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记(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屏记(完结)-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荀卿染陪笑,心道,看来杨家果真豪富,以前荀淑芳对财物的仔细,现在都能说出这样大方的话来。

“三妹妹还记得我从前说的话吗?”

屋内伺候的人都出去了,荀淑芳看着荀卿染说道。

荀卿染一愣,想到什么,便不招搅荀淑芳的话头,只说,“大姐姐说过的话多了,不知是指什么?”

“算了,不用你,我一个人也行。”荀淑芳没头没脑说了一句,便坐到荀卿染的妆台前,招手叫荀卿染。

“我这钗有些歪了,三妹妹替我重新理一理。”

荀卿染见荀淑芳头发一丝不苟,钗环错落有致,哪里需要理,不过荀淑芳如此说,她只好走过去。

荀淑芳拔了只金钗在手里,一手托起脑后的发髻,她今天穿着立领窄袖褙子,衣袖又长又窄,这么举高着手,也只露出手背。

荀卿染接了发钗,低头一看,荀淑芳托高发髻,正好露出一段雪白的脖子,衣领内露出个红红的印记,齿痕宛然。荀卿染不过瞥了一眼,就转开视线,帮荀淑芳插上钗子。

荀淑芳在镜中一直看着荀卿染,笑道:“妹妹也是要出嫁的人了,还如此腼腆。”

荀卿染笑笑,并没答话。

“前面饭菜都准备妥了,请大姑奶奶和三姑娘快些过去。”思安院的一个小丫头来传话。

荀卿染便站起来,荀淑芳却懒懒地坐在临窗的炕上。

“不用急,我还不饿呢,让她们等一会好了。春桃呢,怎么不见春桃。”荀淑芳叫春桃。

春桃一回来就拉了桔梗几个说话,闻声赶忙走进来。

“我才坐了一会,你又去哪逛了?”荀淑芳斜了春桃一眼,语气里说不清是怒气还是戏谑。

“回奶奶的话,方才桔梗有些针线问奴婢。”

“你果然是个能干的,哪里都有人巴巴地‘请教’你。”

荀淑芳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又转头对荀卿染道,“三妹妹的活计做的慢,那么多嫁妆只怕做不过来。春桃以前在你这做针线,是我这做姐姐的占了你的便宜。我现在家里人多的是,你这缺人,我把春桃留下来给你,帮着你做活计如何?”

还没等荀卿染说话,春桃先开了口,“奶奶就会拿奴婢调笑,三姑娘身边几个姐姐的针线比奴婢好上百倍,三姑娘怎么会稀罕奴婢的活计。倒是奶奶的活计,还得奴婢来做呢。”

春桃虽然红了脸,但是似乎并不着急。

“算你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别人未必稀罕你,即使今天稀罕,明天自然还有更好的。”

“奴婢自然一心伺候奶奶一个。”春桃低了头,话虽说的柔软,语气却不是那么回事。

荀卿染一直没有插言,只装作不经意地打量这主仆两人。她总觉得这两人各自身上,还有她们之间有种很奇怪的违和感。但是要说具体是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荀大奶奶亲自来请,荀淑芳才站起身。

杨庭俊和荀淑芳吃过饭,临走之前,杨庭俊先是对荀大老爷和方氏客气了几句,然后便到荀卿染几个跟前,笑着打躬。

“你们大姐姐很舍不得妹妹们。……我一天多在宫里行走,丢下你们姐姐一个人在家,很是无趣。你们姐妹们这样好,就多来走走,也陪陪你们大姐姐。我这做姐夫的感激不尽。……家里也有个小园子。各样小玩意应有尽有,要听戏,看杂耍,只要人出门去叫,不爱吃家里的饭菜,只管外面去叫……”

荀淑芳笑呵呵地过来,一一拉了拉姐妹几个的手,也请她们多去走动。荀淑兰不耐烦地转过脸,荀淑芝嗟嗟的不知道说什么,荀卿染乐得低着头,只装害羞,懒得说话。

“唉哟,想不到这杨家这样富贵,大姑娘随手给的赏钱,可不是铜钱,是碎银子,足有六七钱呢。”

