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文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云文选-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三日)
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三日)

  我与华北六个不同地区做党的工作的同志谈话以后,觉得华北工作最弱的一环,是群众工作。这不但是华北的问题,也是华中、华南、其他战区和敌占区的问题,是全国一切地方的问题。要使抗战前进一步,要使我们党的工作前进一步,问题的根本,在于开展群众工作。这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

  今就华北经验,,并依据战争环境的特点,分为下面几点来说。

  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

  在华北的许多抗日根据地内,我们党内及党外的工作,都有伟大的成就。但是,如果再看另外的一面,那也会看到工作还有不足的地方,还有弱点。

  从党的方面来看。华北的党组织是新发展的,是大量地迅速地发展起来的。因此,一方面党员的阶级教育还很缺乏,另一方面,党内也混入了一些坏人。支部是新成立的,同志们的工作经验不足,大多数支部还没有变成当地群众的核心。县委以下的干部,绝大部分是新的,他们也缺乏工作经验。同时,在某些领导机关中又混进了一些不忠实的分子和阶级异己分子。

  从政权方面来看。华北的多数抗日根据地内,乡村的政权还不是掌握在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员手里,土豪劣绅及为非作恶的分子,仍把持着大部乡村政权,充当乡长村长。虽然上级政府曾经设法改造乡村政权,但因为一般是自上而下地改造,从下面,从群众内部去发动群众非常不够,所以改造工作未曾深入。由于乡村政权未经改造,政府的进步法令及进步措施,就不能完全实现,甚至有些被人曲解,被人倒行逆施了。例如,某县的地主把持乡政权,他们把各种负担都加在抗日军人家属及贫苦工农身上,却美其名曰“起模范作用”。

  从军事方面来看。华北是处在艰苦抗战的环境中。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补充,而这些补充只能依靠民众。如果要民众在人力、财力、物力上诚心诚意、源源不绝地帮助军队,就必须在民众运动方面进行最好的工作,否则是不可能的。今天在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要发动民众更广泛地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援助军队,非依靠党在群众中进行大量的组织工作不可。例如,过去党在江西苏区(注「本书中的中央苏区、中心苏区、中区、江西苏区都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即中央革命根据地。它位于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范围最大时辖有二十一个县,约二百五十万人口。……第13、32、37、92、112、158、160、163、192页。」)的组织工作就是这样。一九三三年红五月时,一次即动员了六万三千人当红军。如果拿这样的标准来看华北,今天大多数根据地内的群众工作,还差得很远。固然情况不同,过去江西是实行土地革命(注「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消灭封建和半封建性的土地占有制度的革命。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作出关于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决定。一九二八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纲领。后来,毛泽东等在领导革命根据地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中,逐步地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解决了许多为党的六大所不曾解决的问题。……第5、25、、163、172、265、279页。」)政策,而现在的华北还无这个条件。但减租、减息、减税(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改变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代之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同时,在税收制度上,实行减税的政策。地租,一般实行二五减租、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减到不超过社会借贷关系所许可的程度为限。税收,除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外,还按收入多少规定纳税额,以减轻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第163页。」)的政策,如果坚决地实行了,再加上党的组织工作,动员相当广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援助抗战,是完全可能的。如果再拿今天尚未建立政权的游击区来说,在那里要坚持残酷的斗争,并使之转变为根据地,那末,群众工作的好坏,也是决定的条件。

  从民众团体方面来看。应该指出,只在个别地区民众团体工作真正有了成绩,在大多数区域,还仅仅是一些自上而下、由政府帮助组织的民众团体。由于发动群众的工作,或者根本没有做,或者做得非常之不够,所以好多民众团体,在民众自己来看,并不是他们自己迫切需要的团体,而只是为军队为政府服务的机关。乡村的民众团体,大多数还是很不健全的,其中许多仅仅是“抄名册”的。因此,民众团体中也就至今没有涌现出著名的为广大群众真正拥护的群众领袖。民众团体在大多数区域中,还没有成为抗日政府的支柱。

  从上述几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我们的群众工作确是最薄弱的一环。党、政、军、民、学各种工作之健全,虽然都有它们各自的单独的工作,但是把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工作联系起来,使各方面工作都能进步,都能发展,都能健全,基本的环子就是开展群众工作。如果不把这一环抓住,克服我们在群众工作方面的弱点,便无法坚持抗日根据地,无法坚持长期的游击战争。

  但是,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究竟应该从哪一点做起呢?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针,才能变薄弱的狭小的群众工作为真正广大的群众工作呢?不是别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从维护群众自己的利益出发,从群众内部去发动群众斗争,把群众团体自下而上地建立起来。这样,群众的利益与那些把持乡村政权为非作恶的乡长村长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就会尖锐化。在共产党和上级政权推动之下,就很容易去改造这些乡村政权,使之掌握到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乡长村长手里。这就是说,开展群众工作乃是彻底改造乡村政权的主要办法。为群众自己利益而斗争的群众运动开展起来了,群众在斗争过程中就会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就是团结和组织,群众团体也就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健全起来,成为真正群众自己的团体,群众领袖才会真正涌现出来,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也才能提高。也只有这样,才易于使群众懂得维护本身利益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不能分离的,才能使群众更加积极地多方面地援助军队,军队的扩大、加强和物质保证才有深厚的来源,坚持长期抗战才说得上有了可能性。

