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非常规"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非常规"生活-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的空虚,我们的孤单,成了我们别样快乐和悲伤的源泉。于是,我们要学会的就是面对这一部分——永藏在心底的深深的孤单。
  这份孤单归根结底永远只能由自己去解决,只能由自己积极地去面对,主动寻找原因,并与伴侣一起探寻比较完美的相处方式。如果老想着依赖别人,老想着依赖爱情或者婚姻,无疑是相当危险的。就像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如果不能自己解决生存问题,怎能要求别人在我们脖子上挂一个永远吃不完的“烙饼”,保障自己饿不着呢?如果寄希望于别人来保障你,谁又来保障他?
  想一想,当你孤单的时候你会想起谁?应该仍然是你的伴侣,除非你已经不再真正爱他。由此,它提示着每一对相爱的人:千万不要忽视彼此的心灵交流,也千万不要忽视自己肩膀上所承担的那份爱的责任——只有你首先不让爱你的人感到孤单了,才是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个叫徐志摩的人面对自己的情感追求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吾将于茫茫人海中访吾惟一灵魂之知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今天我们要说,得到了,会是一种幸福,并且我们将永远珍惜这种幸福;没有得到,也构不成“我命”,因为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让自己成为感情的主导,如何让感情走向美满与幸福。
  交友俱乐部里的“爱情快餐”
  8分钟无疑是很短暂的,8分钟里我们可能只是接了个电话,可能只是对着窗外发了一阵呆,可能只是等来了一趟公共汽车,然而,当短短的8分钟和现代社会的爱情、缘分联系在一起时,它可能意味着一段姻缘,意味着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
  “8分钟交友”(或者称为“8分钟约会”)是近来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一时间却以“惊人的速度”流传出来,流传的人群不仅仅包括时尚青年或者未婚男女,还包括他们的父母、亲友和同事,甚至连普通的老百姓也从一些媒体上了解到了这一“新鲜事物”。现在,用不着记者多说,它的操作模式已被人们熟悉:就是参加的男女聚集到某个场所,每隔8 分钟,按照事先排列好的次序更换一次交谈对象,并暗暗地记下对方的表现,由此决定是否深入交往。
  无疑,这又是一个“舶来品”。这个听起来蛮新鲜的交友方式取名为“8分钟”,而要追溯它的历史却有800年甚至8000年,它的前身叫“快速约会”,最早来自犹太人的一个传统习惯:年轻的单身男女,定期在长辈的陪伴下见面,以避免族外通婚。后来便传播到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进入中国之后,迅速成为至今最炙手可热的都市约会新游戏,有人甚至说,将来不会再有人说“等我5分钟”,而是“等我8分钟”。
  应该说,“8分钟交友”的出现是有着它深厚的社会背景的。它符合大都市的快节奏,交友约会的方式更时尚,更经济,也更有效和安全。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个美女或者帅哥上前表白心迹只会吓跑对方,而在这里,专和“陌生人说话”以及“谈情说爱”都能找到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
  当然,中国人对待“新鲜事物”的规矩历来是先要刨根问底,探个明白,弄清楚它是“阳光”还是“阴暗”,搞不好还得请几位资深的有关专家站出来大声疾呼。于是在记者做这个专题采访之前,有不少媒体都已先行一步抢了“风头”了。不过在他们的报道中,似乎都是在行使“杀毒软件”的功能:有的说这是“爱情快餐”;有的说这是“花最少的钱约最多的会”,经济又实惠;有的在大力提倡,有的在和传统观念做碰撞……反正是一片闹哄哄的景象。但是,要把这个涉及爱情婚姻新旧观念以至社会人文、价值取向等严肃命题的问题弄明白,恐怕8天的时间都不够了。
  记者决定不搅这趟浑水,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记者从未参加过“8分钟交友”。也许等将来某天亲自参加了,再把感受讲给诸位听。不过在记者参加之前,已经找到了从交友现场归来的几位男女。相信你们应该有兴趣跟着记者一起,看看他们对这个活动亲身的感受和认识;也看看这个带着些许神秘色彩的交友活动,到底怎样将8分钟的时间与一个人的爱情和婚姻、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
  “当我老了,想起年轻时还做过这么一件与现代和时尚结合在一起的事情,我将感到欣慰。”
  访问人物:Carrie  供职单位:某大型广告公司
  年龄:29岁
  晚9点以后,北京的车流似乎少了一半,而记者才刚刚接到这个叫Carrie的女孩打来的电话。她说:“我现在有时间了,可以接受采访。”这是一个星期五的夜晚,Carrie说,下班之后她有一个固定的健身活动,所以把采访时间拖晚了,而在次日凌晨4点多,她又要出发,和一帮朋友开车去大草原做一次短暂的旅行。
  星巴克咖啡厅里坐着的果然是一个开朗、阳光、时尚的女子,简单的开场白中,她告诉记者她来自天津,来到北京已经5年了,现在供职于一家广告公司。是不是因为她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属于城市的繁华地带,所以带给她一种独立和新潮的现代女性气息?