送走荀淑芳,荀卿染出了方氏的院子,沿着青石板小径往后面走,就听旁边几个婆子正凑在树闲嗑牙。

“大姑爷好个人才,只那双眼睛,就看得小丫头没处躲没处藏的,啧啧。”又一个婆子道。

“别说大姑娘,只看春桃那丫头,那现身上下从里到外,都是值钱的货色,这丫头真是个有主意的,自己跑去跟了大姑娘。如今一步登天了。我这一把年纪,经过的事多了,她那身段那举止,肯定是被大姑爷收用了。平时以为大姑娘多么厉害,也不过如此。”

另一个年老的婆子一边嘬着牙花子,一边道:“我老婆子瞧着,这春桃可比大姑娘更像新媳妇,大姑娘反而像个雏儿……”

几个婆子正说的有趣,就听有人轻咳一声。

锦屏记  正文  第六十六章  备嫁

却是荀大奶奶屋里的彩鸾走来,听见几个婆子说的不像话,看见荀卿染就在不远处,忙轻咳了一声。那几个婆子一见彩鸾早惊得作鸟兽散。只有一个王婆子,是荀大奶奶的陪房,自认有几分体面,只笑嘻嘻和彩鸾招呼。

“屋里这么多事,嬷嬷们却在这里偷闲。。。。。。”

荀卿染自不会听彩鸾训斥婆子,早已走开。回到水畔居,桔梗就送上冰镇的酸梅汤来,又将一个帕子包着几只金钗并几个荷包放在桌上给荀卿染看。

“姑娘,方才您和大姑娘在里间,春桃就拉了婢子们说话,还给了这个。”

荀卿染打开荷包,每个里面都是两个梅花样的小银镙子,成色上等。那几只钗子样式虽简单却也精致,都是赤金打造。

“婢子觉得她这礼太重了些,大姑娘和春桃。。。。。。,婢子们实在推让不过,只暂时收下,现在还请姑娘定夺。”

荀卿染稍微计算了一下,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怎么着也值二十几两银子。春桃一个陪嫁丫头,怎么有本事一出手就拿出这些东西来,阔气的有些不合情理。桔梗做事谨慎,也应该是考虑到这一点,还有荀淑芳和春桃平时的为人,才会特意来问她。

“春桃可和你们说了什么?”

“不过是给婢子们看她的穿戴,又说在杨家的吃穿用度如何。”

荀卿染想着刚才听到的婆子们的话,便笑道:“她和你们一起伺候过我,觉得在我面前没你们有脸面。如今登上高枝,自然要找你们几个炫耀。她既然送了,你们就收起来吧。”

没过几天,果然荀淑芳派人送了帖子过来,请荀卿染姐妹们去看戏或是玩耍。荀卿染和荀淑芝要绣嫁妆,荀淑兰也紧着学规矩。也都对去陪荀淑芳没什么想法,方氏就替她们婉拒了。倒是荀大奶奶去了两次,回来少不得夸耀一番杨家的富贵,说果真是世家大族,不然一个二等侍卫, 年纪轻轻,是不会有那样的吃穿用度的。

这期间郑姨妈又来过荀府几次,郑好儿自然是跟着的。

这天郑好儿又跟着郑姨妈过来,荀卿染做了半天活计,正想要歇歇眼睛,就拉着郑好儿去了花园。

“姝儿妹妹怎么没跟着一起来?”自打那次来了一回,郑姝儿再也没有登门。

郑好儿笑笑,“天气燥热,她身子不舒服,所以只在家里,并不出门的。”

荀卿染笑笑,齐婉丽和容云暖几个女孩子前几天跟着郑姨妈来过,还说起她们和郑姝儿一起去庙里进香的事。

“那可找了太医来看,女孩家身子要紧。”

