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教授院中那块地小,他们决定先紧着小块地施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刘军浩家的赤兔是供肥大户,院墙角那个粪堆一大半都是它的功劳,足能上两亩地。他家地块少,即使两家的菜地撒上厚厚一层,最后还剩下不少。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他又让赵老爷子把马粪在陈刺篱笆下撒一圈。这些陈刺满打满算还不到两年时间,已经窜到四五十厘米高,真正起到了篱笆的作用。

看着陈刺主干上那些细嫩的枝条,刘军浩脑海中又冒出一个词:陈芽。这个时节,正是采摘陈芽的好时候,再过两天,就该老了。

别看这些嫩枝上长满了尖刺,可是那刺现在很柔软,根本不扎手。陈芽的祛火效果很好,这东西采摘之后放在锅里边蒸上十几分钟,然后放在阴凉处晾干即可。不管是兑上香油凉调做菜,还是混到开水中泡茶都可以。街上有人专门收购,将近百元一斤呢。

“你不说我还真忘记这事儿,卫东媳妇过年的时候给我打过招呼,说是她爸想弄些陈芽泡茶喝。咱们这两天多采点,反正院里陈刺树多。”于是两个人各拿着一个馍筛采摘起来。

这陈刺先前刘军浩也偷偷用泉水浇过,因此长势特别好,新发的陈芽个个都有十七八厘米长,而且密密麻麻的长满树干。按赵教授的意思,他们采摘的时候应该留下一些,让它们继续生长。

刘军浩却摇头否认掉,这陈刺和香椿一样,你根本采不绝。前面刚采过,第二天一看,上边又密密麻麻的发一层。

看着不怎么起眼,可是没十分钟,人人手中的馍筛堆得高高的。赵教授一合计,干脆回屋拿个竹筐过来摘。两人用了将近半个小时的工夫,才将一圈陈刺采摘完毕。

采摘过后,将陈刺扔在木盆中了事。看看时间还早,他拎出棋盘,和赵老爷子在大路边摆起棋盘厮杀起来。

一盘刚下完,两人正摆子呢,就听到身后传来摩托声,接着赵光明的声音响起:“刘军浩,快点,来客人了。”

“是你小子呀,欢迎欢迎”他和赵教授赶忙起身打招呼。

“这是我哥们,关系特好,是咱们市大名鼎鼎的养黄鳝专业户”赵光明将摩托扎稳,又冲着身后轿车上下来的几人介绍。

“你小子再说我该脸红了,还全市闻名呢,在镇里边谁知道我是老几。”刘军浩笑着垒了他一拳,然后请他们进院子里坐。

“你别忙了,我们把车子停在这里就行。过来还有别的事儿……”赵光明递了根烟,开口问道,“小浩,这片河滩上是不是野生老鳖很多呀。我听说前几天你们村有个老人不到二十分钟徒手捉了四十多只,有这事儿吗?”

“不是吧”刘军浩心中嘎登一声,暗叹事情传的真快,该来的果然来了。不过这事儿传的太邪乎了点,二十分钟捉四十多只……还徒手?这话说出去也有人相信。

第二百六十四章 水怪

赵光明以前帮自己的次数不少,想来想去,刘军浩还是照实了说。

“我就说嘛,不到半个小时能捉那么多,那还不成精。对了,你能不能帮忙说下,让他帮我们捉几只带回去?”

“恐怕不行,”刘军浩苦笑着摇了摇头,将那胖子的事儿讲了一遍。

“这老爷子有个性”一听说有人掏三万块钱买他的手艺,人家还不卖,几个人都发出一声赞叹。

“既然请不动大神,那我们自己动手吧,反正都是带着家伙来的。”其中一个青年说着从后备箱中拽出几个须笼。

这须笼和常见的那些不同,是用窗纱和钢筋握成的,合在一起的时候很小,一旦展开,有两米多长。

“这个能行吗,我听说老鳖一直冬眠到四五月份才出来。”他“担心”的问道。

“没问题,今年天气暖和,老鳖出来的早。”那个拿须笼的青年开口回答。

“这哥们也是水产养殖大户,主要就是养中华鳖。他捉鳖也是一把好手,人家是专业人士。虽然不能和你们村的‘鱼王’相比,可是水平绝对不低。”赵光明带着自夸的语气说道。

我怕的就是专业人士,刘军浩有苦说不出,最后也。跟了上去。他已经打算好,等下真捉到老鳖,大的让他们带走,小的自己全部掏钱买下。

那专业人士用的饵料却稀松平常,只是一些鸡血泡过的麸子。

将须笼河放入水中后,几个人站在远处抽烟。趁着他们没注意,刘军浩拉着赵光明小声问道:“这人不是咱们镇上的吧?”

