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谁都没有建过,仲秋也就只能提着大概的想法,毕竟,在古代还没有塑料啥的,为火窖倒是好建,可是关键是,你种的菜没有太阳也不行啊。
现在有的能透光的就只能是纸,连窗户糊的都是纸,哪儿找玻璃去。
这了更能保暖,减少柴的投入量。仲秋正在听建筑师们建议着是不是可以把火窖建在地下,或者半地下,这样能很好的保暖。
子汐一出大门,就扬着他那清亮的小嗓子,向着仲秋奔了过去:“三姐,三姐,武公子来了,你快回家。”
仲秋愣了一下,一把抱住扑过来的子汐,笑着问他:“哪个武公子?在哪里?”
“就在咱们家里呢,镇上看到的那个小胖子也来了。”子汐抱着仲秋的脖子。
子汐五岁了,这两年吃的还不错,身量见长,而且,体重也在增加,仲秋现在抱他,还真有些吃力。
“好,咱们回去看看。”仲秋放下子汐,向王兴文打了个招呼,“爹,我回去看看,你们就听瓦匠师父的,咱们就建个半地下的就成。今年先做个样子,若是行,明年再好好地弄。”
“好,那我们就准备材料,争取半个月把它建起来。”王兴文心里正是热火朝天的。
仲秋拉着子汐回到家里,武子聪兄弟两个已经被方氏让到了东间屋子里,正坐在那儿喝着茶,吃着松子呢。
武子聪见仲秋进来,仍旧是一身半新不旧的短袄和棉裤,脚上早早就穿上了棉鞋。
不过,脸圆了,眼睛仍旧黑亮亮的,以前的黄头发现在也变得油黑油黑的。
“回来了,仲秋姑娘。来的有些冒失,还望仲秋姑娘不要见怪。”武子聪站起来,向着仲秋施了一礼。
仲秋大方地行了一个礼,笑着道:“我们还要感谢武公子一直以来的帮助呢,哪里有什么见怪的说法。”
仲秋走上来,坐到另一边,开门见山地道:“武公子这回也是来镇上过年的?好像早了些,是有什么事吗?”
“我听说你们家种水稻收成不少,过来看看。”武子聪也不和仲秋绕弯子,他的时间也很不够用的。
“不错,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另外收入也多了一些,是养鱼得的。”仲秋一听武子聪的话,就知道,他这是听说她们家稻田养鱼的事了。
“你们明年还要这么种田吗?”武子聪见仲秋一点也不否认,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
“应该是的,准备继续这样种,另外,村子里的人也会跟着我们家种。还有一些外村的人,都要过来买稻种,想来,明年种水稻的就多起来了。”仲秋笑呵呵地说。
光是卖稻种,她就赚了不少钱了。
虽然镇上的糙米也是可以稻出水稻的,可是,那产量能和她空间产的水稻比吗?
武子聪看着仲秋飞扬的表情,笑了:“那还是这样说好,你们村了的白米都由我们武氏收,值钱不会少你。不过,若是你们产量能够再提高些,我会多加些价钱给你们。”
“这个……”仲秋的眼珠子转了转,“武公子,如果你们多少斤粮食都能收,价钱还不落。明年我会给你一个惊喜。”仲秋心里暗乐,明年她的玉米啊,空间玉米要是种出来,产量不说比得上现代每亩一千斤,如果种好了,底肥跟上,她可以保证,每亩可打玉米两千斤。
这个她可不想告诉任何人,这玉米在空间里,每亩已经比现代每亩一千五百多公斤还多,放到外面,那肯定是要少的,但少去三分之一也就是了。
这个先不能说,但是,既然武公子已经亲自来了,她要是不提点条件的话,那也太对一起自己了。
“武公子,想多要粮食可以,但是,我有个小小的条件,希望你能帮我想想办法。”仲秋眯着笑眼看着武子聪,她现在缺地啊。没地她种个毛线啊。
第90章 赊欠的土地
武子聪看着眼前这个才刚刚七岁的小丫头,脸上带着调皮的笑容,可嘴里说的话,却真不能让人把她当成一个才七岁的孩子。
虽然他也不过是十五岁,但仲秋给他的一种感觉就是,这个女孩子不同于其他的女孩子。
“说说看。”武子聪并没有马上答应仲秋。
仲秋理解,她也没想过要占武子聪的便宜,毕竟跟人家不熟的啊。再说,拿人手软的是吧?
