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天命福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种田之天命福女-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庄户人家的中秋,因为秋收农忙的缘故,往往比其他的几个节日过的要简便。但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庆丰收的喜悦。

    人们现场利用农家临时整装,活动也是有关农活的比赛。他们用这种方式庆丰收。赵玲玲不是第一次看了,可每次看着农家地头那一张张欢实的笑脸,内心的满足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

    “今年中秋啊,咱得好好过过。”回到家焦氏感慨道。

    “是啊!”赵父接口。

    现在家里吃穿不愁,好好过当然便宜的是赵玲玲他们三人了。准备东西不用他们亲自出马,丁一的媳妇早早备好了。

    院子中央,要在月亮升起前把供桌摆好,供桌上各色月饼、点心、瓜子、水果摆了满满一桌——俗称望月。

    赵玲玲问过焦氏为什么,她也说不出来,只知道是老人传下来的。

    这时,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大地笼罩着一片朦胧的夜色。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古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而且今天的月亮亮的格外耀眼。

    这时赵家的团圆夜也开始了。焦母和丁一家的在厨房忙活着做菜,糖醋鲤鱼、红烧肉……大大小小的盘碗摆了整整的一张桌子,赵玲玲还亲自下厨,做了一道拔丝地瓜。

    大家说说笑笑的,赵父的兴致很高一边吃,一边陪着千机老人喝着小酒。地瓜块被炸的焦黄,上面浇了糖稀,夹起来就带出丝丝缕缕的丝,要在旁边的水碗里沾一下,那丝还能断开。吃进嘴里,外焦里嫩、香香甜甜。成了陌陌的最爱。

    “还是我闺女手巧。”焦氏也夹了一块拔丝地瓜放进了嘴里,那甜甜的味道好像能到了心里。

    “是啊,我们生了几个好儿女。”赵父已经有些醉了。

    一顿饭,吃了有大半个时辰,等会儿还要赵父这个一家之主祭月呢!焦氏扶着他先去里屋醒醒酒。

    赵父和焦母都不在,就剩下千机老人和她们三姐弟。

    “大姐,你说嫦娥一个人在月亮上多寂寞呀!她怎么就非要偷灵药呢?”陌陌问赵瑶瑶。

    “嗯,我也不知道,要是我,我是不会吃的。”赵瑶瑶给不了答案,只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不是有月兔陪着了么,再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她得到了长生所以就要寂寞陪伴。”赵玲玲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也是。”从什么时候起,玲玲说话这么有哲理了。陌陌想到。

    “也不知道大哥在府城过多怎么样,又和谁一起过?”陌陌说。

    “是啊,我知道其实爹娘也想大哥的。”赵玲玲接口说道。

    “你们在说什么呢?”这是赵父酒醒的差不多了,就出来了。

    “没什么,我们在商量怎么吃这些月饼。”赵瑶瑶笑着说道。

    “我们的小家伙们馋月饼了,那爹爹现在就开始。一会就有的吃了。”赵父对他们的要求很高兴。

    兵兵叭叭,鞭炮声响起,烧香磕头。一系列的仪式完毕。

    赵玲玲拿着准备好的刀,将每一样馅料的月饼都挑出来一块,切成小小的一牙一牙的,摆在大盘子里,给大家分尝。这样,大家伙就可以尽可能地多吃几样月饼。

    切完了月饼,桌子上的苹果、石榴……,每一样水果赵玲玲都把它们分成一瓣儿一瓣儿的。山上的果树都是新种的,还没有结果。这些都是玄冥他们到镇上买来的。

    “他爹,现在地里的东西基本收拾完了。是不是该种麦子了。”焦母说道。

    “可玉米还在地里长着呢,也耽误不得。”赵父有点发愁,以前没地的时候发愁,现在地多了怎么也发愁了?赵父有点不知好歹的想。

    “爹,一起弄吧,不就是多请点人吗,现在大家也收的差不多了,请人的应该不难。”赵玲玲出主意。

    “行,那就这么办。”赵父眼睛一亮。

    早上露水刚落下去,赵玲玲一家就到专门种玉米的庄子,早已等候收玉米的队伍就已经到了地头。

    玉米咋收,他们并不懂,一切都听赵玲玲的吩咐。

    焦母和瑶瑶今天并没有过来,赵父也没打算再让家里人受累,买的这个庄子时候就知道人手是足足的。因此今天就赵父和玲玲两个人来了。

    所有的人分作四组,第一组的人负责掰玉米。这些人每个人手里拿一个麻袋,顺着垄沟走,一个人负责两条垄,将每棵玉米上的玉米棒子掰下来,装进袋子里。

    等袋子里的玉米装的拿不动了,他们再将里面的玉米都集中倒在一处,交给下一组人处理。

    第二组人不用随着垄走,他们负责处理第一组人劈下来的玉米棒子。也就是将玉米外皮都扒掉,只留下光玉米棒子。然后,将这些光玉米棒子简单的分类,也就是将品相好的玉米棒子,和那些品相不好,比如说玉米粒没有长满,或者玉米棒子偏小的分开,然后装袋,交给第三组人。