“已经看过了,没妨碍的,天气凉快些她就能好了。。。。。。。老家铺子那边出了点事,二哥回去料理,姝儿有些想念哥哥吧。”

荀卿染就转开话题,问起郑好儿参选宫中女官的事情来。依荀卿染来看,郑好儿的容貌性情,都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要求。不管将她放在怎样的环境里,以她的八面玲珑,都不会过的太差,况且,这次因为贤妃的发达,郑好儿和荀淑兰两个并不用进宫服侍,而是会选宗亲子弟配婚。

“。。。。。。早在名册上,该是今年参选的。”郑好儿淡淡道,不论是语气还是神情,既没有埋怨,也没有憧憬。

若是齐家大姑娘没有封妃,只怕方氏不会让荀淑兰参选。可是郑好儿却是早就定下了进京参选这条路。

郑家祖辈虽是经商起家,后来却也有人做官,承办者内务府的买办差事。到了这一辈,郑元朔文不成武不就。如今借着侯府和安国公府的威势,自然不成问题,可是以后就说不好。

郑好儿的品貌,只要给她机会,嫁入皇族,郑家下一代的前程才有保障。

荀卿染低下头,轻叹一声,“做女孩的,事事都是父母做主,咱们自己,却是很多事都说不上话,只能听命罢了。”

郑好儿看了看荀卿染,点头道:“三姐姐说的没错。”

“不过以妹妹的才貌,定能如愿的。”荀卿染又道。

“三姐姐说笑了。”

这天刚吃过早饭,荀大奶奶就带着人来了水畔居。

“三妹妹缺个丫头,这事我一直挂在心上。这丫头我那院子里德,叫做碧儿,今年十四岁,是个老实能干的,就给了三妹妹吧。”

说着就把一个梳着双髻的小丫头推到荀卿染跟前。

这个叫碧儿的丫头,身量不高,面容清秀,低眉顺眼,倒也中规中矩。只是。。。。。。

“那我要多谢大嫂了。”荀卿染上下打量了碧儿几眼,便笑着说道。

荀大奶奶见荀卿染这么痛快就收了人,脸上顿时喜笑颜开。

“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这些天相处,三妹妹也知道,我是个爽直的人,只是嘴巴笨,不像人家那样会说话讨好,但我真心为着三妹妹好。三妹妹,你以后嫁到安国公府,有什么事,都有大哥大嫂给你做主。  咱们姐妹要相互扶持,才能大家都兴旺。哈哈哈。”

荀卿染笑着点头,这些日子荀大奶奶在她面前说话做事,都让人觉得十分舒服。如果她一早就定下这桩婚事,如果荀大奶奶不是感觉到地位威胁,如果不是荀淑兰那次吃醋,那么她还真就不会看到荀大奶奶的那一面,一直都会以为荀大奶奶是个敞亮的人,而今天听了这番话,一定会将荀大奶奶引为知己,非常感激吧。

只是,世上没有如果的事。

荀卿染站起身,“正要去太太那,也好让太太知道,不用再操心。”

“那是自然。”荀大奶奶也站起身。

说话就到了思安院,荀卿染便把事情说了,也带了碧儿让方氏看。

“是大嫂得用的人,我偏了大嫂的。”

方氏仔细打量了碧儿一番,又看看荀大奶奶。

“这不是前两天你娘家送来的丫头?。。。。。。年纪太小了些,只怕不顶事。我已经给三丫头挑了个好丫头,叫春杏,十五岁,不管是贴身伺候还是针线活计都是顶尖。”

方氏说着,就叫进一个丫头来。荀卿染见那丫头身量修长,一张鹅蛋脸,比碧儿俏丽许多,是个常在方氏身边伺候的丫头。

“四个丫头是家里的定例,这。。。。。。”荀卿染左右看看,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办。

“太太有了年纪,身边正缺得力的人。三妹妹怎好再要了一个去,太太还是留着春杏。。。。。。”

