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避难之家园 作者:阿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日避难之家园 作者:阿苔-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统讲完话后,接着就有人上来读一份红石火山爆发后的预估报告。这个之前有人调查过,略有所知,只是现在听着官方们宣讲的,就是一堆数据预测。华国的同声传译和字幕稍有滞后,有些人听不懂原音就开始小声议论。

“哎,你说咱们国家会不会接收一些老外?”陈鑫发与他的邻居赵小平在私下议论。

“会吧,怎么着也得收一点,不然国际上说不过去。”没听到老外说的话意有所指吗?赵小平挖挖耳朵,外语太渣,根本听不懂老外在说毛。

“老外啊,我希望能来些金发波大的美女,我以前只在电视看过,没有在现实中遇过。”陈鑫发憧憬地想。

以前他在市里打工,是一直在市郊的工地里当建筑工人,只去过市里几次。别说老外美女,连市里的美女都见得少。因为他们工友几个,为了省钱尽去批发市场这类地方逛了。

“得了吧,我们这深山老坳,人家怎么可能来,都是去市里。”赵小平无情地打碎他的梦想。

“难说啊,我觉得现在我们村比市里好。”花了半年时间辛苦建立起来的,看着忒有成就感。村里有水井,家里地窖的粮仓也满满的,怎么着也比市里人均限额领用的量多吧。

“再说吧,都是政府安排,要是真有人来,人家未必看得上你。”

“也不一定吧,听人说老外眼光不一样,也许人家就喜欢我这一款的。”

“行了别做梦了,先把危机应付过去再说吧。明天还要干活呢,不多挣点工分换粮,没吃没喝看你拿什么养人家。”

“也是。我还是多挣点工分再说。不过,我应该先去打听打听人家金发美女喜欢什么,我到时候好先下手为强。。。”

“。。。”赵小平直接默。

等到M国的现场直播完,华国这边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华国政府的领导人出来简略讲了一下话,说政府将会采取相应的抗灾措施,让人们先安心搞建设,听从政府安排,之后整个电视新闻就结束了。大岗村的村长,随后在广播里也让大家先回去休息,明天再做进一步的通知。

会堂里的人们纷纷消散,只是大家还不想去睡觉,都几个一群聚着,一边走一边讨论。

 “原来我们政府之前一直是为这个大灾难准备啊,难怪这半年来政府就没正常过,尽是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

 “不做行吗,那是红石火山,那里可是世界第一大火山啊,爆发起来地球都要抖几抖!!!想想就好恐怖,难怪政府一直要人们建避难房,咱们国家比所有国家都提早建,原来他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比M国还早,好厉害。。。”

“唉,这可怎么办,到时候没得种地,我们国家人多,人怎么活啊。”种了田的村民在哀叹,自家目前是够吃的,可未来日子长着哩。听说华国以前粮食还要进口才够吃,想想目前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头皮就发麻。

“听说到时候不是一般的冷,难怪都要建温室房,就是不知道家里柴火够不够,这几天我要再多弄点。”

“还好之前刷了台空气净化机,希望到时候能挡挡火山灰,只是以后就真得做个宅人了。”

“幸好火山灰不是先飘到我们这边,听说先到O洲那里。”

“听说还会有大地震,好可怕。”

。。。




第31章 中秋与秋收
 第二天早上华国政府的外交部对外发言说,国家之前监测到华国沿海地区地壳有些不稳定,再加上水土面临污染问题,所以才组织民众撤退海边的城市。惊闻红石火山将要爆发,深为地球将来的气侯和环境担忧,也意识到这将是人类生存史上的一个严重考验。政府通宵达旦商量措施,决定组织本国人民避难抗灾。同时也将发挥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安排M国大使馆的人接收部分M国难民,有序地组织他们来华国避难。

接着华国政府向国内颁布了一些信息,像昨晚M国政府的那份预灾报告,已经连夜翻译好,放在网上供人下载参考了解。政府另外提供了几份应灾措拖和生存指南手册给大家参详。

华国政府的领导还通过电视和广播向人们讲话,说希望全国人们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统一听从政府指挥安排,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开展各地避难基地的建设,大家共助互爱,一起携手共度难关。

与此同时,华国政府召集尚在世界各地大使馆的人和当地华人回国避难。另外,着重关照M国的大使馆,让他们有序地分批组织安排M国人到华国避难,为M国政府分忧。

等华国政府讲完话后,村委们根据政府提供的资料,研究了大岗村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情况,立马跟着做了一些预防措施和应对计划。

这边村委们在赶制村子的生存指南手册,有人提醒村长说:“村长,我们及时向村民们说一下话,安抚一下他们吧,否则他们都不安心干活了。”