  想到参加“8分钟交友”源于时尚杂志的一篇报道,这种新型的交友方式立即将她深深吸引。“我本来就是一个接受新鲜事物很快的人,好奇心挺重,一看完报道,马上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扩展交际范围的平台;而对于我们这些独身者,这是在创造机会,给别人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她说。
  于是,在网站注册报名,接到交友俱乐部打来的电话,直到坐在了酒店的餐吧里。活动开始之后,所有女士在固定位置上不动,男士则按照入场时领取的号码牌寻找着自己第一个见面的对象。8分钟似乎过得很快,主持人的一声提醒:“时间到,男士起立,请去你的下一个位置,8分钟计时开始……”照此类推,男士们依次轮换位置,Carrie也依次看见不同的人在自己面前展开笑脸,又以笑脸相迎。
  Carrie说,在交谈的时候,她会观察男士们的每一个细节表现。包括他的穿着打扮、坐姿、眼神、谈吐用词等等。和自己一样,很多男士都是第一次参加。有的问:“你为什么来参加这个活动?”也有的指着桌子上的小吃说:“吃东西呀!”还有的问道:“你紧张吗?”
  相对于一部分男士们的紧张和拘谨,Carrie反倒一直很平静。“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所以你心中一定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的男士能说会道,但表现出来的不一定真实;有的男士不善交谈,但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会透露出内心的一切。这些都需要自己判断。
  活动结束之后,对于每个与自己交谈过的男士,可以有“商务交往”、“友谊”、“感情”3种选择,如果双方都“你情我愿”,那么可以进一步进行私底下的约会。当然,由于活动规定每个参与者不可询问对方的电话等个人信息,这进一步的交往还需要首先通过电子邮件来架设桥梁。但是Carrie说,自从参加那次活动之后,她一直没有打开留在交友网站的信箱,因为在现场她就感觉到自己仍没有发现“合适的人”。
  “这就是一个公平的、双向选择的平台,这里只有‘合适’或者‘不合适’,每个人都是自主而又自由的,为他人负责也为自己负责。” Carrie说。虽然第一次参加并没有找到多少“来电”的感觉,但她知道幻想通过参加一次约会活动就得到美满的结果也是不切实际的。“打个比喻,你的人生知己可能十几年、几十年都等不到,遇不见,它的机缘又怎么可能恰恰降临到这一场约会之中?所以,期望值不要太高,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因此尽管有第一次的“不适合”,Carrie仍然打算还将参加这样的活动,关键就是看时间允不允许了。自始至终,她认为自己更多的出发点不是因为走入“大龄”急于去寻找人生伴侣,而是在对这种交友方式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之后,从心底里接受了它,觉得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结果其实不太重要了,当我老了,想起年轻的时候还做过这么一件与现代和时尚结合在一起的事情,我将感到欣慰。”她说。
  对于自己的情感生活状态,Carrie只是简单地叙述。从高中开始她与班上一个男生相恋,后来自己考上大学,男孩走入婚姻,这段失败的感情让她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才恢复过来。工作之后,她曾有过心跳的感觉,但是这些都已经在记忆中远去,需要细细回想才能完整地记起。她说:“当一段感情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去记忆的时候,说明它真的已经成为过去了,也说明一切需要重新开始。现在,我对爱情看淡了许多,但仍然相信爱情。”
  相信爱情,她坚信在生命中等待的那个人正在朝自己走来。她希望能够在这个人身上找到爱,找到责任、坦诚和宽容;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有一个人来接她下班,早晨,她会为这个人做好早餐,为他系好领带,用爱的目光注视他出门……当然这一切,也许会从接下来的某一场“8分钟交友”开始。“我觉得这也是有可能的,我相信这种可能。”她说道。
  在Carrie少数几位“闺中密友”眼里,她们对她参加这样的活动反应平静,甚至认为“这就该是Carrie要干的事”。她们祝愿Carrie能在“8分钟交友”中把梦想变为现实,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而这位紧跟时尚潮流而又有着现代生活智慧的女子最后说:“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对那个人说:我终于等到你了,你知道吗?我等你等得好辛苦!”
