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吉思汗-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法'勒内·格鲁塞

译者:谭发瑜



第一章 苍狼和白鹿的后裔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亚的一个地形十分复杂的地区。在这个地区,北部是雄伟起伏的山峦,有阿尔泰山、萨彦岭、杭爱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兴安岭。这些山峦海拔一般都高达2000米,山上大都布满了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只不过是西伯利亚泰加森林的延伸。同西伯利亚泰加森林一样,在这里,山的北坡上多是高大而耐寒的落叶松,南坡上多是一般的松树。这种亚高山森林一直延伸到海拔1900米甚至2200米高处。森林以下则是湿润的山坡和幽深的峡谷。在这种山坡上和峡谷里,生长着许多潇洒的雪松。再往下,在河流的两岸,人们可以看到挺拔的杨树、美丽的松树和轻盈的柳树,它们像是沿岸给河水送行,一直送到辽阔的草原中心方才止步。

这个地区的牧场从山麓开始伸展开去,牧草特别丰美。但是,越是往南,由于戈壁地区风色的影响,随着土质的不同,这种亚高山牧场就逐渐演变成了布满百合科植物、苦艾和狗牙根草的草原。在这个草原上,狗牙根草是牲畜最喜欢吃的牧草。春暖时节,一望无际的草原宛如宽广的绿毯,曾引起过无数歌颂英雄业绩的抒情诗人的倾心赞叹。春天过去,夏天来临。6 月时,草原上缀满鲜花,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一直持续到7 月中旬。7 月中旬以后,酷热的风掠过草原,一扫满地的碧绿,整个草原顿时一片枯黄。

由此可见,在这里,草原的〃微笑〃为时并不长。10月开始,冬天来临,暴风雪肆虐无忌。从11月开始,坚冰在地,水竭不流,溪流上下,顿失滔滔。直到4 月,地气转暖,流浙始漂。在这严寒的冬季,整个蒙古地面只不过是朔风凛冽的西伯利亚地区的一部分。而从7 月中旬起,酷热的气候又使蒙古地面变成了亚洲撒哈拉的一部分:草原在烈日下颤抖,烈日在空中燃烧;而每天中午时分,则又必遭到暴风雨的突然袭击。所以,蒙古四季气温变化颇大:在库伦,即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冬天最低气温为摄氏…42。6 ℃,夏季最高气温则高达摄氏38。2℃。此外,无论是在春夏还是在秋冬,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在草原,狂风常常会从天而降,其风力之强劲几乎可以把人从马上掀下来。蒙古人之所以成为古代强悍的种族,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在这种恶劣的气候中,在这片充满风险的土地上千锤百炼出来的。只有具有强健的不易被摧毁的体魄的人,才能在这种气候变化无常的条件下生存下去。这些森林狩猎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即在森林的边缘地带以狩猎为生的民族和在大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民族)的粗矿形象是:低低的鼻梁,高高的颧骨,肤色深棕,目光犀利,胸廓坚实,虎背熊腰,关节粗大,双腿罗圈(因常年骑马所致)。他们的马匹并不高大,而且鬃毛蓬乱,但却像他们一样粗暴和耐劳。此等之马,此等之人,天生不惧风暴雨雪的袭击,不畏卷着热沙的狂风的扫荡,天生善于北登林木森森的群山,南越滴水不见的戈壁,天生要驰骋奔突,与草原和森林的动物图腾……鹿和狼竞技争先。

