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如听了这话,稍显尴尬,他今日来其实还有个想法,就是探一探此人口风,若是他对墨丫头有男女间的心意,那便是最好不过。只是,刚才他这句话,虽是有关切之意,但也仅止于萍水相逢罢了,若硬要将二人凑做堆,只怕这谢尘非不肯。
当下,文远如笑笑,不便说其他的,只道女儿还好,已记下他的恩情,永不敢忘之类的话。
回府路上,文远如还是愁眉不展,文笔见了,忙开解父亲:“妹妹聪明伶俐,这事过后,便淡忘了……”
话虽如此,但他心也戚戚焉,都不敢提自己为了妹妹一事,跟多少好事之徒打过架了去。
文远如摇摇头,此地不比金州,金州那回,有庞阙替墨儿挡下风言风语,还博了些好名声回来。这回无缘无故的,那谢尘非又对墨儿无意,眼见女儿适值婚龄,怎可能众人说忘,就忘得了的呢?
想到庞阙此人,文远如又感慨,此人对墨儿倒是真心的,否则姿态怎会如此低?只是世事作弄罢了,也只能是落花流水而去了。
只怕女儿想嫁个好人家,就会更难了些,文远如这样想着,摇摇头,更加闷闷不乐了。
第 43 章
“潇湘水轻风波起,天祁云深人言顾”,这两句,乃是李牧秋听闻徒弟出事后,来文府探望时所作,赠给了当事之人,文墨也不嫌弃,欢天喜地的直接给挂在了房内。
这坦然之举,让牧秋对她又刮目相看了一分,文墨趁机央道:“归之先生,若是以后徒弟无处可去,跟着先生设帐开馆,可好?先生总是信得过徒儿的学问吧。”
李牧秋微一沉吟,缓缓念出首诗,文墨刚听到第一句,便知这回真要羞愤撞墙去了。
“读书北窗下,蝉鸣声悠扬。随风吹落耳,却是千字文。”不待念完,牧秋哈哈大笑:“我这个好徒儿,只怕是会误人子弟的。”
文墨知归之先生如此玩笑,便是答应下来,不禁欣喜,又看先生笑颜爽朗,忽然怔忪,这笑比之原先浓郁热烈,再不复清减之姿。她虽好奇其中缘由,但未多问,只跟着咧嘴笑出了声。
师徒二人,当窗而立,看外面柳絮绵绵,伴风轻扬。
白色绒花,随心漫天飞舞,亦肆意飘然而落,这一枚枚,虽杂乱无章,但在文墨眼中,却宛如砰砰作响的鼓乐,汇成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场生命欢歌,和到心中,交相共鸣。
她的笑靥越发璀璨夺目,文墨此刻只觉得畅快淋漓,今生,怕是再无这样率性而为的快意之事,而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也是她对那皇帝最直白的反抗。
事中之人谈笑风生,而事外之人,也皆是一幅坐等后续好戏的模样。有人道那谢尘非谦谦君子,必会向文府提亲,以此保住文墨名节,也有人言那文府丫头自己不知脸面,如今哪儿还好意思见人,说不定一死了之以保清白云云。
一时议论不止,流言四散,人言罔顾,甚嚣尘上。
此事,已从最初文墨落水谢尘非相救,变成了文墨故意扑倒谢尘非等诸多版本,还说得有鼻子有眼,就像是诸人亲眼见着似地。
此上零零总总,所有起承转合,通过大周帝国的暗卫,一桩桩递进宫里,呈到当今皇帝面前。
长青最初看到文墨落水,心中只是担忧她的身子,郑院使之前判她身子虚寒,体内多有阻滞,如今若再浸冰水,怎么受得住?
他急忙就要宣太医去文府,可刚张开口唤小平子进殿,长青内心深处那道最敏锐的直觉,便提醒着所有的不对劲,他的目光落在谢尘非三字上,眉头微微蹙起,周身气息收敛,而心头亦随之涌起一阵不详。
以文墨的烈脾气,怎么可能在吃了苦头之后,一直缄默,轻易就范,否则,那还是她么?
长青思忖,这落水之事,就算不是她亲自谋划,亦有她推波助澜的份,想到这儿,他心中无力与挫败丛生,就像一腔情意付诸于春水,真真是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长青勉强牵起一丝笑来。
小平子候在御前,这崇嘉殿内静到极致,他连呼吸之声都不敢出,放得极浅,怕惊扰到皇帝。只见皇帝扶额,微蹙的眉头放缓,唇角轻启终叹出声来,脸色变了好几回,最后落在个苦笑上。
从小平子这儿望过去,皇帝那瘦削的半张侧脸,落在昏暗的灯光后头,竟有了些落寞之意。
待那些流言在京城盛起时,长青反倒不怎么生气了。
一字一句,对他而言,满是嘲笑讥讽,长青都能臆想得出,如果文墨此刻站在他面前,会笑得何等得意。
皇帝三年大孝期间,必须避谈男女之事以示哀思,并且,绝不能破戒,不然,有悖圣德,授人以柄。
而文墨要做得,正是在此期间,不惜一切地毁掉自己,毁掉作为女子的名节,待到明年,过了孝期,就算皇帝仍还有心,也无力面对群臣和宫内的重重阻力,他们怎么可能会让个失了名节之人,担任母仪天下的皇后?