“我空的经济情况大概武公子也知道了,明年的种植计划我们家已经商量好了,现在就差土地的事。我和我爹看中了村北山下的那片荒地。想要买下来,只是现在手头上的银子不够,所以,看看武公子能不能帮忙我先付了,我用秋后的粮食来结算地钱。”
那片地上面是一层的沙土,可是地下不到二十厘米就是黑土,是难得的好地。不过,要想买那片买下来,那钱也不少,以仲秋现在手里的钱也能做得到。何况荒地在她们这边一亩荒才卖一两银子,所以,一般的农人才不会买荒地,要是家里实在没地的话,都是自己开荒地,五年后交税就成。
但是有一点,你开的荒地也是要到县里定个地契的。地银比买的荒地要便宜不少,一亩荒地大概要二百来文就成。与仲秋她们家看中的那片荒地可是差着不少的银子呢。
武子聪自然知道仲秋说的意思,只是荒地最贵的也才一两银子一亩,武子聪不相信仲秋手里没有买地的钱。
“为什么不一下子买下来?那地有多少亩?”武子聪很是奇怪地问。
“大概有一百来亩的样子,银子我手里有,可是你也看到了。我家要建火窖,这个我们还是需要投资的。”仲秋笑着看着武子聪,“说起火窖,我还想问一下,武公子是来自京都,想来那边也有明瓦的吧?不知道多少银子一片,能不能帮我们买些来?”
如果有明瓦的话,那可是比起那纸要好得太多了。
“这个倒是可以,明瓦的事好办。”武子聪看着仲秋笑,“咱们还是谈谈那片地的事。”武子聪郑重地看着仲秋,“你家里你可以作主的是吧?”
“是。”仲秋也不笑了,望着武子聪的表情很郑重。
“你准备用那片地种什么?”武子聪现在是急需要粮食,不管什么时候,粮食都是国家的大计,尤其是北方。
“玉米。”仲秋道,“一百亩地的玉米,到秋天收获的时候,我可以给你最少十万玉米。”
仲秋很有把握,地肥她已经订好了,现在就差出钱往地里拉。
“十万斤?”武子聪有些吃惊,一百亩十万斤玉米,就算是在南方也不可能打出这么高产量的粮食,“你不是说笑的,要知道,若是这个我答应你的话,我是要和你签破纸的,你若是到时候交不出十万斤的粮食,我不会放过你的。”
仲秋看着武子聪严肃的脸,也收起了笑容,道:“我当然知道。”古代没有未成年一说啊。“十万斤粮食都卖给你,比照市可以低一文。”
仲秋说出来还是多少有些心疼的,每斤低一文,那可是十万文,那得多少钱啊。扯得她肉疼不止。
武子聪好笑地看着仲秋一脸肉疼的表情,笑了:“好,这地我帮你拿下来,明天有时间你和你爹去县城签契纸,一百亩地都给你,以秋后粮食作价相还。”
“好。”仲秋也痛快地应了。
“不过,仲秋姑娘,我还有件事要和你说。”武子聪来这里不是说玉米的事,而是水稻养鱼的事。
“是不是水稻养鱼?”
“是。”武子聪也不废话,“我听说今年你们收成不错,不知道你们明年是如何打算的?”
“明年所有的水稻田都开始进行养鱼试验,如果都不错的话,那么就会一直这样种下去。”仲秋道。
本来她想着自己一家子富了就好,不过现在看看村子进而的人。她又想着,若是带着一村子里的都跟着富起来,那么,她们家再出什么意外的事情的话,村子进而的人肯定会帮着她们家说话的。
一村子的富裕可是会把村子进而的人心都买下来,没有人不想着过好日子。所以,仲秋现在才会这样鼓励大家都种水稻田,而且,不惜出力出技术,帮着村子里想种水稻的种好。
另外就是她空间里的种子,那是特殊的。对外都知道,她们家的水稻从第一年开始就自己家留了五百多斤,今年又留下了不少。肯定都是给村子里想种水稻的人家留下的种子。
外村的今年也开始过来打听种水稻的事,那水稻种子自然是不会少的。所以,武掌柜的跟武子聪说起来,他们家今年实收水稻每亩能达到六百来斤,只是对村子里的人说是四百来斤。
武子聪也知道仲秋的心里,所以也没有让武掌柜的说什么。只说仲秋家卖多少,他们收多少就成。
这些米他也吃过,吃起来是有些不同。不过相比于仲秋托武掌柜送上京都的那些米,还是多少差一些。
武子聪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但好在他现在想着从仲秋这里得到粮食,所以也没有过多的问起。
“种子都是你们家出的。”武子聪刚来就看到登记要买种子的人不少。
“是的,我们家的稻种可是我们精心培育的,种出来的水稻早熟不说,还打的多。”仲秋谎话说得脸不红不白的。反正没人知道她家的稻种到底是怎么培育的。
“那就好,那我们就走了。”武子聪办完了事,放下了心里的那个疑团,他也该回去了。
再过一个多月又要过年了,今年他们可不能像前年那样出来过了。毕竟大了,再往外走,别人会有想法的。