“对对,像政府发言一样,让大家莫急莫慌。”村长觉得确实有这个必要,是要进一步向村民们传达政府发言的精神。

“这事还得村长你来干才行。我还有事要忙,工程没有完工,我得盯着那帮小子。”村委A说。

“我这边的超市也要作一下安排。”邵文柏说。

“这么具有历史性的发言时刻,就交给村长你了。”村委B直接说。

“这事要赶紧,拖得越快,人心就越动荡。”村委C说。

村长想着也是个理,只得揉揉通红的眼睛,匆匆赶制发言稿。他写了开头两句后,觉得写得不太正式,后面就借鉴政府的模版才把稿子写成。他写好了之后,因为他自己的话方言音太多,怕大多人听不懂,就安排发言人立刻去读,自己又跑去忙活了。读稿的人也是大意没有审稿,打开广播就宣读:

“各位村民,各位父老乡亲,下午好,以下是村长发言。他代表村委们向各位保证,目前村里的准备很充分,请大家不要过多担心。大家只要认真干活,听从安排就好,不用惊慌。目前避难基地各项设施还未完善,秋收还没有开始,大家要深具大局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加强责任意识,响应政府号召,争取在灾难来临之前,扎实做好各项秋收工作,确保秋收工作顺利完成,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读稿的人越读越汗,他真没想到村长写的稿子后面风格大变,比新闻联播还要新闻联播。

村民们开始认真听了一下,听到后面就面无表情,三三两两各自散去,各干各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好第二天是中秋,村委们组织人忙活了半天,把中秋派给村民们的礼物都准备好,让大家过一个好节。节礼是邵文柏超市里的进口休闲食品。像糕点饼干、干果蜜饯、肉脯、果汁、膨化类食品,这些东西保质期有限,还不能当饭吃,现在消灭掉正合适。另外还有中秋传统的月饼,村委也安排食堂前几天加班,赶制了一批,每人分一只,用油纸包着,一户一摞月饼。

节礼是按人头派发,每家都收到一份大礼包。大家中午下了工,不顾太阳还烈着,喜气洋洋地去村委楼排队领取。当天村里超市也确保每户人家购得一份鲜肉,晚上村委楼前面的围场和河堤坝旁的广场都开了灯,方便人们夜晚赏月。

吃过晚饭后大家都出来了,或者上山,或者去广场和围场。广场上除了赏月的人,还有几个小子拿了吉他在唱歌,有人在跳街舞,有些老人拿了乐器吹拉弹唱,有聚在一起打牌的,搓麻将的,也有大妈们一起跳广场舞交谊舞的。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交流,笑谈戏说。大岗村还是第一次,夜晚出现如此多的文娱活动。哪怕昨天听到了震惊全世界的消息,今天的村民决定把节日过好了再说,不谈半个灾字,不谈M国,不谈国事,只谈风月。

在二叔家吃过晚饭后,年越和邵文柏给陈老教授送了节礼,就一起上山赏月。邵文柏牵着他的手,慢悠悠地往山上走。山上主山道的灯都开着,月色又好,地上的青石板泛着幽幽的光。周围不时有成群结队的人经过,很多人回头看了他们一眼。

年越试着挣脱了一下手,没想到邵文柏握得很紧。

“这不好,别人都发现了。”

“发现就发现。这事本来就没什么好隐瞒的。”

“哎,被人围观太不好意思了,我可是脸皮薄的人,不像某人。”年越说。

邵文柏轻拧了一下他的脸,说:“你这脸皮我看也没多薄啊,让我看看到底是哪里薄,这里?还是这里?”

“救命,有流氓。。。”年越笑嘻嘻地躲着身体推开他,像个兔子一样溜开,又被邵文柏一把拉回来,两人笑笑闹闹一路走上山。

山上的庙和道观还在开放着,有工作人员守门,很多村民们在上香跪拜。邵文柏和年越双手合什,低头向门口的大师问好之后,直奔寺庙里的庭院,那里竖了一架天文望远镜,是祖三房的人置在这里,偶而用作夜观星象。山顶的天文馆还有更大型的望远镜,那是放在室内的,现在抢着看的人在排长队,邵文柏知道这边还有一架小的,就带年越来这边观看。

“祖叔祖,我俩用用这个啊。”邵文柏向在庭院大树下的人招手,那里有几个老头子,正在下棋。

“用吧用吧。”祖叔祖转头看过来一下,又转过去继续研究棋盘。

邵文柏低头看了一下镜头,调了一会再看了一会,向年越招手:“快看,以后可看不到这么美的天空了。”

年越俯下身,对着镜头向天空望去。

“这月亮真好看,好清楚,好想拍下来。”年越啧啧称赞,高清效果就是好。

“不过,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亮得有点耀眼了。而且,这太阳也不对,日照时间长得有点异常了。”年越有点纳闷,难道连太阳也跟着出了问题?

