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蛊墓杂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盗墓之蛊墓杂记-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站得两腿发酸,一步也不敢动,实在难受。于是急不可耐地问,“怎么样?我能动了吗?”
焚香炉却像是在自言自语地说:“卦象为三。第十八卦,蛊卦,山风蛊,振疲起衰;第二十卦,观卦,风地观,观下瞻上;第二十七卦,颐卦,山雷颐,纯正以养。”
“麻烦你说得通俗点……”
他略微皱了下眉头,终于像是在对我说:“这里有一个是上上卦,对应太公五行阵……你跟着我走,记好,每一块砖二十步,到棺床共一千两百步,不能多也不能少。”
我硬生生地咽了口气,看了眼人俑方阵中,地面上的地砖比一般的地砖大许多,一个卦符便是一块砖,走二十步应该可行。
这是焚香炉又一次说的长句子,我深深感到社会主义青年想要生存下去压力很大。
“你走慢点,我跟着。”

18 八只羊脂玉盒

每一方砖二十步,共一千两百步。
这么精密得算术问题,这么细致的脚下功夫,着实不适合老子。
我心里默数到三百步,已然满头大汗。
焚香炉就在我前面一块方砖上,先于我十几来步。他脚下一起一落的十分轻盈,无声无息,看起来经常做这种细致的活,老子我说实话很胸闷。
胸闷归胸闷,男人最搁不下的是面子,但我还是要搁下来问要紧事。我说:“万一我数到后来,忘了走过几步怎么办?”一千两百啊,谁试过默数一到一千两百?
那些人俑面貌都栩栩如生,好像是活俑,一张张狰狞的面孔永恒凝固,目光直盯着我们看。而我们每次跨过地砖时都会与它们亲密接触。
这些生动的面孔让我觉得它们似乎是活的,只是被封在陶土中烧制成人俑,在一些裂纹中,我似乎能感觉下面是一个人青白的皮肤。
人一紧张,数数这么简单的事也变得十分不易。在这种光怪陆离的鬼地方,老子能保持冷静走上三百步已经是极限了!
我看焚香炉不发声音,忙又道:“我很难保证数到后面不会错,我这个人有点大条。万一我触动了机关,是不是连你一起,我们两个都会遭殃?”
焚香炉道:“我帮你数着,不会错。”
我愣了愣,心里莫名的荡漾起一股暖意,同时脸上还有些骚热。心说:
香炉……你还不错嘛。
危难关头,命悬在刀子上的时刻,有时候就需要别人的援手。焚香炉一句话在当时确然让我内牛满面。娘的,老子还能不能出去逍遥快活可就靠他了!
如此一来,我便觉得有了个寄托,到不那么紧张了。最后竟也顺顺利利地破了一千大关,眼看棺床已近在咫尺。
那副棺是石棺。
由于我认为这里是朱允炆的墓,而焚香炉说是王爷的墓,所以我第一反应是想看看棺床和棺椁的规格,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棺床架在九级踏跺之上,九霄云天,我想这应该是天子无上地位的象征。
但是那副棺,却出人意料的朴素,上面没有任何雕纹和装饰,只在棺盖和棺体相接部分有少许的云纹装饰而已。
棺床四周一般会设立神位或镇邪之物,也有在四角摆上定棺石的,但是这里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副孤零零的棺椁,不知用的什么石料,漆黑发亮,有点像黑曜石。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黑曜石虽也是辟邪之物,但没听说过能用来做棺的。
我问焚香炉:“这是不是就是墓主人的棺椁?这里排场那么大,怎么棺椁这么朴素,看起来不值几个钱吧,盗墓的人好不容易到了这,看到这副棺大概要哭了。”
这里深入地下,入口又极其复杂,能到达此地的人肯定搬不走这么大只棺椁。一般显贵之人的棺椁常有宝石镶嵌,做得极为精致,盗墓贼如果不顾及文物价值的话,就会把宝石挖下来带走,也能卖钱。我到是认识几个古玩收藏爱好者,有人专收棺椁上的宝石,说是吸收地下风水宝穴的龙气,必是极好的旺财转运之物。
而来盗这座墓的人恐怕是要无果而返了。
焚香炉闷头走路,又不说话了。
我渐渐觉得这整座墓都古怪至极,墓中布满了风水阵,还有尸穴和尸傀,这说明墓主人是个极其了解此门道的人,才会在他的墓中如此精心安排。
但是其中有许多模仿的感觉,譬如说我在看到墓室石门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朱檀的墓中有一块一模一样的门,还有墓道里使用的秦砖显得如此突兀,墓道的布局以及这里的兵马俑方阵又有着秦墓的影子。这一切就像是把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墓中的东西拼拼凑凑地摆在了一起,如此乱七八糟,让人看不出一个门路,从而被一切表面的假象蒙蔽,猜测不到墓主人的身份。
我想,这其中必有原因,只是凭我的能力一时还想不出答案。
越是这样,就越让人好奇这位神秘的墓主人不知有着什么样的背景,感觉是个又阴险又偏执的人,搞得人晕头转向。
白大褂说他比皇帝还牛逼,焚香炉说他有违常理,那究竟真相是怎样的?