“是县城的,我和他也不怎么熟,还是周叔给我打电话过来让接待的,否则,我才不会闲疯了往这里跑。我说你们村这些人是脑子有病还是怎么着,守着河滩这块风水宝地受穷?那老鳖随便一捉,不到两年时间,准发鳖财。”

“然后呢……”刘军浩反问道。

“啥然后?”赵光明不解其意。

“一次把老鳖捉光,以后村里的小孩子可就见不到了。这老鳖可不像种在地里的韭菜,你割完一茬还能继续割的,这财是断子绝孙的财。”

“你小子……这话倒是实话。不过人家已经来了,还能说啥。”赵光明倒是同意他的观点,“常听我爸说,他们小时候田地里还跑着兔子野猪,河里的鱼成群翻漂,小溪中老鳖密布,可是现在想捉只老鳖都难。”

他说了半截,突然又转化话题:“对了,现在不都提倡那个可持续发展嘛,你们完全可以边养边捕捉呀。你小子反正已经养黄鳝了,再养些老鳖也没什么,应该不冲突的。”

“我倒是有这个想法,不过还没实施呢。”刘军浩苦笑着解释。看来时间上还要抓紧,别真等老鳖被捉光了才慌张。

他已经决定,今年夏天的时候多在沙滩上转悠几次,弄些鳖蛋放在石锁中孵化。在泉水中生长的老鳖品质绝对比野生的要好,到时候应该可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越早越好,以后来客人了我就到你们家买鳖,你这鳖多少钱一斤呀。”赵光明笑问道,眼睛中闪过一丝狡黠。

“你小子,变着法骂我。”刘军浩自然听出他话里的意思。

虽说对这些人比较反感,但是不管怎么说,人都是赵光明领来的,中午自然要招待一顿。

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他和赵光明一起回家做饭。

赵光明只填了两把火,刘军浩就看出这人在家肯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幸好这时张倩放学回来,挽起袖子进屋帮忙。

后院里有的是黄鳝,冰箱里边还有一斤牛肉。再切些青菜,最后热腾腾的饭菜堆了半盆子。

做好饭,赵光明打电话喊吃饭,结果回来了两人,留下那人说什么也不回来,要在河滩上看着须笼别让人偷走了。

谁稀罕你那玩意儿,见他坚持,赵光明也没有继续相约。

刘军浩倒是直叫遗憾,本来想将几个人喊回来后做些小动作,看样子是不成了。

吃过饭,几个人又提了一些饭菜到河边换班。

下午的时候,村里几个游客恰好到河滩上游玩,他们看到刘军浩,纷纷走过来打招呼。一听说有人在这里捉鳖,都饶有兴趣的站在岸上观看。

不管别人怎么心急,那专业人士就是没有提须笼的意思。一直等到下午三点多,他才慢慢的拎起枚绳,一点点把须笼拉起。

随着河水哗啦啦响动,几个人也都瞪大眼睛。可是等须笼离开水面的时候,众人的表情为之一愣。

里边别说老鳖,就是小鱼小虾都没有一个。

这咋回事?那专业人士赶忙拎起须笼。顺着他的手势,众人这才看清楚,须笼中间被划了几道碗口那么大的洞。

刘军浩虽然面上没有表情,但是心中却一阵欣喜。有人搞破坏?不过这个念头刚冒出马上又觉得不可能。要知道中午的时候,可是有人一直在这里守看着呀。就算村里人想做些小动作,那也找不到机会。

“咋回事?”其中一人脸色的表情相当精彩,“挂到树枝子了,这片水中是不是扔的有树枝?”

“没有,这是活水,”刘军浩否认道。

“不是树枝挂的。”那专业人士也摇了摇头,用手仔细在那大洞上比划了几次说道:“应该是被什么东西咬烂的”

“是不是老鳖咬的?”赵光明跟在后边插了一句。

“老鳖没有那么大的劲儿,”

“快看看其他的……”这个时候其中一人反应过来。

专业人士急急的将剩下的几个须笼拉上来,结果再次出乎众人的意料。须笼全部被撕烂,里边早已经空空如一,当初放诱饵的纱布也找不到了。

这下不但他们感到诡异,就连刘军浩也觉得有些反常。

“不会是水怪作祟吧,以前常听人说大河里有个独角兽。”赵光明这家伙平时喜欢看一些鬼打架的书,因此出了事儿,他率先想到的就是某种未知生物。

“水怪?”一个游客也来了兴致,扭头问道,“什么独角兽?”

