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荒废了的山神庙里切磋武功。
太子李贤变了,他再也不上朝了,每日在太**中花天酒地,声色犬马。这本是一场闹剧,不过李贤没能管住自己,他开始嗜酒成癖,美酒成了他每日必不可少的麻醉剂。他如今已变成了昔日的贺兰敏之了,再也不是当年我教导的那个小皇子。
这难道就是权力魔力。
他渐渐开始讨厌女人,他真应了那句老话,在管教中变坏,在放荡中变态。太子李贤到最后竟然成了一个喜欢龙阳之癖的同性恋。
洛阳城的治安也变得极其不好,常常有人三五成群在半夜里寻衅滋事,更有一些采花大盗在黑夜入户奸淫少女。
弄得洛阳城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太子府的侍臣韦承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说了李贤两句,却被廷杖四十。
李贤已经疯了。
这天洛阳县令来到了我的府中。
“王爷!王爷!出大事了!出大事了!”洛阳县令张柳岛一见我就开始大呼小叫的。
我大声呵斥道:“你这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事慢慢说!”
张柳岛说:“王爷,下官失礼了!不过这可真是大事啊!请听下官慢慢道来,这些日子以来,京城周边治安急剧下降,百姓纷纷上告,下官只有命人严厉追查,可没想到就在昨天……”
原来就在一天前在洛阳县捉到了一个采花大盗没想到这人竟然是一个和尚,不过这人武功高强,若不是设下了陷阱,恐怕还捉不到他,张柳岛对他严刑逼供,让他说出幕后主使之人,没想到这人一说出来,就当即把张柳岛给吓住了。
这采花大盗的主子竟然是太子李贤。这张柳岛感到这事情不是件小事,可是又不敢上书武后,于是他想到了我。
我叹了一口气,说:“李贤真的疯了!”
这时外面小厮进来说:“王爷,韦承庆前来拜访王爷!”
“让他进来!”
韦承庆一瘸一拐的走了进来,他挨打的事我已经听说了。
“卑职韦承庆拜见王爷!王爷千岁!”
我说:“不用行礼,坐下说话!”
“多谢王爷!”
我说:“韦大人,你是为了太子的事来额吧!”
韦承庆呜咽着说:“王爷,请您救救太子殿下吧!”
韦承庆便将他为什么挨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我。
李贤在太**中沉湎酒色,疯狂的纵欲,他竟然和四五个女子同时交媾,简直是个畜牲。
我听着韦承庆的叙述,流下了眼泪,这样一个大好青年就这样毁了,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恐怕没有明白了。
我对张柳岛说:“此事你可去和宰相薛元超商量,你去告诉他,无论他要干什么,本王绝不过问!你去吧!”
张柳岛看着我点点头。
“韦大人,你也先行回府吧!本王想先行静一会儿!”
第二天朝中重臣开始大肆弹劾太子纵欲宣淫的种种丑闻。这天高宗也来坐朝了。
高宗大为震怒,没想到自己千挑万选的,深深钟爱、寄予厚望、聪明绝伦有英武干练的太子,竟然沦落到如此令人不齿的境地,而且还有谋反的嫌疑。
我起身说道:“陛下,天后,太子作出如此之多悖论乱礼之事乃是臣弟没有教好知错!请皇兄、皇嫂处罚微臣!”说完我就跪在了地上。
高宗说:“王弟,错不在你,你何罪之有?这是朕身为人父的不是!”
武后说:“太子之罪,我们不可袒护!”
高宗说:“宰相薛元超、裴炎二位爱卿!”
薛元超和裴炎出班道:“臣在!”
“御史大夫高智周!”
御史台的高智周出班道:“臣在!”
高宗说:“就命你们三人共同审理太子一案,遇事可自行决议!”
薛元超、裴炎、高智周一齐躬身道:“臣领旨!”
兴师动众大规模的搜查开始了,山神庙里的武士有五百人,早已闻风而逃了,只捉到了十几个洛阳的泼皮,太**马厩之内五百套盔甲。
太平盛世,皇城禁内,如此众多的武器若不是谋反,还能干什么。
太**中一千多人全被拘捕,那个和太子李贤行龙阳之癖的赵道生被严刑逼供,赵道生不仅供出了太子的种种恶行,还顺带把明崇俨的案件给了了。
人证物证俱全,李贤谋反已是不争的事实,高宗、武后都没有办法了,国法森严,不能不办。
武后极其伤心,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李贤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那个母亲会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断头台呢?
