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晨光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晨光里-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⒆印

为了雪孩子,幼童们又一次鼓动父母再一次去购买雪人糖果……

ps:

没有看过这个动画片的朋友建议你们看一下。我小的时候看过,非常感动人,哭过好几次。严定宪先生导演的,非常好看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至和三年的钟声

大雪之后,邹家庄进入了农闲时节。

由于宋代并没有象后世那样过冬的小麦,所以从十月中旬起会陆续收割了最后一批农作物,直到次年的二月,土地都是大量的闲置,只有少量的农田会种上蔬菜。农夫们会趁着下雪之前把今年沤好的肥料深翻到地里,然后等到下了一场大雪之后,肥料的肥力会被农田全部吸足,以备来年的春耕。

宋代的气温普通低于后世,夏天最高气温约在三十度左右,冬季特别的寒冷,很多地区都是低于零下十度以下。

宋太祖之后的宋史里随处可见某年某月某日,连下数日大雪,民房被压塌多少。江淮一带的太湖曾经在仁宗年间结了数次冰,冰上可以跑马,足见气温低到了何种程度,居然连温暖的江南也飘起了雪花。真宗天禧二年正月,永州大雪足足下了六个昼夜方才停止,民房倒塌无数,路有冻死之骨,州官上表泣血请求赈灾。

这么严寒的冬天,人类可以穿上冬衣渡过,可是树木却裸露着躯干,邹晨害怕树木们难以熬过会大批的枯死,所以请求二伯和父亲把邹家庄范围内的林地全部穿上冬衣。邹正达和邹正业对此颇是有些不以为然,可是拗不过邹晨的苦苦哀求,最终还是同意按她说的去办。

于是他们在下雪之前号召了全村闲着的劳动力,扛着稻草和石灰,把道路两旁的全给刷上了石灰,而象那些离庄子比较远的则是直接绑了一圈圈的稻草绳。三十倾林地里的药材被用稻草编的席子给仔细盖上以免它们被冻伤,龙路口的千亩果园也将小树苗和药材给细心的保护了起来。

庄子里许多人对此不太理解,为什么要给树木刷石灰或者绑草绳。邹家人解释道,天气寒冷,树木也需要过冬。石灰和稻草会给树木保暖。如果树木被冻死,来年你们需要柴火的时候上哪里去弄?现种树还来得及吗?树木在夏天的时候给我们提供阴凉和柴火,我们冬天的时候保护它们,这是互利的事情。

庄民们听了之后有觉得好笑的,有觉得颇有道理的,有不以为然的,然而邹家给的有辛苦费,所以大家倒是都抢着去干。不过是几天的时候,便把邹家庄所有的树木全给保护了起来,就连邹家庄往宛丘官道上去得那条路上的树也被用石灰给刷了刷。

邹晨来自于后世。知道树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道路两旁的树木会起到隔离带的作用,把嗓音全部给吸收,村庄中的树木会在夏天产生大量的树萌以供人乘凉。最重要的则是邹家庄因为东面有三十倾的一块大林地。所以空气才会这么清新。如果这些林地全部被砍伐变成了农田或者农舍,那么空气质量便会立刻下降。

所以她才会要求二伯和父亲带领着全庄人去保护树木,这哪里是在保护树木,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吸入鼻中的空气。

邹家庄的人。好象每时每刻都在忙碌中。别的庄子一到了冬天便全体猫冬,男人们或是结伴出去喝酒,又或者四处游荡闹事,女人们无非就是闲聊或者是做些针线活。邹家庄则不同,每天早上醒来,该去作坊上工的就去上工。没在作坊上工的便去晒场那里,那里每天都会有人在教怎么样编席子和簸箕还有锅拍篾子,若是天气寒冷或是下雪便会挪到旁边的小屋子里去教。

一张席子。夏天的时候可以卖到七八十文左右,然而耗费的心血也是巨大的,秫秸需要切成片,这叫篾子,然后还要刮破篾子。编隔子和挑席子。一个人如果编一张席子,是需要五六天时间才可以编完的。簸箕、锅拍、蒸饼用的篾子则是只能卖十几文或是几文。所以初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学,于是邹族长便利用族长之威,直接发话若是不学的直接滚出邹族去。教你们一个谋生的本领还不想学?你们想干啥?想在家闲着当大老爷吗?这些东西卖的钱便是你们明年的税钱,不学还等啥呢?最终那些人只能乖乖的跟着学了,没过多久,村里所有的人都掌握了一手编席子的技术。

到了明年开始收两税和身丁税,果然家家都是用卖小东西赚的钱交得,又是话风一转开始夸起邹家和邹族长的好处来。

茶棚那里有经年的老农在讲着自己一生的种地经验,也有人在讲着养牛养羊的经验。有许多来走亲戚的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那些跟着学编东西的人,走到茶棚那里有意无意的停下脚步,侧耳听着茶棚里的老人在讲经验。路过住宅区外的白糖作坊和羊毛作坊时,作坊内隐隐传来机器轰鸣声,纷纷露出神往的表情。