狼和鹿!从那些有趣的铜质徽章和小塑像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狼和鹿的形象。从西伯利亚中部的米努辛斯克到古代中国边境的河套鄂尔多斯地区,这种徽章和小塑像突出代表了公元前7 世纪到中世纪中期北亚人民的艺术特点。蒙古人的传说和突厥人的传说(前者很可能是从后者而来)不正是把狼和鹿看成是他们的共同祖先吗?蒙古人在成为草原游牧民族以前,起初是森林狩猎民族。据说,在北方,有一座林木茂密的名叫额儿古涅·昆的山,山上有一个山洞。一天,一只苍狼,更确切地说是一只青色的狼(孛儿帖赤那),从这个山洞里走出来。后来这只狼碰到了一只作为它未来的伴侣的鹿(豁埃马兰勒),双双跑到了后来的蒙古国土。据成吉思汗家族的史家说,这只狼和这只鹿从贝加尔湖(腾汲思海)来到斡难河之源……不儿罕山(圣山),即今之肯特山脉,定居下来。这里是圣地。此山脉海拔高达2800米,山顶是光秃秃的花冈岩石和片麻岩石,蒙古人的至高无上的神长生天就住在这山顶上。山顶以下是稠密的森林。后来,成吉思汗一生中每当处于关键的转折关头,就来此登上圣山,拜倒在长生天下,求长生天保佑他度过难关和取得成功。

所以,肯特山似乎可以说是蒙古命运的主宰。此山脉将此地分为两个地区,北面是森林地区(泰加森林的延伸),南面是草原地区(草原地区以南是荒凉的戈壁滩)。至于那只狼和那只鹿在其源头定居下来的斡难河,则是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过渡性河流。它的上游地区是泰加森林地区,它的下游是草原地区。草原上的河床是粘土和沙土,河水时而枯竭,时而泛滥。河的两岸牧草丰美,最宜放牧。那只苍狼和那只白鹿在上天安排的这个地方相爱,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巴塔赤罕。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祖先。

关于巴塔赤罕的后裔,有关史书罗列了一大串人名,显得枯燥而乏味,尽管这些人名有时也反射出奇异的色彩。例如,在名单上有个名叫也容你敦的人,意即〃巨眼〃,类似于希腊神话中的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关于也客你敦的情况,史书上毫无记载,因而无从得知。跳过也容你敦以后的几代,我们似乎才找到了一点头绪。脱罗豁勒真伯颜生都蛙锁豁儿和朵奔蔑儿于。从朵奔蔑儿干起,我们才发现成吉思汗祖先各代相传的情况。

一天,都蛙锁豁儿兄弟二人来到不儿罕山,即上文提到的肯特山。他们攀登上山,上山后往下一看,见山下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名叫统格黎克溪,乃鄂尔浑河之支流。此时沿统格黎克溪正走来一群人。都蛙锁豁儿对其弟朵奔蔑儿干说:〃兄弟,我见那徙来之百姓中,在一帐舆前座,有一美貌女子。倘若她尚未嫁人,我可去为你说亲。〃

都蛙锁豁儿所见不错,那车中确有一女子,名叫阿兰豁阿。阿兰豁阿出身富门,属豁里秃马惕森林狩猎部落人。豁里秃马惕人在贝加尔湖以西以狩猎为生。他的父亲豁里刺几台同部落里的其他的人不和,一气之下离开家乡,携带貂皮等财物和家眷来到这不儿罕山谋生。恰遇都蛙锁豁儿来提亲,便满口答应,因为他认为,这是他争取得到此地人容纳的天赐良机。就这样,朵奔蔑儿干娶了美人阿兰。

第二章 天上来客

狼和鹿的传说是非常有趣的,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这一传说向我们证实了这样一点,那就是,既然狼是蒙古人的祖先,那么原始蒙古人就必然是生活在森林里的森林狩猎人,至少也是生活在森林与草原交界处的狩猎人。此外还应该指出一点,对于传说中的那个时代的情况,蒙古的古代歌颂英雄业绩的诗人们也只描述过狩猎的情景,从未提及畜牧事。朵奔蔑儿干的经历就是如此。他娶阿兰豁阿为妻以后,仍一如既往地从事狩猎。

