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小民之计 作者:分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同人)[三国]小民之计 作者:分野-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正常的一句话,但刘协就是听出点不那么爽的感觉,于是偏过头,伸手掐了掐额头,把才睡起来那点不清醒变成疲累不堪。
等熏炉里的淡烟散了几圈,缓缓道:“朕在襄阳时,第一次亲历战乱……过去置身宫中,听到天下动荡,兵戈不止,黎民饱受劫难……总没个定准的衡量,左右不过是臣工们脸上的表情,从不曾想……是这般的命如草芥,是这般的血腥残酷。”
诸葛亮并手捏着扇子,整个人静下来。
“孔明,”刘协嗓音比平时低了些许,不多,有股不欲倾诉,却把心头萦绕的惆怅散出丝丝儿的不自觉,“朕不便对他们言及,唯有卿当能体谅,朕知道这些话流于懦弱,好听点,是仁弱,可朕真的不想再见到被血染红的城墙,真的不想再听到找到尸骨之人的痛哭,襄阳虽是大捷,可朕心里留下的……”
诸葛亮蹙着眉,看到刘协以手拍着心口,痛切地说:“尽是被屠戮的尸骸。”
停下平息喘了片刻:“这样的胜利,朕不想要啊!”
诸葛亮眼泪都要被逼出来了,垂首坐了一会道:“皇上是想先解决了朝廷纷争,再兵不血刃地收复扬州?”
刘协叹道:“朕知道想法有些天真,卿若是……若是也没有办法的话,便算了。”
这样激将激大发了!
诸葛亮勾唇一笑:“臣知道皇上有无尽的耐心,还有能容纳下曹操的肚量,既然不急于收复扬州,朝廷纷争不过小事一件。”
刘协立即配合,本来就直的脊背挺得更直,一脸忐忑道:“爱卿有什么办法?”
诸葛亮又傲娇了,只是没忍心卖关子,眼睛亮亮地道:“孔大夫他们也并非完全为了过去的事情与曹操争锋相对,皇上信了曹操,让曹操做魏侯,仍任丞相,还分政事给相府,这是皇上的表示,曹操放下僭位篡权之心,又有什么表示呢?只要曹操肯将北方七州之地还归朝廷,孔大夫他们自然也就放心了。”
诸葛亮看刘协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笑道:“皇上不得势的时候,他们都能忍,怎么现在反而不能忍了?这是在害怕皇上权柄不稳哪!”
果然心细如发。
作者有话要说:皇叔面瘫问:有霸王?
下一秒——
左右:皇叔冷静!!!
皇叔:霸我侄儿的王!叉——叉——叉出去——


第一百四十七章

那个叫做诸葛亮的回来不久,刘协就把曹操叫去内府,当面直说。
曹操这种人,背着他弄手段等他知道了他要看不起,坦坦荡荡的,他反而敬重你,从他待刘备的态度就知道。
所以分上下坐了,听刘协说出“朕想同丞相商议一下更换各州州牧的事情”,曹操又笑了。
“谢皇上。”
谢的什么不言自明。
下来后,曹操便向荀彧打听诸葛亮的事,荀彧笑着推给陈宫,理由是:陈宫更了解诸葛亮。
曹操立那想了会,才跑去找陈宫。
曹操在荀彧面前很少二皮脸,在陈宫面前却是每每二皮脸得估计丞相大人自己都受不了。
荀彧柔和,善解人意,陈宫的性子完全不一样,如果是跟他一样正直的同类,陈宫会十分热情,贴心贴肝的,如果不是,像曹操这种,陈宫头歪头歪的,嘴也要歪歪的,正事说一句,讽刺也要加一句。
跟陈宫二皮脸比较有意思……
曹丞相有恶癖,不解释。
这次,要打听事情,还是严肃点。
陈宫在研墨,准备写东西,曹操不让下人通报,提着蔽膝衣摆跨进去,姿态端正地站直了问陈宫:“公台,在做什么?”
陈宫抬头看看,低头研墨道:“丞相很闲吗?还有空往我这里跑。”
曹操一改往日形象,走过来找地方坐下,双手拢袖道:“早上皇上同我商议了更换青、冀、幽、并、徐、豫六州州牧的事情,我来,想听听你的意思。”
陈宫立即抬起头来,眨眨眼问:“换?”
曹操点头:“少时可能就会宣公台去议议人选吧。”
陈宫一脸吃惊:“你曹孟德肯?”
曹操深沉道:“我还以为公台和皇上一样,信得过曹某人,原来……”
陈宫歪头道:“骤然要做好人了!些许难以置信。”
曹操不纠缠这问题,转口问道:“诸葛亮此人如何?”
陈宫被误导了,还以为刘协要让诸葛亮去做州牧,道:“诸葛孔明有大才!满腹韬略!行事不拘一格、审慎严谨,做州牧太委屈他了,此人足以定国安邦!”
