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区职工的任务首先是提高自己的觉悟,好好学习,有组织地自觉地去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的各方面建设工作,特别是发展工业生产,以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满足人民的需要。
在解放区,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已经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这就必须解决一连串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工业的计划性,我们工业中的计划性太少。做事要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办法。这个问题在国民党区域不是工人管的,而是老板管的。我们解放区要把这个问题提到第一位。要使一切国营、公营企业,都能经过调查研究和全盘筹划,在统一领导、统一计划之下进行生产。就东北来说,破钢烂铁已快要用完了,现在就要打主意,在什么地方开铁矿,办钢铁厂,搞炼铁炼钢。要分清哪些是几年以后需要的,哪些是今天战争需要的,还有哪些是今天需要,将来和平建设时也需要的。比如说,鞍山钢铁厂今天不能开工,但是要做好准备,待把本溪、沈阳拿下来就动工恢复生产。这些都要经过调查研究,全盘筹划。军火工业,重工业,轻工业各搞多少,要有适当的比例。原料、机器、技术力量各方面,也要有一个调剂,克服那些各抓一把的不统一现象。同时要克服那种原料来源、成品推销没有计划,资金周转迟缓的现象。从总的方面来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金融、贸易都需要互相配合,不统一管理,经济就搞不好。各个地方的工厂,也不能各行其是,互不通气,否则就会产生很大的害处。现在我们提倡有计划,首先要把国营、公营企业的计划搞好,只有这样,才能对私人资本家工厂和合资工厂加以领导。总之,没有计划就会造成浪费,按计划办事就可以提高生产,也可以为将来搞全国计划打下基础。
其次,要改善国营、公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主要是贯彻企业化原则和实行管理民主化。只有切实改善经营和管理工作,才能达到原料足、成本低、质量好、产量多、销路广的目的。管理工厂,经营工厂,第一要企业化。工厂不是机关,也不是部队,开工厂就要像开工厂的样子,一定要有经济核算,考核成本,计算原料和机器消耗。成本需要多少?原料需要多少?机器消耗需要多少?卖什么价钱?要会算帐。用人也要有制度,按能力按技术,按称职不称职,既要精干,又要合理。我们解放区的同志只会当政治家、军事家,还不是企业家。我们干革命是内行,但办工厂是外行,这就需要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为了把工厂办好,需要大家按章程办事,工厂中要有厂规,要有各种个人负责制度。还要有检查,成品好坏,做工好坏,管理好坏,都要有检查,该赏就赏,该罚就罚。不这样,就是鼓励坏作风,纵容落后,对于我们的事业是不利的。
企业管理民主化,就是要发挥大家的智慧,靠全体职工办好工厂,有事情大家一起讨论商量,他懂这一点,你懂那一点,几点合起来就可找到比较合适的办法。用什么办法来做到“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呢?一是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或者叫企业管理委员会,由厂长(经理)、工程师和其他的负责人加上从工人和职员中选出的代表组成,双方人数各半。这是工厂统一领导的机关,由厂长(经理)任主席。二是组织工厂职工代表大会(五百工人以上的工厂),及时传达工厂中的决定,讨论生产计划,总结生产经验,对干部实行监督,以及讨论职工在生产和生活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工人有意见就在会上讲。三是发挥生产小组会的作用,有意见大家开会讨论。民主化并不是没有人领导,不能哪一个人说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是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有组织的民主,目的是把工厂管好。
第三,要重视和培养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我们现在懂技术的干部很少,能管理工厂的干部更少,这是一个大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靠现在工作岗位上的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同时要从有经验有技术的工人和职员中提拔,这是我们干部最主要的来源。要开办职工学校和职工训练班。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开办工业大学或者工业专门学校。也可以从别的岗位上调一点过去做过工厂工作的或者学过工业的人来。所有已经解放了的地方,原有的工程师、职员,只要他们不是反革命分子,愿意留在工厂里的,一律欢迎。