现里热燥实证;邪入太阴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下焦病证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属温病的末期阶段。
三焦辨证将湿热病发展过程分成初、中、末三个阶段。其传变有顺传和逆传。
所谓顺传,指温热病邪经由上焦、中焦、下焦的由上至下的传变,称为顺传,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过程。三焦病证多由上焦手太阴肺经开始,此时病情轻浅,可经治而愈,并不传变;上焦病证不解,则传至中焦脾胃,病深一层;中焦病证不解,则传入下焦肝肾,病邪深入,病情危重。
所谓逆传,指温病邪由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传,说明邪热炽盛,病情危重。三焦病证亦可由上焦传入下焦,或初起即见中焦病证;还可见上焦中焦、中焦下焦,或上、中、下三焦病证同时出现。
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邪之所感,随处可传,故上焦、中焦、下焦的传变不是截然划分的,有时相互交错,相互重叠。所以对三焦病证的判断,应综合临床资料全面地分析。


妇科病冲任伤损病证辨证方法
中医妇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妇女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诊疗规律和研究妇女特有疾病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由于妇女在解剖上有子宫、胞脉、胞络、子门、产道、阴户等组织,生理方面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的特点,病证方面有月经病、带下痛、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的不同种类,因而其辨证方法,除了上述所论之诸种辨证方法及其相应证候,尤其是气血津液辨证的内容,脏腑辨证内容在妇科诸疾均适用外,还有下列诸种辨证方法在此予以补叙,也是对各种辨证方法在妇科疾病辨证的示范。
冲任二脉损伤,是妇产科疾病中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不论感受寒、热、湿邪,或生活劳逸所伤,内伤七情,体质因素,或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损伤冲任,使胞宫、胞脉、胞络发生病理性变化,从而导致妇科疾病,出现经、带、胎、产诸方面病证,这种根据冲任二脉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妇科疾病辨证的方法,就称之为冲任伤损病证的辨证法。
一、辨冲任虚衰证
辨冲任虚衰证指对冲任二脉不足,肝肾亏损,血海不能按时盈
满,导致生殖功能衰退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冲任虚衰证又称冲任不足证。冲任二脉与肾脏及女子月经关系密切,因此,冲任虚衰证在临床上以肾虚及经行错后,经血量少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或逐渐发展至闭经,不孕。次症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耳鸣,神疲乏力,腰膝濈软或足跟疼痛,性欲冷淡。舌淡苔白,脉沉细尺弱。辨证要点:须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以上次症加典型舌脉。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多有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及低温作业病史。本证的发生与年龄、体质、季节、气候、地域环境有关,多见于妇女青春期或中年期。
本法常用于对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病的辨证。应与冲任虚寒证、冲任不固证等相鉴别。
二、辨冲任不固证
辨冲任不固证指对冲任气虚血弱,虚不固摄,对经血阴液制约无力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冲任不固证又称冲任失摄证。临床以阴道下血和肾气虚证共见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月经先期,经行量多,或经血非时而至,崩中漏下,或带下清稀量多,或胎漏,小产,或产后恶露不绝。次症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腰膝濈软,小便频数。夜尿多,甚或失禁,动则气短。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缓或沉滑尺弱。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以上次症加典型舌脉。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常见于妇女青春期或更年期。
本法常用于对妇女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带下、胎漏、小产、恶露不绝等病的辨证。应与冲任虚衰证相鉴别。
三、辨冲任瘀阻证
辨冲任瘀阻证指对瘀血凝结冲任致经气阻滞,血行不畅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冲任瘀阻证又称血瘀冲任证。临床以小腹疼痛拒按和月经病变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月经先期或后期,或经行腹痛拒
按,或经闭不行,经水非时而下,崩中漏下,或恶露不绝,或少腹
瘕。次症表现为胁痛,少腹痛,或乳房胀痛,性情急躁,情绪不稳定,尤以经前或经期为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常在经前或经期伴有明显的精神症状。
本法常用于对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痛经、崩漏、闭经、
瘕、恶
露不绝等病的辨证。应与冲任瘀湿凝结证相鉴别。
四、辨冲任瘀湿凝结证
辨冲任瘀湿凝结证指对瘀血凝结冲任,蕴而生湿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冲任瘀湿凝结证临床以月经病变和小腹疼痛与湿象共见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痛经,带下量多,
瘕不孕。次症表现为下腹一侧或两侧
色白或黄,或赤白相兼,或
疼痛,拒按,以经前为甚,经色黯红有血块。舌红苔黄白而腻,脉滑数或弦滑。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病程逐渐加重的特点。
本法常用于对崩漏、痛经、带下、
瘕、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的
辨证。应与冲任瘀阻证相鉴别。
五、辨冲任虚热证
辨冲任虚热证指对体内阴虚火旺,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冲任虚热证临床以月经病变与虚热证共见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月经先期或经期延长,或经血渐少以至闭经。次症表现为月经量少,色红质稠,或经行淋漓不尽,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心烦,口渴,尿赤,消瘦。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辨证要
点: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多有失血伤阴病史。本法常用于对月经先期、闭经、经期延长、带下、恶露不绝等病的辨证。应与冲任实热证相鉴别。
六、辨冲任实热证
辨冲任实热证指对邪热亢盛,致热搏血分,扰及冲任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冲任实热证以月经病变与实热证共见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多,或非时下血,崩中漏下,或经行吐
,或产后恶露不绝,或产后发热。次症表现为经量多,色深红或
紫红有块,质黏稠,面红口干,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辨证要点:具备一项主症加两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以青春期和生育期为多,尤其是生育期,因孕、产、乳耗血伤阴,或房事不洁,易引起感染。
本法常用于对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恶露不绝、产后发热等病的辨证。应与冲任虚热证相鉴别。
七、辨冲任郁热证
辨冲任郁热证指对情志不畅,肝郁化热,热扰冲任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冲任郁热证以月经病变和肝郁症状共见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有血块。次症表现为烦躁易怒,或胸胁胀闷不舒,或乳房、小腹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要点:具备一项主症加两项次症。多有情志不遂病史,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妇女,尤以中年及更年期多见。
本法常用于对郁病、胁痛、月经先期、崩漏等病的辨证。应与冲任实热证、冲任虚热证等相鉴别。
八、辨冲任虚寒证
辨冲任虚寒证指对阳虚寒凝冲任,血行不畅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冲任虚寒证临床以小腹疼痛、月经病变和阳虚证共见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经前或经后小腹疼痛,或月经周期延后,或闭经,或产后腹痛,宫寒不孕。次症表现为小腹痛喜温喜按,经行量少色淡或黯,质清稀,有小血块,手足不温,性欲冷淡。舌质淡胖或紫黯,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或沉迟。辨证要点: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病情重的特点,多见于年高体弱之人。
本法常用于对痛经、闭经、不孕、月经后期、产后腹痛等病的辨证。应与冲任实寒证相鉴别。
九、辨冲任实寒证
辨冲任实寒证指对外寒之邪直客冲任,寒凝血瘀,阻滞冲任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冲任实寒证以腹痛和月经病变及寒象共见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经行延后,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或宫寒不孕,或产后腹痛。次症表现为经行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减,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沉紧或沉涩。辨证要点:具备主症和三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多见于年轻体壮之人。
本法常用于对痛经、月经后期、产后腹痛、不孕等病的辨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