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上门口过来一个妇人,面相白白胖胖,看着十分和气,提了个布口袋放到了门口摊子上,笑着问道:“听说你们这能拿豆子换豆腐,有这回事吗?”
荷花连忙点头,笑道:“能换,一斤豆子换一斤豆腐。”
“哎,好啊,我来换豆腐!”妇人高兴的不得了,把布口袋推到了荷花这边。
荷花打开布口袋一看,笑容就僵在脸上了,又伸手往布口袋里捞了一把豆子出来看了看,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把口袋又推了回去。
“大婶子,你这豆子不行啊,不是发霉的就是被虫啃了的……不行不行,这豆子不能换!”荷花说道。
“咋不能换啊?”妇人依旧笑的和气,只是压低了声音,“这豆子不算赖,我拿去油坊人家都收,压榨出来的油也看不出来啥不好的,人家照卖油挣钱。”
荷花见对方说话客气,便笑着解释道:“婶子,这豆子确实不好,用这豆子做豆腐,吃起来味也差啊!”
“那我少换点豆腐行不?”妇人有点不耐烦了,大约也是知道自己拿来的豆子太差,“你一斤豆子给别人一斤豆腐,我只要七两,我不多要。”
“那也不行!”荷花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看了眼旁边笑眯眯站着的冬宝。
妇人不高兴了,重重的把豆子又推了回去,“哎,你们这咋做生意的?上了门的生意都不做?人家油坊都收我家的豆子,咋你们这不行?你们一天用恁多豆子,我这才多点豆子?掺进去谁吃的出来?我一斤豆子才要你七两豆腐,你们背地里不定咋高兴哩!谁还不知道你们这些做生意的,嘴皮子上说的好听,背地里咋弄的,我们可不知道!”荷花也不是个好脾气的,这会儿上也恼了,叉腰说道:“不行就是不行,咋说也不行,你这豆子我们不换!”
第177章 商讨
荷花竖起细眉的泼辣模样还是很能唬住人的,妇人的声音立刻就放柔和了,笑道:“大妹子,你看,我这大老远的都跑过来了,就给我换了吧,以后我给你拿好豆子来换。”
“真不行。”荷花摆手,“我这也是给东家打工的,东家见我收了这样的豆子,还得从我工钱里扣你这豆腐钱。”
这是冬宝定下来的规矩,宁可不卖,也不能收质量差的豆子,若是收上来了这种豆子,谁收的就从谁的工钱里扣。
更何况,这布口袋里装的足有六七斤豆子,扣下来荷花今儿的活就等于白干了。
“人家东家那么忙,挣那么多钱,哪有空盯着这点豆子看?”妇人不耐烦的嚷道,“赶紧换了吧,我家在这条街住了几十年了,你们才来几天?你要是不换,我随便说点啥,以后没人来你家买豆腐。”
荷花立刻就恼了,伸手把切豆腐的刀往案板上一拍,瞪眼说道:“你这人怎么说话的?有你这么难缠的吗?你是天王老子啊?谁都能管!赶紧走吧,不换就是不换!”
“小媳妇子你骂谁啊?”妇人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荷花,“老娘在这住了几十年,还没人敢跟老娘叫板,你再说一个字老娘掀了你的破豆腐摊子!”
这会儿上虽然已经是下午,比不得上午人多,可也有不少人闻声围了过来看热闹。来换豆腐的妇人看来的人多,也不害怕,反而叫骂的起劲儿了。
荷花气的脸涨的通红,只恨家里的丈夫和几个小叔子不在,要不然哪里敢有人过来无理取闹。
冬宝不过是搬着豆瓣酱进屋,没想到出来的时候两边已经吵上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一堆看热闹的闲人。
“既然你说我们的豆腐是破豆腐,那你还非得来换豆腐干啥?”冬宝皱眉说道。
妇人呸了一声,气呼呼的瞪着冬宝和荷花,伸手指往嘴里沾了点吐沫,将鬓角垂下来的头发抿了上去,哼了一声,“当我稀罕!你们开黑店的,见人就想讹!”说着就要去抓案板上的布口袋。
冬宝眼疾手的抢先抓过了布口袋,伸开口掏出来一把豆子,让围观的人都看了一眼,大声说道:“各位大叔大婶,你们瞧瞧,这是她拿来要换豆腐的豆子,不是发霉的就是被虫子咬的,这种豆子连喂猪都不行,哪能磨了做豆腐给人吃呢!我们不给她换,她就说我们讹人,有这么讹人的吗?”
围观的人一下子哄笑了起来,妇人的脸涨的通红,一把夺过了冬宝手里的布袋子,步低头走了出去,走了几步又觉得没面子,回头指着冬宝骂道:“小妮子给我等着!早晚收拾你们!”
冬宝干脆别过脸不去看她,果然是只要开门做生意,都免不了碰上些极品客人。
趁着围观的人还未散去,冬宝又赶紧喊了一嗓子,“各位大叔大婶,你们放心,我们宝记用的豆子都是选最好最有等的豆子,绝不用坏豆子做生意!”