  “我拒绝了打电话给我的人,但并不是拒绝了‘8分钟交友’这种方式,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我一定还会走入约会现场。”
  访问人物:王小姐  供职单位:房地产公司
  年龄:28岁
  在北京最高的摩天大楼京广中心,有家外资房地产投资公司,在这里上班的王小姐一身正装。工作的间隙,她会长时间地眺望窗外,窗户玻璃上映照出自己隐约的身影,此时,她没有想到“外企白领”这个名称,而是另一个暗藏心底的名词:北大荒。
  北大荒。北京的大龄的“荒”着的人,这是一个北京人经常用来形容都市单身男女的词。调侃之中隐含着些许的无奈。当坐在京广咖啡厅的王小姐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她说起了自己的情感历程。她说,是这些经历构筑了她的过去,同时也是现在的她走入“8分钟交友”俱乐部的部分原因。
  记忆的起点要回到初中三年级——王小姐坚持认为这是生命中的第一份感情。一个同班的男生,彼此在好感中走向喜欢。当然,正如许许多多的人都曾有过的朦胧情感一样,它很快以苦涩结尾。而对于王小姐来说,这份苦涩不仅意味着那一学期学习成绩的直线下降,还意味着她在之后的整个学生时代都生活在对这一份情感无言的回忆当中。因为她在那时候对感情抱着一份“死心眼”,对感情全心全意地投入。
  工作了,很快和一个北京小伙子走入爱情。此后整整7年间,两人在甜蜜中相伴,也顺利地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双方的父母见过面,亲戚朋友都在打听他们的婚期。而这时候,男朋友突然决定出国,又和许许多多的小说情节一样,在他去加拿大的第2年,两人分手了。
  王小姐说,那个时候她做出同意男友出国的决定有多么艰难。周围的朋友们都说,你别放他走,你放他走了他就真的走了。但王小姐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最大程度地给予他支持,即使强留下来,也不可能留住他的心。理由说得很实在,嘴里轻描淡写的,心里却很害怕。
  而男友带走的不仅是那一段几乎化为现实的姻缘,也是她“一生中最好的一段时光”。此时回头一看,自己“真的已经不小”了。于是周围的人开始忙着给她介绍新的男朋友,“七大姑八大姨都拿出了热心肠”。王小姐对他们说,不就是给介绍一男朋友吗?好,我来者不拒,介绍谁我都去见一面,但能不能成为男朋友我有我自己的把握和选择。
  能够把握的永远只是自己,不能把握的永远是别人。有一次一位同事无意之中跟她说:“嗨,我给你介绍个男朋友吧!”王小姐随口答应:“好啊!”于是便参加了那个饭局。饭桌上的气氛特别好,男孩表现出对王小姐一见倾情,王小姐也在与他交谈中渐渐产生好感。
  男孩开始了热烈的追求,见了3次面,王小姐把自己的过去完完整整地告诉了他。她说:“我可以试着和你交往下去,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我的年龄已经不小了,我希望得到的感情是能往结婚道路上走的,不希望你是一时冲动,或者把它当做了一场游戏。我给你3天的时间考虑,然后你再回答我。”     3天之后,男孩给了王小姐肯定的回答。而在一年半以后,这份肯定变成了“永远不想结婚”的坦白。这个比王小姐小一岁的男孩敢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抓住她的手,却始终没有勇气走入一场婚姻。他说:“我从心底里害怕结婚,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能恩爱到老、美满到老的婚姻,与其结了婚之后吵吵闹闹,磕磕碰碰,还不如永远不结婚,永远保持这种恋人关系。”他对王小姐说:“对不起。”
  这样轻飘飘的3个字又怎能抚平带给王小姐的伤害?甚至之前与相处7年的男友分手时,王小姐都觉得没有这么伤心过,在这里她体味到了一种对爱情的不负责任和欺骗。在感情上,她也许从来都不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她只是本着对爱情的认真和宽容,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感情,但爱情始终将最残酷的一面展现给她看,她不知道这到底是真正的缘分未曾降临,还是天底下的男人都变得不可靠了。
  但她还是要去寻找和等待。不得不去。从感情方面来说,她是那种传统的女人,就像她不能接受未婚同居一样,她认为走入婚姻将是一个女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