“是有点怪,所以才有报告说太阳不稳定,会影响到地球的气侯和环境,再加上红石火山爆发,这真是船破又遇打头风。我前两天听说J国那边的樱花山也不妥当,内部有消息说J国想安排一些人到我国避难,看这几天政府的新闻吧。”

“不是吧,他们还有脸来,咱们还没忘了以前的事呢。”年越想想就恶心,这J国人就不怕来了,被华国爱国青年悄悄做了?

“看来他们是真危急了才这样。”

“危什么急,他们一直都惦记着咱们的国土。那钩鱼台的事还没完呢。”年越有点愤愤然。

“花前月夜,咱俩说点开心的,别提这些小J人。看月亮看月亮。”邵文柏连忙把镜头让给年越。

两人互相看了一阵,才依依不舍地下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村里开始组织人进行秋收,在村委楼公布板前发布了大量散工任务。村子田里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和水稻。玉米和花生一起套种,早在国庆时已经收好了,现在就剩下最重要的水稻没收。这一季收上来的粮食,村子一部分按今年的征粮规定上交给政府,剩下的上交给村委,村委统一用工分将它们全收了,所以收水稻是全村一起总动员的,不分哪家哪户的地。

原住村民们第一季种植时,因为政府的重视和村长的强令要求,大家把能种的地都种上了,田里种水稻,山地里种玉米花生和大豆之类,收获比往年多,除了上交一部分给政府,剩下的也能凑和两年的口粮。村民们普遍存有旧粮,加上村委早期为了鼓励他们建好基地,又分给他们一些进口粮食。总共算起来,每家原住村民,地窖和地下室的粮仓收藏的粮食,可以吃上至少五年。他们也清楚自家仓库不如村里公共大仓库稳妥,所以对村委统一用工分换稻谷的规定很支持。

今年征粮的额度比往年多得多,村民们都深表理解,毕竟华国人口太多太多了,国家要养上他们几年甚至更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听说政府今年在南边几个省很重视种稻谷,那些地方日照足,能种上三季水稻,收获更大。稻谷因为有硬壳,保持干燥的话,在惰性气体的仓库里,预计能存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是一种很理想的储粮。所以邵家之前也从国外尽可能多的进口稻谷。秋收时他们对收上来的稻谷处理得很谨慎,组织村民们将水稻脱完粒后,就全摊到空地上面晾晒,晒得透透的,抽样到化验室检测,确认谷子的水分在安全标准的1%之内,才拿去入库。

这年头种田不赚钱,加上国内很多农田被征去建了楼盘和工厂,村里年轻人大多去打工,都不爱种田了。在国内,种田的成本相较进口而言,进口粮食的价格更低,所以国家进口粮食的比例逐年上升。幸亏今年知道消息得早,来得及赶上春播,政府更是派了大批人下乡,花力气敦促乡镇政府组织和激励农民多开荒多种田,国家才能多收回一些至关重要的救命粮。

村里的人后来想起当初政府在那一个春天的故事,皆默然感概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邻村的人自从知道大岗村有真空包装厂后,就不断地拿他们的一些存粮过来,让大岗村帮着真空打包,包装好后就给村委一些今年的稻谷当报酬。村子工厂里负责真空包装的那条生产线,从进了村后就没有停工过。

田野里现在四处弥漫着一股稻草香味,稻草如今也是重要的东西了,大人们在田里劳作,小孩子们跟着拾稻穗,看见有稻草都捡回来。除了送一部分去村里的饲养所喂牛,剩下稻草晒干后,人们就用它搓绳子,把稻草搓成一股股后,就把它们编成稻草席和稻草帘。这是预备到时候屋子变冷,挂到墙上和窗边隔温的,还可以给温室的果苗保温。再有多的,可以拿去烧灶。

山里的气温向来比外面低,村民们往年也将稻草编成草帘,用来包住树木的树干,相当于给它们保温。这些活他们都做熟了,只是今年要做得更多,还要教不会的城里人做。现在大家都知道会有极寒天气,村里的电力不充足,用电量卡得很严,所以保温御寒的手段,还是要先靠人工为主。

稻草席子一捆捆地垒起来放在屋檐下或墙底下,继续阴干,外面用防雨布遮一下,等要用的时候随时可取。全村现在都严禁村民在外面点火,连烟都不给抽,就怕天干物燥引起火灾。收割稻谷的收割机收过稻谷后,田里剩下的稻草根比人工收割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