她这是在逼他违誓呢!
长青心里一阵朕的痛,最后只剩下无声苦笑,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也就这个女人想得出,亦敢做得到,真是狠心啊!
这些都是文墨的挑衅,她挑衅地,正是皇帝要顾及的脸面,这一耳光打得,才真疼呢!长青切齿痛恨,郁郁然捻起颗梅子,以此泄愤。
此件满城风雨之事,随几道宫中旨意,渐渐消下去了些动静。
西南道上几省,今年初未见到丁点的雨势,一连干涸数月,再加上水利常年失修,蓄水不足,且不说地里作物长不了,就连人畜饮水都困难许多。
那帮子地方官只知道欺瞒上头,到今时,快要发瘟疫了,几省才联合起来写了道奏章,回京递给凌相,凌仕诚不敢耽搁,连夜进宫请旨。
据闻皇帝大怒,将折子直接摔到凌相跟前,指着他,破口大骂。
这几日,皇帝为了此事,连下几道圣旨,其中一则,便是调翰林院侍读学士谢尘非,任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并水利清吏司郎中几人,速速前去西南疏导灾祸,并彻查本因。
灾情严重,人命关天,众人不敢耽搁,接下旨后,稍作收拾,便出城而去。
关于谢尘非的这则旨意,可谓是来得及时,也来得诡异。
荷香转述时,一脸轻松,阿弥陀佛,小姐总算是可以喘口气了。可文墨听完,却是疑云尽现,暗道,这皇帝莫非猜透了自己心思,所以才故意将那谢尘非调出了京,以避风头?不然,怎么会如此凑巧?
不过,谢尘非堂堂一个探花郎,心中必是才略万千,而自己与他见过一面,亦感觉此人性子光明磊落,行事坦坦荡荡,若他这次得皇帝器重,必然会彻查此事,务求办好差事,那对皇帝而言,也算是一件好事。
文墨这样想着,倒也不敢胡乱武断结论了。
再而一想,她求得已差不多了,目前这样一个局面,文墨还算满意,倒也不在乎这人是在祁州,还是不在了。
至少,没人会再来烦她婚姻一事,人人避之不及,谁会傻到对她来苦苦纠缠?文墨念及此,不由得眉开眼笑。
那谢尘非出京当日,文远如之母便再也坐不住了,老太太拄着拐杖,亲自到了儿子府上,身后跟着文墨大伯妻妾二伯妻妾和小姑姑。
众女眷到了花厅坐下,潘氏和几个孩儿见了礼,在一旁陪着。
老太太一脸阴晦,也不说话,一双利眼,只上下来回打量孙女儿。文墨被看得浑身发毛,她身子抖了几抖,只觉得冷风阵阵,乌云压境。
过了半响,老太太收回目光,呷口茶,终于问道:“谢家那小子怎么说,可愿娶墨丫头过门,平息此事?”
这话惊得文墨一口茶差点要喷出来,潘氏一怔之下,应道:“之恒去过谢家,话里话外,那小子对墨儿无意,咱们也就不便再说什么了。”
老太太哼了一声,极度不满:“墨丫头岂不是白白吃亏了去?那小子得了便宜,还想卖乖,置身事外?”
“祖母,他救了我一命……”文墨正欲嗫嚅辩白,不料老太太以拐筑地,喝了声混账,中气十足,众人战战兢兢,便都不再敢言语。
老太太缓了口气,但眼神还是犀利地一一扫过众人:“墨丫头十六可不小了,莫不是,真要变成个没人娶的老姑娘?既然那谢家小子不肯,你们这些做长辈的,也得给孩子们留心着点。还有,自家里的姑娘,自己个儿得看好了,省得再做出些有辱门楣之事。”
座下齐齐应了,文墨正要为自己和母亲辩解,潘氏忙朝她递了个眼神过来,生怕女儿那套惊世骇俗之论,吓到诸位女眷,或再将老太太气着了。
看着这一切,文墨隐隐有种事情脱离自己掌控的感觉,看来,还是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之后那日,文墨大伯家的二房,还真就上门了,一副喜上眉梢的模样,与潘氏在房里嘀嘀咕咕。
文墨见了,心下一凛,暗叫坏了,她派了个小丫鬟候在潘氏院里,让不管见着或听着任何动静,都要记下来告诉她。
那小丫鬟也伶俐,等客人走了,就赶紧回来小姐跟前,将所知全都倒了出来。
两人正在次间里说话,就听下人说夫人来了。
文墨忙闪到明间,忙挽着她胳膊坐下,撒娇道:“娘,今天……”她故意欲言又止,潘氏轻笑:“你院里那位,还只当我没看见么?”
文墨挠挠头,赧笑:“那娘是如何回得?”