工程师还是工程师,职员还是职员,而且要很好地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改变思想,改变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对工人的态度,去掉旧工厂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关于工资的规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即反对平均主义,实行交叉累进工资制。评定工资的标准,主要是按照职务、能力、技术和劳动强度,不得根据其他条件。女工、青工、童工,一律同工同酬。学徒学习期限不能超过三年,师徒关系应严守尊师爱徒原则。至于职工劳动保护和福利事业,必须由工厂和工会很好地办理,其经费可由工厂付出等于全部工资的若干份及工人缴纳工资的若干份筹措之。关于劳动时间问题,在目前大规模的战争环境下,解放区工厂工人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工作制,除战争紧急需要外,每日劳动时间连加班在内,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国营、公营企业中的劳动竞赛和劳动英雄运动,对发展生产曾起了积极的作用,今后仍要提倡,但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和个人锦标主义的倾向。解放区工会工作的任务,是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总方针下,团结全体职工,积极劳动,遵守纪律,以及保护职工的日常利益,教育职工等,使职工在国营、公营和合作经营的企业中发挥管理能力,在私营企业中起监督作用,在个体劳动中促进技术改良和生产合作。工会会员的征收,必须本着自愿原则,尽量争取所有职工加入工会。工会须有切实的真正能够解决群众需要的经常工作,同时必须彻底整顿目前工会工作中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风,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自己的组织。
为了保障大会决议的实行,必须重新建立中国工人阶级统一的全国组织,即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便指导各地职工群众的行动。这次大会应该责成全国总工会新的执行委员会,继续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全国总工会的革命传统,迅速组织全国职员和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联合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少数民族,为迅速推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中国的统治,为建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到底。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上,陈云同志当选为全国总工会主席。」
把财经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上来(一九四八年八月)
把财经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一九四八年八月)
我们在六七两月集中检讨了财经工作,其原因就在于二三月中财经方面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为鹤岗煤矿在发动工人中产生了不适当的打击职员的“左”的错误,另一为三月物价暴涨及由此而来的工人实际工资降低,工人不安,公营企业商品售价太低发生赔本现象。兹分述如下。
(一)以鹤岗煤矿为代表对职员的“左”的错误,在鸡西和西安煤矿以及铁路的个别区段均发生过。东北在公营企业中犯过的主要错误,不在过高的工人待遇,相反地,注意工人必要的待遇还不够,而在对职员政策上的右或“左”的错误,其中尤以“左”的错误为重。主要原因是对职员特别是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估计不足。这是一切新接收企业中带普遍性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已有中央批准的关于职员问题的“八一”决定(注「见本书《正确处理新接收企业中的职员问题》一文(第352…360页)。……第370、386页。」)。
(二)三月物价波动原因有二:(甲)大量增发了纸币。增发之原因是主力部队和二线兵团人数增多,同时又必须购粮四十万吨,去冬今春开支增加,又无物资作为支付手段。故货币发行量由二月底的一千四百万元(注「这里是指一九四六年三月东北银行开始发行的东北币,即东北解放区的地方流通券。中国人民银行自一九五一年四月一日起,按东北币九元五角折合人民币一元的比价收兑。……第371、375页。」)增到今天的六千万元,平均物价指数也涨了近三倍半。(乙)去年粮食歉收,故粮价在货币发行量激增和粮食求过于供的两重影响下,领头上涨了十倍,由二月底的每斤一百六十元涨为今天的一千六百元。
