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记(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屏记(完结)-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说的对。”贤贵妃终于点头,“老祖母年纪大了,真的糊涂了。哎,竟然让荀氏如此摆布。”

“娘娘说的何尝不是,只可怜了太太,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如今这上有老太太,下有四奶奶,还不如只做媳妇的那个时候那。”

“这做媳妇的,孝字当先。老太太年纪又大了,只得太太多忍耐些。这荀氏,却要好好想个法子训诫,也要等她生下了孩子再说。”贤贵妃若有所思道。

“娘娘是慈悲心肠,只怕四奶奶是个不懂得惜福的。”婉儿笑道。

“派人到宫门口去,请老太太回府去吧。”贤贵妃便安排人到宫门去传话。

“婉儿,这些年多亏了你一直在我身边。只是苦了你,跟着我,耽误了青春。”贤贵妃看着婉儿已经不再青春的脸庞,叹了一口气。

“跟着娘娘是奴才的福气。”婉儿陪笑道,“娘娘和太太对奴才一家的好处,奴才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

荀卿染和二奶奶陪着容氏坐在宫门口的房间内,已经等了约有半个时辰,但是送进去的请安折子,却仿佛泥牛入海,没有半点音讯。

“娘娘自怀了身子,贵体常常有恙,多等些时候也是平常。”二奶奶道。

荀卿染便对许嬷嬷使了个眼色。

许嬷嬷会意,从屋中出去。

“许嬷嬷还有些人脉,我让她去找人打听打听。”荀卿染道。

容氏点头。

…………

约莫又过了一刻钟的功夫,就有小太监捧着一件狐裘走来。

“太后千岁正在睡觉,并不召见外眷。贵妃娘娘身子不大舒服,有太后的懿旨,只让娘娘静养,不可见客。请老夫人今天暂且回去,等娘娘身子好了,会下旨请老夫人入宫相聚。”小太监道,便将那狐裘递了过来,“这狐裘是娘娘特意吩咐,给老夫人御寒。”

许嬷嬷这时也从外面匆匆回来,走到荀卿染身边,悄悄地冲着荀卿染摇了摇头。

容氏再问那小太监什么,小太监都只说不知道。

二奶奶让人塞了个荷包在小太监手里,小太监退了出去。

容氏看了一眼许嬷嬷,问:“可打探到什么消息。”

许嬷嬷看了荀卿染一眼,“回老太太,贵妃娘娘确实是不舒服,太后最近劳累,今个都不曾见外眷。”

“如此,咱们就回去吧。”容氏沉默了片刻,便站起来,却站立不稳,身子摇晃起来,荀卿染和二奶奶忙一左一右扶住了容氏。

“坐久了,这一起来有些头晕。咱们回去吧。”容氏淡淡地道。

三人乘上马车,往齐府中来。

一路上,容氏闭着眼不说话。荀卿染想着心事,也没有说话,就是一向爱说笑的齐二奶奶,也一直没有开口。

“宁馨的事情,我都和迎丫头说了。”马车行进中,容氏开了口。

齐二奶奶忙点头,“染妹妹,你口风可真紧。谁知道,她竟是那样的人,已经成亲生女,却还做如此打扮,这岂不是欺君之罪。”

…………

回到宜年居,容氏便让二奶奶去料理家务,好生照看宁馨。齐二奶奶答应着退了出去。

容氏将伺候的人都打发出去,只留下姜嬷嬷和两个心腹的丫头。

“你打听到什么?方才在宫外,我不好问。如今到了家里,你莫要隐瞒。”容氏却叫了许嬷嬷上前问道。

荀卿染悄悄地冲许嬷嬷摆了摆手。

“我这辈子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还怕什么。你尽管说实话,这样咱们才好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安排。”容氏这次看着荀卿染道。

荀卿染想了想,容氏说的不错,便对许嬷嬷点了点头。

“……是贤妃娘娘拦下了老太太的请安折子,并没送到太后跟前。”许嬷嬷将获得消息的过程省略,只简单说出结果。

屋内顿时安静下来。

半晌,容氏叹了口气。

“她今天不见,咱们明天去,明天不见,后天去……”容氏斩钉截铁道,“染丫头,你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绝不会让宁馨进门。”

“老太太莫急坏了身子。”荀卿染见容氏如此,忙道,“老太太进宫去,可是打算在太后跟前将宁馨已经成亲的事情说破?”