陈宫自己就十分了得,居然如此不吝夸奖别人,那这个被他夸奖的人一定非同寻常。
郭嘉定下襄阳之计,堪称千古奇谋,惊世鬼才,又加一个审慎严谨满腹韬略的诸葛亮,曹操生平头一次生出不是刘协对手的感觉。
曹丕那逆子倒也不全迷于情爱。
问出想要问的话来,曹操伸头看陈宫写的东西:“公台在写什么?赠我的诗句吗?来,给我看看!”
陈宫被曹操反差过大的言行搞得一时错愕——这、这是怎么回事?
“曹孟德……”你想干嘛?
那竹简上空白的,还什么都没写,曹操抢了笔过去,写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陈宫勃然大怒,跳起来就去取旁边的剑,曹操一看,“哎哟喂”一声大叫,提着衣服甩着袖子抱头逃走。
陈宫提剑在手追到外面,别看曹操腿不长,跑得不慢,人没了,只得忿忿地回来,捡起竹简想丢到火盆里去,忍了忍,砸到屋角。
过两天,闭门思过那几个还没放出来,早朝上已颁下诏令——
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六州本来的州牧或改调他处,或回京升迁,换之以另外的官员上任。
刘备以左将军假节豫州,而徐州,刘协十分出人意料地起用了刘琦为徐州牧。
扬州西边的荆州,刘表仍是荆州牧,刘表有民望有积威,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扬州西北面豫州,刘备,能守能养亦能战;扬州北面徐州,刘琦虽然还年轻,但吃孙家的亏吃多了,那个戒备谨慎根本不用人再去叮嘱,而且刘琦懂水战,徐、扬之间水道纵横,从地形上看非他莫属。
这样一来,江东被老刘家围成了铁桶,孙策即便骁勇,周瑜即便足智多谋,江陵朝廷没闹到需要“勤王”的地步,他们便没有理由出兵,轻易出兵攻打现在的国都,那便是谋反了,孙策又该以什么身份让江东士族不反他呢?
刘协得回北方的统治权,孔融立即就不闹了,诸葛亮说的果然不错,这群臣子都是识大体的人。
日子渐渐逼近刘协二十岁,汉时的二十一岁生辰,刘协的冠礼被提上了议程。
迁都江陵不过是为了权宜,去年那时候除了荆州刘协没有其他地盘,有没有宫室根本无所谓,哪怕就是个山头,那也叫迁都,只是个确立中央政权的标志罢了。
等到现在,外患是有,但没当初那么紧迫无余力,修建皇宫、太庙也就随同冠礼一起,亟待解决。
要是确立江陵为国都,皇宫迟修不如早修,一个盛大的冠礼可以更加稳固刘协的帝位,刘协还有一层压制孙策的意思,有心同意,可是很多大臣反对,他们的理由也很充足。
大汉的主要威胁一直来自北方,自汉武帝之后虽然把匈奴逼得大举西逃,可是近一百余年来,政权无力,北方的少数民族又开始活跃起来,包括降汉的匈奴又隐隐的兴盛了,比如晋阳汾涧之滨于扶罗留下的匈奴,仍有很大隐患,大汉国都如果放在南方,必定会对北方鞭长莫及。
这些反对的臣子里,就有荀彧这样刘协倚重的重臣在内,刘协不得不好好考虑迁往他处。
刘协不记得什么于扶罗,单记得曹魏后期,西晋没有建立之前,匈奴人里边好像出了个了不得的家伙,叫做刘渊,似乎还称帝了。
汉初从高祖刘邦开始,采用和亲之策对付匈奴,把宗室的女子嫁给了冒顿单于,从那之后冒顿单于的子孙都把刘姓作为自己的汉族姓氏。
大臣们一说,刘协想起刘渊,一问曹操,现在在那边的叫做栾提呼厨泉,大约是刘渊的长辈之类。
把北方各个少数民族的威胁考虑进去,江陵必然不能作为都城,城外虽然有长江、汉水,占了交通冲要,目前勉强算得上的政治中心以及经济中心,长远来看,行不通。
更有一层——曹丕要带兵,他只熟悉北方,就不可能把他放到南方去,那是叫他去吃亏加败绩,别想建立功业。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曹丕去北方,并州、幽州以北,同时如果能解决五胡,更能稳固汉土。
只是北方眼下却没有合适的城市可以当做都城。
洛阳、长安已经毁了,刘协手里虽有余粮,却拿不出重建国都的巨资。
曹操在建安元年兴建长乐宫,规模小,而且那时候情况不同,曹操要先图兵强,所以可以倾全部经济力量修建宫殿。
刘协是天子,不是一州霸主,曹操可以不管别州百姓的死活,刘协不能。
天下动荡太久,南方好些,北方很多地方就像曹操诗里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点不夸张,农业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更是要从头整理,重建的事情刘协十年内都不用考虑,他没那个能力。
下朝后跟曹丕一提,曹丕笑道:“臣还以为皇上会叫臣去打孙策,臣还真没把握。”
刘协肚子里说:我自己都不敢去,敢叫你去送死?