潘氏冷笑道:“只当你没了名声,好欺负,今日她说的那几个,要不就是给糟老头子去填房,要不就是些无赖破落之徒,也忒瞧不起我们府上了些,我给打发回去了。”
文墨在一旁拍手叫好,只觉得狠狠出了口恶气,潘氏虽笑,但心下却是止不住的担忧,亲戚之间尚如此,那旁人呢,莫非以后真要叫女儿嫁给这些人?
当日,文远如回府,潘氏便跟他提了这回,文远如怒气愤愤,恨不得上门去找大哥论理,夫妻二人商量整晚,依然束手无策。
翌日,文府还在用朝食,就来了个宫中的小黄门,说是太皇太后跟前的,请大小姐入宫。文氏夫妇默契对视一眼,似乎看见一线转机,最起码,还有这最尊贵之人,愿意帮衬提携女儿一把。
文墨嗤之以鼻,这该死的皇帝,又拿他祖母当借口,还当她好摆布?她心底万分个不乐意,便回道:“这位公公,文墨今日身子不大好,能否……”
小黄门笑了笑:“过些日子,正是太皇太后寿诞,今日请了京中诸位小姐进宫,提前贺上一回,也算是与民同乐的好意,若小姐借故推辞,只怕不合适。”
文墨哑然,只好胡乱换了件衣裳,灰溜溜地进宫去。
进宫后,一路畅然,前头的小黄门,将她径直领至皇城北侧一座雅斋里。
宫门前站着个样貌端正的姑姑,自称玉雯,由她继续领着文墨往里。过了前殿,经游廊,至后殿正前方,文墨抬头,殿前上书“雅韵斋”三字。
那位玉雯姑姑推开殿前风门,进去通传,文墨暂先立在院中,这院子宽敞幽静,她忍不住四下环顾。
斋殿以绿琉璃瓦做顶,端地是贵气逼人,而这正殿明间开门,其余为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再看殿前东西两侧,是两株古柏高耸,树下又分别安置了一对铜梅花鹿和铜仙鹤。
文墨走近廊下,抬头就能望见檐下绘的彩画,白鹤起舞,仙云缭绕,如在仙境一般,她一时就给看呆了,不住感慨,果然称得上雅韵二字。
正这时,玉雯闪身出来,说是太皇太后有请,文墨欠身谢过,跟着她进了这座正殿。殿内由花梨木雕纹落地罩分隔成若干小间,文墨跟在玉雯身后,进了东次间。
当终于见着太皇太后懒坐的侧影时,文墨一直紧攥的心才松懈下来,她暗暗舒怀,又不免十分庆幸,这回终于没得乱七八糟的人,将自己领去皇帝跟前。
眼不见心不烦,否则,她难道又要再给皇帝一巴掌?
第 44 章
这东次室墙壁以玉嵌,正中间匾额书“安谧”二字,额下安置一张锦缎软榻,太皇太后正靠在个方枕上,闭目养神,一名宫女斜跪在榻边,轻轻替她捶捏双腿。
文墨上前跪安,口中称拜,可她身子低低俯下许久,却仍迟迟未听到上头那人的声音,心下不觉奇怪,又不是头一回见面,何来给自己个下马威?
她转念一想,难不成,是为了给皇上出气?
太皇太后阖着眼,听着塌下衣服窸窣的动静,便想到了那夜之事,一时百感交集。
那日深夜,凌仕诚出宫后,长青便在崇嘉殿内大发雷霆,到最后没办法,皇帝身边的人只好请太皇太后亲自过去安抚。
皇帝披头散发,一件单衫轻轻挂在身上,面上怒气难忍,毫无仪容可言,见皇祖母来了,咬牙切齿第一句话,就是此人必须除。
可,说要除他,哪儿就能除得了的?
大周文臣占了大半壁江山,先帝在时,曾彻底打压下庞盛同一派,致其一蹶不振,但也因此扶植起了凌派。
如今官员入仕,以拜入徐之奎、凌仕诚二人门下最多,使得朝中关系盘根错节,暗流涌动,党羽之争时发。
这回出事的几个西南省布政使,就是凌相门生,要不,怎么出了事,他们就先想到给凌仕诚通消息呢?
祖孙俩心里都清楚,若要除他,那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怕大周朝廷都要震荡上好一阵子。
待皇帝平静些,二人开始商议疏灾人选,长青沉思片刻,说了几个人名。
太皇太后一听,大部分还是凌仕诚的人,她略有疑惑:“此事正是打压凌派的一个好借口,如斯只怕不妥。”
长青笑了笑,只道了八个字:“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她细想想转过弯来,不禁好笑:“那谢尘非呢?皇上莫不是公器私用,公报私仇?”
长青微一抿唇,两颊笑靥便十分明显:“一半一半,此人颇有些才略,他未拜入任何门下,但偏偏又与凌叶安交好,其实,此事派他去,最为合适,另外么——”
他挠头赧笑:“自然是让他出去避避风头,还有,皇祖母能否示下皇恩浩荡?您知道的,朕不大方便。”
太皇太后一听