“我的话,太后还能听进去一些。”容氏点头道,“便是太后有什么心思,总还要顾忌咱们自家愿不愿意。

没错,这消息从容氏口中说出,比从别人口中说出的意义是不同的,因为这也是向太后表明了齐府的态度。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人不让容氏进宫。

“老太太,我倒有个法子。”荀卿染道。

正文 第三四八章 援手

“哦?”容氏哦了一声,问荀卿染有什么办法。

若是容氏执意要见太后,以她的身份和手段,贤贵妃是阻挡不了的。但是,容氏却在知道事情有异的时候,干脆地离开。这个原因,很好理解。容氏不想揭穿贤贵妃,是有保护贤贵妃的意思再里面,同时也是考虑道,在这个时候,不能让人知道齐府的人心不齐。

“老太太,咱们没法子到太后跟前,别人却可以。”荀卿染道。

“我何尝没想过,但是这个人选却为难。”容氏道。

“四爷临走的时候,嘱咐我,说有事可以找康郡王夫妻帮忙。我想这件事,可以请康郡王妃在太后跟前进言。王妃对宁馨的事都是清楚的,我亲自去康郡王府一趟,将这事托付给她,老太太看如何?”荀卿染道。

容氏脸上露出喜色。

“这却是个好法子,康郡王妃聪慧豁达,在太后跟前很是讨喜。她又是宗室,是皇家的自己人。若是她去说,是再好不过的。”容氏说着,还有些犹豫,“只是,你肯定她是肯帮这个忙的?”

荀卿染明白容氏的担忧,毕竟康郡王和康郡王妃与宁馨、应泽是自小的交情,又同为宗室,怎么看似乎都比荀卿染要亲近。若是在这个时候,选择帮亲不帮理,也是常有的事。

“老太太放心,这点我能肯定。”荀卿染道。

见荀卿染说的如此自信,容氏舒了一口气。

“好孩子,你能做到这样,很好。”

“康郡王和王妃都是通情达理的人。”荀卿染笑道。

“好,你便亲自去一趟,郑重些。”容氏嘱咐,“你和王妃好好商量商量,怎样寻个巧妙的法子在太后跟前透了这个风。”

“老太太放心,我一定会和王妃好好商量,既不会让她在太后跟前得罪,也绝不会有任何不利于咱们府上、和娘娘的影响。”荀卿染道。

容氏见荀卿染一点就透,竟是将她隐隐担心的事情都考虑到了,心头一块石头落地,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事交给你,我就放心了。”

“老太太躺下来歇歇吧。”荀卿染见容氏一脸的倦容,就扶着容氏在榻上躺下。

“这里不用你伺候了,你快去办正事要紧。”容氏道,“攸儿,也快回来了吧。”

“是的那,老太太。”荀卿染灿然一笑,似乎眼前面临的一切都不过平常。“所以,咱们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荀卿染对容氏如此说道。

容氏笑着,点了点头。荀卿染处事不惊,又能找到有力的援手,她也跟着放心了不少。

…………

荀卿染便从宜年居出来,回到宁远居,又忙忙地将品级大妆卸了,换了套寻常出门的大衣裳,就带着人往康郡王府中来。

康郡王妃已经接到了荀卿染的信,又见荀卿染挺着肚子亲自来了,忙将荀卿染迎到厅中坐下。

“你的信我接到了,宝珠那丫头也将事情说的清清楚楚。……咱们都站在你这边。……这个忙,我一定会帮。你这么重的身子,何苦还亲自跑来。若是有个闪失,回头我和郡王可都没脸见小齐了。”康郡王妃笑道。

“不妨事的。”康郡王妃的热情,让荀卿染觉得心中暖暖的。

“是又出了什么事?”康郡王妃问。

荀卿染便也不隐瞒,将方才她和容氏进宫,却并没有被召见的事情都说了。

“所以,还得请鸾玉姐姐进宫一趟。”荀卿染道。

康郡王妃略一思忖,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事若不及早说明,真的让皇上和太后被蒙在鼓里,弄出什么丑闻来,皇家的声誉也会受损。你放心,我自有法子不着痕迹地向太后说明。”康郡王妃道,又和荀卿染商量,“宁馨回来,我还没有见过她。我这就进宫去,只说听见她来了,要见她,然后……”

康郡王妃说了她的打算,荀卿染点头赞同。

“这样极妙。”

康郡王妃又向荀卿染询问齐府中的情形。

“老太太深明大义,是肯为我做主的。几个妯娌,也都不妨事。只是我们太太,却有些别的打算。老太太虽敲打了她,只怕她依旧不肯死心。”

“不如,你搬来王府,等小齐回来了,将事情解决后,你再搬回去?”康郡王妃建议。

荀卿染缓缓地摇了摇头。

“若是那样,不知这京城中会有什么传言。”荀卿染叹了口气,“老太太,第一个就不肯的。况且,也还没到非这样做不可的地步。”

康郡王妃也跟着叹了口气,“也是这个道理。安国公府,总要顾忌外面的议论。而且老人家总想着子孙们都在一处,永远和和美美。尤其你们府上的,思虑更多些。”

两人又说了一回话,自然谈到宁馨,康郡王妃便有些感慨。

“世事无常,小时候任性些也就罢了,谁知道她竟变成这样,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如今应泽还不知道怎样,郡王爷急的不行。”康郡王妃道,“本还以为应泽只是生病,接了你的信,他立刻就忙起来了。他自己不能离京,已经另派了心腹侍卫,去迎应泽和小齐,若有事情,也能多几个帮手。”

