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想而融入万里山河之中;或有遥想家中亲邻,其灵携带煦煦笑意落于万里山河便自成一分春水;或有感念军中亡友,而化作秋歌慷慨,一点悲悯自难遮掩;或有思忆寒梅风骨,径直而有山中脊梁生成。
千人千面,万人万象,所思所想各色不同,但皆是这万里华夏之土,四季山河演化,如何能割舍?如何能湮灭?虽不能自行演化成界,但如此秀丽江山既可添一笔神采又何有吝啬之情?如此恢弘长卷既能共襄盛举又何惜区区吾身?
人既有灵,山亦有神,衍伸而论日月星河草木禽兽又怎是懵然无知?自是有志一同,无往而不利。
一众合力为之则万里山图轰然复起,风骨更胜,肌理丰润,日月毕现星宇延绵,乾坤山河延展无限,将华夏护卫于下。此界既成,则恰如海市蜃楼,与下界尘世交相辉映,未知是此为彼之倒影,还是彼为此之镜像。其中五行变幻、四季演变、荣衰往复,正与凡尘一般无二。
天地之道轮回之道,常是死中有生,生中有死,是以白雪虽严寒然其中蕴含生机,炎火虽灼热而其后多有生理,世间万无绝对之事,而万物亦因之得以繁衍不绝。
存亡刹那间,变幻须臾时。审判之威,既无视天地,又罔顾人心,又怎可与此等大道匹敌?又岂能跳出大道而独存?大道所指,愀然无语,兀然远遁,杳然不知其所终处。
是役大胜,却无欢呼,感慨良多,欲语无言。
☆、第141章 大结局
战事已毕;各归其位。然秋风飒飒;若为挽歌;秋雨沥沥,若为低泣。远眺南北;目力所及处尽皆焦土;敌寇虽已败退;心中实多怅然。或曰死者长已矣,生者当自存;家园虽破败,犹可待后人。故而所思在人,不拘一同。
思虑各异;所行亦不同:清泉真人等素是不拘俗礼,自是衣袂飘飘去,不染半分尘埃色;初阳三人身兼军中医事;又有故人之请,于情于理皆应滞留此地;岂可任意东西不告而去?
雪姬心忧苇原国中生乱,百姓益发苦楚,不肯淹留,一意独行而归,临别有语道:“苇原我之故土也,宁有因己而忘国者?初阳如此,吾心亦然。即或以身相殉,无悔也。”
初阳以己度人,深知其心,自是再无挽留之词,只将八魇之镜托付其人,郑重而言:“镇宫之宝不可久出供奉之地,雪姬执意归去,或可以之为依仗。多加珍重,以期他日重聚,把酒话从头。”
而军中亦是各司其职:或计死伤之数,补伍什之漏,以免军令上下难行;或整饬降敌之序,明分兵将之别,以备告庙献俘之用。
大祭官自领中军奔袭沧州,意欲以重兵将防线撕裂而直捣京都,却未曾想有今时之败,不免萎靡无息。况乎中军已败、帅旗已落,他处已不足为虑,自是凯歌频奏、捷报频来。南至忻州北达武城一线各军皆是厉兵秣马、易守为攻,誓要速战速决,光复旧河山以朝天阙。
未曾想沧州大军拔营之日,却有天家来使,口称谕旨。其后车辇之声辘辘不绝,仪卫之色簇簇多新,威势浩浩颇不与他时同。近而观其华盖、旌旗之用几近于天子,最是耐人寻味,不知所为何来。众皆俯首,独初阳三人傲立不群。
初始亦不过是老生常谈,左不过是旌表胜绩,抚恤将士;然则其后话锋急转,耳中只听得是:郭氏秉天地之志,承天子之德,曾化双凤之祥瑞,今托明月之清辉,修身护国功莫大焉,故此今时昭告天下以正其名,迎驾还朝云云。
谕旨一出,四下愕然,刘帅眉峰紧锁若有所待,初阳不置一词如有所思,舜英哂笑一声多有轻蔑,唯英娘不退反进跪前接旨。
舜英见状大怒,厉声喝道:“英娘姊姊岂非癫狂?旧时之事犹在眼前,怎可一误再误?管甚谕旨,关甚天下,且自逍遥。待我将其扯碎,污以泥淖,方解其辱。”
言罢当真纵身向前,欲要将谕旨抢夺在手。此举一出,众皆色变,内侍慌忙遮掩,侍卫急起阻拦,刘帅多有忧色,英娘坦然处之,一时纷乱不休。
初阳不动如山,其声不急不促,温言相问道:“久处山林居,何以返樊笼?”
“独善其身非我之志,兼济天下方为我所想,今日有可为何不为之?况乎身或可羁縻一处,心则扶摇万里之上,自能遨游三山之外,追风逐云,又何有樊笼之谓?”英娘微含笑意,不疾不徐,转身与初阳相对而立,口中如此这般答道。
“然富贵移性,权柄易志,且之奈何?”