一九四八年度共收公粮一百三十四万吨,贸易局购入粮四十万吨,除供给必需外,再无调剂市场余力。而东北解放区八九百万城市人口所需之二百五十万吨食粮及粉糕用粮,除哈市外完全仰给于二千多万农民的售粮。在此种城市人口众多,公家又无力调剂的供求关系下,略有失调,粮价即暴涨。此外,去年南满(注「南满……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大连线以东的庄河、安东(今丹东)、通化、临江、清原和沈阳西南的辽中等地区。……第301、306、321、371页。」)和北满(注「北满……指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北安等地区。……第300、303、321、349、371、382页。」)全歉收,而南满历来缺粮,北粮无法大量南运,粮食南贵北贱,最高时相差七倍,影响北满粮价。同时,因公家购粮,限制商贩携带五十斤以上的粮食,缩小了社会的调剂力量。
(三)粮价飞涨的结果,公营企业中完全发货币工资者(约五万工人)和部分发货币工资者(约二十五万工人),其实际工资大降。而此时企业机关对于工人生活注意不足,三月公布的东北公营企业工薪标准又太低,因此,四五月间工人大躁不安。五月以后逐步提高工资,并拟了新的工薪标准,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工薪的实物计算,并大部支付实物(约百分之七十)。
(四)由于粮价飞涨,而公营企业的牌价,如火车、轮船、邮政、电力,以及为公家完全掌握的煤、盐、布、金价等等,则基本未动。一部分主管同志怕刺激物价而不敢提高公营事业价格,因此造成一系列不合理现象。例如,六百里的火车票价只等于十支纸烟价,一盏二十支光电灯每月收费只等于一支纸烟价;接近产盐区的通化每斤盐价一千二百元,不产盐的北满反而只售五百元;我掌握之布价,由十斤粮换一尺布,一跌而为五斤粮换一尺布。金价也跌了一半。贱卖时间仅四十余天,后即提价,当时并非畅卖,故损失不算多。
全东北只有哈市一处是粮食配给,粮价远低于其他大小城市,相差三四倍,又不敢主动提高,结果不但公家赔本,也无法阻止其他大小城市的粮价上升,而且造成了哈市配给粮外流。此种公营物价过低的办法,不利于工农业生产,仅利于小贩。由于小贩利润高,有些工厂的工人和职员请假当小贩。
(五)在粮价飞涨之下,公家即令按照市价统购,农民也囤粮不卖。为了度过灾区的粮荒季节,鼓励农民出卖粮食,故于七月十日公布命令(注「七月十日公布命令指一九四八年七月十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布的东财第十三号命令。主要内容是,在解放区境内,一切粮食,不分品种与数量,加工未加工,不分省县区村,皆得自由流通。任何机关、部队、团体或个人,不得加以封锁或干涉。在铁路运输上,取消运输证制度。如有故意封锁或干涉,当事人可以向各级政府控告,各级政府即依侵犯人民财产论处。……第372页。」),在禁止私商囤积的同时,允许粮食自由流通。结果缺粮区粮价下跌或趋向平稳,余粮区上涨,全东北形成适当的市场价格,在此粮食青黄不接的最紧要关头,一个月来只涨了百分之四五十,反比四五两月粮价为平稳。
(六)秋收及新公粮征收以前,估计物价仍将逐步上涨。其中,粮价我无法控制,煤、盐、布、金及公用事业价则必须主动跟上粮价。又因淡月货币回笼不够,开支不减,必被迫发行。我应力求物价平涨而非暴涨。
(七)东北工业恢复的范围日益扩大,工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又因为各个国营企业(注「这里所说的国营企业,指解放区省(不含省)以上政府经营的企业。当国营企业和公营企业这两个名词并列使用时,公营企业指省和省以下地方政府经营的企业,而不是泛指各级政府经营的企业,为了避免名称使用上的混乱,一九五二年九月二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对“国营企业”等名称的用法,作了一个规定,即凡中央及大行政区各部门投资经营的企业(包括大行政区委托省、市代管的),称“国营企业”;凡省以下地方政府投资经营的企业,称“地方国营企业”;政府与私人资本合资,政府参加经营管理的企业,称“公私合营企业”。……第365、372页。」)之间,国营与各省、市、县公营企业之间,公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虽有各厂的生产计划及部分的加工和订货关系,但就全体说来,在工业中我们还缺乏计划性,这就使原料、机器、人员、产销等等,缺乏调剂和衔接,产生浪费和损失。因此,东北局决定,今年必须制订一九四九年工业生产计划,如果可能则进一步拟定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年两年的生产计划,以便我们学习并走向计划生产。为此,首先必须规定国营企业的生产计划,其次必须规定各省、市、县公营企业的生产方向和计划。在这些国营、公营企业之外,又必须调查合营和私营工厂的情况,以便给以生产方向上的指导,在可能的条件下实行订货加工。
(八)综观上述情况,说明东北财经工作到今天仍存在浓厚的盲目状态。其原因,一是财经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而且复杂,我们无经验;二是两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