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儿歇着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边儿歇着去-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书华一听这话,登时从沙发上蹦了起来。
他光着脚冲到沈逸轩面前,一把抓住对方的胳膊,目光如炬地盯住对方的眼睛,急切地问道:“我真的考上北大了?真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嗯。”沈逸轩重重点头,说道,“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寄到学校了,吴校长让你回校拿通知书。”

陈书华松开沈逸轩,转头紧紧盯住坐在沙发上的李雪生,激动得声音不停颤抖。
“雪生,你听见了吗?我考上北大了!我真的考上了!”

“我听见了!”李雪生笑着点了点头,冲着陈书华高高竖起大拇指,有些激动地说道,“小华,恭喜你!你是最棒的!”

被李雪生这么一夸,陈书华那隐形的尾巴顿时翘上了天。
“哦耶……太好了……”
他蹦跳着欢呼起来,光着脚满屋子疯跑。

沈逸轩望着满面笑容的李雪生,缓步走到其身旁坐下,面部表情变得有点严峻。
“雪生……”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你最讨厌的事情,要来了。”

李雪生瞧着沈逸轩那张紧绷的俊脸,笑道:“没关系,我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这三年,我一直没有受到媒体的骚扰,吴校长肯定帮我顶住了上层的压力。现在,该是我回报他老人家的时候了。不就是接受采访嘛,没什么大不了。”

沈逸轩点了点头,叹道:“你能想通最好。你要是不肯配合宣传的话,我担心H市那边的领导可能会在调档时为难你。这3年,他们一直在等着靠你大出风头。现在,他们肯定已经蠢蠢欲动了。你这一回去,绝对是羊入虎口。”

李雪生哼了一声,语气冷峻地说道:“谁是羊,谁是虎,还不一定呢。我岂会乖乖任由他们摆布!”

沈逸轩疑惑地看着李雪生,问道:“雪生,你打算做什么?”

“你的副教授申请,一直没批下来吧?”李雪生不答反问。

沈逸轩一听这话,脸色登时阴沉下来。
“这帮老古董,张口闭口都是应试教育。我一跟他们提素质教育,他们就说我不了解中国国情、说外国的教育理论在国内不适用。我又拿不出实例来让他们心服口服……”

“你怎么没有实例?”李雪生打断沈逸轩的话,说道,“一个11岁的‘神童’、J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全省理科状元、北京大学有史以来录取的最年轻的大一新生,再加上一个J省理科榜眼、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大一新生。这么两个活生生的例子,还不够吗?”

沈逸轩笑了笑,说道:“你俩这么厉害,又不是我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果。我哪能把你们当成案例写成论文?”

“怎么不能?”李雪生反问道,“反正我和小华肯定会被各大媒体大肆报道,被各级领导拿来夸耀政绩、宣传政府形象,你干吗不乘着这股东风,适时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中国掀起一场教育革命?”

“有那么多人在处心积虑地利用你们,我要是也来掺和一脚,未免太卑鄙了!”沈逸轩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能昧着良心这么做!”

“现在的形势是,我和小华别无选择,只能被人利用。既然无力改变这一情况,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形势导向对我们有利的一面。”李雪生解释道,“逸轩,你不是在利用我,而是在帮我扳回一城。”

沈逸轩愣愣地看着李雪生,脑筋有点转不过弯来。

见陈书华像只欢乐的蝴蝶一般翩翩飞来,李雪生冲着他招了招手,吩咐道:“小华,你过来,我有事跟你说。”

陈书华一听这话,立即奔到李雪生面前,兴奋地问道:“什么事?”

“我们这次回去拿录取通知书,必须乖乖配合媒体的采访和宣传。如果我们不配合的话,那边绝对会为难我们,让我们没法顺利进入北大。”李雪生冷着脸说道。

“竟然有这种事?”陈书华惊讶地张大眼,骂道,“太卑鄙了!”

“我们的录取通知书和档案都被他们捏在手中,想反抗是不可能的。不如我们顺水推舟,把沈逸轩推广出去,让他以我们为案例,宣传‘素质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李雪生说道。

“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
陈书华重复着这些陌生的字眼,完全不了解其含义。

沈逸轩开口为陈书华讲解,向其灌输自己的教育理念。
陈书华认认真真地听了半天,说道:“素质教育听起来不错,不过,我们可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以我们为案例宣传‘素质教育’理念,这不是在骗人吗?”