农闲之后,那些媒婆突然象是集体商量好了似的,一个挨一个的来邹家庄提亲,不论是小娘子还是小伙子,只要是个单身的就有好几个人来提亲,把那些当爹娘的喜得嘴都合不拢了。

象是邹萍,就有七八个媒婆来争她一个,这些媒婆们嘴里说的天花乱坠,把男方差点都说成了一朵花。邹萍的母亲挑得花了眼,不知道要选哪一个才好。

邹星的小姨小吕氏在邹萍那里学了一段时日之后,邹晨觉得她倒真是合适做生意,凡是由她出面接待的客人基本上都能出钱买。只可惜由于对人工的估计不足,下口的店铺一直开不起来,仅仅只是宛丘和东京城两个店铺便把作坊里那些人给累的不成样子,若是再开一个批发的店铺,邹晨真怕会累出人命来。

所以准备等到江南的绣工们招到之后再把下口的店铺开开。

果然是我考虑的不周到啊!邹晨无奈的摇摇头。现在的劳动生产力和后世完全不同,后世分工非常的细,一个工作通常是有十几个人去支撑着来干的。就象是织布这个行业,就有七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一个车间,每天生产出来的布匹都是以吨来论的。而现在全部是人力操作,仅仅是一个纺线的工序便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支撑才可以。

若是有一个直接可以把羊毛塞进去然后变成毛条的机器就好了!邹晨想到。

她把这个设想和李达说过了之后。李达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小女郎说的我明白,先把羊毛变成毛条,然后毛条再变成细纱,细纱变成锭子,锭子再上织布机,……”邹晨急忙点头,说自己要的就是这样的机器。

“织布机不好制,不过这个梳理毛条的倒是极为简单,就和弹棉花的道理差不多,通过震动把里面的羊毛给整理一下。……我立刻动手去制,到时小女郎来看一下!”李达当即答应去制作这样的机器。

邹晨欢喜的说道:“不论是多少钱,李达师傅不必替我省钱。只管制出来既可。若是需要铁匠什么的,只管言语一声。”

进入冬季之后,邹家的反季节蔬菜和蘑菇大棚迎来了销售的旺季,每天在菜地中采摘的青菜被快速的用马车装上然后运往各个州县之中。所谓的反季节蔬菜其实原理非常的简单,就是利用粪便发酵之时所产生的热量作为地暖。然后在上面种植蔬菜。晚上的时候把稻草编成的席子放下,到了中午太阳最强烈的时候把席子给挑起来,好让蔬菜吸收阳光。

这个反季节蔬菜是邹晨去年想搞沼气池失败后的副产品,沼气池失败了,然而沼气建在大棚之下可以产生热量这个作用却被保留了下来。只是这个比较危险,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人把沼气池的口子给扒开让里面的气体跑一下。然后再把粪便倒进去一些。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塑料管和铜管,没办法将沼气引入到住宅区里去。以现在的技术制作空心的管子是非常费时费力的,制造出一根空心的管子然后再连接到了家里。所花费的费用要超过买一年煤的费用。

大雪之后,又稀稀落落的连下了几场,邹家庄被一片苍茫彻底的笼罩。

家家户户开始躲在屋子里,透过玻璃窗户看着窗户的雪花。受邹家的影响,现在许多人家已经开始装起了玻璃窗户。哪怕就是没钱的人家也会在一楼装上一扇。到了下雪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看窗户上的冰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今年手里都有了些钱。于是每家都烧得起炭。还有好几户和邹家一样,在宛丘买了大量的过冬的煤堆在院子里,每天保持着灶火不灭,这样可以用热水洗手洗脸。

在孩子们的盼望中新年很快就来到了!新衣服,压岁钱,鞭炮,零食,贴年画,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些都象是魔咒一般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两个作坊宣布,从腊月二十五开始放假,一直放到明年的正月十七。在作坊里工作的工人,听到放假的消息之后,知道很快就可以拿到今年的红利,个个都乐的眉开眼笑。

邹家眼看着快到过年的时候了,便宣布开始宰杀槐山羊,除了留下一些体格健壮的做为种羊之外,凡是满了七月龄的全部宰杀。邹晨见不得如此大范围的宰杀羊群,心中有不忍。所以便和黄丽娘柳氏商量了一下,她们和小七带着怀孕六个月的乌倩躲到了宛丘城里去住几天,等到杀完了羊群再去接她们回来,顺便她们在宛丘办办年货。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至和三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了。

嘉祐元年快要到了!