可是几个宰相的联名上奏她不能不管,没办法了为了保全大局,只能牺牲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了。
公元680年,即永隆元年8月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由右监门中郎将令狐智押回长安,幽禁在皇宫中一座阴冷的冷宫中。
受株连的有太子洗马刘纳言。左庶子兼中书门下三品,也是宰相之一的张大安。
太子典膳丞高岐被他的几个叔伯杀死,武后极为震怒,没想到为了免受株连,还有这么丧心病狂的人,血脉亲情都不念,就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这样的人还能留下吗?不能,高岐的家人全被免官,发配他乡。
李贤下台了,英王李显成为了太子,他是最无能的一个皇子。
第五十六章高宗驾崩
太子李贤谋反事件之后,高宗的病更加的严重了,他决定开始服食‘饵’药。
所为饵药,指的是金石之药,素有虎狼药之称,是一种狠药,说白点就是江湖术士炼的所谓的仙丹。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因为服食‘饵’药过多,导致中毒而死。所以高宗在服食之前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的交代。
其一,擢升裴炎为侍中,以首辅宰相协助洛阳亲王我主持朝政,命令太子李显监国,当然一切事都要天后最后拍板。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高宗李治在当天夜里吞下了‘饵’,幸运的是第二天没事,于是他又连续服食了一段时间,可是他的病情依然没有得到好转。他派人去请孙思邈,可没想到孙真人也仙逝已久了。
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
看来只有向天求助了,他决定道离洛阳最近的中岳嵩山举行封禅大典。
高宗传令在嵩山的南麓建立一座奉天宫,作为皇帝封禅时的临时行在。
虽然朝中不少大臣都上书反对,武后也觉得已经封禅了泰山,再封其他四岳也没什意义,只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可是看到高宗日渐沉重的病体和他强烈的求生**,武后最终妥协了。
这时候关内先遭受水涝接着又是旱灾,百姓流离失所,这时蝗灾肆虐,长安和洛阳之间不少人饿死在路上,那些饥民争相抢食,堂堂的大唐盛世没想到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一斗米由原来的五文钱一斗,变成了四百钱一斗。就连我这个大财主也没有余粮拿出来赈济灾民了。
公元683年永淳二年十月,奉天宫竣工,高宗托着病体在武后和文武百官的陪伴下,以与封禅泰山的规模向嵩山前进。
可是……
一天夜里,在奉天宫内,高宗夜里醒来,只觉得左臂麻木,头痛剧烈,眼前一片漆黑。他赶紧让人掌灯,可是依然什么也看不见,我的皇兄已经双目失明了。
武后立刻让人找来御医,御医看过高宗的症状,说:“天皇陛下有中风的迹象,万不可登山封禅,必须立即回銮东都,紧急治疗!”
武后只能同意了,不过为了保全皇上的面子,她宣旨明年再来封禅。
可我们心里都在打鼓,明年高宗真的能再来吗?
在高宗打道回府的途中,沿路开始流传着一首民谣:嵩山凡凡层,只畏不得登。三度征兵马,傍道打腾腾。
回到洛阳皇宫,高宗依然没有好转,剧烈的头疼,目不能视,他急忙招来皇宫中的首席太医院的御医秦鸣鹤。
“天后,陛下如今邪风上逆于头,导致头痛失明,只有针砭头部,放血祛风,方可治愈。”
我听着这老御医的话,想:‘有理!这么看来,高宗除了中风还有高血压。可是要在皇上头上放血,不就等于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冒天下之大不韪!且看看武后怎么说。’
一直静静地坐在一边的武后怒道:“欲在天子头上刺血,自古未有如此狂悖之徒!来人啊!拖出去斩!”
我赶紧说:“慢着!天后娘娘,秦御医此法可行!若皇兄有所不测,臣弟愿第一个以死谢罪!”
我真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想的,竟然说出这么大义凌然的话。
秦鸣鹤说:“天后,臣一死不足惜,但误了皇上的病情,却是天大的憾事!还求天后三思,无论如何让臣为皇上诊病!”
高宗说:“朕病久已,百药无效,就让秦太医按他的办法试试吧!说句不雅的话,死马当活马医吧!”
秦鸣鹤拿出随身的针包,把一根根银针深深地扎入高宗头上的百会、脑户里,然后慢慢放出一粒粒紫色的血珠,看着这紫色的血珠,武后的脸上也流下了一粒粒豆大的汗珠,我也一样。
虽说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不过现在真的轮到我,我还真有些后怕。
随着一根根针的拔出,就听见高宗说:“朕看见了,媚娘、王弟,朕看见了!”
武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我用手擦去我脸上的汗珠,把手绢都打湿了。
武后看着秦鸣鹤说:“秦太医,刚才本宫的话说的太鲁莽了,本宫在此给你赔罪!”
秦鸣鹤没想到一向刚愎自用的武后竟然为了一句话向自己道歉,他慌忙说道:“天后如此说,岂不是折杀微臣了!臣心中明白,天后不过是太为皇上担心,着急罢了!”