这些天,家里的事物还有采办嫁妆的事,都是方氏和荀大奶奶两个人在办,两人都有心病,少不得有些摩擦。方氏端着婆婆的架子,荀大奶奶却每次看到红绡都心气不平,又探知方氏在荀大老爷跟前丢了脸,便有些不像从前那般恭敬了。

见方氏和荀大奶奶婆媳两人要争执起来,荀卿染忙道,“太太和大嫂都是好意,这么说,我反而不好意思。家里不是正要买丫头,不如看看再说。”

方氏一定会在她身边安插人手,不过,能拦住一个是一个。

这两天辛姨娘那边要添人,已经得了荀大老爷首肯,和牙婆打了招呼。方氏因为种种原因,对辛姨娘那边着实有些松懈,不过这些都丝毫减轻不了她的醋意。

“也好,叫牙婆下午来,你挑好的选,至于带哪个做陪嫁,到时候再说吧。”

辛姨娘得了信,过了晌午就带着薛嬷嬷到水畔居来,大家坐在院内的藤萝架下喝茶闲谈。

院子里的丫头都知道要买人,那些没事的便都凑到跟前,希图看个热闹。荀淑兰今天有些不自在,没有学规矩,许嬷嬷也从屋里走出来。

“……还没买过人,一会要请薛嬷嬷帮我挑一挑。” 荀卿染笑着对辛姨娘道。

“姑娘既然信得过她,就让她帮姑娘挑挑。”辛姨娘的身孕已经快六个月了,身材早有些笨重,不过脸上倒没因为怀孕而有什么变化。

“老奴不过虚长了几岁,却不敢说老道。还请许嬷嬷帮着掌掌眼。”薛嬷嬷却拉了许嬷嬷。

荀卿染看破方氏对待许嬷嬷的态度,又见许嬷嬷平时的言谈举动,知道她必是个有本事的,因此也笑着请托。

许嬷嬷倒也没有太过推辞。

一会金嬷嬷就带着牙婆来了,牙婆带了十来个小姑娘,分成两排站在院子里。

薛嬷嬷和许嬷嬷走到那些小姑娘跟前,却不细看,只让她们先排成队,在荀卿染和辛姨娘跟前走上一圈。

这些女孩子个头高矮不等,年纪也有大有小,因为有牙婆事先教导过,都是微低着头,垂着手。

这么走了一圈,许嬷嬷便将那些走路姿态太过摇曳生姿或是姿态不雅、东张西望、或是畏畏缩缩的剔除了出去,只留下几个端正大方的女孩子。

许嬷嬷又让几个女孩子伸出手来,仔细检查了女孩子们的头发、耳朵和指甲,又剔除了几个,最后只留下五个女孩子送到荀卿染跟前。

“依老奴看,这几个或还可用,请姑娘挑选。”

许嬷嬷挑出来的这几个,模样都不出挑,但却稳重干净。荀卿染心里默默记下这些,挨个叫了女孩子过来问话,又让桔梗下去仔细瞧了,最后挑了两个出来,都是手上有拿针座出来的茧子的。辛姨娘也跟着挑了个小丫头。

“姑娘挑了一个,那这一个是?”金嬷嬷陪笑着上前,问荀卿染。

荀卿染知道,金嬷嬷是得了方氏的嘱咐,只给她添一个人。

“二爷那里也缺个针线上的丫头,老爷方才捎话过来,让我帮着挑一个。”

这个是实话,君晖那屋里只有两个丫头,木棉年纪渐大,总得先准备一个候补,慢慢调教。

金嬷嬷忙陪笑点头,就要带了那牙婆下去。

一个丫头却不肯走,扑通跪到地上,“求姑娘留下我吧。”

第六十七章  备嫁(二)

周围的人包括荀卿染在内,都是一愣。那牙婆似乎也没想到有这样的事,忙先给荀卿染陪笑,就过去要拉那女孩起来,那女孩死活不肯起来。

“求姑娘留下我,我什么活都能干。”女孩跪在那里磕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