有一天,朵奔蔑儿干正在脱豁察黑山上打猎,忽然发现了兀良哈惕部的一个人。这个人猎获了一只三岁的鹿。他将鹿剖开,割下鹿的肋骨和内脏,正在那里烘烤鹿肉。朵奔蔑儿干走上前去,粗声粗气地对他说:〃朋友,给我一块肉!〃

听到这种带命令口气的要求,那人无奈,也就只好答应。这些蒙古人在狩猎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种令人不愉快的情况。当碰到这种情况时,草原生活约定俗成的规定要求人们满足来人的要求,特别是当来人比自己装备得更好并比自己强壮有力时更应该如此。是时,那位猎人除了自己留下鹿胸助和鹿皮以外,把鹿的其余部分都送给了朵奔蔑儿干。

朵奔蔑儿干就这样拿着如此轻易得到的猎物走了。他正走着,不巧迎面碰到伯牙兀惕部的一个人。这个人饿得像要被风吹倒似的,一手牵着他的儿子,颤巍巍地挪着脚步。可怜的人哀求朵奔蔑儿干道:〃请给我猎物,我之此子归汝有之!〃这买卖当然合算。于是,朵奔蔑儿干就把一只鹿腿给了这个乞丐,把孩子领回家作了自己的仆人。

朵奔蔑儿干用一只鹿腿(一只鹿的四分之一)换来的这个孩子很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朵奔蔑儿干家后来发生的足以混淆视听的事件就能说明这一点。朵奔蔑儿干同阿兰豁阿生了两个儿子后,就一命呜呼了。然而,在朵奔蔑儿干去世以后,阿兰豁阿竟然又生下三个儿子。关于这个问题,蒙古史家作了坦率的记载。据这些史家说,两个年长的儿子,即朵奔蔑儿干的两个儿子曾私语道:〃我等之母既丧丈夫,又无亲房兄弟,竟又生下三个儿子。家中大人除那个伯牙兀惕人以外别无男子,此三子非彼莫属也……〃

这的确是对这一出人意外的事件颇合情理的解释。然而,兄弟俩的这种大胆的判断却没有考虑到上天的干预。上天要维护本书主人公的父系直系尊亲的正统性,这一点是寡妇阿兰豁阿亲自向他的两个长子披露的。时值金秋,一天,阿兰豁阿烤好了一只刚满一岁的羊羔,然后便把她的两个长子及其三个弟弟叫来,共进家宴。席间,她首次向两个长子披露了她一直守口如瓶的秘密。她说:〃每日夜间,我见一金色人从天窗隙处进来,钻人我被,将我腹屡次摩掌,把他光明透入我腹。末了,那人依日月之隙光如黄犬之伏行而出。我因是怀孕,连生三男。汝二人,吾之二长子,今后务不可再造次言之。以情察之,汝等之三个弟弟乃天之子息!汝等何可比诸黔首之行而言耶?〃

就这样,这位非凡的寡妇仅用三两句晦涩难懂的话就作出了预测:这些孩子的子孙,这些神奇地诞生的孩子的后代,有朝一日将成为世界的征服者……

阿兰豁阿说毕,即取出五支箭来,分发给五子每人一支,令其折之。五子不费吹灰之力,应手而断。阿兰豁阿又拿出五支箭,将五箭捆成一束,命五子轮流折之。五子按次折之,无一人能断此箭束。于是阿兰豁阿教诲他们说:〃汝等五子,苦自为一,他人必分而折汝等,犹汝等适才分而各折一箭然。设若汝等同一友和,如束之五箭一般,其孰能摧汝五人耶?〃

第三章 孛端察儿的功劳

非凡的寡妇阿兰豁阿去世以后,她的五个儿子就把她的牲畜(牧民①的主要财产)分掉了。更确切地说,是她的四个大儿子分掉了她留下的全部财产。他们欺负她的小儿子孛端察儿蒙合里单纯年幼,不分给他任何财产。

