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晨光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晨光里-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邹晨又拿出一个新的帐薄,在上面添上几笔,然后念道:“今有二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愿意一人放五贯在我这里做为本金,待到一年之后连本带利一起归还。你们觉得怎么样?”

“极好!极好!”兄弟几个又是一阵点头。

“那个小晨儿啊,我和你娘手里也有几个活便钱,不如我们也放进去吧?”柳氏趁势说道。

“成啊!二婶娘,您和我娘放多少呢?”

“一人十贯吧!”黄丽娘就说道。

“成!”邹晨便又添了几笔,“只是菜地你们须得下力气去种,若是不仔细种菜,我会扣钱哦!”

几个人听了之后齐齐点头,连说应该的。

邹正达和邹正业见状也连忙往前凑,被柳氏给制止,她挑眉道:“我们娘几个挣点脂粉钱和书本钱,你们大老爷们跟着瞎掺合做甚?你们养你们的活物,我们种我们的菜,咱们两不耽误。”

黄丽娘抿嘴笑道:“正是!两不耽误。”一席话说得他们哑口无言,只得息了跟着邹晨种菜的心思。

邹老爷子坐一旁看着儿孙们说说笑笑,热闹的盘帐对帐,含笑颌首,这才是兴家之兆啊。

PS:

从明天的章节开始便是每天码的了,有时可能会隔几天我上来修一下,如果有觉得前后对不上的,可以从明天的章节重新看一下。因为没有存稿,全部是当天码当天放出,来不及修稿了,我的习惯性又是放几天才修文,因为几天后会有新的想法出来。

正文 第九十二章 至和元年夏记事

这两年,邹家所有的亲戚都跟着一起发了家,象柳氏的娘家,原来只是四等户,当初穷的嫁女儿只能拿出十亩地来,嫁妆全是溜金的,这还是厚嫁呢。可是现在豆腐坊开了两个,稻田里也养起了活物,每年只需要将活物交给姑爷就只等着数钱吧。

邹家的小姑娘邹青华,现如今手中也有一个豆腐坊,每日和丁启起早贪黑的打些豆腐和凉粉去卖,一年下来也挣了百来贯,又养了两亩的活物,现如今家中正准备盖火烧砖宅子呢。

黄家是受益最大的,黄里正如愿以偿的辞职了,在家做起了田舍翁,黄家坪的户长接替了他的职位成为了新的黄里正。黄里正现在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叫做‘文林郎

’官位从九品下,没有俸禄,也没有品阶,只是拥有了可以直入县衙府衙不须通报的权利。

他的称号是黄天青在帝前为他求来的,黄天青在皇佑五年秋闱之时中了举人,至和元年正月参加殿试,圣人早就对他耳熟能详,见到真人如何不仔细观看。又见他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殿试之时侃侃而谈竟是面无难色,引得圣人赞叹不已,又得知他乃先贤张咏之孙婿,更是高看了他一眼,当场点了他三甲榜眼。

琼苑赐宴之时,官家突然想起自家还欠他一个赏赐,便问他想要何物。黄天青沉吟了一会禀道,想要为家父求一个散官名号。言道家父望子登科已盼了数十年,如今自己如愿以偿,只求官家能将赏赐让给父亲。官家一听高兴啊,这天子门生没白收啊!孝顺,而且还知道感恩,当即赐给了黄里正文林郎之职。

至和元年春季,邹家庄和黄家坪还有柳林集的人纷纷随着邹家一起在稻田养活物。一家一户交了一贯钱的学习费之后。邹正达、邹正业和金小乙三个人分别赶赴三个地方,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统一教授养活物技术。

金小乙由于得了这个教授之职,对邹家感激涕零,恨不得把心都掏给邹家去。自己一个区区贱籍渔民,连五等户都算不上,往常别人看到自己只是称呼一声‘兀那汉子’或是‘那打渔的’,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金教习。村中的人见到自己纷纷侧身避让,给足了面子,如何不让他感激呢?邹家又在去年八月给他涨了工钱。由750文一个月涨到了五贯,并言明若是做到五十五岁,以后邹家为他养老一直到死都可以领工钱。现如今。他已经在邹家庄买了一处空宅,将浑家和孩子们都接了过来,在邹家庄安家落户了。

他的浑家,无事之时便会去邹家帮忙看家,做些粗重的活计。邹家也不亏待她,每月总会付她几百文的辛苦费,逢年过节的还有红包可拿。小闺女天天跟在邹家小娘子身后,学着端茶倒水照顾七郎,每月也能得辛苦钱,而且邹家又留他家小闺女一日三餐。外加一年几身衣裳。如今夫妻两个都有了收入,几个孩子也吃得好,再回头去想以前在沙河渔船上生活的日子竟是觉得恍如隔世。

而且自己手下又领了三个渔民。也算得上一个把头了,若是回去过以前的日子,那真跟要他命一般。每逢在家中吃多了酒,他总会跟浑家讲,若不是当年自己慧眼识珠。和邹家扯上了关系,哪里会有家中这般光景?让他浑家无论如何也得教育孩子们。世世代代忠于邹家,不可背主。