“我一直在对你实施素质教育啊。”李雪生笑道,“逸轩也帮了你很多忙。只不过,你不能对媒体提我的名字,而是把我做的事全部推到逸轩头上。这不算是骗人。”

陈书华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我会跟媒体说,我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因为沈大哥对我教导有方。媒体要是够敏锐的话,自然会去采访沈大哥。与其夸那些沽名钓誉的领导,我还不如夸夸沈大哥呢。”

李雪生伸手摸了摸陈书华的脑袋,满眼都是慈祥的笑意。

“逸轩,你好好想想该怎么样以我们为案例来推广你的教育理念。”李雪生说道。
“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是,有时候,名气是个好东西。名人的话语权,要远远地大于普通人的话语权。
“你回国后这4年,之所以处处碰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没有名气。
“这一次,我和小华帮你把名气打出来,让你变成中国教育界的一颗新星。以后,你再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容易多了。
“你要是真能在国内掀起一场教育革命,也算是造福子孙的一件大善事。我和小华这对‘小白鼠’,也算是做得值了!”

“小白鼠?”陈书华不解地看着李雪生。
“实验室里用来做实验的动物。”李雪生回答。
“哦……”陈书华轻轻点了点头。

沈逸轩默默注视着李雪生那张挂着温暖笑意的精致脸庞,心里一阵翻江倒海。

雪生,你心甘情愿被我利用、竭尽全力帮我成名,还要安慰我、疏导我,怕我良心不安。
我何其有幸,竟然能够遇上你!

谢谢你为我考虑这么多、谢谢你无私地帮助,我绝不会让你失望!我一定会做出一番成就来给你看!

李雪生、陈书华、沈逸轩一行三人回到H市,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隆重欢迎与热情接待。

在李雪生的授意之下,沈逸轩向H市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希望李雪生以平桥镇福利院的孤儿身份接受采访,不希望他被沈家收养的事情在媒体上曝光。
这正符合一心夸耀政绩的H市市委的心愿,负责人当即答应下来。

李雪生、陈书华同时提出,为了避免因为紧张而说错话,希望接受采访时有沈逸轩陪伴在旁指点,负责人欣然答应。

H市市委宣传部邀请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J省电视台、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社J省分社、新华通讯社J省分社、J省教育报等多家国家级、省级大型权威媒体前来H市,又指示H市电视台、H市日报、H市教育报、C县电视台、C县日报、C县教育报等多家市县级媒体悉数前来对“神童”状元和榜眼进行采访报道。





37

37、正反 。。。 
 
 
众多媒体对“神童”状元李雪生、榜眼陈书华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
一夜之间,李雪生、陈书华在全国范围内名声大噪。

在H市市委宣传部的安排下,一家J省知名企业的总经理当着众多媒体的面,捐资9999元给李雪生,捐资8888元给陈书华,又捐资20000元给平桥镇福利院。

刘春花以双手举着写有20000元的白色大纸牌,对着面前密密麻麻的摄像机、照相机镜头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因为李雪生、陈书华交口称赞沈逸轩,而沈逸轩曾经是H市第一中学的副校长、现在是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讲师,所以,各大媒体对沈逸轩极为重视,争先恐后地采访他。

沈逸轩牢牢抓住每一次受访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魅力,不失时机地推广素质教育理念。
他的名气,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蹿升。

沈逸轩趁热打铁,在国家级教育类权威期刊上发表了有关素质教育的学术论文。
“素质教育”这一名词及理念,如同重磅炸弹一般炸亮了全国教育者的视野,引发了整个教育界广泛的讨论与激烈的争辩。

新兴的素质教育,开始对应试教育的主流地位发起挑战。
而沈逸轩这颗中国教育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正是这股潮流的引导者、推动者。

1992年9月5日、6日,是北京大学大一新生报到的日子。
考虑到大多数新生及家长都会赶在5日这天来到北大,李雪生建议6日下午再去学校报道。

可是,陈书华对于正式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员早已迫不及待,岂能忍耐得住一天半时间?
他像只蜜蜂似的在李雪生耳边不停地“嗡嗡嗡嗡”,令李雪生烦不胜烦,只好同意在5日早晨前往学校报道。

李雪生、陈书华沐浴着清晨的阳光赶到北京大学时,各个院系的迎新团正在插旗帜、摆桌子,准备工作尚未完全做好。

陈书华远远望见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大旗,立即一把抓起李雪生的左手,拉着他一路狂奔过去。

二人气喘吁吁地停在两张破旧的课桌面前,接受两名男生、两名女生的集体审视。

“同学,你是来报道的?”一名长相清秀、留着齐耳短发的女生面带微笑询问。
陈书华用力点了下头,从斜挎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身份证。

女生来回看了看身份证上的照片与陈书华,确认是本人后,认真核对了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信息,在学生名册上“陈书华”的名字左边打了个勾。
之后,她站起身,主动伸出右手,亲切地说道:“陈书华,你好。我是90级国贸的薛恩彤,经济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欢迎你加入我们国贸系!”