“来啊!秦太医乃神医国手,天赐大师,赏赐彩娟百匹!”
可是秦太医虽然能让高宗暂缓疾病,不过毕竟沉疴多年,加上年纪过大,一个月后,高宗病情开始急剧恶化。
本来他还要登上则天门向洛阳城的百姓宣布改元弘道之事,可他已经走不动了。
自从高宗病危,武后和我就一直守护在他的身边,这天夜里高宗明显的感到自己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
他深情的看着武后,说:“皇后,媚娘,朕就要和你永诀了,朕真的不想离开你!”
武后捧着高宗消瘦的脸颊,喉头哽咽,缓缓地说道:“皇上,别说这些,你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恩德!”
“媚娘,这些年朕做了许多对不起你的事,你要原谅朕!”
“皇上,臣妾也多有不是,惹皇上生气,皇上改责骂臣妾才是!”
高宗摇摇头,说:“不,皇后,朕知道,你是对的。说良心话,没有你,朕不能把天下治理的这么好,我李治要永远感谢你,要感谢苍穹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皇后。”
武后说:“别说了!别说了!”武后的眼泪早已忍不住了。
高宗转过头来,看着我说:“王弟。”
我赶紧走上前去,“皇兄。”
“你我相交二十多年,朕要好好地谢谢你,自你入朝,我大唐国力日渐昌盛,百济、高丽叛乱你举荐贤臣,亲赴前线,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有时国事艰难,你拿出自己的钱粮赈济灾民,这些皇兄都知道。”
我看着这个把我捧上了天的人,眼泪也忍不住了。
“皇兄,你别说这些,这都是我应当做的!”
高宗说:“王弟,朕死之后,你要好好的辅佐显儿,一切政事皆有皇后与你做主。朕再效仿高祖,赐你御赐兵器一件,上可打皇亲贵胄,下可杀奸邪佞臣,以后朝事你就多担待一点!”
我点点头。
武壮捧来一个黄布覆盖的匣子,里面是一只黄金铸就的金锏,有两条金龙盘旋在锏身上。
我接过黄金锏,说:“皇兄放心,臣弟一定竭尽全力!”
高宗点点头,露出一个惨然的笑容,他又说道:“召裴炎进宫。”
武后和我都知道,高宗要写遗诏了。
裴炎匆匆进宫,一见高宗病体支离,油尽灯枯的样子,一下子扑倒在床前,泣不成声。
“裴相,改元大赦之后,百姓们都高兴吗?”
裴炎说:“大赦之后,百姓无不敢悦!”
高宗点点头,说:“苍生虽喜,朕命危笃。天地神明若延吾寿命一两月之命,能回长安,死亦无憾,可这也是不可能的了!裴相,拟诏吧!”
裴炎赶紧爬起身来,取来纸笔,端坐在病榻前。
高宗断断续续地说:“朕承天命,掌此大宝,幸得天后、王弟与众臣辅佐,拯苍生之已溺,救赤县之将焚、止麟斗而清日月,息龙战而荡风波,不负先皇之托。育子长孙,击壤鼓腹,遐迩交泰。朕归西之后,七日而殡。天下之大,宗社至重,执契承祧,不可暂旷。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裴炎笔录之后,又泣声读了一遍,高宗点点头,环顾一下武后和我,无力的闭上了眼睛。
公元683年,弘道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夜,高宗李治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六岁。
七日后太子李显在高宗灵柩之前即皇帝位,是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取决于武太后。
第五十七章新皇上任
自古皇位交替,便是国家政局容易动乱的时期。特别要说的是李姓诸王,当然除了我。这些人大权在握,野心勃勃,况且还手握兵权。要保住江山还要靠他们。
于是武太后开始连络各方诸王。
她先将泽州刺史、韩王李元嘉加为太尉,豫州刺史、滕王李元婴加封开府仪同三司,绛州刺史、鲁王李灵夔为太子太师,相州刺史、越王李贞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纪王李慎为太子太保。
这些人里,韩王、滕王、鲁王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是李显祖父辈的,越王、纪王是李世民的儿子,是他的父辈。
可想而知,这位新皇帝的处境有多困难。
高宗尸骨未寒,这时又接到了奏报,安东都护府都督薛仁贵去世,享年七十岁。武太后下旨追封为左骁卫将军。
安排完李姓诸王,武太后开始着手调整和组织朝廷班子,刘仁轨、岑长倩、魏玄同三人升任宰相。刘景先为侍中,裴炎为中书令,将宰相们议事的政事堂迁到了中书省。接着她派遣左威卫大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检,右千牛将军郭齐宗非别为并州、益州、荆州、扬州四州都督,以防有人哗变。
稳定了政局,武后和中宗开始着手高宗的丧葬的安排。武太后遵照高宗最后的遗愿将他安葬在长安附近,是为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