因为宁馨单身进京献图,康郡王和王妃对应泽的病因也起了怀疑。

荀卿染的脑海里闪现出应泽的形象,那高大落拓的身影,还有那苍凉的马头琴声。

“只盼着他能吉人天相。”荀卿染道。

“他那样的身世,偏又多情重义,自是比别人更多负累。”康郡王妃道。

康郡王妃是个极为爽快的人,因此荀卿染在康郡王府并没耽搁多长时间,便回了齐府。第一件事,自然是先去了宜年居,将结果告诉容氏。

“这就好,这就好。”容氏道。

“这两天,你只在宁远居安坐,祈年堂那就不必去了。若是有什么,你只要说都是我的吩咐。”容氏嘱咐荀卿染。

荀卿染点头应下。

容氏想了想,又嘱咐道:“别的院子,也暂时不要去了。你身子沉重,又忙碌了这一天,该好好歇着。且等攸儿回来,事情就明朗了。”

“都听老太太的。”荀卿染道。

这整个齐府,她的宁远居最为安全。她也早就打定了主意,只呆在自己的院子里,等齐攸回来。就算有人要对她不利,却绝没本事将手伸到她的宁远居去。

……

入夜,齐府各院都慢慢地掌起了灯。

祈年堂 上房 西隔间

“娘娘拦下了老太太的请安折子,老太太被晾在宫门半晌,只得回来了”张嬷嬷站在榻前,低声向齐二夫人禀报着,“奴才特意躲在一旁看了,老太太的脸色啊,从来没有这么难看过。”

齐二夫人卧在榻上,头发披散,眼睛红红的,显是哭过了的。

“娘娘知道太太受了委屈,娘娘真心疼太太那。”张嬷嬷道。

“我这个女孩,从小就贴心。”齐二夫人抹了抹眼角,又是欣慰,又有些伤感地说道。

“说起来,都是太太英明,做主将娘娘送进宫去。”张嬷嬷道。

齐二夫人点了点头。

“亏的我当初主意坚定,若没有娘娘,这府里哪还有我的容身之地。”齐二夫人道。

“那是太太第一次违逆了老太太的意思。老太太,毕竟是隔了一辈。只要太太心思坚定,老太太最后也只能让步。”张嬷嬷陪笑道。

齐二夫人觉得这话十分中听,但依旧扫不去她脸上的阴霾。

张嬷嬷察言观色,知道齐二夫人是心里堵了口气,为的是容氏当着众人的面打了她板子的事。

“太太且将心放宽一些。这人一辈子,总有那不顺意的时候。可说到底,还是要看最后的结果。奴才瞧着,老太太的精神一天比不得一天。今天从宫里回来,更像是一下子老了十来岁。夫人忍过了这一时,后福无穷啊,实在不必为些小事就想不开。”

齐二夫人点头。

“自从我嫁进这府里,几十年了,在老太太跟前从不敢忘了本分。老太太今天,却如此对我,这比要了我的命还厉害。我也是几十岁的人了,膝下儿女成行,今天吃了这番羞辱,让我以后怎么做人。”齐二夫人说着话,眼中的恨意越发激烈。

张嬷嬷见齐二夫人又提起这件事,只好继续好言安慰。

“太太且忍一时。如今娘娘不是为太太撑了腰吗?想来老太太这一辈子,还没栽过这样的跟头那,那还是在全京城的人眼里。”张嬷嬷道,“如今老太太知道了娘娘的态度,以后却要让太太三分了。”

“你说的不错。”齐二夫人道。

张嬷嬷见齐二夫人脸色转好,知道她的安慰起到了作用。

“娘娘在宫里这些年,多亏了你那丫头在旁边扶持着。今个她好不容易回来,府里又有事,也没见到她。”齐二夫人道,“我说的那些话,你可都与她说了?”

“她让我替她在太太跟前请安。让她服侍娘娘,是她的福气,也是奴才一家的福气。她一刻都不敢忘记太太和娘娘的恩典。”张嬷嬷笑道,“太太的话,我一个字不漏都和她说了,她定已经一字不漏地说给了娘娘听,否则,娘娘也不会……”

齐二夫人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娘娘什么都好,便是心地太纯良了些。总将别人都想的和她一样好。过去,我说荀卿染如何不孝,她还劝我,要我耐心开导荀卿染。”

“那已经是过去了,现在娘娘肯定是信了太太的话。不然,老太太也不能那样从宫里回来。”张嬷嬷道。

齐二夫人得意地笑了起来。十几年前布下这步棋,将大女儿送进宫里,她心中指望的就是这一天。虽然这一天来的迟了些,中间经历了不少的艰难,但是这步棋,终于盘活了整盘棋局,让她终于有了希望,不至于后半生都一直活在容氏和那个女人的阴影下。

门帘挑起,一个小丫头端着一盏燕窝从外面进来,小心翼翼地递到齐二夫人跟前。

“太太,请用燕窝。”

齐二夫人正在想心事,并未抬头,只下意识地伸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