柳林集的沈家,原本只是想借着美娘的关系和张贡生攀扯上,却没想到意外的聘了一个会下金蛋的好儿妇来。儿妇还没有进门,便在柳林集买了一百多亩地,而且言明这是嫁妆要随着美娘一起嫁入沈家。邹正达又应他家所邀,亲自来到柳林集指导着他家养上了活物,到今年六月卖了一批刚长成的山蛤到邹家,竟然得了几十贯收入。把冯氏喜的泪水涟涟,沈家自从沈老爷去世之后,再也没有了任何收入。每年只是仪仗着二百亩良田勉强糊口,虽然学馆中也有学生交些束修,可是沈嘉生是一个只知道出不知道进的酸秀才,家中情况渐渐恶化,直到去年和邹家结了亲之后,日子才算过的好些。

宛丘的风五娘则是最意外的发达了,她只是一时好心帮了邹晨和美娘一把,没有想到邹家便把她记在了心上。现在邹家几亩菜田的青菜全部是统一经过她家的茶棚往外批发,如今她已经不做茶棚了,将小茶棚略一改动,改行做起了菜贩这一行。每日前来她家菜棚买菜的人络绎不绝,有些来的晚了竟然还买不到。现如今她家招了三个小娘子在菜棚中主管卖菜一事,自己和丈夫只管收钱和进货。到了冬季,她的菜棚成了宛丘最为热门的地方,因为邹家不仅夏季能产青菜,冬季竟然也能送来反季节青菜。去年一年,她的菜棚便赚了百贯以上,引的宛丘那些小泼皮各个眼馋,结果被风五娘结结实实地揍了几个,再也不敢前去惹事了。

村中每户都发了一笔小财,族中也发了一大笔财。按照族中和邹家的协议,他家愿意将村中的稻田活物收获走,其中三成的利润愿意奉送给里正和各位族老,这些族老们又忍痛从中扣出一成将其变成了族中公产。

一开始,没有几家村民愿意卖给邹家,都想着自已卖到酒楼饭馆中好赚上一大笔。可惜的是,到了宛丘找到牙人,牙人一听是邹家庄来的人,很是高兴,可是再一问不是村东邹家的,便不乐意了。有的村民在牙人那里呆了好久也找不到酒楼愿意进货,就是找到了能进货的酒楼,给的价还不如邹家给的价高呢。

村民们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宛丘和各地的客商要买的是‘仁善厚德’的活物,而不是邹家庄的。如果是从邹家人手中流出的活物,不论多少钱都有人购买,若是邹家庄出来的,还勉强能打一个同村的旗号,其他村的连同村旗号都打不成。如果是直接卖给邹家,这些村民们还省了一路奔波之苦,卖的也比卖到宛丘价格高些,虽然那邹家也赚了不少,但是人家乃是御赐的匾牌,要赚也是天经地义的。

也有那心思活络的人前来邹家庄和黄家坪收活物,想要自己赚些银两。可是去了邹家庄一提要来收活物的,反而被村民们打跑,只得去了别庄收购。没想到收购回来之后却卖不出去多少,钱没到手反倒赔进去不少。

邹家虽然答应收购各家各户的活物,然而关于品相上却有严格要求,有病的不要,个头太小的不要,如果有大面积生病的那他家任何的活物都不要。如此一来,从邹家手中流出的山蛤螃蟹和泥鳅品样均是不错,很得市场好评,由于品样好,又引来了众多的回头客,一时间,邹家庄车马云集客流如炽。

由于人流众多,邹家大院旁边的杂货铺和小茶棚也招揽了不少生意。来邹家进货的客商都愿意在茶棚中喝上一杯茶,或是吃上一些豆腐和凉粉,或是在杂货铺中补充一些随身用品。每日邹萍都是忙的不可开交,有时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最后没奈何只得又请了一个同村的小娘子帮着她一起卖东西。而茶棚则是交给了邹萍的哥哥邹一民看顾。马太婆一家,先是四个孙子做了邹家的佃户,现在重孙子一辈也在邹家的照顾下有了一门营生,月月都能得一笔辛苦钱,喜得马太婆逢人便说邹家的好话。

邹家的长白山林蛙养殖也取得了成功,林蛙一开始成活率只达到了可怜的20%,时记送来的几百只,到至和元年活的只剩下不到一百。然而却是摸着了窍门,春夏之交开始,林家的变态池里每天都有蝌蚪下池,林蛙也长的个个体肥身健。至和元年邹晨的生日前,邹家白送给了时记五百只林蛙,时记靠着这五百只林蛙便赚了三百多贯。然后两家又重新签订了新的文书,定下了收购协议。

看到邹家养林蛙致富,村子里的人也有动了心思的,外村的人更是眼馋,然而养林蛙被邹家宣布为不传之密,拒绝向外传授。也有那心思活泛的人,向邹家买了蝌蚪说是给自家治病用,却偷偷的仿着邹家的池子也养了起来,只是却闹了一个血本无归。还有人偷偷向金小乙示好,求他跳槽,要给他高薪金,却被金小乙拒绝。

其实这养林蛙,在外人眼里看起来神秘,在邹晨眼里却非常简单,不过是一个仿生态环境罢了,只是古人又有几个知道生态这一个词的?