我脑子里一下子塞满了各种问题,回过神时才发现,竟然真忘了之前数到几了!
“香炉……”我想也没想地脱口而出,身体僵在原地不敢动。
“一千一百零三步,你的。”焚香炉像是明白我的意思,马上就报出了一个数字。
我松了口气,当真十分感激他这样贴心。
走完全程的时候,我几乎是瘫软在石阶上,感觉三魂六魄没了一半。焚香炉一个人在上面,他先绕着棺椁走了一圈,然后搁下手电筒,开始挪棺盖。
“拖油瓶子,过来帮忙。”
他招魂似地喊了一声,我抖了抖,气喘吁吁地爬上去。
我说:“老子平常运动量少,跟着你们进来走了那么多路,一会上一会下,我半条命快搭在这了。咱们休息会吧,棺材摆这里跑不了,你看,我还有伤在身呢。”
我指指后脑勺,不过看到焚香炉身上的伤,就后悔了。
说实在的,他看起来伤得比我重得多,破破烂烂的衣服上全是血迹,卷起的袖子露出两条苍白的手臂,上面也都是一道道血痕。
不过他面无表情,只闷头搬棺材板,也不说话。
我没辙,不好意思在他面前叫苦,只好叹了口气,帮忙干活。
棺椁的封盖可比棺材沉得多,都是实心的石头做的嘛。我们先把棺材板挪开了一条缝,焚香炉摆手让我停一停,随后从身上摸出一只无烟烟花筒,用嘴咬掉引线,丢进棺椁里。
烟筒照亮了里面,缝隙里露出刺眼的火光。我想这棺椁里应该躺着墓主人的尸身,焚香炉这么做不知道什么用意。
不过等棺盖再挪开几寸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棺里是空的!
“又是衣冠冢?!”我一边惊道,一边有种被戏弄了似的窝火,“妈的,搞那么大阵仗,这里面难道不应该是墓主人的尸首么。你既然来过,知道是空的吧?大费周折来盗这个墓,你们到底要找什么?”
焚香炉没出声,表情严肃,盯着空棺微微皱了下眉头。
我像个无头苍蝇,摸不着头脑:“还搬不搬?”
他点点头,我瘪瘪嘴,没话可说。两人继续把棺盖差不多挪开了一半才停下。
由于里面丢了只烟筒,烟火还没有完全熄灭,我一眼就能看清里面有什么。
许多棺椁里会置好几层套棺,但是这个没有。只有棺底一副玉石打造的压棺石,刻有精细的花纹,不过我没怎么注意那些花纹,因为此时我的注意力全被放置在正中的那件东西吸引了。
温软雪白,剔透晶莹。那是一只羊脂玉雕的龙纹宝盒。
玉盒上没有锁,但是有铜锁留下的铜锈痕迹。我沉默片刻,此时想起了沈二对我说的那个故事,不由得浑身因为亢奋而微微颤抖。
我深吸了一口气,指指玉盒:“这个,能打开看看么?”
焚香炉好像对玉盒没什么兴趣,拿着手电筒绕着棺椁走来走去不知在找什么。他听我这样一问,看了看我再看了看棺底的玉盒,淡淡地点了下头。
我心潮彭盼,一时难以形容那种兴奋不已的心情,好像小孩子终于找到了大人藏起来的礼物盒,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的秘密一样。
时隔几百年,重现天日。
我忽然能体会盗墓者的心情,也许他们摸一件明器的时候,那一瞬间并不仅仅是对宝物价值的追求,还有窥窃过去,渴望得知真相的求知欲在作祟。
我爬进棺椁内,蹲下来摸了摸玉盒,手感温润而又冰凉,实在是件稀罕的宝贝。
既然没有锁,我便很容易地就能打开玉盒,而玉盒里面如我所料,是一只尺寸略小一点,式样一模一样的羊脂玉盒。
如此反复了七次,摆在我面前的一共有八只羊脂玉盒,精工细雕,浑然天成似的。
忽然之间,好似当年沈千九所见的一幕也展现在了我眼前,心口一缩,顿时恍然大悟。
之前怎么没想到,焚香炉口中的“王爷”指的或许就是请沈千九到府上的那位王爷啊!