等人走的差不多了,荷花歉意的对冬宝笑道:“冬宝妹子,我,我也不是故意跟她吵的,实在是那老婆子太可恶了,说话难听的很……”
冬宝笑了笑,点头道:“这次就算了,以后尽量避免吧,能不吵就不吵,她说她的,你就当没听到。”做生意嘛,和气才能生财。
“哎,哎!”荷花见冬宝没追究她的错,赶忙点头应下了。
宝记的账目每天都是冬宝在管,她的工钱从冬宝这里领,而家里男人卖的豆腐也从冬宝这里走账。在宝记的伙计们眼里,冬宝虽然是一个孩子,却比李氏更像是宝记的管理者。
冬宝这边去了镇上,宋姑奶奶则是去了宋家。
“娘,咱不进去啊?”银生媳妇问道,看宋姑奶奶站在门口,脊背挺的笔直,就是不肯进门。
宋姑奶奶沉着脸摇头,撇嘴道:“我瞅见冬宝她奶就烦,当年我发过誓不进她家门的!”
银生媳妇有些无奈,笑了笑,站门口朝院子里喊了一声,“大舅,在家不?”
堂屋里有人应了一声,帘子掀开后黄氏出来了,瞧见门口的宋姑奶奶,脸色就有些不太自然,吭也不吭一声,直接转身进了屋,不一会儿,宋老头拿着旱烟杆子出来了,走到了院子门口。
“咋这会儿上过来了?”宋老头问道,抬头看了眼天色,马上就要中午了。
宋姑奶奶撇撇嘴,“咋,回娘家还得先问问她我啥时候能回啊?”
这个“她”明显指的就是黄氏,姑嫂两个的深仇大恨说上一天都说不完,互看对方都是不顺眼的。
宋老头从黄氏进门起就不会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关系,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依旧嘴笨不知道该说啥,又怕说了不该说的得罪人,只沉默的吧嗒吧嗒抽烟。
好在宋姑奶奶知道宋老头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求他能说什么软和话出来,只扶着银生媳妇的手问道:“我刚看你们家老大媳妇搬家了,要搬到镇上去,你们这当公婆的,咋连个面都不露啊?”
宋老头闷头抽烟,半晌才说道:“她没跟我们说。”
看宋老头这没出息的样子,宋姑奶奶就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抬高了声音训斥道:“她不说你不会过去问问啊?我瞧见你们村里那么多人都去帮忙了,人家非亲非故的都去帮了,你们这亲爷奶叔叔躲家里不见人影?还指望人家咋跟你亲?”
宋姑奶奶并不知道宋柏带人“抢劫”寡嫂家的事,毕竟是件丑事,宋老头和黄氏到村里几个有头有脸的人家坐了会,明里暗里求人家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宋柏还要考功名,名声不能毁了。
宋柏若是能考上个一官半职,对塔沟集也是有莫大的好处的,多少能沾光,是以村里人即便说也是私底下说,没有传到外面去。然而到底关系已经僵裂了,黄氏不肯去,宋老头不好意思去,宋榆懒得去,老二媳妇挺着大肚子去了,存了打秋风的心思谁都知道。最重要的是,他们俩因为冬宝执意要宋柏写“供词”的事恼了冬宝,不愿意去露这个脸。“去干啥?那X妮子没咱们不也搬了?!”这是黄氏的原话。
宋老头叹了口气,苦笑道:“不亲就不亲吧,冬宝那妮子心思大,跟我们也亲不起来。”
“这是啥话!”宋姑奶奶瞪眼叫道,“冬宝那丫头才几岁啊,啥心思大不大的!再说了,她心思再大,也是老宋家的闺女!你……你咋就恁笨啊?她,她不是觉得自己挺能耐的吗?咋这会儿上不精光了?”宋姑奶奶指着堂屋的方向说道,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听说老大媳妇可不少挣钱!”宋姑奶奶压低了声音说道,“搁旁人家,那是恨不得使出吃奶的劲把人往家里拉,咋到你这儿就成了把财神爷往外推了?你跟钱有仇啊?你脑子里糊的是屎啊!”
这话当着小辈的面骂就难听了。
银生媳妇连忙笑着打圆场,“大舅,我娘她也是为了你们着急,嘴上说的狠,心里头可是记挂着大舅一家的。”
宋老头闷不吭声,他知道自家妹子心不坏,他想把财神爷往家里拉啊,老大媳妇那铺子挣钱的很,养活一大家子都不是问题,黄氏一天到晚的眼红,天天哭要是孝顺的大儿子还在,挣再多钱还不是得孝敬给她了,现在一个子儿都看不到,眼气也是白眼气。
“以后再说吧。”宋老头憋出来一句话。
宋姑奶奶急了,拍了下大腿,叫道:“以后?以后就晚了!晚了有你们后悔的!老大媳妇才多大,我记得也就三十出头吧?她现在能挣钱了,人长的也不赖,等她带着钱走二家的时候,我看你们上哪哭去!”
“大舅,要是外人我娘也不掏心掏肺说这得罪人的话。”银生媳妇和和气气的说道,“您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宋老头一想到李氏不给宋杨守着了,心里就一阵难受,张嘴说道:“不能吧,秀才才走了几天啊?”