“不义福且贵,于我如浮云;无道而赫赫,于我如浮云。若心性可变志向可改,又何以论道?”
“无情最是帝王家,皎月岂可染凡尘?”
“有情无情,端在人心,譬如月在天中,落影于水;虽是水动影乱,月犹自皎洁。”
二人一问一答,旁若无人,然语调和缓堪足抚慰乱绪,言词坚定正可安定人心;而舜英似懂非懂,懵然停手,侧耳聆听;四下寂静,风雨无声,众皆缄口。
初阳却不再言,裙裾翩翩处有夭桃一株婷婷而起,其花繁叶茂之后有脆桃青涩,而果实丰盈之后见枝衰叶凋,独木无双,往复不绝,轮回不断,亦是荣华无见其喜、枯败无知其悲,虽是木植却自可成五行之意。
英娘笑意更甚,掌中有一轮月华烁烁生出,初时上弦如蛾眉,渐有丰润而后有月满如秋水,然盈满必亏,光华渐瘦终现残月如弯钩,如此变幻不断,方是所谓之明月常在而圆月不常有。故而明月自有其阴晴圆缺,无患无忧,虽是阴极之相却自有盈亏阴阳之理。
舜英兀然拍掌大乐道:“我亦知其意,姊姊且试看一二,若有不足之处再行教导之事。”言毕,腾身化作烈日一点,初生之日温煦如春,中午之日炽热如夏,午后之阳爽朗如秋,将落之阳黯然如冬,日升日落千古不易,无怨无尤,虽是阳极之相却自生四季之化。
初始三处各有边界,独我无他。恍然间偶生交缠,继而相互交融彼此包容,便有日升月落,交替往来之景,隐然有雅乐轻起,恰是天地相交之音;而夭桃得日月之力,演化更胜,居然繁衍不休,渐生渐长而成桃林一片,旧木枯朽则新木葱茏。阴阳相得、四季明分,五行演化,虽是简陋,却隐然是尘世初开之相。
经此一遭,舜英体悟犹胜,不由得快意称是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枯荣,心怀一界则一界自在我心,诚不我欺,诚不我欺。”笑意犹在,舜英转又蹙眉问道:“即或如此,又与天家何干?”
英娘轻抚其背道:“世人所见多是狭隘,所知多是浅薄,又岂能论天地之广、世界之妙?便如井中窥天,终是流于下乘,岂可心中自成一界自有规则?况乎大道万千,各存其异;若是心中有私,便难知一花独放之害与群芳争艳之贵。”
初阳亦笑道:“人之狭隘亦不过祸及亲朋故友,国之狭隘则关乎华夏兴亡,岂可不慎?今日之神州,苇原欺凌之辱,康居蠢蠢欲动,罗刹虎视眈眈,交趾暗流汹涌,何也?承平已久,障目难自知也。”
舜英听闻此语,不由开言道:“如姊姊所言,女子一生困守家园,所见所识不过方寸之地,亦是大害。若能除此弊端,往宫中一行亦无不可。”
至此夫复何疑?更有谁不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是相顾一笑,携手并立,同心齐往。紫府世界中初阳拈花而笑,俯首之间似与人低语道:“今将往人间至高处一行,好叫尔知何为正己正人正天下。”
是年,改元重瑞,迎郭后还宫。
重瑞二年春,今上痛定思痛,颁《罪己大赦诏》以省其失、以偿其过;并遣使往康居等国以缔盟约,坊间传有仙者同行,故而无往而不利。
重瑞二年夏,大军挥师东进,济罗王不胜其喜,苇原屈膝以降。今上谕旨,苇原祸乱之地三年无赋税之命,故此流民扶老携幼以归其乡,更有他郡困苦之农依诏令而迁居。
重瑞三年初,今上连颁旨意。
一,兴族学村塾,遍请天下名师编撰幼学之书。凡六岁以上幼童,无分男女,皆需开蒙读书习字,所学之期初定四年,其间资费之用皆由国库给出。
二,开科取士承旧朝之长而弃其之短,非独儒家饱学之士可一展其长,医、算、卜、匠、农等亦各有其用,不拘一格不拘旧俗。
三,重造郑氏宝船再下西洋,以开国人之眼界而知他国之长短。
如此等法令数以十计,国中一改旧日夸豪称富之风,莫不以学为好。其中不乏女子博文好学,名满天下。
重瑞十八年,今上薨,是夜宫中失却郭后之所在,只听得有唱词道:“阅尽人间春色去,不染红尘桃李花。”
作者有话要说:结尾早已想好,却一直写得不顺,一改再改亦未如意,暂且如此他日再改。
感谢所有陪我到最后的姑娘,没有你们几个人我恐怕真的要坑了此文,真心谢谢你们,下篇文再见。
【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