沈千九之后的一系列诡秘举止,以及他带着三个徒弟去倒斗的离奇经历,最后在墓室里惊悚又疑团重重的自杀,这一环又一环的核心,说不定就在于这一位明代晚期的王爷。
八只羊脂玉盒,也许一切的谜底就在这里。

19 帛

沈二在提到这八只羊脂玉盒的时候,我记得他当时的表情十分微妙。
那是一种对遥不可及的宝物馋涎欲滴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情。
这厮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古玩虽无爱好却也略有研究,我当时就在好奇,连他这样没心没肺,毫无追求的人也能在提到一样东西的时候露出这种耐人寻味的表情,可见那样东西非比寻常。
我虽然看不到自己的表情,但想来也许就和沈二当时的神情如出一辙。不,应该说我的神情一定比他夸张许多。
因为那样东西如今就在我眼前。
八只羊脂玉盒摆放在一起,的确令人有种难以形容的赏心悦目之感,不过我是个不识货的外行人,无论它们多么精美绝伦,多么巧夺天工,我对这几只玉盒本身的兴趣远远没有它们背后所隐藏的那个谜团来得大。
现在,我极其渴望知道的是一个答案。
有七只玉盒已经被打开,只剩下尺寸最小的那只还没有开启。我深呼吸一口气,使自己镇定下来,把最后一只羊脂玉盒打开。
打开后,我哭笑不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玉盒中有什么?
我原以为我能看到王爷当年给沈千九看的东西,我就是为这个目的才想打开这些玉盒的。
但是想必大家看到这里也已经想到了一点。
在沈二说的故事中,八只羊脂玉盒全部打开后,王爷最后取出了一只紫檀木匣。
而那只紫檀木匣正是西装男他们手里的那只,也是把我卷入这次倒斗件事中的源头。
所以,我眼前的玉盒中,自然是什么也没有。
我惆怅地靠在棺椁一侧,呆呆看着这些玉盒,心里头一下子空荡荡的,胃犹如被搅过一样难受。
难道它们的秘密就永难被世人所知?
焚香炉问我:“怎么了?”
我耸耸肩,无奈地摇摇头,也不知该说什么。
然而就在此时,我盯着最小的那只玉盒,忽然有种不协调的感觉。
这只玉盒的底部似乎比其它七只都来得厚一点。
我心里灵光一闪,拿起玉盒把底部的垫布扯下来。果然,下面居然隐藏了一块压石!我把压石抠出来,如我所料,下面是一个暗层,暗层里放着一张黄帛。
玉盒里的紫檀木匣虽被人拿走了,但没想到取而代之的竟是一张帛书。
帛书是古人在绢帛上用来记录重要而隐秘事件的东西,既然这份帛书被放在与主人休戚相关的玉盒中,随衣冠冢一起下葬,我想帛书上说不定记录的就是关于那位王爷的生平。
我的心情忽然间又死灰复燃,亢奋的情绪油然而生。
由于待在棺椁里实在不太舒服,我爬出棺椁,对焚香炉道:“把手电借我用下。”
焚香炉不声不响,把手电丢过来,我接住后,忙照着看帛书上的内容。
幸好那位王爷是明朝的人,那时候使用的小篆体我们现代人虽然阅读起来也有些困难,但我因为写盗墓小说的缘故,曾经也研究过一些篆体,帛书上的文字大致能看懂。这还要感谢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大功劳。
古人写书用词造句精简,帛书上字数不多,却涵盖了大量的信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也记录在上面。而从这些事情中看出,这个王爷确实是个极其古怪的人。
这里我只能大致概述一下比较重要的部分,那些琐碎的日常小事即便叙述出来,我想大家也会看得不耐烦。
这个王爷生平没有正式的封号,当时的史官得到皇帝谕旨,不可将此人的任何事迹录入史册,因而帛书上才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了他生前的大小事情。但是帛书上同时又说,他的名号如果提出来,众人皆知,只是圣旨难违,记录的人不敢冒抗旨的风险,只能用一个代称来取代王爷原本的名字。
帛书上将这位王爷代称为“齐王”,不过在后文却多处漏出了一些蛛丝马迹,让我觉得这个齐王也许就是历史上那位倒霉的明朝皇帝,朱允炆。
我迫不及待地想求证自己的猜测,便对焚香炉说:“你有没有看过这份帛书?”
我以为他应该也跟我一样好奇,打开过玉盒,但是他却定定地望了我一会,摇摇头。
我大失所望地耸耸肩。其实我也是瞎猜,因为朱允炆和这个王爷根本不属于一个朝代,前后隔了近两百年,又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
这个“齐王”手里头养了一批摸金校尉,但却数十年无获。一日,他请了一位堪舆大师到府上来做客,没想到彼此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王爷便留他在府中长住,奉为上宾,十分厚待他。后来,这位堪舆大师果然为王爷找到了一座千年古墓,据说里面葬有上古时期的秘宝。
之后,王爷听取了堪舆大师的意见,招贤纳士,建立了一支精锐部队,这只部队不是为攻城拔寨而用,而是一支庞大的摸金大军。
等时机成熟后,王爷便派出这支大军去寻千年古墓去了。
可是不久之后,日前招兵买马的事走漏风声,皇帝便怀疑他要造反,下旨将其圈禁,府中所有亲眷家臣皆发配充军。
这位王爷后来得了抑郁症,到死也没有等到那支摸金大军的归来。皇帝虽然后来也查明了来龙去脉,派人去寻,三年五载有余,却也没有找到那支摸金大军的下落。
按理说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行军千里总会留下些蛛丝马迹,但那支军队却好像忽然消失了一样,大家猜测他们可能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