“人没了还管没了几天啊?你别想着她还有冬宝,那是个丫头,谁稀罕啊?她又不是不能生了,到时候把冬宝往你家里一扔,利利索索的一个人,想走二家容易的很!”宋姑奶奶又急又气。
宋老头想了想,才小声跟宋姑奶奶说道:“这事你别急,我跟你嫂子合计过了,准备等老二媳妇肚子里那个生出来了再说,要是男孩,就过继给老大媳妇,老大也有了烧纸上坟的人了……”
听到这话,宋姑奶奶面色才稍微好看了些,看了眼西厢房的方向,嘀咕道:“她能愿意?”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儿子哪能舍得给别人啊?
“她咋不愿意?”宋老头说道,“去老大媳妇家吃的好穿的好,是过好日子去了,将来她儿子日子过好了,能忘了她这个亲娘?”宋姑奶奶想想,也是这个理,“那要是生的是个闺女咋办?”
第178章 送豆酱
冬宝将铺子后面的三间瓦房进行了简单的规划,中间的堂屋用来吃饭会客,李氏带着冬宝住西屋,东屋留给了李红琴和张秀玉母女俩。
“小了点,等入了秋再盖两间,要是再请帮工也能睡的下。”冬宝指着院子里的空地说道,要争取做到一人一间房。
“不小了!”李氏笑道,不过她也不反对多盖两间。
搬进来的头一天,冬宝心情不错,哼着小曲从柜子里拿出了干净的衣裳,房间中间的空地上隔着一张绣着山水的屏风,屏风后面放着一个大的澡盆,已经放满了温水。
炎炎夏日的晚上,美美的洗上一个温水澡,出来后神清气爽,几乎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舒展开了,再吹上夜间凉爽的微风,别提有多美了。
冬宝洗完后李氏又提了半桶水进来倒进了澡盆了,脱了衣裳进去洗,坐在浴桶里泡着,能把一天的劳累都给洗去了,十分的舒坦。李氏跟已经坐在床上擦头发的冬宝叹道:“这澡盆买的值,用着就是好!”
庄户人家没有什么卫生不卫生的概念,在没有水管水龙头的时代,不管是烧水还是提水都是一件麻烦事,一桶水孩子洗完大人接着洗,是理所当然的事。
屋里的澡盆和冬宝差不多高,木匠箍的严严实实,一点水都不漏,闻着还有股木头的清香气,这样的澡盆一个就要将近一两银子,而冬宝定了两个,另一个放到了李红琴的屋子里。
冬宝笑了起来,说道:“娘,你老是这样。买东西的时候吧一听价钱就嫌贵不要了,等买回来又觉得用着好,钱花的值了。”
“那不是穷日子过惯了么!”李氏笑道,“以前还在你奶家过的时候,谁见过这么大的浴桶啊?身上再脏也只能用个小盆子沾水擦一擦,就是盆子也难找出来一个没补过的。我一听你花了二两银子买了两个桶,能不嫌贵吗?”
冬宝笑眯眯的点点头,“习惯就好了。”以后她还打算买丫鬟来专门伺候她们的日常生活哩。
家虽然搬到镇上了,但冬宝也没有完全放弃塔沟集的房子,她把做豆腐和豆芽的家伙事又订制了一套,新的那套更大一些,放到了塔沟集,每天吃过午饭由李氏看着店,李红琴带着几个帮工牵着毛驴回塔沟集做下午的豆腐,也是为了方便宝记小队的人,要是在镇上做豆腐,他们还要跑到镇上去挑,麻烦的很。
不知道是不是古代人少树多污染少的缘故,冬宝度过了来古代后的第一个三伏天,却也没觉得有多热,白天在屋子里躲着,出门就有树荫,晚上窗子一开就有凉风吹进来,完全没有过去在城市经过的难熬的酷暑的模样。
等到了七月,冬宝的豆瓣酱晒好了。
冬宝先舀出来一大勺,烧热了锅,加了油炒,喷香的味道飘出去老远。因为豆瓣酱里面加的是茱萸粉而不是辣椒,所以炒的时候也不呛鼻子。
刚炒出来的豆瓣酱配上新鲜出锅的白面馒头,吃起来别提多鲜美了。
冬宝吃了一个意犹未尽,还想拿第二个馒头沾豆瓣酱吃,被李氏制止了,让她留着肚子等会正经吃饭。
“这个豆瓣酱比咱们以前腌的大酱要好。”张秀玉也喜欢吃,“要是放到外头,来咱家吃饭的人肯定更多了。”
“那是。”冬宝笑的得意,豆瓣酱什么的可是下饭利器,可惜没有辣椒,不然的话就更好吃了。
第二天冬宝炒了一大锅出来,整个铺子里都是热热的香气,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个小碗,盛满了豆瓣酱,要是客人想吃,就用碗里的勺子舀一勺到自己碗里。
因为这个豆瓣酱的缘故,不少人吃了第一碗豆花后又要了一碗,就是想再尝尝豆瓣酱的味道。
而冬宝拿来送礼的豆瓣酱和放在外面的豆瓣酱是不一样的,放了更多的油,炒的时间也更长一些。中午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