    第三组人就负责赶着大车,将装好袋的光玉米棒子,运到庄子上的打谷场上去。

    还有第四组人,他们负责检查并收割劈光了玉米棒子的玉米秸秆。

    因为劳力多,分工协作又十分合理,所以玉米收割的速度非常快。

    赵玲玲等到了打谷场上,玉米皮扯下来时,并不拽掉,让几片留在玉米的屁股上,便把那些玉米用屁股后面的皮,辫辫子一样辫在一起,一层层的搭在铁丝上串起来,然后找人把铁丝挂在院子里的大树上。那些搭好的玉米,就像几座金黄色的宝塔一样,矗立在大树下面。这样干的很快。

    这点儿活庄里的小孩就能干,就当时玩了。

    赵父看小女儿的样子也来了灵感,让人找了两条粗麻绳来,用麻绳将一根根玉米秸秆编起来。就像用高粱秸秆编制防雨的帘子一样,只是最后,要将两头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筒形,立起来,就是一个玉米栅子。

    然后将玉米棒子倒进栅子里,注意堆放均匀,免得栅子歪倒。这样晾晒的玉米棒子,和空气接触的面积更大,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晾干。

    品相好的玉米和品相差一些的玉米,也被分开来晾晒。

    赵玲玲知道她家这些玉米,轩辕浩肯定是不会放过的,从地瓜的事就能看出来。因此赵玲玲只能早作准备,尽量为自己多争取福利。品相好的,可以作玉米种,品相差一些的,打算留着自家吃。分开以后就算是轩辕浩脸皮再厚也得多给他们家留点不是?

    轩辕浩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至今为止他们家没有因为种植新作物的麻烦,可事情总有公布的一天,赵玲玲现在也不确定到时候会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种子不多,当初也就种了二十亩地的玉米,只用了一天,就都收割完了。

    看着打谷场上排列的整整齐齐的玉米栅子、玉米秸秆赵玲玲不由得感叹,真是人多力量大也知道为什么古人那么热衷于生孩子了。

    那边皇宫得到消息的崇德帝。

    “哈哈”!崇德帝拿着轩辕浩的密报当场放声大笑。

    这是怎么了,是什么消息能让我们这位喜怒不行于色的皇帝高兴成这样?黄公公站在那战战兢兢的想到。

    “传贤王进宫。”笑完,崇德帝说道。

    “皇兄,这么晚了,招我何事?”贤王匆匆而来。

    “好消息呀,你儿子立大功了。”崇德帝笑眯眯的说道。“那小子传来消息说,那户人家有种出一种高产作物。”

    “真的?”贤王还以为耳朵幻听了。

    “好,好。那户人家一定要保护好。”贤王的政治觉悟是很高的。

    “你拿着这个让人悄悄给浩儿送去。”崇德帝拿出一快玉牌递了过去。

    “皇兄,这合适吗?”贤王看看却没接。

    “合适,你也知道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崇德帝说。

    “那好,皇兄我这就去办。”说完就退下了。

    五天之后,玉米应该晾干到可以打的程度了,那时候算产量,也正合适。

    秋季,气候干燥。尤其是晌午的太阳,照在人的身上,比夏天还要烤人,凑巧收完秋后接连几天。都是大晴天,正适合谷物的晾晒。

    这天傍晚,玄冥从庄子上回来了,来的时候还带来从玉米栅子里的一根玉米棒子。玉米已经有些干了,可以很容易地就将玉米粒尅下来。

    五天后,一大早,赵玲玲一家又到了种玉米的庄子上。打谷场上赵父带着人将打谷场又仔细清扫了一遍。庄头媳妇儿带着庄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就将簸箕、大笸箩、小板凳、草垫子等在打谷场上摆开。

    在前世,有专门打玉米的机器,但是在这,没有机器,要打玉米粒。完全靠手。这还是小时候祖爷爷在家里什么都干不动的时候可又不想闲着,见过他老是家有玉米棒子将玉米粒往下尅过。那时赵玲玲也就六七岁的模样还因为好奇自己动手,那好像是很久远的事儿了。

    知道今天干活的人多,赵玲玲一共是准备了十个大笸箩。就将所有的人手分派下来,四到五个人围着一个笸箩坐下。凳子和垫子不够,还现用干透的玉米皮编了许多草敦子。

    然后分派出人手来,用簸箕将玉米棒子从玉米栅子里搬送到笸箩里,大家伙就开始尅玉米。

    第一根玉米,是全靠手尅好的,第二根,就有了简便的法子。用尅掉玉米粒的玉米芯子做助力,可以更容易地将玉米粒搓下来。时间长了剩下玉米芯变得光秃秃的,就得换个新的继续搓。