“好,不过,明瓦什么时候能给我们送来,我们已经开始建火窖了。”仲秋现在很着急啊,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她都得插手。
“我回去就派人把明瓦送过来,大概要四五天就能到。至于明瓦的钱,就以秋后的粮食相抵吧。”武子聪道。
“好。”仲秋答应的也爽快。只要不让她掏现钱,什么都好说。
送武子聪走的时候,武子仲可是对子汐和仲秋依依不舍的,仲秋从后院的兔子舍里抓了一对小兔子送给了武子仲不说,还给他们装了一些山里的野果子和干果,这才打发武子仲。
晚上把和武子聪的协议和王兴文说了,次日,父女两个带上子汐就奔了县城而去。
县令大人得了武子聪的话,而且,还有林主薄在。所以,事情办得很快,当天县城里就派了皂吏过来量地。一共是一百零三亩地,作价一百零三两银子,写好了用秋后的粮食来还。另外红契税收十两银子,是仲秋当场就付完了的。
地的手续办好,王兴文就托大舅兄帮忙招短工,找能干不偷懒的人。一共找了十个人,开始把荒地的地表整个都挖起一层,只到露出里面的黑表土,这才算罢。
地的事情解决了之后,就要肥到家。这事自然王兴文他们家也没有人抽得空出来,只得再次麻烦了大舅兄他们帮忙联系。
在农村,还真没有哪家种地还要买肥的,家家的肥都是一大堆一大堆的放到田间地头,就连屋前屋后,都是肥堆。要想买的话,还真是容易。
仲秋在家里弄个小本子,把所有的事都写在上面,子汐就在一边听着仲秋嘴里念叨着,一边帮着仲秋记着。
仲秋之所以事事都带着子汐,就是想着小孩子记性好。而且自从全家人喝了她空间里的水之后,身体好不说,这脑子也聪明起来。
最出色就算是子汐这个小豆丁,仲秋打算把他培养出来,不管他日后是出仕也好,是经商也好,反正,家里以的是要靠子汐继承的。
这小子打小就脑子瓜灵活多变,比起子滨的善良不爱说话,仿佛子汐更适合官场。
“三姐,过完年就送我去学堂是吗?”子汐看着仲秋在本子上写着今天的事情结果,问仲秋。
“嗯,等到咱们家地里的土豆收了,你就去念书。”仲秋忙得头也不抬。
现在后院做的土豆,都是她们买回来的,不过算起来,成本还是比自家种的要高。
虽然土豆粉什么的已经在镇上有了些小名声,但是,只光着一个小镇想要消化她们一家子的土豆粉条那肯定是不行的。
她正计划着是不是把土豆粉条弄到县城里,再到府城最次也得是周边的镇子。
不过这事还真急不来,新事物让人接受还得有个时间。
“小五啊,想不想念书?”仲秋写完,把本子一收,这才有时间搭理子汐。
“想。”子汐看着仲秋把本子收起来,笑嘿嘿地窝在仲秋的怀里,笑着道,“我长大做官,要给三姐你买个大宅子住。”
“嗯,姐相信你。”仲秋笑着揉子汐黑黑柔顺的头发,捏捏已经见肉的脸蛋儿,“咱哥现在做什么呢?”仲秋现在的口音已经慢慢地转向官话,她要慢慢地把家里的人都培养成会讲官话,这样以后也好方便和外面的人打交道。
“哥现在正在统计今天来定种子的数量,听说,连一百里外的狐狸沟都有人过来看了。”子汐扬了扬小手,伸出五个手指,“五个人来的,今天就住在咱们村。”
“是吗?”百里外,那么说,她们村种水稻的事已经传得不近了,这土豆粉条的事,也可以用来宣传一下。
有人的地方就地有商机的啊,她不用出面去卖,只搞批发就成。相信每个村子里都会有小杂货铺什么的,而有人的地方消息就会传得快。
“小五,走,咱们去看看哥。”仲秋扯起子汐,两姐弟跳下炕,奔向西屋子滨的房间。
第91章 借还是不借?
兄妹三个人在一起商量着,要把自家的土豆粉条推广出去。来定水稻种子的人,仲秋决定都拿一把土豆粉条给他们,告诉他们吃法和做法。
另外,仲秋还让子滨把做法和吃法写在一张纸上,对这个感兴趣的可以把这个给他们。要是想做这个生意的,还可以给他们最低的价钱卖给他们。
三个人商量好,这件事就交给了子滨去办。
王兴文一家子轰轰烈烈的在家里弄火窖和土豆粉条加工,村子里的也借了不少的光。都看着仲秋家弄个先,然后再一起跟着做。
毕竟建一个火窖银子是不会少的,看,这不。从县城里来人了,往仲秋家送那几乎像是透明的明瓦呢。那得多少钱啊?听说就是那个上回来的武公子帮着买的。
是先赊欠的,仲秋家也没有现钱付。
你说为啥?人家和武公子认识的啊。你就不行了吧哈哈。
村子里一边在一旁看热闹,一边也是眼里带着羡慕的。
建火窖村子进而也有人想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