“还剩七年了!”邹晨站在窗户后,看着漫天的烟花,如同流星一般在空中炸开,又或者如同欣然怒放的菊花,心里却塞满了满腹的悲凉。

一如烟花散尽的夜空……

ps:

过渡章节,呵呵,较为平淡!下面会进入高潮。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至和三年的春耕

至和二年的大年三十,东京城忽降大雪,厚重的积雪将宫殿的房梁压折。仁宗认为这是上天给自己的警示,于是赤足在宫庭之中向上天祈祷。

至和三年,正月初一(甲寅朔),仁宗在殿中接受百官朝贺,突然暴感风眩,冠冕欹側,口出涎水,左右急忙放下帘子,草草结束了典礼朝贺。

正月初五(戊午),契丹使者在紫宸殿拜见仁宗,文彦博向仁宗敬酒之时,仁宗问他:“不乐邪?”文彥博错愕无比,幸好过一会仁宗没有再乱说什么话。

正月初七(庚申),宰执两府大臣觐见请安,仁宗在禁中大呼“曹后与张茂则谋大逆”等等,吓得宦官张茂则企图悬梁自尽,后被人所救。

正月初八(辛酉),文彥博与富弼建议以設醮祈福的理由留宿禁中,随时照顾皇帝的身体。

正月初九(壬戌),仁宗身体稍有好转,于是出了崇政殿以安臣子和天下百姓之心。

……

至和三年的正月就这样乱纷纷的往前走……

邹晨的脑子里也同样乱纷纷的,仁宗很明显是属于中风或者是轻微的精神紊乱,这样的疾病哪怕是在后世也是没有什么太好的治疗办法,唯一能行的也就是让病人放松身体,尽量的保持平和的心态。然而仁宗他是皇帝,怎么可能放松呢?外有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内有群臣逼迫他立太子,不疯才怪。

年近五旬,却没有子嗣,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又怎么可能去保持平和的心态。

“小晨,你们好了吗?。”邹正业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准备好了赶紧出来,马上就开始了。”

“好了!马上就来。”邹晨看了一眼穿戴整齐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小七,大声答应道。

小七听到邹正业的声音从屋子里冲了出去,兴奋的问道:“阿爹,春牛在哪里鞭?”

邹正业抱住他,笑呵呵地说道:“就在咱庄外的农田那里,你去年还参加过呢,怎么?忘了?”小七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呲牙笑了笑。

前院,家里人都等在那里。就只差邹晨他们俩个了。柳氏、黄丽娘、二郎、四郎、五郎、六郎、乌倩,正欢声笑语的在院子里大声谈笑着,看到邹晨他们出来了。催促他们快点。

邹晨走过去扶着乌倩的胳膊担忧道:“二嫂,你也去啊?你可得小心点。”

乌倩笑着摆摆手,“没事没事,一年就这一次,错过了可就要后悔的。”

住宅区外面早已经人山人海。虽然天刚刚才亮,可是人们早就聚集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专等着人到齐了好开始鞭春牛。

邹老爷子邹正达站在几位族老身边,看到邹家人已经出来了,急忙挥挥手示意邹正业过来。

“正达,正业!今年这天气够呛啊!”邹族长皱着眉头盯着天边黑压压的乌云叹息道。

“我看今年怕是要涝了!咱们中原古来就有旱一年涝一年摇摇晃晃又一年的说法。怕是今年沙河要涨水。”邹老爷子紧跟着说道。

乡书手更是满腹的忧思,若是今年涝了,两税身丁税杂变税等也不知能不能免。若是不能免到时交起来可是要费大力。

“去年那场旱灾有大量流民来咱们这里,不是趁着他们的手把沙河的河堤给加固了吗?难道还不行吗?”邹正业问道。

邹族长四下看了一眼,低声道:“咱们这里虽然加固了,可是其他州县却没有,殷城(今漯河)那边我当里正的时候听说没加固。要是殷城泛滥了。少不得又得淹上一次。到时啊,唉……”

“这一涝一旱。也不知今年要种些啥庄稼!”一位族老担忧的说道。

“等过完了元宵节和雨水,咱们就合计合计,看看咱庄子里要种些啥。嗯,正达正业,到时把你家四个小子也叫来,五弟,把正文也叫来。这没考上也不是啥大事,二年后再接着去考,哪有三四次就能考上的?在家闷着也不是个事啊,听听族里的大事,也散散心。”邹族长一一吩咐了下去。

乡书手勉强笑笑,算是答应了下来。去年秋闱邹正文前去京城赶考,没想到却榜上无名,觉得无颜面对父老乡亲不敢回乡,最后还是乡书手托了邹家人让五郎去请,才和五郎一起归了乡。回来之后跪在宗祠前大哭了一天一夜,声称自己对不起族里众人对他的期望。

一会,在巫人的祈祷祝福声中,鞭春牛仪式正式开始了。往年鞭春牛都是由邹家庄的族长和族老们主持,这两年手里有了钱,于是便学着那些大庄子一样,去请了巫人来祭祀,以保佑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