    等尅好了一定量的玉米粒,就有人用簸箕,收一簸箕的玉米粒,侧对着风的方向用力地颠,将玉米粒颠起来。这相当于扬场,就是借助风的力量,将里面的杂质,主要是玉米芯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和玉米胡子,都清除掉。

    这样,剩下干净的玉米,才装进了麻袋里。装满了玉米的麻袋,都被摆放在了一处。

    赵玲玲有预感,这些玉米也会想地瓜一样,很快就要离她而去。而她还的高高兴兴,不能拦着。

    匆匆的吃过了晌午饭,大家伙又回到打谷场上接着尅玉米。今天轩辕浩和丸子也来了,可人家稳稳当当做那儿看着,没有一点自己动手试试的想法。

    本来赵玲玲还想看他的笑话儿来着,很是失望。轩辕浩在这儿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见证产量的,这个赵玲玲当然知道,于是也不废话让人运了一台大称过来,开始称量玉米。

    轩辕浩知道赵玲玲古灵精怪,别人不敢种的东西她赶种而且种的挺好,好像她生来就对这些有些兴趣,有时候他不由的在想,难道这丫头是农神娘娘转世不成?

    这丫头一定得保护好了,要是他国知道了肯定会千方百计的弄过去,这对她可是祸不是福。难道千机老人收小丫头做徒弟还有什么深意不成?轩辕浩若有所思。

    还剩下最后半栅子的玉米棒子没有尅完,那边的庄头已经在忙忙碌碌地将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过秤、记录了。

    赵玲玲则琢磨着是不是做点玉米的吃食呢?这样才具有说力。

    “……可做玉米种的上等玉米共一百六十四袋。称重为一万六千三百八十斤,不宜于做玉米种的中等、下等玉米共十五袋,称重为一千六百八十斤。”

    庄头的话音刚落,屋子里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就热闹了起来。所有人脸上挂满了笑容,情不自禁地交头接耳。

    丸子去,重新丈量一下土地,我要精准的数据,这下就连轩辕浩也郑重了起来。

    为了计算玉米的亩产量,这个数目,还是新近又丈量了一次所得的精确数目。

    “这么算,这玉米的亩产……”

    “是九百零三斤。”重新经过了计算出来的,那自然是没错的。

    这个年代,北方一年种一季的庄稼,南方一年两季,不过亩产量都不高,在北方,诸如三十里营子这里,土地算是肥沃的,庄稼的品种也好照看,一年每亩的收成最多也不过才三百斤。而到了南方,种植水稻、小麦的地方,一年种两季,亩产量加在一起,最多也不过是这个数。

    玉米亩产九百斤,于国于民,这个意义,简直是无法估量的。

    轩辕浩激动看着赵玲玲,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想想早先送上去的奏折,再想想接下来要送上去的新折子,金椅子上坐着的那位看见后,天下的百姓能吃的更饱,国家的粮仓更加充实,应该也会喜出望外吧。

    虽然现在天下太平,但是吃不饱饭的大有人在,更不要提每年必有的水旱等灾荒,无数的饥民,要靠国家的粮仓救济。

    “丸子,马上找人把这个消息报上去。”轩辕浩转头吩咐道。

    “是。”丸子知道此事事关重大,答应一声就出去了。

    “玲玲,你想要什么?”轩辕浩问了句不着边儿的话。

    “什么?”赵玲玲不解。

    “我问你最想要什么?”轩辕浩又一次问道。

    “我想要做地主婆。”赵玲玲说了个很忙志气的理想。

    “就这个?”

    “当然,到时牛马成群,果园飘香。是不是很美?”赵玲玲问道。

    “要是在添上我和我们的孩子就更美了。”轩辕浩的心里说道。

    轩辕浩、轩辕浩,你在想什么呢?我叫了半天也不应?

    “没什么?”

    “轩辕浩,这些玉米你打算什么时候拉走?”赵玲玲知道一旦确定玉米高产,他们家肯定是保不住他们的。

    “想说什么,就直说吧,咱们是什么关系呀!”轩辕浩笑呵呵的说道。

    什么关系,赵玲玲很想说我们除了伪师侄关系还有什么,可现在就是给她个胆儿她都不敢这么说。

    “就今天吧!你要多少?”轩辕浩说。

    “留种的玉米,我留一千斤。那吃的玉米……,给留多少,你看着办吧!以你最大限度能给多少?”赵玲玲也不客气。

    “那行,留种的玉米,给你留一千斤。另外那留着吃的玉米,给你留三百斤,到时候好吃的,你可不能把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