陈书华连忙伸手握住薛恩彤的手,礼貌地说道:“谢谢师姐!”

“这是91级国贸的路依临,系学生会副主席。”
薛恩彤指了一下坐在她身旁的、扎着马尾辫的漂亮女生。

路依临立即站起身,与陈书华握手,向他表示欢迎。

薛恩彤又介绍了另外两名男生,一位是院会体育部部长邓兴东,一位是系会宣传部部长房鹏飞。

路依临从一堆牛皮纸信封里找出写有陈书华姓名的信封,从里面抽出两张纸,递到陈书华面前。
“陈书华,这是新生报到交费联系单和地图。你按照地图的指示找到收费处,拿着交费联系单交费。等你交完费,那儿会给你一张单子,让你去派出所转集体户口。等你办好户口,你再拿着凭证去地图上标示的学校后勤处转粮食关系。转好粮食关系后,你再按照地图找到男生宿舍——燕园28号楼,拿着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在宿舍管理员那儿签到、领取宿舍钥匙。”

陈书华、李雪生二人认认真真地听着,将路依临说的话一一记住。

“信封里还有一些入学资料、活动安排,你到宿舍之后可以慢慢看。”路依临说道,“趁着现在人少,你赶紧先去把重要的手续都办了。”

“好的!谢谢!”
陈书华接过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和牛皮纸信封,礼貌地向众人一一点头致意。
之后,他兴高采烈地转身,与李雪生一同离开。

陈书华、李雪生刚刚离开,两女、两男便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

“怎么样?你们都看清楚了吧?”薛恩彤说道,“这个陈书华,就是我说的孤儿、J省的理科榜眼。你看他没有行李、没有家长陪同,怪可怜的。”

“他从头到脚都是今年最新款的耐克,还可怜?”邓兴东撇了撇嘴,不无嫉妒地说道,“我都舍不得买这么贵的衣服!”

“那是企业家捐的!”薛恩彤瞪了邓兴东一眼,嗔道,“瞧你这人小气的。人家孤儿就不能穿件好衣服啊?”

“唉,彤姐……”路依临用胳膊肘轻轻碰了一下薛恩彤的胳膊,问道,“陈书华旁边那个小男孩儿,莫非就是你说的11岁的‘神童’、J省的理科状元?”

“对!”薛恩彤点了下头,说道,“他俩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他俩那种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的深厚感情,特别让人感动。我和我妈在看电视上他俩的专访时,哭得稀里哗啦。我妈说要捐钱给他俩,钱都让我带过来了。可是,我不好意思开这个口,感觉挺伤人自尊的。”

“我看你还是别跟陈书华提捐钱的事,万一他也进入学生会,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怪别扭的。”路依临劝道。

“嗯。我也这么想。”薛恩彤略一思索,说道,“我觉得,想要帮助他,不一定非得捐钱。比如,我们拉他进学生会,帮他开拓视野、锻炼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帮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

路依临眼睛一亮,称赞道:“你这个想法好!”

“回头,我跟朱书记说说,让陈书华先进咱们系的学生会。让他锻炼锻炼。”薛恩彤说道,“要是他的能力不错,下学期,我再推荐他进院学生会。你看怎么样?”

“好。”路依临点头。

“那次访谈节目结束前,陈书华写了一幅字送给主持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他的书法非常棒,可以进宣传部。”薛恩彤说道,“鹏飞,以后,陈书华就接受你的领导了。你帮我好好带带他。”

“没问题,彤姐。”房鹏飞爽快地说道,“你就放心吧!”

李雪生环视彩旗飘扬的四周,找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的大旗。
他指了一下不远处的一棵大树,吩咐陈书华去树荫下等着自己,改道走向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的新生接待处。

感觉到两道灼热的视线聚焦在自己身上,李雪生抬起眼皮,迎视着这目光。
发现一位戴着金丝边儿眼镜的男生正抱着胳膊坐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新生接待处的课桌前,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看,李雪生心想:“这孩子难道认出我了?”

果然,李雪生刚走到新生接待处,那个男生便开了口:“你是李雪生吧?11岁的‘神童’?”

此话一出,无数道目光顿时齐刷刷地射向李雪生。
原本喧闹的环境,突然之间安静得可以听到风过树梢的“沙沙”声响。

李雪生从男生的口气里听出淡淡的嘲讽味道,不由得仔细打量了他一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