关于大河里有水怪的说法由来已久,前些年总时不时的有人说看到河中心有不明生物出没,而且大部分都带着离奇色彩。

最早的一例是六十年代中期,说是三棵树有个叫郭大发的人中午下河洗澡,洗着洗着突然感觉到水下一股力量使劲儿把他往河中心拉扯。

当时那人感觉到事情不对,匆匆忙忙爬上岸。刚上岸没两分钟,看到河中心翻起巨大的水花,接着一个毛茸茸的怪兽从河中心钻出来。那怪兽脑袋和水牛有些相像,额头正中带着一个三四十厘米长的独角。

郭大发不敢多看,一路小跑跑回村中。晚上他开始生病发高烧,据说一直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才好。从那以后,就传说大河里住着一只独角兽,不时有人说中午或者晚上看到独角兽在河中心洗澡。

七十年代有次涨大水,好好地河堤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突然决口,有人说是独角兽用角钻的。后来县里边特意派来勘察船沿河搜寻,结果啥也没有发现。

最后一次关于水怪的传闻是七八年前的事儿,当时漫天大雾,有人到河边淘米,无意中一抬头看到河中心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浮浮沉沉。

那人胆子比较大,回村喊了一大群人沿河观看,只是雾气太大,那东西只能够模模糊糊的看到。那次闹出的动静很大,镇派出所也派了两名干警过来查看。

最后派了三艘渔船,十来个棒劳力手持鱼叉朝河中心冲去。等他们赶到河中心,都才知道是虚惊一场,原来那东西是从山上冲下来的一个老树根。因为大雾遮挡,再加上之前独角兽的传闻,所以众人才将它看成水怪。

从此以后,关于大河水怪的传闻就没影了。

刘军浩对于那些水怪的传说是九十九分怀疑一分相信,不过眼前这个绝对不是水怪。动静太小了点,老鳖一般在浅水处生活,因此下须笼处的水深不过到大腿处。真有什么大的水怪,岸上那人绝对能够看到。

“我下去看看”那专业人士相当的不甘心,裤腿一挽,又跳入河水中摸索。

可惜在水中找了十来分钟,里边什么也没有摸到。

来时斗志昂扬,开车走的时候垂头丧气。对刘军浩而言,这是最好的结果。不过他心中也挺纳闷,到底是什么东西把须笼划了几个大洞呢。会不会是大火头?他一想觉得很有可能。

火头(乌鳢)这东西异常凶猛,它们以捕食其他鱼类为生,甚至有时候还能捕捉水鸟。准是须笼里的腥味将它们引来,然后被窗纱阻隔,火头用牙齿咬开须笼,把里边的鱼类吞掉。

当初自己在堰塘里边钓到的那火头有三十多斤,这大河更宽更深,难保里边不会有大火头。须笼虽然结实,可是相对火头的牙齿而言,应该不算什么。

不过火头闹出的动静也挺大的,那人怎么会没发现呢。

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故迭出

种花除草、施肥栽树,几天时间,刘军浩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好不容易等星期天想歇息一下,老婆又让他陪着组织学校的春游。

这事儿是刚开学的时候,张倩就和王老师商量好的。说是春游,其实是想让学生们上山游玩的同时挖野菜。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后,张倩现在很喜欢组织发动学生。

卖了东西做班费,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每次的收支详细情况她都会列成表格拿到班里传阅,让学生们仔细对照,如果有疑问,可以当场提出来。

学生们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疑问,倒是各家的家长对这种方式很支持。要知道以前学校也组织过类似的活动,可是卖东西的钱七搅八搅,最后不知道落入谁的口袋了。因此往常碰到这种事儿,很多家长都找理由不让自家的孩子参加。

可是这两年不同,那钱实实在在花在学生身上了,去年冬天的时候更是免费供应一顿饭。姑且不论那饭菜质量的好坏,单凭这份心,家长们就没说的。更何况他们私下问过自家的孩子,人家保证顿顿有荤腥呢,这种好事往哪里找,就是镇中心小学也没有,所以他们现在绝对支持自家孩子。

张倩这次闹得动静挺大,还准备中午让学生们在山上野炊。对这个决定,刘军浩立马表示反对。大青山树木杂多,每年都要留下一些落叶枯草。早些年农作物收成不好,庄稼长得稀稀拉拉;麦秸花生秧等等更要留着冬天喂牛。因此能烧的柴火并不多,一到冬季就有村民上山砍柴弄树叶回去烧火,但是现在情况不同,家家都种的有玉米。那苞谷杆做饭特别烧的出来,基本上一顿饭一个苞谷杆抱子就解决。

再加上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家提倡大力植树,不少村民都在房前屋后,路边沟旁栽上了落叶杨树,秋天随便一扫,就能扫出个柴火垛,因此村里人并不怎么缺柴火烧。

这几年下来,不少树下都堆了厚厚一层。那些七八岁的孩子正是性子活泼的时候,他们万一在野炊的时候偷偷玩火,引起火灾……这个责任谁也负担不起。

听了他的叙述,张倩只得相当郁闷的打消了这个念头,本来还想锻炼一下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呢,现在听听,不冒这个险为妙。

“山上不行,山下可以呀”刘军浩看老婆一脸郁闷的表情,笑着建议到。

“山下?”

“对咱们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搞野炊活动,那里地方大,还有院墙阻隔,他们怎么玩也不会出问题。而且,你让学生们上山野炊,那些锅碗瓢盆,米面油盐怎么弄上去,总不能让他们背上去吧。”他略显得意的解释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