笔者在前文叙述了关于苍狼和白鹿的传说,接着又介绍了天神生子的故事。下面,鄙人要把笔锋从天上转向地面,叙述一下孛端察儿的经历。据蒙古史家说,李端察儿曾离开家独自到世界上闯荡。下面要叙述的正是这位草原上的劫掠者的悲惨生活经历。

几位兄长在分财产时的所作所为,终于使孛端察儿认识到了这样一点:在这个家中,他孛端察儿是多余的。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独自出外去碰碰运气。他骑上一匹脊黑背青白马,愤然跃入荒野而去。他深知,仅凭这样一匹劣马,只身落人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前景是难卜的。他一边走一边心里说:〃马在则人活,马倒则人亡。罢,生则生之,死则死之,如此而已。〃

就这样,孛端察儿骑着一匹劣马,信之所之,沿斡难河而下,来到了巴勒谆岛。他在这里停下,跳下马。斩木割草,搭起了一间简陋的茅舍,住了下来。次日出外了望,遥见一只鹰(一种能俯冲攻击地面猎物的雀鹰)正在吞食一只野骛。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拔了几根马尾毛,结成一条绳子,随手作圈,捕住了那只鹰。他把这只猛禽驯养起来,准备用它去捕获小猎物。春天到来,野鸭和野鹅成群结队地飞到斡难河边。孛端察儿故意不给鹰喂食,让鹰饿急了,然后再把它放出去捕野鸭和野鹅。这样捕来了很多鸭鹅,多得简直吃不胜吃。但是,所捕野禽虽多,终有穷尽之时,于是孛端察儿又借助狼所捕之食充饥。当狼追鹿和羚羊之类的动物时,他就守在僻静处,待狼抓住猎物或把猎物驱至绝境之时,他就弯弓搭箭射杀猎物,与狼群分食之。有时他也拾回狼吃剩下的猎物,以资糊口,兼养其鹰。

不久,从鄂尔浑河的支流统格黎克溪(在库伦北)徙来了一群牧民,来到此地扎下营盘。他们的到来打乱了孛端察儿艰苦而又自由的生活节奏。开始一段时间,他同这些牧民倒也彼此相安。每天,他把鹰放出去捕食,然后就到牧民那里去乞求奶浆。牧民也不拒绝他之所求。但他们这些牧人都不愿与人深交,颇具防人之心。所以,无论是孛端察儿还是这些牧民,彼此都没有造次询问对方所属何族,祖籍何方。因而彼此两造名姓,互不相知。夜幕降临之时,孛端察儿即谨慎地回到自己的茅舍就寝。

光阴流逝,春秋代序。李端察儿的哥哥不忽合塔吉忽然良心发现,忆及弟弟孛端察儿,不知弟弟此时处境如何,有点放心不下。不忽合塔吉便上马四处寻觅,最后寻至此地,向牧民打听孛端察儿的下落。听他这么一问,牧民们也就知道了每天与他们交往的是何人。他们回答不忽合塔吉道:〃汝所寻之人恰住于此处附近。彼尝每日来此就马乳,天晚即归焉。我等不知彼夜宿何所。但见西北风起处,其鹰所捕鸭雁之翎毛飘来如雪片,料必居于近处不远。此时正是彼常来就马乳之时也,汝且稍候,定然见之。〃

不一会儿,孛端察儿果然跨马得得而至。兄弟二人相认,略叙数语,然后一同离开此地,沿斡难河而去。二人骑马而行,不忽合塔吉在前,孛端察儿在后。孛端察儿大声说:〃人须有头,衣须有领。无头不成人,无领不成衣也。〃

他这样大声把这句难懂的格言重复说了三遍,他的哥哥不忽合塔吉才回过头来问他此话怎讲。孛端察儿说:〃适才汝所见这群牧民,曾供我马乳。依我观之,彼等没有首领,一盘散沙。彼等之中,无贵贱之分,无首尾之别,大家彼此彼此。据此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