  至于说到巩固党,那末,历来的经验证明,没有一个脱离群众的党组织是巩固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党部,都是最不巩固的党部。所以,只有党与群众密切的联系着,只有党的支部真正成为群众核心的时候,那个党才是一个巩固的党,那个支部才是党在群众中的堡垒。现在党内发生的各种弱点,不管是党的组织方面的还是党的工作方面的,都是同脱离群众相联系的。为群众自己利益而斗争的群众运动真正开展起来了,就能鉴别谁是真正为民众利益而奋斗的共产党员,谁是别有企图混入党内的坏人。这样,清洗党内坏分子的工作才有客观的基础。只有群众运动,才能给新党员和新干部以实际的阶级教育,单单书本上的教育是非常不够的。我们的新党员和新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的弱点是普遍存在的,他们领导群众运动的经验是很少的,但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在群众运动中锻炼和提高。他们今天没有经验,明天就变成有经验的了。参加群众工作越久,他们的经验就越丰富。他们在群众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犯一些错误,但同时即取得了经验,取得了进步。

  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

  “不发动群众,抗战就不能胜利。”这个道理,我们大家已经懂得。但是,有很多的同志还没有明确了解,要使群众起来,必须改善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我们的同志在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内,都进行了这些方面的工作,而且有许多成绩。但是,许多同志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深刻。有些地方的同志对于抗战主要是依靠工农呢,还是平均地依靠社会各阶层,这样的基本问题,还没有弄清楚。有些地区虽然政府颁布了不少进步的法令,但还没有使之彻底实现。

  经验已经证明,哪个地方群众的生活改善了一些,群众就更加积极了,群众团体就更有组织了。如果哪个地方没有注意改善民生,或者虽有改善民生的法令,但实际上没有实现,群众就照旧起不来。凡是群众起来了的地方,汉奸的活动就要少些,也易于制裁些。所以为了对付汉奸,也要依靠群众的力量。

  如果我们定下了改善民生的方针,那未,这个方针的实现也要依靠群众自己起来奋斗。过去上级政府减租减息的法令在许多地方没有彻底实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发动群众自己起来奋斗非常不够,或者并没有去发动。所谓发动群众自己起来奋斗,就是动员乡村一级的各种组织,首先是党的支部,深入各个阶层的群众中去,经过群众的讨论和决定,经过群众的斗争和努力,去实现减租减息的法令,实现那些今天可能实现和必须实现的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地方党部如果不关心群众的生活,不为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斗争,置群众的痛痒于不顾,而要开展群众运动,要群众热烈起来与党与政府与军队一道艰苦奋斗,这是不可能的事。

  把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列入地方党部的经常议事日程

  群众的切身问题,不只是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等事,还有许多日常的生活问题。所以,党的区委、支部、小组的一项经常议事日程,应该是研究本区、本乡、本村群众的切身问题。群众的情绪如何,有些什么困难,有些什么要求,如何解决,都是地方党部,尤其是区委和支部,应该严重注意的。把区委和支部的注意力引向讨论和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引向当地的群众工作,是今天严重的任务。

  根据我与华北不同区域的九个支部同志谈话的结果,知道大多数支部是不讨论群众的切身问题的。他们的经常工作,是依照区委的布置,发展几个党员,动员几个人当兵,要多少粮食和军鞋,而且一概是分派,没有造成热烈的群众运动。他们是只向群众要东西,至于群众要些什么,就不管了,就不讨论了。不但如此,而且还应该说,我们有许多支部会议没有什么明确的内容,同志们并不知道开会做什么,会议只是一种宣传。中央组织部的巡视团曾经参加过华北某乡支部的一个小组会,区委同志和支部书记都来参加了,没有提出任何要讨论的问题,就要求党员发言。到会的党员不知说什么好,因此互相推诿,结果公推了一个平常会说话的党员起来说话。于是这个同志就说:“我不会说话,不知说得对不对。我们是共产党员,每个同志要缴党费,这是为了惦记党。党费是每月三个大子儿,没有大子儿,缴鸡子儿也行,小米也行,完了。”经他这一说,算是打破了沉闷的空气,于是第二个同志也起来讲话了:“我们一定要缴党费……”。会上共有三个党员说了话,都是“缴党费”一套。区委同志和支部书记一言不发,小组会就此散会。这样的会议如果多开几次,恐怕谁也不愿再来了。完全脱离群众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区委、支部和小组,一定会失去群众的支持,是非常危险的。

  基层党组织也有好的典型。晋察冀边区有一个好支部,这个村上已经动员五十一人去当八路军和出外参加救亡工作,占了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十三。而在旁的地方,还不到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在那个村,村公所代表会是真正群众选举出来的,救国公债和救国公粮都完成了计划,优待抗属组织得很好,合作社开办了,减租已经实行,有了低利借贷所,减息已经实现。群众的各种团体,都组织得很好。妇女也发动了,有了妇女自卫军。所有这些,都是群众自愿进行的。为什么这个支部的工作做得好?基本原因,就是这个支部密切联系着群众,抓紧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在十次会议中有六次讨论群众的切身问题。我想,这一模范例子,已经足够证明我们所有支部都应该怎样做工作。

  支部用极大的注意去关心和讨论群众的切身问题,会不会妨碍上级所分配的动员计划呢?不但不会妨碍,正是“顺水推舟”,为动员计划之“舟”准备好汪洋之“水”。地方党部,尤其是区委和支部,一定要把完成动员计划问题与解决群众切身问题联系起来。只有对群众切身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才能把动员计划造起一种热烈的群众运动,为广大群众所拥护,并且高兴地去完成。

  至于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这不应该而且不可能有固定的方案,必须看当时当地的情况。但是,有一点是确定不移,到处适用的,这就是: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因为只有群众才真正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只有在群众中才能讨论出在当时当地解决问题最适当的办法。我们的地方党部,我们的区委和党支部,只有收集了群众的意见,才能作出很好的决定,否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常讲的那句话:共产党员“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注「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3页)。……第169页。」)共产党员要领导群众,就必须首先向群众学习。“三个臭皮匠,凑成个诸葛亮。”离开群众,世上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

  *注「本文原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第二期。」

陕甘宁边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