而在邹家最清闲的则是要数那十几头鹿,每日它们悠闲的在村中踱步,从来不会有任何人去伤害它们。有小孩子则会好奇的摸着它们的皮毛,就是那顽皮的也不过是想骑到它们身上过一把瘾而已。鹿群得了邹晨的嘱咐,从不伤害村民,又加上它们的鹿茸刚长成便被割了下来,所以村中的大人们均是放心孩子们陪着鹿群玩耍。

鹿群成了邹家庄一景,远来的客商们看着庄中的幼童骑在鹿背上在田野中奔跑,或是鹿群悠闲的在河边散步吃青草,周围总是会围上一群幼童保护着它们。客商们纷纷称赞邹家庄中的人有上古先贤遗风,均称邹家庄为世外桃源,竟然是意外的为邹家庄得了一个雅号‘鹿鸣庄’!

PS:

这一章节开始,为过渡章节。可能会平淡些,但是后面过几章会有高潮的

正文 第九十三章 前世渐行渐远

“阿姊,你看!……”小七兴冲冲的掀起竹帘,高高举起手中的竹蜻蜓。

八月的阳光从竹帘的缝隙中轻快的钻进屋中!一股热浪,裹挟着来人和室内的清凉碰撞到了一起。

邹晨从书本中抬起头,停止脚下的踩踏,让身旁的风扇停止转动,然后站了起来,拿起旁边水盆中的毛巾,细细的替小七擦拭脸上的汗水。

这个风扇是她夏季前想出来的新招,原理非常的简单,就是和前世的缝纫机一样,利用踩踏代替水流给风扇以动力。风扇一研制出来,立刻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欢迎。就连几个小姐妹看到之后也受不释手。以往的风扇都是需要用手扇,累人不说,扇的时间久了倒把自己累出一身汗来。大型的风扇又没有银钱去建造,邹晨想出来的这个脚踏风扇既简单又实用,而且还锻炼身体,真是一举数得。

经过几个小姐妹的宣传,在邹家庄迅速的得到普及,尤其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平时闲着无事,用脚踩踏既能乘凉又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在邹家庄出售了几个之后,邹晨立刻看到商机,她让父亲找了一个好木匠,用上等的木料做了轴承,里面加了精钢的滚珠,这样风扇使用起来更轻便更不容易损坏。她立刻让家里人去了宛丘注册了专利,又招了几个木匠,一人负责一个零件的制作,最后大木匠师傅进行组装。一个夏季还没有过完,这种脚踏风扇卖了一百多套,供不应求。

而且邹家又提供三个月的质保,凡是邹家出去的风扇,在三个月内损坏或者无法使用,邹家都可以免费的更换新风扇。此法一出,立刻引来好评一片。

小七急不可待地举着手中的玩具,献宝似的送到了邹晨手中,“阿姊,小兰给我的,……”

小七这一年,越长越可爱,白白胖胖的极讨人喜欢。头上的三个茶壶盖各梳着一个朝天辨,身上穿着一件短袖的淡青色棉布T恤衫后背上绣了一只大米老鼠,下身只穿了一条开档短裤。若是不看他的发型,还真以为这是一个后世的小萌娃呢。

这时,竹帘又被掀开了。金兰从外面走了进来,曲膝福了一福,低声道:“女郎,小郎君。”

“金兰你也热坏了吧?”邹晨笑了笑。

金兰是金小乙的小女儿,比邹晨大一岁。今年只有九岁。渔民是没有资格起名字的,进了邹家之后,邹晨来个恶搞,给她起了一个兰儿的名字(万寿无彊的小名)。虽然她做的是服侍人的事情,然而邹家上上下下都没有将她当做奴仆来看,甚至连雇契都没有和金小乙签。

“我不热!”金兰低下头轻声说道。然后走向前,从邹晨手里接过给小七擦脸的毛巾,又放到水盆里摆了摆。然后把水端出去倒在了院子里重新蓄了盆水回来。

屋里小七早喊着热,要给他摇扇子了。邹晨踩着踏板,咯吱咯吱的踏板声响了起来,屋子里顿时传来一阵清凉。

小七腻在邹晨的怀里,指着她看的书。说书上有画非要让她给念,邹晨拗不过他。只得挑挑拣拣的给他念了几句。等到念完,小七眨巴眨巴眼睛,困惑的问道:“阿姊,你念的这是啥?”

邹晨哭笑不得的在他小屁股上轻轻拍了一巴掌,骂道:“小捣蛋鬼,你不知道这是啥,你还要我念?”

“阿姊?”小七撅起嘴巴捂着屁股,不悦的看着邹晨,“人家长大了,不能再打屁股了!”

“那打哪?打脸?”邹晨逗他。

小七郁闷了,考虑了半天,委屈地说道:“不能打脸,还是打屁股吧!”说完撅着嘴揉了揉屁股。金兰正蹲在地上用布擦门口被踩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