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舍评传-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蒙东部纪游》(四首)发表于《人民文学》11月号。

12月,话剧《荷珠配》(根据同名川剧改编)发表于《剧本》12月号。

《宝船》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是年夏,应乌兰夫同志邀请,老舍同一批文艺工作者同行,访问内蒙古自治区,约八周时间。

一九六二年(六十三岁)

1月10日,《学一点诗词歌赋》发表于《文汇报》。

本月,《话剧的语言》发表于《剧本》1月号。

2月7日,《祝话剧丰收》发表于《人民日报》。

3月2日一26日,出席广州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即“广州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戏剧语言》的长篇发言。

4月10日,《戏剧语言》发表于《人民日报》。

17日,诗《汕头行》(五首)发表于《羊城晚报》。

本月,《荷珠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5月,《五十而知使命》发表于《文艺报》5、6期合刊。

《生活与读书》发表于《戏剧报》第5期。

8月18日,《怎样丢掉学生腔》发表于《中国青年报》。

10月1日,《锦绣江山》发表于《大公报》。

25日,《伟大的友谊》发表于《人民日报》。

30日,《小胡同的声音》发表于《人民日报》。

一九六三年(六十四岁)

1月1日,《可喜的寂寞》发表于《北京晚报》。

25日,《春来忆广州》发表于《羊城晚报》。

同日,《迎春》(五律三首)发表于《文汇报》。

本月,《语言、人物、戏剧》发表于《剧本》1月号。

2月6日,出席纪念古巴民族英雄和文学家何塞·马蒂诞生一百一十周年大会。

本月,《人、物、语言》发表于《北方文学》2月号。

3月,《小花朵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文艺随笔、短论三十篇。

5月25日,《人与话》发表于《大公报》。

本月,出席中国文联三届二次(扩大)会议,并在会上发言。

又,《语言与生活》发表于《剧本》5月号。

11月,《文学创作和语言》发表于《湖南文学》11月号。

《北戴河赠四友诗》发表于《诗刊》11月号。

一九六四年(六十五岁)

2月,京剧《王宝钏》发表于《北京文艺》2月号。

《出口成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论文学语言、作家修养等方面的文章二十二篇。

6月,《深入生活,大胆创作》发表于《新建设》5、6期合刊。

是年春,在密云县城关公社坛营大队深入生活。

是年秋,在海淀区四季青公社门头村大队深入生活。

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开幕,老舍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一九六五年(六十六岁)

1月,《多写些小戏》发表于《戏剧报》第1期。

3月24日—4月28日,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

5月,《向日本话剧团献诗》(三首)发表于《戏剧报》第5期。

《好戏》(看日本话剧团演出的《郡上农民起义》)发表于《文艺报》第5期。

10月24日,全国政协常委会决定成立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老舍被推举为该委员会委员。

31日,出席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筹委会首次会议。

一九六六年(六十七岁)

4月,快板《陈各庄上养猪多》发表于《北京文艺》4月号。

是年春,在北京市顺义县木林公社陈各庄大队深入生活。

7月10日,出席首都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斗争大会。

8月23日,在国子监遭狂徒毒打。

24日,含冤逝世。

后 记

我们开始写作《老舍评传》是在一九八一年春天。

在三年多业余时间里,我们追随着老舍的足迹,搜求资料,阅读作品,在他所创造的艺术天地里留连忘返。他对城市底层劳动群众命运的热情关注,他对多灾多难祖国的一片深情,他对人民摆脱苦难生活道路的不断思索,他在建国以后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由衷赞美,他在创作上自觉地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与语言,努力于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的不懈追求,以及他的真诚、正直的品德和做为“人民艺术家”的高尚精神,都曾长久地、深深地给我们以感动和激励。我们希望描述出他不倦地跟随着时代奋进的身影,探索他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并借此寄托我们对他的热爱、尊敬和深切的悼念之情。

然而,我们力不从心,呈献给读者的只是这样粗陋的书稿。

在写作中,我们曾经得到文艺界前辈和老舍夫人胡洁青先生的支持与鼓励,也曾得到舒济、舒乙同志的热情帮助。舒济同志为我们提供许多珍贵的资料,并为我们考证和订正了一些重要的史实。李屏锦同志为书稿的写作、编辑与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没有他们的关心、督促、支持与帮助,这部书稿是很难完成的。

叶老为本书题词,又蒙启功先生手书,这是对晚辈的奖掖,使我们深受感动。叶老对老舍文学业绩的评价,对友人的深情缅怀,都给我们许多教益和启示。

我们深知,要对老舍这样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做出准确、全面的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刚刚起步,缺乏应有的素养,虽然竭尽全力收集资料、吸收、消化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修正、补充书稿内容,还是觉得在一些重要方面多有疏漏,一些论断不正确或不深刻是难免的。诚恳地期待着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这部书稿是我们二人合作的成果。具体分工是:1—13章由王惠云执笔,14—22章由苏庆昌执笔。全部工作熔铸着我们共同辛劳的汗水。

书后附录的《年表》,只是一个简表。所见资料有限,加之书稿篇幅的限制,我们暂且这样处理,因而从内容上看是很不完备的。在编写《年表》时,我们参阅了王行之、曾广灿、刘安章、李荣峰等同志的有关文章和资料;在本书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向东、吴福荣、史承钧、吴怀斌等同志的帮助;我们所在的河北师范学院的领导和同志们也经常给予关怀和鼓励,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 一九八三年八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