“江陵地理太靠南,不可为都,朕也想回北方去,你将来出并州或幽州,回来可以快点,但那边能充作都城的……”
郭嘉在一边打瞌睡,陆逊很小心地守着他,怕他一头栽火盆里去,郭嘉忽然一弹,吓陆逊一跳,抬起脑袋对一帘之隔的刘协说:“皇上和丞相尽释前嫌,为何不考虑回去许都?”
刘协怔住:是啊!干嘛把许都屏蔽了呢?
那句“汉因许而亡,魏因许而昌”,莫非他自己还介意着?真是很莫名其妙的事。
刘协沉默着,陆逊轻声道:“皇上已有实权,孔大夫他们是明白人,不会太反对的,只要皇上说明因由,必会理解。”
刘协笑起来,陆逊琢磨他的心思琢磨得是越来越透了。
几个刘协亲近的都年轻,也都知道刘协和曹丕什么关系,曹丕便不再拘泥礼节,把刘协的杯子拿过去,喝了口水道:“臣一直觉得只有一个国都不大方便。”
刘协疑惑:“何解?”
曹丕道:“选国都,无非几点,国土心腹、交通冲要或凭恃险要,地理及对外策略,还有根据地和政经中心,秦定国都咸阳,偏于一隅,长安同此,洛阳比长安更有地利,但也有无险可凭的劣处,相对幽州,仍是远了,可见只有一个都城很难万全,若得几个都城,政、经、地理、四方诸国便可灵活地分离处置。”
郭嘉附议:“好!子桓这想法极好!”
刘协瞪着曹丕,嘴角抽抽——老让人惊喜,你是想让朕自卑啊?
召了心腹们,先计议一番,不久后提到朝堂上去,反对者果然寥寥,刘协一番推心置腹的劝解,基本就定下来了。
迁回许都。
作者有话要说:刘协握拳:朕有办法对付江东了!丞相!用你的二皮脸神功!!!
孙策、周瑜:……
两人加一块,脸皮厚不过曹操十分之一,于是败了。
多谢JQ所花花姑娘无偿提供的图^_^


第一百四十八章

更换州牧收复北地是诸葛亮的主意。
迁回许都是郭嘉的主意。
将扬州围而不攻,待其自破是陈宫的主意。
荀彧、荀攸叔侄看似没有建树,却因旧为魏臣,今助天子,居中调停人事,使得朝廷平平安安移回许都。
有这几个谋臣,再有吕布、黄忠、关羽、张飞、赵云、甘宁、曹仁、许褚、典韦、张颌、张辽……等等这些武将,刘协基本高枕无忧。
刘表代先帝为刘协行冠礼: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干祿百福,子孙千儯D履禄驶剩司送酢2豁┎煌视删烧隆M且忠郑乱糁戎取N拊刮迱海视扇浩ァJ芨N藿姆街V。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墍。
诏——大赦天下,免税三年。
冠礼后,刘协立即将心里思谋良久的改制对心腹大臣们提出来:汉制三公九卿制用了几百年,因循守旧弊病太多,已经不适合现在沿用,他想换成三省六部制。
把三省六部制简单的一说,连曹操都面瘫了,更不要说其他人。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启用,一直用到清末,比三公九卿制好在最关键的一点:中央集权。
刘协手下尽是能臣,这时候,想找个庸弱的出来只怕都难,一番商议,既然是好的,何来反对,反正天下经历几十年的崩塌,一切都可以重塑,旧制对于刘协来说,根本没有阻碍的力量。
三月初七,许都在绵绵细雨的薄纱下拢烟含黛,桃红新绿平添了婵娟的诗意,清新宜神。
长乐宫正殿,二重阶下放着一排排整齐的丝履,殿上,众臣正听着皇帝说话。
“朕意,取缔过去旧制,以新制代之,昭天下,锐意求新,革除弊病之志。”
朝堂上众臣全部跪地后,刘协示意诸葛亮宣旨:
“变更三公九卿制,换之以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任曹操为中书令,领中书省,掌佐天子执大政,总判省事;任荀彧为侍中大夫,领门下省,参议封驳国政机要;任陈宫为尚书令,领尚书省……诸葛亮任吏部侍郎,荀攸任户部侍郎,孔融任礼部侍郎,黄忠任兵部侍郎,刘晔任刑部侍郎……”
诏令一下,管你以前是哪个地方哪个人的势力,全部揉到了“中央”这一个机器里,相权三分,互相制衡的同时也分工合作,更兼集思广益、权责分明,对刘协的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力。
刘协丝毫不怕被大臣们节制,只要不是被一个大臣节制,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分点权利出去让大家看他的决心,曹操、刘备、刘表甚至于远在江东的孙策都可以看看,识相点的,就好生为国出力吧!
这道诏书一下,从都城到地方,从中央到县乡,官场焕然一新。
马腾知道扑腾下去没戏,带了儿子们来许都,凉州收复。
之后的几个月里,吏部以科举替代孝廉,给了庶民提升的机会,也给国家储备人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户部重整土地、户籍,财政细化;礼部将崩坏的礼制明典立文,修复完善;兵部整合武将、军队、兵籍、军械、军令;刑部征订新法,求细求理;工部大兴屯田,务求使全国农业尽快发展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